第823章 善后之事

邺城上下一紧,征召的诸多士族私兵,悉数发往高邑,驰援文丑。

与此同时,信骑往来频繁,络绎不绝。

雁门关外,大战未起。而晋阳城外,已是硝烟滚滚。

话说赵国公子袁谭,引五万精锐将士,返道上党,经涅县进至箕城下。时日已不知过去多久,但与邺城通讯从未间断,虽时有间隔,可足以明局势。

进驻上艾,莫说辛毗,便是袁谭也不感觉有什么不妥之处。

以当时情况论处,朱儁不知所踪,对于本部兵马来说,最好的绝断便是封堵上艾,绝井陉道,以塞汉军。

若非己军猜测与国朝大相庭径,袁谭绝对不会轻易退兵。

搞什么嘛!~

自己五万精锐,前逼上艾,反倒坏了大局。而今,不仅要返回上党,还要自涅县北上太原。这是在玩自己吗?

上艾汉军守卒众多,自己是没什么把握。可绝断井陉道的战略意义,也丝毫不差吧。现在自己不仅要翻山越岭,还要从箕城逼近晋阳。

说的好像箕城没有汉军似的!

不过,箕城好像确实没有汉军驻扎。

袁谭率领诸部,轻而易举的拿下箕城,北面的阳邑、榆次,皆无汉军驻守,似乎汉军腹地,比自己要想象的还要轻松。

数万赵军,兼以日程,昼夜不息,众在关键时刻,赶至晋阳城外。

赵军兵临城下,若说汉军不紧张,那几乎不可能。

因为北面大将军与赵军的交锋还未分出胜负,可眼下却又是数万赵军逼近都城,这种状况,试问谁又能轻而视之?

赵王袁绍不用多数,其袁氏乃四世三公,于中原威望甚重。

赵国,雄踞幽冀,眼下虽有曹操叛之,可任谁观来,皆不过疥癣之痒罢了。如今赵国大兵逼近都城,怎会不心生忧虑?

而晋阳城内,身在膏肓之间的王允,至始至终,都清清楚楚的关注着占据。

也许身在弥留之际,也许只是回光返照之间。

在赵军拿下箕城后,大司徒王允,也唤来自己信任的心腹幕僚,董昭。

“公仁~”

躺在榻上,老司徒的身子骨,经过一个冬季后,日益渐下。

这种状况,使得朝野之间,皆是人心惶惶。

谁都清楚,大汉能够苟延至今,皆是司徒一人之能。若非司徒,早在离石相王之际,汉室也许就已经消逝了。

正是因为上一次的汉赵之争,司徒一手好棋,布局北方,大败如日中天的赵国,这才使得今日汉室能够以并州贫瘠之土,与幽冀膏腴之地,争的不分上下。

但现在,司徒公病重,情况急转而下。

董昭注视着已经卧榻不能起身的王司徒,不由眉头皱起,应了一声,关怀说道:“王公,昭在榻前。王公且慢言,注意贵安啊!”

“咳咳~公仁啊,事到如今,老夫已是弥留之际。汝等知之,某又何尝不知乎?”

王允并没有董昭看起来那么脆弱,嘴角微扬,布满皱纹的面庞反而露出笑意。继续言道:“公仁,老夫自己身子的状况,比谁都清楚,莫要担忧。唉,可惜啊,国朝经黄巾之乱,董、高之乱,国贫民乏,致有今日天下群雄割据之祸。”

“老夫年老体衰,耗尽心力,方使周弃东出,专注巴蜀。楚弃中原,南忘江淮。唯独幽冀袁绍,北上无继,南下非机,唯有西进。操劳一番,废弃载年之功,破其所谋,取的今时二三载良机。”

“好在,老夫一番谋划,没有白费。今有取幽州全境之机,可为吾汉室延之。并州虽据四塞,然亦居于周赵之间,胡虏之侧,土地贫瘠,口户甚少,非良霸之基也。”

“而幽州不同,东虽苦寒,可联诸夷,取其精壮,充为陷阵。北有诸胡,仰之大意,结其之盟,可得精骑十万。西有雁门、五原、河套之地,尽是养马之所。若得幽州,沥心磨志,不出数载,便可将铁骑十余万,步卒十万,南下争雄。若布略得当,夺袁绍基业,未尝不可。”

“如此,结幽冀之地,登基于千秋亭,效光武之故事,大有可为啊!”

王允握着董昭的手臂,深情陌陌的说道,俨然就是一副交代后事的感觉。

田丰道出心中言语,将众人的思绪从一道难题带入到了另一道难题上。

“王允奸猾狡诈,深通谋略。其若是击败韩猛将军后,必然南下回保晋阳。世子大军眼下即将进入太原郡,不出数日便能抵进晋阳城下。不过,晋阳口户众多,征募丁勇坚守的话……”

久久没得插话时机的许攸,当即借此空档,说道一句。

可惜,说的完全就是一句废话。

田公话已经讲明到那个份上,谁若是再看不出王允分而击之的想法,那就真不配站在这大殿了。

“李傕、鞠义到了何处?”

田丰突然问道,惊了众人一下。

袁绍将目光转向许攸,这等机密军务,悉数由刺奸司传递。

许攸沉思了一下,言道:“回大王,现在的话,应当在南行唐一带。”

袁绍点了下头,看向田丰,言道:“元皓,如何?可有破局之策?”

“并无,亦不需要!老夫,已经察觉到蛛丝马迹了!”

