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仁寿宫变(一)

仁寿宫位于岐州社水上游风景秀丽之处,这里地势较高,山峦起伏,沟壑众多,气候凉爽,仁寿宫也是杨坚避暑离宫,几乎每年夏天,他都会来仁寿宫避暑办公,在这里一呆就是近半年时间。

但这一次他却病倒在仁寿宫内,独孤皇后死后,杨坚一下子失去了约束,他开始纵情于酒色,企图将过去失去的帝王享受都补回来,但他毕竟年迈,仅仅两年时间,他的身体便被酒色掏空,这一病就再也起不来。

杨坚也知道自己大限已至,他垂泪向大臣们一一告别,并再三叮嘱太子杨广,要克己节俭,善待天下黎民,杨广也一一含泪拜受。

房间里,杨广背着手来回踱步,他心里很紧张,已经到最关键的时候了,他即将登位九五,君临天下,这一天他已经等了十几年,终于要等到了,杨广闭上了眼睛,他心中充满了期待,他有太多的抱负要去实现。

这段时间父皇病重,杨广亲自端水尝药,衣不解带伺候,另外,需要他做的事还有很多。

一方面他要代理父皇处置国家大事,另一方面要筹备、计划、拍板父皇的医治以至规模巨大、头绪纷繁的国葬事宜。

更重要的,他还要掂量、分析、捉摸各派大臣的内部争斗情况及心理,特别是掌握各地武力的调配情况,以防止国家大丧之际出现任何意外和变乱。

而且他最小的弟弟杨谅这几年一直在招兵买马,就等父皇驾崩动手,这些事情令杨广殚尽竭虑,忧心忡忡,一个多月来睡眠不足,面容迅速消瘦,两眼布满血丝。

在身旁,坐着他的太子妃萧引凤,萧引凤是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出身华族,性格婉顺,才貌双全,虽然此时她已三十七岁,但依旧丰姿绰约,容颜清丽。

她自从开皇三年嫁给杨广为妻,夫妻已经共同生活了二十一年,育有两子一女,夫妻二人感情深厚,杨广也深爱其妻,不近其他女色,萧引凤感于丈夫子嗣太少,不像兄长杨勇生了十子,尤其丈夫已为太子,即将继承大统,子嗣太少对社稷不利。

在萧引凤的苦劝之下,杨广终于纳了一侧妃,目前已有四个月身孕,这让萧引凤颇为欣喜。

她见丈夫精神疲惫,显得很是紧张不安,便给倒一碗参茶放在他面前,柔声劝他:“二郎,登基称帝那是天意,但父皇垂危却是人伦,二郎暂不要想登基以后的事,当务之急还是应多为父皇祈福。”

杨广感激妻子的体贴,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叹口气道:“虽是那样,但父皇弥留之际,也是宵小者旁窥之时,我怎能不当心。”

这时,一名宦官匆匆走来,躬身施礼,“圣上宣殿下觐见!”

杨广点点头,整了整衣冠,快步走出房间,走到门口,他又想起一事,问身边的近侍,“晋王到了没有?”

近侍连忙回答:“晋王殿下在洛阳,早已去通知了,估计这两天就到。”

“派人去催他,让他快一点,还有豫章王,也让他立刻赶来。”

豫章王是杨广次子杨暕,他也没有赶到,这让杨广很不高兴,长子从洛阳赶来,晚到情有可原,但杨暕就在京城,他怎么也迟迟不来?

他担心父皇等急,便急急向父皇的寝宫而去,杨广住在北斗殿,距离杨坚所在的大同殿较远,他的东宫侍卫都在山脚偏殿,身边只有四名贴身侍卫保护他安全。

仁寿宫的防卫极其严密,太子及亲王的侍卫皆不准入内,只是因为杨广长期住在仁寿宫,皇帝杨坚才破例准许四名东宫侍卫保护他的安全,就算是这样,这四名侍卫也不准离开北斗殿。

而仁寿宫内的防卫由左卫担任,六千左卫士兵分六班轮流执勤,每班执勤六个时辰,当然,仁寿宫外围还有数万禁军驻守,将整个仁寿宫区防御得跟铁桶一般。

一路长长的回廊之上,站满了身材魁梧的左卫士兵,不断有人高喝,“太子殿下觐见!”

