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死不瞑目

晋阳宫紫微阁内,记室参军萧琎匆匆走进了杨元庆的官房,沈春去了敦煌郡,记室参军只剩下萧琎一人,他每天整理机要文书,颇为忙碌,萧琎上前躬身施礼道:“总管找我有事吗?”

杨元庆点点头笑道:“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这是属下份内之事。”

“你一个人确实忙不过来,新的记室参军我打算让新科探花裴青松担任,他回闻喜县接妻女去了,应该明后天回来,你要多教教他,让他早点替你分担事务。”

“属下明白了,一定会全力教他。”

萧琎便是敦煌萧家人,他是萧茵茵的侄儿,跟随杨元庆多年,一直在军中处理各种文书。

今天杨元庆收到一封从玉门关传来的鹰信,基本上了解了敦煌郡发生的一些事情,其中出乎他意料的是,杨大郎竟然站在敦煌旧族一方,严厉打压敦煌的江南士族,虽然这和杨元庆的期望相反,但他相信杨大郎的谨慎,他这样做一定是有原因。

只是这样一来,他就需要安抚一下十八名跟随他多年的江南士族子弟,仅萧家子弟就有三人,除了萧琎外,还有两名萧家子弟在军中做事,就凭这一点,杨元庆也要给他们一个交代。

沉吟一下,杨元庆又问他,“你和家族还有联系吗?我是说敦煌萧家。”

萧琎沉默了片刻,其实去年他还收到姑母萧茵茵的一封信,希望他能替家族想想办法,家族已经被逼得无法在敦煌继续呆下去了,萧琎一直没有回信,他也不知该怎么帮助家族。

wωω⊕тtkan⊕℃ O

“回禀总管,我去年收到家主的信,她说萧家在敦煌处境艰难,可能在敦煌呆不下去了。”

“然后呢?”

杨元庆又问:“后来又有什么消息吗?”

“听说族弟说,萧家已经离开敦煌,举家迁往南郡,那里是我们的祖籍。”

杨元庆微微叹息一声,有些歉然道:“这件事我对萧家很抱歉,事实上李珠,也就是杨大郎,他依然是我的心腹,虽然他打压江南士族并非我的授意,但我确实忽略了你们家族的利益,还有谢家和沈家,你可以写封信给家主,替我转达对她的歉意,如果他们愿意来太原,我会好好安排他们,如果他们依然想留在南方,那么等将来有一天,我一定会补偿他们,只希望他们能谅解李珠,他身负重任,有他的难处。”

萧琎连忙施礼道:“多谢总管关心,其实李珠将军也有分寸,他并没有伤害到萧家任何一人,只是抢走土地和断了他们的财路,这些都是身外之物,他们一定会谅解李珠将军,而且属下心里也明白李珠将军为何会选择敦煌旧族。”

杨元庆倒有兴趣了,便笑问道:“你给我说说,他为什么会选择敦煌旧族?”

“这还得从先帝说起,当年文帝决定流放江南几大家族时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准备他们带着钱财前往,而且当时敦煌郡太守和驻军首领都是偏向江南士族,加上我姑母嫁给军队首领,后来又嫁给新任太守,这便使得江南士族在敦煌愈加强势,但事实上,敦煌当地人并不喜欢江南士族,甚至敌视他们,因为他们用各种手段将敦煌本来就不多的耕地占据,同时也垄断了敦煌的贸易和店铺。

而当地人只能沦为江南士族的伙计和佃户,像索家、曹家、张家这些当地大族也被逼得几乎要迁走,但江南士族的强势并不稳定,本地人不支持他们,他们在敦煌没有根,只要隋朝对敦煌的控制稍弱,当地人就会起来反抗,李珠将军也是看出了这一点,所以他转而扶持敦煌旧族,这样他才能真正在敦煌扎下根来。”

