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元家造反

五月中旬,元弘嗣亲率一万郡兵从大震关进入扶风郡剿匪,双方战斗力悬殊,贼兵一战即溃,贼帅向海明在乱军中被杀,部众被斩首者一万余人,投降者不计其数,元弘嗣随即要求进长安向代王献俘,被长安雷留守卫文升拒绝,并要求他立刻返回弘化郡。

但元弘嗣却以余匪未清为由,非但不离开扶风郡,反而向扶风郡增兵一万,卫文升意识到情况不妙,派大将陈挚率军三万驱逐元弘嗣,却在虢县以东被元弘嗣伏击,陈挚阵亡,隋军大败。

五月二十日,元弘嗣率军攻入雍县,扶风郡太守张元朗自杀而亡,元弘嗣随即打出了废昏君、立明君的口号,向天下宣布杨广二十大罪状,号召天下人起义推翻昏君。

五月二十四日,元寿在仁寿宫立蜀王杨秀为帝,改国号大明,杨秀随即封元寿为雍王、尚书令,总揽政务,又封元弘嗣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征讨昏君。

元弘嗣得到向海明的四万降卒,又俘获了两万余隋军,加上扶风郡的守军,他的兵力已达十万,但他并不急于进攻长安,而是率五万大军大军横扫陇右,天水郡、安定郡、平凉郡先后投降,但北地郡太守、京兆人陈纪却率数万军民死守安定城,元弘嗣攻城不下,只得率军返回扶风郡,此时关陇各地豪强纷纷起事,加入元氏之军,使元弘嗣的军队迅速增加到十五万人,声势大盛,震动关中。

六月初,元弘嗣挥师东进,率十万大军包围了长安城,长安城内还有七万守军,卫文升一边坚守城池,一边派人向辽东和京师求援。

元家造反的消息迅速传到京城,令京城震动,京城留守越王杨侗立刻派左屯卫大将军屈突通率四万精兵进军关中,援救长安,杨侗发表声明,蜀王杨秀依旧囚禁在宫中,元家所立蜀王为假冒。

留守京城的民部尚书樊子盖下令抓捕尚在京城的元氏族人,一队队士兵在京城中奔跑,京城内风声鹤唳,一片大乱,受元氏造反影响,粮价暴涨,斗米八百钱,京城被再一次掀起了抢米风潮。

崇业坊,杨元庆府邸,驻扎在府邸的东面,派来保护并监视杨元庆家人的五百士兵因为形势紧急而被临时抽走三百人,只剩下两百名士兵,他们依旧分作三队,昼夜不停在杨元庆府邸周围巡逻。

入夜,一艘五百石的中型船只停泊在杨府背后的河道里,船上灯火通明,莺莺燕燕,这竟是一艘花舫,在京城内,这种花舫比较常见,行走于各坊,尤其在洛水内较多,有的是水上妓院,有的是乐坊,有的是卖酒花船,这艘花舫在旗杆上高高挂了一串蓝色灯笼,表明这是一艘乐舫。

乐舫停在河道对面,几名乐女正在摘下灯笼,表示她们已经停止营业,驻停在这里休息过夜。

巡逻的士兵们对乐坊不感兴趣,也没有多问,乐舫便静悄悄地停在河道士,灯一盏盏熄灭了,四周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亥时正,这艘慢慢地靠近了杨府这一边的河道,待一队巡逻士兵走过,杨府后门开了,裴敏秋抱着孩子迅速出来,张出尘等人紧跟在后面,她动作敏捷,招呼众人向河边奔去,她们上了船,大门又重新关闭,就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而乐舫却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夜色之中,乐舫一直到了洛水,一家人在洛水又换了一艘千石的运粮官船,官船有通行证,穿过了一道道水面哨卡,顺利地离开了京城。

此时,东平郡的杨玄感依然没有任何动静。

清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拨开耀眼的云彩,太阳如火球一般出现了,将火一样的红光倾泻在海洋上、树木上、燕山上和整个大地上,一望无际的军营也被染成了红色,巨大的六合城仿佛在清晨燃烧。

杨广的御书房内也被染上一层瑰丽的色彩,御案前,这位不知疲倦的大隋皇帝已经处理了近半个时辰的朝务,直到红光照在御案上,扰乱了他的朱笔,他才不得不停下笔,长长伸了个懒腰,宦官们连忙如流水般将十几盘精美的点心奉上御案,并端来参茶。

这是杨广的习惯,当他第一次放下笔时,那便是他要用膳的时间,尽管一般人家都是日食两餐,但贵族人家却不受限制,而杨广一天却要吃六餐,他的食量很小,每次只吃一点点。

杨广吃了一小块糕饼,喝了几口参茶,这就算他的早膳结束了,宦官们又将点心盘都撤下,这时,一名宦官禀报,“陛下,宇文大将军和虞侍郎求见!”

这两人居然同时到来,倒是很少见,杨广点点头,“宣他二人觐见!”