这是在提醒内宫回避,杨广走到父皇的寝宫台阶前,他站住了,此时父皇的嫔妃都在床榻边,他必须等她们退下,得到同意后才能进去,片刻,宦官赵进德出来,上前给杨广施礼,“殿下,圣上宣你觐见!”

“赵公公,圣上的情况怎么样?”

赵进德神色黯然,他摇了摇头,“太医说,可能就这两天了。”

杨广心中不胜唏嘘,步履沉重地向宫内走去。

龙榻前,杨坚的嫔妃都已退下,只有几名宦官服侍左右,杨坚此时已枯瘦如骨,面如金纸,已到油尽灯枯之时,他连一点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闭着眼,静静地等待着那一刻的来临。

人之将死,杨坚这两天脑海想到的,都是已经逝去的亲人,他的父母双亲,他的阿阇梨,和濡沫共处几十年的老妻,但他还是不放心,他一手开创的大隋江山刚刚建立,还有太多大事没有处理,这些大事凶险异常,一个不慎,就会使他开创的江山覆灭,他执政二十几年,始终未能下手,最终只能把这些事情交给了自己儿子。

“陛下!太子到了。”耳畔有宦官轻轻提醒他。

杨坚微弱地睁开眼睛,见儿子杨广跪在自己面前,满脸泪水,他微微抬起手,抚摸儿子的脸庞,慈爱地笑了,低声低微道:“痴儿,朕要去见你母后,这是好事啊!”

杨广握住父亲的手,泪水扑簌簌落下,最后他失声痛哭起来,“父皇!”

杨坚此时头脑异常清明,他声音低微道:“朕还有几句话要交代你,叫他们退下!”

杨广点点头,对四周宦官和宫女道:“你们都退下!”

十几名宦官和宫女都退了下去,寝殿内只剩下杨广一人,杨广哽咽着声音道:“父皇,儿臣谨听父皇训诫。”

杨坚叹了口气,缓缓道:“自永嘉之乱以来,南朝北朝更迭纷纷,终无一朝善始寿终,原以为魏能长久,但仅百年又被周齐所代,昔日孝文帝也思改革,却误入歧途,以致门阀之风再起,宇文泰建关陇门阀,得以最终立国,可它还是毁于门阀之手,天下毒瘤,莫过于门阀,门阀之毒又莫过于关陇,朕执政二十年,始终奈何不了他们,皇儿,关陇门阀是我大隋心腹首患,谨记!”

杨广默默点头,这一点他心里很清楚,“儿臣已经决定,儿臣主政后就尽快迁都,将朝廷中枢移出关陇。”

“朕也想迁都,奈何制肘太多,皇儿须慎重谨行,不可操之太急。”

叹息一声,杨坚又低声道:“大隋心患之二就是北齐旧地,胡汉混杂,大多是六镇子孙,彪悍之风犹在,这些人不服教化,一遇风雨便起兵起义,你要万分小心,善待他们,宽以待民,不要给他们起兵的借口。”

杨广却并不太赞成父皇的想法,在他看来,宽仁相待只是使矛盾后延,就算他当政时不乱,那以后呢?他的子孙怎么办?六镇已过百年,强悍之风依旧,可见并不是教化就能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斩草除根,将这些六镇后裔杀绝,不留后患,但这话他不敢说。

杨坚又道:“大隋心患之三是草原北虏,突厥始终是中原心腹大患,永嘉之乱也是由北胡引发,草原一旦寒冷,北胡必然南下,我大隋建国之初,也几近被突厥所灭,启民虽是大隋扶持,但胡人多变,不可轻信,须刚柔两手并举,加强防御,长孙晟和裴矩都是治胡良臣,你可重用之。”

杨广点头,“儿臣铭记于心。”