杨元庆连连点头,萧琎的解释才使他明白杨大郎为什么要支持敦煌旧族,因为他是自己留下的人,他的手下的军队都是敦煌的子弟兵,只有支持敦煌旧族,他才真正控制住手下的军队,应该说杨大郎很有眼光。

“我明白了,你先去吧!一定要给家族写封信,把事情解释清楚,告诉他们,将来我统一南方时,还需要他们鼎力协助。”

........萧琎告辞下去了,杨元庆背着手走到东墙边,凝视着墙上挂的河西及陇右地图,敦煌郡位于遥远的西北,但它却是河西和西域的关键连接点,如果能在西域打下这根楔子,控制住敦煌郡,那么他将来无论是收复河西还是进军西域,他都有一个最好的跳板。

不过,杨元庆也知道李渊绝不会轻易放弃敦煌这个战略要地,一场争夺敦煌郡的战役必然会爆发,就不知苏定方和杨大郎是否能顶得住?杨元庆眼睛里闪过一丝深深的忧虑。

.......隋军三千骑兵已经离开了玉门关这座古老的关隘,驻扎在玉门关南面的常乐县,这里也是属于敦煌郡,是一座只有两千余居民的小县城,没有什么驻军,城池矮小破旧,只能勉强防御戈壁上的苍狼。

隋军大营便驻扎在县城外,大帐内,主将苏定方站在地图旁正全神贯注地聆听着一名斥候的最新报告。

“.....李兆锦的军队现在位于柳园附近,约一万人。”

苏定方找到了地图上的柳园,这是离敦煌县城约八十里的一座小镇,因为有一面湖水而引来几十户人家的聚居,距离他所在的常乐县越四十里。

苏定方今年二十七岁,如果算上仁寿四年的哈利湖之战,那么他跟随杨元庆已经十几年了,从一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年一步步成长为独挡一面的大将,在当年攻打伊吾时,他也有过轻信人的失误,险些使手下一百余人全军覆没,从那次以后,他便慢慢成熟了。

这一次,杨元庆任命他为玉门道行军总管,全权负责敦煌和伊吾郡的夺取,此外,还要他拿下鄯善郡和且末郡,苏定方觉得自己肩负重任,他对自己同样充满了信心。

苏定方已得到了李珠的情报,李兆锦一共有一万五千人,其中三千人驻扎在伊吾郡,敦煌县的驻军有一万两千余人,现在李兆锦亲自率领一万人前来迎战,那么留守敦煌郡的人就还有两千人,现在他需要和李珠联系上。

刚想到这,帐外有士兵报告,“启禀苏将军,李沙陀将军派手下送来情报。”

“命他进来!”

片刻,一名李沙陀的手下斥候匆匆走进大帐,单膝跪下抱拳道:“禀报苏将军,李将军有紧急情报。”

斥候将一份情报呈上,苏定方接过情报慢慢展开来,仔细读了一遍,守敦煌县的有两千人,都是李珠的手下,果然不出自己的所料,李珠已经断了李兆锦的后路,那么李兆锦的一万人中,至少有三千人是李珠的军队。

“李沙陀将军现在在哪里?”苏定方又问道。

“回禀将军李沙陀将军奉李珠将军之命,率军守敦煌县。”

苏定方点点头,有李珠这个最大的内应战,那么这场夺取敦煌郡的战役就变得异常简单了,他立刻下令道:“传我的命令,全军上马,向柳园进军!”