片刻,宇文述和虞世基走了进来,一起躬身施礼,“参见陛下!”,杨广见两人面色严肃,不由有些奇怪,便问二人道:“两位爱卿,发生子什么事?”

虞世基躬身道:“回禀陛下,刚才辽东牧监紧急禀报,杨远庆便派人强行取走战马七万匹。”

杨广心中也有点奇怪,但他依然不露声色问道:“这又有什么,辽东马场的战马本来就是给进攻高丽而用,他取走三成,不是正好吗?”

“陛下,可是他未奉兵部之令,是擅自取马。”

杨广也感觉到了不对劲,他立刻对虞世基道:“斛斯政不就在辽东吗?命他彻查此事。”

旁边宇文述却道:“臣建议陛下换别人去查,若用斛斯政臣肯定他什么都查不出来……”

杨广一怔,“宇文爱卿,你这是什么意思?”

“回禀陛下,臣昨晚整理兵部批复,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斛斯政有关,臣不敢隐瞒。”

宇文述取出几份兵部批文,双手呈给杨广,一名宦官接过,转给杨广。

“有什么问题?”杨广一边问,一边接过了批复。

“陛下,是东平郡杨玄感那里出了事。”

听说是杨玄感的问题,杨广精神一阵,立刻坐起身,仔细看批复,他一连看了三张批复,都是批准募郡兵两千人,批准人下面签字,正是斛斯政。

“东平郡原来有多少郡兵?”

“回禀陛下,原来只有两千人,现在已是八千人。”

杨广顿时又惊又怒,郡兵超过三千人必须要他批准,现在杨玄感的郡兵到了八千人,他竟然一无所知。

杨广重重一拍桌子,怒不可遏道:“传联旨意,命斛斯政立刻来见膜!”

虞世基小心翼翼道:“陛下,问题不在斛斯政,而在杨玄感的八千郡兵和杨元庆的七万匹战马,陛下不觉得有点奇怪吗?”

杨广闭目沉思半晌,点了点头,“联是要防备一下,立刻再传联的旨意,改封杨玄感为南阳郡太守。”

宇文述还要再说,就在这时,外面响起一阵激烈的奔跑声,有宦官大喊:“陛下,长安紧急求援!”

这个消息把房间里三个人都震住子,杨广立刻道:“进来禀报!”

一名宦官奔进,跪倒在地,上气不接下气道:“陛下,元弘嗣在扶风郡雍县造反,立蜀王杨秀为帝,他们击败了长安军队,长安代王紧急求援。”

这个消息令杨广又喜又惊,喜是元家终于造反,他现在可以毫不留情打击关陇贵族,而惊是元家怎么会在扶风郡造反,而且居然有蜀王杨秀,杨秀不是囚禁在京城吗?

“这是怎么回事?”

宇文述和虞世基面面相觑,两人皆惊恐道:“臣不知!”

杨广重重哼了一声,此时他已经顾不上再管杨玄感之事,杨广立刻下达了旨意,“传联的旨意,大军返回涿郡。”

旨意下达,五十万大军开始收拾营帐,准备拔营回涿郡,大营内一片忙碌,此时元弘嗣造反的消息依然被严格保密,所有人都不知为何要返回涿郡,但不打高丽,还是令人欢欣鼓舞。

在营地的西面是大臣们的营帐群,朝散大夫沈光的营帐位于边缘,这时他也接到了拔营回涿郡的命令。

这是杨元庆再三嘱咐过沈光之事,一旦圣驾要拔营回涿郡,就要立刻通知他。

沈光心中焦急,立刻写了一张纸条,递给一名心腹士兵,“立刻赶去辽东,把这张纸条交给杨总管,要快!”

心腹领令而去,沈光这才一颗心放下,命令其他手下收拾营帐,返回涿郡。

御书房内,京城的快报也到了,京城的快报比较详细,快报上承认蜀王杨秀已经被掉包逃走,但京城官方随即发表了申明,元家所立的蜀王杨秀是假冒,真杨秀依然被囚禁在宫中。

这让杨广大为赞叹,侗儿这个决定非常及时,非常明智,决不能承认对方是真杨秀,不能让对方有任何合法合理的地方。

此时,杨广也暗暗后悔,他低估了元家造反的影响力,他这才意识到,元家造反会给他带来很大的麻烦,早知道这样,就该把元家扼杀在造反的萌芽之中。

但后悔已经没有用,杨广也绝不会承认自己策略失误,杨广背着手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从长安过来,最快也要二十天,再加上自己军队赶回涿郡的时间,这就是一个月过去,也不知长安的情况如何了。

这时,杨广忽然想起杨玄感之事,想到了辽东的杨元庆,杨玄感是庸碌之辈,他不担心,他却有点害怕杨元庆,虽然有可能杨元庆不会随杨玄感造反,但有了元家的教训,杨广就绝不能再让元氏之事重演。

