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计划有变

军营的大火被扑灭,太原城渐渐恢复了平静,由于李元吉逃走,副留守夏侯端在乱军中被杀,太原城的数万军队无路可退,纷纷向丰州军投降,丰州军迅速控制住了太原城的官衙、仓库等重要设施,至此,北都太原终于被杨元庆攻占。

在数千骑兵的簇拥下,丰州总管杨元庆骑马驶进了太原城,城门内,太守王绪率领数十名文武官员一齐躬身施礼,“参见杨总管!”

杨元庆点了点头,我我奉代王之令,征讨逆贼李渊,今攻克太原,只是南征李渊第一步,希望各位大臣能以大隋社稷为重,辅佐代王,重振我大隋江山。”

王绪朗声道:“我们愿听从杨总管的吩咐,辅佐代王,重振大隋江山!”

这是,裴世清走上前给杨元庆介绍道:“杨总管,这位是太原郡王太守,太原王氏家主。

杨元庆当然认识王绪,他妻子裴敏秋的舅父,当年他和裴敏秋成婚回门时见过一面,不过裴世清既然这样多此一举地介绍,就是告诉他,王绪可以信赖,在这次取太原城中他也起了作用。

虽然丰州军攻克太原,但并不意味着他就能完全占领太原郡,毕竟这里是李渊老巢,李渊在这里经验多年,紧接着他还要面临李世民的反扑,他需要这些官员替自己安抚住民众,招揽太原郡各县投降,稳住局势。

杨元庆微微笑道:“请王太守放心,丰州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请王太守和各位使君安抚民众,我希望太原城的局势能迅速平静下来。”

杨元庆的言外之意就是告诉大家,所有人的官职都不变,众人大喜,其实李渊也是用隋朝名义起兵,杨元庆也是隋朝名义,对他们来说,只要不是刘武周攻陷太原,那一切都正常不变。

众官员都纷纷上前行礼,便各自散去了,王绪和裴世清也知道杨元庆要处理军务,便也暂时告辞而去。

杨元庆这才问秦琼,“可抓到井么重要战俘?李元吉抓到了吗?”

不等秦琼开口,旁边罗士信上前单膝跪下请罪,“禀报总管,李元吉从南城逃跑,卑职率军拦截,在黑暗中难辨敌军,还是被他在混战中逃脱,隼职特来请罪!”

罗士信率领五千骑兵埋伏在南城三里外,就是为了拦截逃跑的敌军,他虽然拦住了李元吉,但最后还是被李元吉跑掉了,这使罗士信十分沮丧,一个大功劳从他指缝中溜走了。

杨元庆倒不怪他,他自己就很清楚,今天晚上夜色浓黑,数十步外就看不见人,这种拦截实际上就是看运气,运气好,正好将李元吉拦住,否则,李元吉有心躲避,罗士信根本抓不住他。

“起来吧!这一次是老天助他,不算你的过失。”

“谢总管!”

罗士信站起身,这时秦琼又禀报道:“回禀总管,投降的将领就暂时不说,被抓俘的高官有三人,一个是卫尉寺少卿刘政会,他是来太原监制防御武器,一个是司马刘德威,一个长史窦诞,这个窦诞是被太原豪强薛深抓捕,他们兄弟数人组织了几百人在城中响应,火烧军营、放出战马,都是他们所为。”

杨元庆对这个薛氏兄弟倒有几分兴趣,便笑道:“带他们来见我。”

片刻,有士兵将薛氏三兄弟带上来,长兄薛深上前施礼道:“小民薛深携弟薛景、薛轨参见杨总管。”

杨元庆见他们三人皆相貌威猛,身材魁梧,不由有几分喜欢,便问道:“你们可是河东薛氏名门?”

薛深苦笑一声,“我们只能算名门薛氏的远亲,我们父亲只是一名铁匠,出身贫寒,让总管失望了。”

“失望倒没有,在我军中不问出身,只看功劳,这次你们在城内响应,助我拿下太原,是有功之人,我要奖赏你们,可任命你们三兄弟中一人为都尉,你们自己商量一下吧!”

薛深大喜,能升为都尉,那是他们梦寐以求之事,他毫不犹豫道:“三弟薛轨曾出征辽东,可让他为将。”

“好!”

杨元庆用一种激励的目光注视着老三薛轨道:“我就封你为都尉,参加太原郡兵,我希望不久便能听见你立功的消息”

薛轨在大业九年征辽中曾担任旅帅,后来逃回,他上前单膝跪下,“末将愿为杨总管效力!”