三千骑兵早已准备就绪,随着苏定方的一声令下,三千骑兵飞身上了战马,奔出营门,浩浩荡荡向柳园方向疾奔而去,此时正是中午时间,柳园并不远,只有四十里,一个时辰后便可杀到。

........柳园位于常乐县和敦煌县之间,这里有一片占地上千亩的古老沼泽湖泊,湖泊内长满了红柳树,故而起名为柳园。

紧靠这片湖泊的西北角有一个镇子,只有三四十户人家,靠放牧和在湖泊内捕鱼为生,商人经过时,他们也可以向商人提供食宿而获得一点报酬。

这个小镇古老而又宁静,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打破了他们的宁静,一万多人的军队出现在镇子外,数百名士兵冲进了他们镇子,挨家按户搜查敌军的探子,镇子的居民纷纷乘船逃进湖中,躲在湖中小岛上,等待战争的结束。

这支军队的首领李兆锦年约五十余岁,长着一只酒糟大鼻子,常年眯缝着眼睛,眼睛不时流露出阴冷之色,他是大凉国皇帝李轨的族弟,被封为敦煌王,同时出任敦煌太守,把握着敦煌郡的军政大权。

大凉国灭亡后,李神通曾三次派人来劝他投降唐朝,李兆锦也不是不能投降,只是他的条件很苛刻,他要唐廷继续封为他敦煌王,军队依然由他统帅,他的子孙将继承他的王爵和军队,实际上他要的是独立,他要建立敦煌国,可以臣服唐朝,但他是终身国王。 шшш. ttκΛ n. ¢ ○

唐朝不可能答应他这个条件,双方处在僵持阶段,李兆锦也知道唐朝因为西秦国而顾不上他,一旦西秦国灭亡,下一个就轮到他,所以这段时间,李兆锦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建成立王国,却没有想到这个时候,隋朝的势力也插进了敦煌。

李兆锦心中很紧张,好在隋军只有三千骑兵,他有五倍于敌的军队,足以将之歼灭,李兆锦亲率一万大军出征隋军,企图将隋军一举歼灭。

李兆锦眺望着远处,他感觉隋军已经快到了,此时副将李珠就站在他身后,面无表情。

这时,有人指着远处大喊:“王爷快来,隋军来了!”

只见远处出现一群黑点,随着黑点越来越多,越来越近,所有士兵都看清楚,这是一支骑兵正向这边疾速奔来,在数百步外停住了阵脚。

“军队列阵!”

李兆锦厉声大喊一声,他手下的一万军队列开了阵型,他率四千人为中军,李珠率本部三千人为左翼,另一名大将张志台率三千人为右翼。

李珠却没有离开,他上前低声对李兆锦道:“王爷,好像对方要和你说话。”

李兆锦一怔,果然,对方一名大将缓缓上前,大声喊道:“李兆锦将军何在?请上来答话。”

李兆锦心中犹豫一下,他不想上去,李珠却劝他,“王爷不妨听听他说什么,若开出比唐朝优厚的条件,还可以谈判解决。”

李兆锦沉思片刻,便催马上去,在五十步外停住,几名亲兵用盾牌将他左右护卫,防止隋军冷箭,李珠就立马在他身后,手中持一杆大铁枪,冷冷地看着李兆锦。

“我是李兆锦,尔等想和我谈什么?”

苏定方冷冷道:“若你不想死,立刻下马投降,否则明年今天就是你的忌日!”

李兆锦大怒,“谁敢杀我!”

“我敢杀你!”

