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窦氏之忧

“这个大唐,危险了!”

一声苍老的叹息声从身后传到了窦威耳中,使窦轨微微一怔,他一回头,只见身后的座位上坐着两个老者,大约都在六十岁上下,要了几盘小菜和一壶酒。

两人都衣着干净整洁,看得出是殷实人家,刚才说话的是一名白须老者,他端起酒杯又叹了口气,“如果朝廷再不痛下决心,我估计明年就撑不过去了。”

“明年?”另一名老者哼了一声,“要不是突厥南下,我看今年它就撑不过去。”

窦轨端起酒杯起身,走到两个老者前笑道:“在下姓刘,也是京城人,一个人喝闷酒,我们能不能拼一拼,说说话。”

两个老者欣然点头,“无妨,这位仁兄坐过来就是。”

窦轨连忙招手叫伙计把他的酒菜端过去,他又点了几个好菜,对两个老者笑道:“在下朋友不多,很少有人说话,不知两位兄长贵姓?”

两个老者见窦轨很会为人,也对他有几分好感,白胡老者指指自己笑道:“我姓陈,对面这位姓韦,都是京城人氏。”

窦轨听说另一个老者姓韦,不由多看了一眼,难道是韦家人,不过韦家重要人物他都认识,估计这位就算是韦家人,也是偏房庶子。

窦轨和他们坐在一起,是想听听民意,听听长安普通民众对时局的看法,一般最底层人不会管这种事,底层人只管柴米油盐,一日三餐,只要不是乱匪打来,谁坐天下他们不在意。

大多是有点阅历,有点家境的人才会关心这种军国大事,能来蓝田酒肆喝酒,至少是小户殷实人家,而这样的人。才能代表真正的民意。

窦轨见他们不再提刚才的话题,便笑着抛砖引玉道:“我有个亲戚,在朝廷也是一个四品官,昨晚和他聊天。他说现在朝廷内人心惶惶,很多官员都不做事了,整天坐在一起讨论时局,最近发生一连串的时局,确实很打击人心,现在到处都在谈论。”

窦轨说得是实话,现在朝廷上下都不安心了。整天聚在一处讨论时局,这些情况他很了解,不过他想听听民间的声音,听听普通民众的想法。

窦轨的抛砖引玉激起了两个老者的话题,韦姓老者叹口气道:“刚才我给陈老哥也说了,其实唐朝还是有希望,但要断臂才能求生。”

“希望?”陈老者冷笑一声,“那是你的想法。一个屡战屡败,连京城都被对方攻破的朝廷,希望会在哪里?你去长安各处打听一下。现在谁还说唐朝有希望,只知道内讧,整天争权夺利,民众的死活呢,谁管?粮价已经到了斗米一百二十文,太原才斗米四十文,当大家都是瞎子吗?”

陈老者的话语中火气十足,虽然有几分道理,但窦轨听得心中不舒服,他连忙问韦姓老者:“刚才韦兄说唐朝还有希望。是什么希望,韦兄能不能说一说。”

陈老者见窦轨对他的话不感兴趣,心中郁闷,便一口口地喝着闷酒,韦姓老者慢慢品了一杯酒,这才慢慢悠悠道:“仁兄知不知道。现在唐朝真正的危机在哪里?”

“你说,我听着。”窦轨拎起酒壶给他倒了一杯酒笑道。

“现在唐朝最大的危机就在土地,均田制从去年就说要推行,可现在已经一年多了,没有任何消息,而据我所知,现在河东、河北和中原,都正在大规模推行均田制,一户人家平均能拿到一顷永业田,在丰州、灵武郡那边甚至还能拿到三顷,唐朝的原因在哪里?原因就在官府手中没有土地可分配。”

“那巴蜀呢,荆襄呢,难道没有土地吗?”旁边陈老者不服气道。

“你还别说,还真没土地。”

韦姓老者得意洋洋道:“巴蜀、荆襄不像河北和中原这样经历过大规模造反混战,死的人太多,到处都是无主土地,所以很好分配,而巴蜀和荆襄比较稳定,土地都是有主,当地也有很多大地主,朝廷总不能夺了那边的土地给关中人吧!那会出现大乱。”

窦轨默默喝了一口气,他是当朝相国,这个问题当然很明白,其实他也知道,隋廷手中有大量无主土地,可以分给贫农以收买民心,这样就兵源充足,将士用命。

相反,唐廷手中无地,仅有的一点土地都分给了宗室皇亲,造成均田制推行不了,民心不附,士气低迷,怎么打得过隋朝?

韦姓老者又道:“现在唐朝唯一的希望,就是从权贵手中夺取土地,分配给无地农民,激发底层农民保家卫国的士气,那么唐朝还有希望,否则指望权贵保唐朝,一点意义都没有,就只怕这些权贵已经事先投降了。”

窦轨已经听不下去了,剥夺权贵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简直是笑话,唐朝马上就完蛋,此时窦轨没有心情吃饭了,也没有心情跟这两个老者聊天,他摸出一小锭银子放在桌上。

“两位仁兄,家里还有点事,你们慢用,我先走一步了。”

两个老者见他付了帐,心情大好,起身相谢,“老弟是性情中人,以后有机会我们在细聊。”

窦轨拱拱手,转身下楼去了,他的马车停在酒肆门口,刚走马车旁,便听见有人喊他,“老爷!老爷慢走一步。”

窦轨一回头,只见他的管家骑着毛驴向这边奔来,窦轨停住脚步,片刻,管家奔上前,附耳对窦轨道:“老爷,大将军回来了,请老爷立刻回府一趟。”

大将军就是族兄窦抗,官任千牛备身大将军兼益州行台总管,窦轨微微一怔,窦抗怎么回来了,他远在成都,消息应该没有这么快才对。

窦轨立刻点点头,坐上马车吩咐道:“立刻回府!”