杨元庆回头吩咐李靖一声,让他把薛轨带下去,又对薛深道:“你们都是地头蛇,好好替我留意太原市井情况,若有人散布谣言,或者形迹可疑,探查我军中情报,你们可立即报告,我会记你们的功劳。”

薛深躬身施礼,“为杨总管效力,小民深感鼻幸。”

杨元庆一一安排了投降将领和被俘官员,这才来到了太原留守总管府,这里也是李渊原来的官邸,士兵只经彻底搜查,从后宅搜出不少被李元吉强占的良家女子,杨元庆命令将她们悉数放走,搜到的金银珍宝皆赏赐给有功将士。

此时夜已经到四更时分,大部分将士都已经休息,而杨元庆无法入眠,并不是因为占领太原城的喜悦,而是占领太原城只是河东战役的中途站,他即将面对李渊不甘心的回击,他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考虑,必须要立刻部署兵力,准备迎战李世民的反扑。

官房里灯光明亮,墙上挂着一幅巨大而详细的河东地图,上面还有红笔画出的线条,杨元庆推测这应该是李渊所画,可以想象李渊曾端着油灯,在这幅地图前仔细地考虑着夺取河东、进军关中的计划。

此时地图前又换了一个主人,同样注视着地图,同样在考虑夺取河东的计划。

“李司马,你认为李世民会北上争夺太原,还是放弃太原,全力巩固河东南部?”

身后坐着李靖,他也在沉思之中,他现在有点不太明白杨元庆的战略图谋,因为在出征河东之前,说得很清楚,取太原郡然后东征幽州,可现在看来,他似乎又有点想取河东全境的意思。

这一点很重要,关系到整个大局,而且不弄清这一点,他也无法回答杨元庆的问题。

李靖沉吟一下,尽量找一个比较委婉的说法,他缓缓道:“总管进军幽州的计划有变吗?”

杨元庆一怔,他立刻明白了李靖的意思,歉然笑道:“这怪我,没有和大家充分沟通。”

他取出一封信,递给了李靖,“这是昨天下午耳刚收到杜长史的信,你看一看吧!杜长史的建议。”

李靖接过信匆匆看一遍,他也暗吃一惊,李建成率军占领了关内各郡,连关北六郡的延安郡也被李建成的军队占领,不过他并没有再继续北上,而是调头去弘化郡,信中杜如晦提出了用关们换取河东的建议。

丰州军只保留灵武和五原两郡,其余让给李渊,以换取河东全境,李靖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可是这样交换,盐川郡和铁矿和延安郡的火油井怎么办?那都是极为重要的军事资源。

杨元庆笑道:“这封信是写给我的,其实杜如晦只写了一半,在我东征之前,杜长史和我详细谈过这件事,他的意思是河东换关内后,便可以稳住河东局势,我们可以全力攻打幽州,而李渊也可以集中精力对付薛举和尊轨,等夺取幽州后,那时李渊也不会甘心放弃河东,他还会再争,而我们便可以重新夺回盐川郡和延安郡,这样是以地盘换得了时间。”

李靖沉思良久,道:“虽然策略是不错,但这里面有很多细节需要斟酌,比如说,李渊已经平定了薛举和李轨,而我们却身陷幽州,李渊肯定会趁机大举进攻河东,关内六郡丢了,河东也面临危机,那我们怎么办?”

杨元庆背手走了几步,其实李靖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河北局势要比河东复杂得多,就算击败罗艺,还有更强大的窦建德,还有高开道和魏刀儿,如果他不加考虑大举进入,很可能会引来河北诸强共击,身陷其中也不是没有可能。

“河北那边我考虑过联合窦建德,以共同对付罗艺,但还没有考虑成熟”

李靖笑了笑道:“窦建德也正想取幽州呢!到时怎么分赃?我倒觉得可以联合罗艺对付窦建德,最后鸠占鹊巢,把罗艺赶出幽州,不过罗艺又未必肯引狼入室啊!”

两人都笑了起来,其实说到底,他们关键是需要先在河北找一个立足点,站稳了脚跟,然后再和河北诸强玩三国演义。

李元庆提笔在上谷郡画了一个圈,这是魏刀儿的地盘,他意味深长看着李靖。

李靖默默点头,他明白杨元庆的意思,可以考虑。

这是,他又将思路转回了河东,笑道:“再说刚才杜长史建议的买卖,关内换河东,这个买卖李渊吃亏太大了,我觉得他肯定不甘心丢掉河东,也不愿意交换,他一定会命李世民保住河东。”

杨元庆笑了起来,“我现在不睡觉,和你继续讨论如何对付李世民,就是因为我知道不打上几仗,李渊是绝不会甘心。”

杨元庆又将话题转回了刚才的第一个问题上,“所以我才问你,你认为李世民会北上争夺太原,还是放弃太原,全力巩固河东道南部?”