李珠一声怒喝,大铁枪一抖,从后背一枪刺穿了李兆锦的胸膛,大枪一挑,将他高高挑在半空,李兆锦在空中万分震惊地望着李珠,随即死去,眼睛却无法闭上。

第4章 反客为主第76章 魏郑和谈第34章 两面三刀第12章 帝王心思第7章 秋风至杨第6章 梳理上谷第38章 两个时辰第14章 死地后生第108章 两线反击第57章 东宫震怒第36章 霹雳行动第23章 南华枭雄第35章 激战尉氏第3章 两猛相斗第26章 大鱼落网第72章 请功负罪第36章 太原之变第18章 谏臣之死第90章 隋唐大战(二十)第21章 钱货漏洞第11章 夜袭仓城第49章 重甲破术第28章 意外消息第13章 仁寿宫变(五)第6章 出乎意料第20章 以命威胁第13章 事态蔓延第9章 朝局悄变第4章 苛刻条件第16章 伴君如虎第148章 难过新年第48章 集中民力第49章 唐军西撤第28章 盛名之祸第26章 宿将抉择第33章 携子视察第81章 隋唐大战(十一)第22章 一生一死第44章 再让一城第2章 欺人太甚第57章 东宫震怒第33章 携子视察第25章 抢人事件第18章 谏臣之死第11章 月圆之夜第97章 伪汉毒计第150章 独孤之悟第30章 娶妻当慎第136章 利益攸关第83章 事态严重第4章 佳夕如梦第3章 两猛相斗第13章 事态蔓延第9章 挖掘线索第34章 京城来信第5章 深藏不露第28章 洛阳来使第25章 悲情男人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6章 发现端倪第13章 棒打长孙第51章 八百壮士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58章 北市偶遇第55章 两万诱饵第4章 利益之诱第6章 抽中死签第16章 伴君如虎第13章 逃兵危机第24章 草原天鹅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25章 十猛之计第13章 事态蔓延第5章 初到幽州第94章 新朝开启第31章 野心渐露第150章 独孤之悟第2章 计取飞狐第4章 不露声色第61章 南阳事件第27章 元家之欲第104章 暴雪来临第50章 局势渐变第15章 强攻榆关第15章 京城谶语第9章 仁寿宫变(一)第61章 联盟分裂第28章 杀人无形第27章 夺取河阳第21章 幽州平寇第3章 意外相遇第55章 谈婚论嫁第38章 吴兴沈氏第63章 北地迎归第47章 雨夜追击第23章 远方来人第21章 内部生变第45章 唐相之危第16章 三股势力
第4章 反客为主第76章 魏郑和谈第34章 两面三刀第12章 帝王心思第7章 秋风至杨第6章 梳理上谷第38章 两个时辰第14章 死地后生第108章 两线反击第57章 东宫震怒第36章 霹雳行动第23章 南华枭雄第35章 激战尉氏第3章 两猛相斗第26章 大鱼落网第72章 请功负罪第36章 太原之变第18章 谏臣之死第90章 隋唐大战(二十)第21章 钱货漏洞第11章 夜袭仓城第49章 重甲破术第28章 意外消息第13章 仁寿宫变(五)第6章 出乎意料第20章 以命威胁第13章 事态蔓延第9章 朝局悄变第4章 苛刻条件第16章 伴君如虎第148章 难过新年第48章 集中民力第49章 唐军西撤第28章 盛名之祸第26章 宿将抉择第33章 携子视察第81章 隋唐大战(十一)第22章 一生一死第44章 再让一城第2章 欺人太甚第57章 东宫震怒第33章 携子视察第25章 抢人事件第18章 谏臣之死第11章 月圆之夜第97章 伪汉毒计第150章 独孤之悟第30章 娶妻当慎第136章 利益攸关第83章 事态严重第4章 佳夕如梦第3章 两猛相斗第13章 事态蔓延第9章 挖掘线索第34章 京城来信第5章 深藏不露第28章 洛阳来使第25章 悲情男人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6章 发现端倪第13章 棒打长孙第51章 八百壮士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58章 北市偶遇第55章 两万诱饵第4章 利益之诱第6章 抽中死签第16章 伴君如虎第13章 逃兵危机第24章 草原天鹅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25章 十猛之计第13章 事态蔓延第5章 初到幽州第94章 新朝开启第31章 野心渐露第150章 独孤之悟第2章 计取飞狐第4章 不露声色第61章 南阳事件第27章 元家之欲第104章 暴雪来临第50章 局势渐变第15章 强攻榆关第15章 京城谶语第9章 仁寿宫变(一)第61章 联盟分裂第28章 杀人无形第27章 夺取河阳第21章 幽州平寇第3章 意外相遇第55章 谈婚论嫁第38章 吴兴沈氏第63章 北地迎归第47章 雨夜追击第23章 远方来人第21章 内部生变第45章 唐相之危第16章 三股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