杨坚长长叹息一声,“朕思秦之短暂,又思汉之四百年,感触良多,秦以法治国,强暴而不施仁义,以致天下大乱,汉初以老庄无为而治,后武帝又尊儒术得以中兴,最终实现长治久安,皇儿,你要谨记,法以治人,儒以治心,这是汉法治国之道,才是我大隋长治久安之本,朕治如初汉,已使国富民强,希望你能成为汉之武帝,实现大隋中兴,完成朕未尽之事业,驱除胡虏,恢复汉统。”

杨广给父亲重重磕了两个头,“父皇金玉之言,儿臣铭记于心。”

杨坚握住杨广的手,费力地喘息道:“还有你的兄弟,你要善待他们,你大哥虽不堪大用,可给他富贵终老,这是朕唯一拜求你之事。”

杨广垂泪道:“儿臣安敢忘记手足之情,不用父皇嘱咐,儿臣自会善待他们。”

停一下,杨广又问:“父皇可想见一见大哥?我命人去接他来。”

杨坚欣慰地笑了,“你有这心就行了,朕已让柳述和元岩去接他,应该快到了吧!”

说到这里,杨坚忽然剧烈地咳嗽起来,杨广连忙叫宦官进来服侍,杨坚摆摆手,“你去吧!朕累了,想休息片刻。”

“是!儿臣告退。”

杨广慢慢退了下去,这时他见屏风下裙裾翻飞,这是陈贵人从侧门走入,他连忙加速退下,却给一名小宦官使了个眼色,他退下去了,很快,陈贵人走了进来,陈贵人也是陈后主之妹,陈朝灭亡后,她没入进宫,她长得天香国色,颇让杨坚喜欢,只是独孤皇后管束严格,杨坚无法得手,独孤皇后去世后,陈贵人立刻得到了宠爱,尽管她此时已是三十出头,但风韵犹存,杨坚病重,她一直伺候在旁。

她见杨坚咳嗽得厉害,连忙轻轻给他敲拍后背,抚平前胸,杨坚慢慢平静下来,她有些埋怨道:“陛下,你干嘛和太子说这么多话,你要休息,他不知道吗?”

杨坚非常喜欢这个年轻妻子,他笑了笑道:“朕想和太子多说几句话,他很孝道,也很体谅朕,不是你想的那样。”

陈贵人非常不喜欢杨广,她自幼生长在陈朝深宫,所受教育都是长幼有序,嫡长为先,她对废嫡长立次子极为不满,更重要是,当年是杨广率军灭了陈朝,使她心中对杨广总有那么一丝敌意。

“陛下,臣妾觉得还是长子勇更宽厚仁慈,陛下不应轻易废嫡。”

杨坚叹了口气,“什么时候了,你还说这傻话。”

“可是.....臣妾觉得只要陛下有心,什么时候都来得及。”

“不要再说了!”杨坚疲惫地摇摇头,“太子是国本,焉能轻动,朕只想和长子最后说说话,以尽父子天伦。”

杨坚不想再说话,闭上了眼睛,陈贵人只得坐在一旁发征,她忧心如焚,一旦圣上驾崩,她该怎么办?

........