田丰眼角渐渐眯了起来,面庞上的冷意,也毫不掩饰。

……

而同时,身在沮府中的司马懿,听着沮鹄打探的消息。

想了良久后,亦是慕然惊醒,摇头咂舌。

真是让人想不到啊!“李傕、鞠义到了何处?”

田丰突然问道,惊了众人一下。

袁绍将目光转向许攸,这等机密军务,悉数由刺奸司传递。

许攸沉思了一下,言道:“回大王,现在的话,应当在南行唐一带。”

袁绍点了下头,看向田丰,言道:“元皓,如何?可有破局之策?”

“并无,亦不需要!老夫,已经察觉到蛛丝马迹了!”

第572章 倾国前夕第186章 美阳之战(26)第622章 墙式冲锋第32章 鸣金退兵第567章 礼、家、义、存第120章 武威段氏第619章 襄阳第375章 抗洪第891章 彭城第805章 赵兵西进第272章 意欲何为?第557章 势气第881章 长安行第556章 残破旧都第141章 高朋满座第337章 螳螂捕蝉第556章 残破旧都第146章 边章统兵第466章 投科射策下第862章 割疆划界第145章 盖勋盖元固第430章 张兵伐术第694章 犍为之战(3)第31章 危局第143章 出城第235章 整兵屯田事第912章 破势(终)第826章 张郃、高览第731章 儒林第524章 魏军北望第347章 上林苑第389章 界桥之战(下)第33章 死里逃生第820章 前奏第876章 贪腐风气第749章 震中第406章 瞻之旧事第856章 三士第745章 愈演愈烈第805章 赵兵西进第446章 交易第187章 局势突变第316章 虢亭会战(2)第304章 徐荣显威第282章 大丈夫当如是第831章 争城(下)第134章 信骑第762章 朝会伊始第735章 漩涡第716章 犍为之战(25)第191章 独掌军权第398章 布筹西域第75章 荆州才俊第544章 暗潮涌动第56章 朱懏兵败第802章 冬季攻势(28)第183章 美阳之战(23)第151章 袁逢身死第829章 争城(上)第229章 攻略陇西第243章 会师第365章 送礼赔罪第706章 犍为之战(15)第423章 韩怋、赵承第185章 美阳之战(25)第403章 丁原丁建阳第386章 鞠义第460章 西域之远第715章 犍为之战(24)第18章 归去第422章 夕阳亭叙第279章 臆想第345章 纸第501章 晋王死讯第159章 周慎兵败(中)第603章 两军交错第124章 去职、削食邑第360章 成军校阅第667章 朱儁之反第448章 袁术称王第65章 蚁附第686章 汉夷自治第845章 内争第276章 拜访周府第595章 狼烟起第315章 虢亭会战(1)第833章 天子北驾第927章 深夜第523章 复汉庭第518章 蔡玑第911章 破势(10)第400章 相约王事第593章 白灾第546章 阵仗第885章 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第374章 雨势连连第449章 逆袭第907章 破势(6)第315章 虢亭会战(1)第286章 常时法令
第572章 倾国前夕第186章 美阳之战(26)第622章 墙式冲锋第32章 鸣金退兵第567章 礼、家、义、存第120章 武威段氏第619章 襄阳第375章 抗洪第891章 彭城第805章 赵兵西进第272章 意欲何为?第557章 势气第881章 长安行第556章 残破旧都第141章 高朋满座第337章 螳螂捕蝉第556章 残破旧都第146章 边章统兵第466章 投科射策下第862章 割疆划界第145章 盖勋盖元固第430章 张兵伐术第694章 犍为之战(3)第31章 危局第143章 出城第235章 整兵屯田事第912章 破势(终)第826章 张郃、高览第731章 儒林第524章 魏军北望第347章 上林苑第389章 界桥之战(下)第33章 死里逃生第820章 前奏第876章 贪腐风气第749章 震中第406章 瞻之旧事第856章 三士第745章 愈演愈烈第805章 赵兵西进第446章 交易第187章 局势突变第316章 虢亭会战(2)第304章 徐荣显威第282章 大丈夫当如是第831章 争城(下)第134章 信骑第762章 朝会伊始第735章 漩涡第716章 犍为之战(25)第191章 独掌军权第398章 布筹西域第75章 荆州才俊第544章 暗潮涌动第56章 朱懏兵败第802章 冬季攻势(28)第183章 美阳之战(23)第151章 袁逢身死第829章 争城(上)第229章 攻略陇西第243章 会师第365章 送礼赔罪第706章 犍为之战(15)第423章 韩怋、赵承第185章 美阳之战(25)第403章 丁原丁建阳第386章 鞠义第460章 西域之远第715章 犍为之战(24)第18章 归去第422章 夕阳亭叙第279章 臆想第345章 纸第501章 晋王死讯第159章 周慎兵败(中)第603章 两军交错第124章 去职、削食邑第360章 成军校阅第667章 朱儁之反第448章 袁术称王第65章 蚁附第686章 汉夷自治第845章 内争第276章 拜访周府第595章 狼烟起第315章 虢亭会战(1)第833章 天子北驾第927章 深夜第523章 复汉庭第518章 蔡玑第911章 破势(10)第400章 相约王事第593章 白灾第546章 阵仗第885章 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第374章 雨势连连第449章 逆袭第907章 破势(6)第315章 虢亭会战(1)第286章 常时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