“我认为李世民不会再北上争夺太原,他一定会集中兵力防御河东道南部各郡。”李靖语气异常半定道。】!。

第37章 南市酒楼第16章 解囊救窘第40章 痛苦抉择第27章 关中之变第49章 西陉关前第146章 连夜回乡第25章 一剑穿心第9章 玄感之忧第21章 双猛大战第10章 捉凶逼宫第13章 李密特使第34章 知己知彼第7章 金刚引狼第22章 心理毒箭第89章 胡马烟尘第31章 夜访云氏第84章 连夜出击第2章 出兵风波第19章 东巡长城第21章 匪夷所思第43章 无妄之灾第14章 三个女人第34章 卿卿我我第3章 烽燧血战第28章 杀人无形第10章 谁是刺客?第27章 晋阳疑云第20章 高颎事件第57章 东宫震怒第91章 隋唐大战(二十一)第35章 弓如霹雳第51章 玄感之死第65章 萧后心机第56章 下婿催妆第44章 拖延三天第48章 欲迎还拒第22章 不甘失矿第17章 发现契苾第75章 隋唐大战(五)第15章 有失有得第35章 亡国之恨第79章 南郡两事第5章 两个使者第5章 元庆回京第47章 雨夜追击第24章 河边误认第54章 兵临城下第8章 黑夜黑人第46章 渐束袋口第153章 隔墙有耳第73章 隋唐大战(三)第48章 攻破大营第51章 草原异变第9章 贸易之利第18章 契苾助力第41章 屈突中计第37章 南市酒楼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65章 紧急情报第49章 引发上怒第31章 船中飞箭第7章 初遇敌情第43章 血战平壤(上)第55章 阴差阳错第29章 联合施压第38章 上元灯会第4章 紧锣部署第31章 矛盾激化第1章 戍堡闻警第28章 驰援代州第17章 争夺铁矿第4章 入伍斥候第1章 落魄高才第32章 最坏结果第16章 何罪之有?第10章 师傅是谁?第14章 仁寿宫变(六)第58章 萧后心思第32章 被迫西撤第25章 抢人事件第39章 夜袭江城第22章 战略撤退第6章 裴府家宴第25章 一剑穿心第10章 李密抉择第17章 两强对阵第28章 局势复杂第7章 杨广之忧第5章 重返大利第49章 西陉关前第88章 隋唐大战(十八)第4章 秦母教子第34章 卿卿我我第45章 明智决定第91章 隋唐大战(二十一)第25章 抢人事件第12章 练武第8章 吊孝风波第11章 河北枭雄第2章 欺人太甚
第37章 南市酒楼第16章 解囊救窘第40章 痛苦抉择第27章 关中之变第49章 西陉关前第146章 连夜回乡第25章 一剑穿心第9章 玄感之忧第21章 双猛大战第10章 捉凶逼宫第13章 李密特使第34章 知己知彼第7章 金刚引狼第22章 心理毒箭第89章 胡马烟尘第31章 夜访云氏第84章 连夜出击第2章 出兵风波第19章 东巡长城第21章 匪夷所思第43章 无妄之灾第14章 三个女人第34章 卿卿我我第3章 烽燧血战第28章 杀人无形第10章 谁是刺客?第27章 晋阳疑云第20章 高颎事件第57章 东宫震怒第91章 隋唐大战(二十一)第35章 弓如霹雳第51章 玄感之死第65章 萧后心机第56章 下婿催妆第44章 拖延三天第48章 欲迎还拒第22章 不甘失矿第17章 发现契苾第75章 隋唐大战(五)第15章 有失有得第35章 亡国之恨第79章 南郡两事第5章 两个使者第5章 元庆回京第47章 雨夜追击第24章 河边误认第54章 兵临城下第8章 黑夜黑人第46章 渐束袋口第153章 隔墙有耳第73章 隋唐大战(三)第48章 攻破大营第51章 草原异变第9章 贸易之利第18章 契苾助力第41章 屈突中计第37章 南市酒楼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65章 紧急情报第49章 引发上怒第31章 船中飞箭第7章 初遇敌情第43章 血战平壤(上)第55章 阴差阳错第29章 联合施压第38章 上元灯会第4章 紧锣部署第31章 矛盾激化第1章 戍堡闻警第28章 驰援代州第17章 争夺铁矿第4章 入伍斥候第1章 落魄高才第32章 最坏结果第16章 何罪之有?第10章 师傅是谁?第14章 仁寿宫变(六)第58章 萧后心思第32章 被迫西撤第25章 抢人事件第39章 夜袭江城第22章 战略撤退第6章 裴府家宴第25章 一剑穿心第10章 李密抉择第17章 两强对阵第28章 局势复杂第7章 杨广之忧第5章 重返大利第49章 西陉关前第88章 隋唐大战(十八)第4章 秦母教子第34章 卿卿我我第45章 明智决定第91章 隋唐大战(二十一)第25章 抢人事件第12章 练武第8章 吊孝风波第11章 河北枭雄第2章 欺人太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