注一:杨广侧妃所怀的孩子就是历史上的杨妃,吴王李恪之母。

注二:陈贵人就是宣华夫人,杨坚在世是封贵人,去世后遗诏封宣华夫人。

注三:隋唐演义中,李密玉玺换萧后,可萧后当时已经五十二岁。

注四:仁寿宫的地图没有找到,老高是按华清宫的地图来写。

第20章 紧急受命第33章 智取宜昌第25章 海底之针第4章 利益之诱第11章 反间之计(下)第9章 帝心生嫌第2章 家法伺候第43章 河口反击第41章 卢氏桥梁第27章 义成公主第140章 萧梁烈女第8章 斩断后路第9章 恒山之乱第46章 断臂之仇第12章 引君入瓮第17章 大举东进第23章 都市卖豹第3章 水势渐深(上)第51章 范阳卢氏第45章 血战平壤(下)第33章 缘定三生第16章 何罪之有?第43章 郢州祭母第74章 意外发生第69章 杀机四伏第13章 事态蔓延第1章 重返京城第47章 金榜题名第33章 跨境剿匪第30章 骄将争功第40章 釜底抽薪第14章 内部奸细第73章 银钱危机第22章 独孤暗线第19章 虎牢之危第6章 北地天鹅第33章 御房进谏第15章 杨家喜忧第52章 死不瞑目第54章 西域战略第34章 杨谅投降第76章 裴府问策第21章 试探底线第131章 郑家寻路第18章 玄感野望第8章 违规卖酒第27章 京城家信第78章 战略撤退第40章 祸水东引第26章 咬金争功第43章 西秦内讧第34章 夜攻太原第13章 世充评榜第29章 金刀赎奴第29章 南下清河第26章 少女悯秋第16章 何罪之有?第23章 智取霍邑第4章 威逼利诱第24章 酒楼告别第107章 紧急应对第82章 隋唐大战(十二)第20章 背后较量(上)第6章 一剑之情第35章 计划有变第16章 识破敌计第38章 抛出诱饵第26章 初战王薄第80章 隋唐大战(十)第16章 月夜双杀第78章 战略撤退第33章 棒打贵客第40章 祸水东引第11章 新官上任第78章 攻而不克第28章 暗箭难防第38章 八方酒肆第34章 推波助澜第47章 线娘进京第28章 杀人无形第28章 俏语解忧第12章 仁寿宫变(四)第8章 夜袭敌哨第18章 少童何人?第93章 隋唐大战(二十三)第154章 夫人郑氏第88章 隋唐大战(十八)第35章 再战大利第31章 宿怨爆发第25章 燕城大战第41章 高丽水师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17章 被迫决战第13章 突厥消息第23章 再见故人第28章 俏语解忧第27章 元家之欲第28章 洛阳来使第124章 窦氏之忧第53章 四子巧郎
第20章 紧急受命第33章 智取宜昌第25章 海底之针第4章 利益之诱第11章 反间之计(下)第9章 帝心生嫌第2章 家法伺候第43章 河口反击第41章 卢氏桥梁第27章 义成公主第140章 萧梁烈女第8章 斩断后路第9章 恒山之乱第46章 断臂之仇第12章 引君入瓮第17章 大举东进第23章 都市卖豹第3章 水势渐深(上)第51章 范阳卢氏第45章 血战平壤(下)第33章 缘定三生第16章 何罪之有?第43章 郢州祭母第74章 意外发生第69章 杀机四伏第13章 事态蔓延第1章 重返京城第47章 金榜题名第33章 跨境剿匪第30章 骄将争功第40章 釜底抽薪第14章 内部奸细第73章 银钱危机第22章 独孤暗线第19章 虎牢之危第6章 北地天鹅第33章 御房进谏第15章 杨家喜忧第52章 死不瞑目第54章 西域战略第34章 杨谅投降第76章 裴府问策第21章 试探底线第131章 郑家寻路第18章 玄感野望第8章 违规卖酒第27章 京城家信第78章 战略撤退第40章 祸水东引第26章 咬金争功第43章 西秦内讧第34章 夜攻太原第13章 世充评榜第29章 金刀赎奴第29章 南下清河第26章 少女悯秋第16章 何罪之有?第23章 智取霍邑第4章 威逼利诱第24章 酒楼告别第107章 紧急应对第82章 隋唐大战(十二)第20章 背后较量(上)第6章 一剑之情第35章 计划有变第16章 识破敌计第38章 抛出诱饵第26章 初战王薄第80章 隋唐大战(十)第16章 月夜双杀第78章 战略撤退第33章 棒打贵客第40章 祸水东引第11章 新官上任第78章 攻而不克第28章 暗箭难防第38章 八方酒肆第34章 推波助澜第47章 线娘进京第28章 杀人无形第28章 俏语解忧第12章 仁寿宫变(四)第8章 夜袭敌哨第18章 少童何人?第93章 隋唐大战(二十三)第154章 夫人郑氏第88章 隋唐大战(十八)第35章 再战大利第31章 宿怨爆发第25章 燕城大战第41章 高丽水师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17章 被迫决战第13章 突厥消息第23章 再见故人第28章 俏语解忧第27章 元家之欲第28章 洛阳来使第124章 窦氏之忧第53章 四子巧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