杨元回到座位,立刻写了两份密旨,召来两名宦官,把密旨和两面金牌交给他们。

“你们立刻赶赴辽水,把这两份密旨交给杨义臣和王仁恭。”()

第25章 秦王心计第10章 捉凶逼宫第23章 杨家祸根第1章 初入杨府第32章 谁有骨气第7章 古怪心思第135章 泄露天机第13章 突厥消息第28章 洛阳来使第63章 摆酒请客第17章 争夺铁矿第14章 龙凤美玉第27章 逼出水面第31章 夜访云氏第10章 将帅交心第33章 洛阳兵变第25章 一剑穿心第15章 强攻榆关第107章 紧急应对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57章 东宫震怒第83章 事态严重第33章 金精赌彩第13章 收复齐郡第68章 罗艺之虑第92章 李靖初战第144章 一记警告第57章 共饮合卺第64章 宫外之音第3章 唐魏结盟第27章 义成公主第18章 人赃俱获第26章 一条记录第41章 兄弟争功第53章 建德求和第126章 唐使到来第15章 有失有得第16章 内部决裂第9章 利益之争第38章 亲情如水第10章 善度圣意第8章 黑夜黑人第31章 清河崔氏第9章 恒山之乱第33章 兄弟生隙第36章 朝会危机第6章 牵制荆襄第16章 月夜双杀第30章 兄弟和解第77章 截杀突使第9章 利益之争第38章 亲情如水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51章 连夜清洗第19章 阴山夜袭第2章 一战成名第7章 不徇私情第42章 违禁生意第26章 考场意外第15章 强攻榆关第6章 秘密武器第78章 攻而不克第24章 小男养家第38章 两个时辰第40章 先礼后兵第69章 一触即发第39章 父子摊牌第38章 杨广之怒第1章 出征突厥第24章 目光深远第20章 仓曹参军第21章 建德逼反第43章 无妄之灾第17章 发现契苾第25章 意外收获第30章 尉迟抉择第71章 隋唐大战(一)第87章 隋唐大战(十七)第43章 无妄之灾第27章 夺取河阳第46章 棋输一着第42章 是功是过第14章 武周示弱第41章 李密之思第148章 难过新年第39章 双女初见第29章 引蛇出洞第41章 高丽水师第30章 兄弟和解第33章 猛将须陀第36章 斗智斗狠第51章 草原异变第19章 势力扩张第12章 最后摊牌第37章 欲加之罪第15章 黑夜突破第20章 月夜之战第39章 双女初见第14章 临榆关下第33章 大军压境
第25章 秦王心计第10章 捉凶逼宫第23章 杨家祸根第1章 初入杨府第32章 谁有骨气第7章 古怪心思第135章 泄露天机第13章 突厥消息第28章 洛阳来使第63章 摆酒请客第17章 争夺铁矿第14章 龙凤美玉第27章 逼出水面第31章 夜访云氏第10章 将帅交心第33章 洛阳兵变第25章 一剑穿心第15章 强攻榆关第107章 紧急应对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57章 东宫震怒第83章 事态严重第33章 金精赌彩第13章 收复齐郡第68章 罗艺之虑第92章 李靖初战第144章 一记警告第57章 共饮合卺第64章 宫外之音第3章 唐魏结盟第27章 义成公主第18章 人赃俱获第26章 一条记录第41章 兄弟争功第53章 建德求和第126章 唐使到来第15章 有失有得第16章 内部决裂第9章 利益之争第38章 亲情如水第10章 善度圣意第8章 黑夜黑人第31章 清河崔氏第9章 恒山之乱第33章 兄弟生隙第36章 朝会危机第6章 牵制荆襄第16章 月夜双杀第30章 兄弟和解第77章 截杀突使第9章 利益之争第38章 亲情如水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51章 连夜清洗第19章 阴山夜袭第2章 一战成名第7章 不徇私情第42章 违禁生意第26章 考场意外第15章 强攻榆关第6章 秘密武器第78章 攻而不克第24章 小男养家第38章 两个时辰第40章 先礼后兵第69章 一触即发第39章 父子摊牌第38章 杨广之怒第1章 出征突厥第24章 目光深远第20章 仓曹参军第21章 建德逼反第43章 无妄之灾第17章 发现契苾第25章 意外收获第30章 尉迟抉择第71章 隋唐大战(一)第87章 隋唐大战(十七)第43章 无妄之灾第27章 夺取河阳第46章 棋输一着第42章 是功是过第14章 武周示弱第41章 李密之思第148章 难过新年第39章 双女初见第29章 引蛇出洞第41章 高丽水师第30章 兄弟和解第33章 猛将须陀第36章 斗智斗狠第51章 草原异变第19章 势力扩张第12章 最后摊牌第37章 欲加之罪第15章 黑夜突破第20章 月夜之战第39章 双女初见第14章 临榆关下第33章 大军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