马车起步,向窦府疾速奔去。

。。。。。。。

窦轨的府邸位于崇仁坊,占地约八十亩,在长安也是一座有名的大宅,窦氏家族是关陇贵族的重要代表,他们祖上也是鲜卑贵族,在隋唐两朝都是极为重要的皇亲国戚。

唐朝的窦皇后便是窦家之女,窦抗的母亲便是隋文帝杨坚的长姊万安公主,所以窦家无论在隋朝还是在唐朝都有着极重的地位。

外书房里,窦抗正背着手来回踱步,显得心事重重,他是在几天前听说了杨元庆率军袭破长安,他立刻意识到大事不妙了。

如果说唐军对隋军屡战屡败,那只是军事上的失利,还有挽回的余地,那么杨元庆率军袭破长安,那就是一个政治上转折点,那就意味着唐朝将全面陷入被动。

作为窦氏家族的二号人物,这个关键时刻,他怎么能再呆在成都过悠闲日子。

事实上,窦抗的军权已经被剥夺,作为益州行台总管,窦抗只管巴蜀的军队,但他上任不到一个月,齐王李元吉也来了巴蜀,把军权悉数夺走,窦抗成了一个闲人,他偷偷从成都赶来长安,也无人知晓。

这时,门外传来了脚步声,随即门开了,窦轨走了进来,“二哥是几时回来的?”

“刚回来,这不急着找你吗?”

窦轨见他表情凝重,心中便明白了几分,他把门关上了,又问道:“你这时回来,李元吉不知道吗?”

窦轨非常谨慎,在这个关键时刻,李渊必然会关注朝廷重臣的动向,尤其唐风监视尹贵平之事曝光后,众人更加小心。

窦轨不屑地哼了一声,“那个人除了玩女人就是打猎,没有什么本事,这么冷的冬天,居然跑到汉中打猎去了。”

窦轨一怔,汉中?这个地方很敏感,最近太子和秦王就在争夺汉中的军权,唐风密告汉中总管罗艺吃空饷,引发李渊震怒,命监察御史和兵部联合前去调查。

齐王李元吉在这个关键时候去汉中打猎,却不来长安祭母,这着实有点不合常理。

不过窦轨现在也顾不上这件事,他叹口气道:“二哥还不知道会宁郡出的大事吧!”

窦轨便将盛彦师投降和李神符全军覆没之事详详细细地告诉了窦抗,最后苦笑一声道:“圣上已经被打怕了,不顾一切要和杨元庆议和,连河西也不要了,二哥,现在局势堪忧啊!”

窦抗倒吸一口冷气,形势已经这么严重了吗?他又问道:“三弟,你觉得还有多少时间?”

窦抗的意思是指隋朝全面攻唐的时间,也就是窦家还有多少时间,窦轨沉思一下道:“我觉得隋朝拿下河西,就意味着杨元庆已经把战略目光转到了关内,虽然很多人说隋朝的下一步是青州六郡,我倒认为窦建德已不值一提,一员大将便可以带兵扫平,现在隋唐谈判,隋军或许会回去休养一段时间,但最迟明年夏天,最快明年春天,杨元庆必然会打关南五郡和河湟各郡,完成对关中的战略包围,我们最多还有几个月时间。”

停一下,窦轨叹了口气,“说起来还是独孤家老奸巨猾,我刚知道隋朝的军器监令张雷,竟然是从前独孤家的巧匠独孤雷,独孤震早就安排了这步棋,我们窦家还是慢了一步。”

窦抗站起身道:“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我这就去会宁郡,和杨元庆细谈。”()

第36章 各有选择第16章 红影惊现第12章 初到突厥第59章 独孤之忧第24章 公主寿宴第45章 血战平壤(下)第12章 扑朔迷离第9章 应对危机第22章 井陉遇警第26章 另有深意第38章 兵分两路第14章 府门遭遇第35章 真相揭开第82章 隋唐大战(十二)第34章 夜攻太原第12章 初到突厥第22章 极度被动第38章 杨广之怒第60章 大战悄至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11章 铁腕夺位第35章 铁血柔情(上)第9章 我想学武第25章 十猛之计第44章 再让一城第3章 劝降建德第38章 两个时辰第149章 争夺棋子第16章 危机前夜第47章 雨夜追击第31章 裂痕初现第3章 透露底线第39章 齐府隐忧第65章 萧后心机第4章 入伍斥候第34章 泊舟九江第146章 连夜回乡第19章 东巡长城第33章 跨境剿匪第34章 京城来信第51章 草原异变第41章 兵困雁门第49章 重甲破术第17章 收网之时第6章 借兵突厥第118章 咬金请缨第45章 唐相之危第4章 水势渐深(下)第8章 夜袭敌哨第28章 迎头痛击(下)第2章 一战成名第9章 底线突破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13章 深巷小宅第7章 秋风至杨第24章 各有所学第15章 更深之秘第41章 兄弟争功第13章 收复齐郡第51章 长安警报第63章 摆酒请客第66章 寻找时机第25章 野心泄露第27章 回府风波第1章 重返京城第41章 李密之思第3章 南华之会第66章 寻找时机第35章 卫南渔翁第35章 激战尉氏第10章 师傅是谁?第100章 血战前夜第31章 杨素教孙第27章 夺取河阳第21章 北原谋生第25章 宇文父子第28章 意外消息第38章 八方酒肆第31章 矛盾激化第32章 壮士断腕第53章 建德求和第30章 巡视考场第29章 出尔反尔第1章 灞桥秋色第58章 新婚回门第135章 泄露天机第75章 条件苛刻第25章 秦王心计第21章 长孙又至第40章 兄弟暗斗第30章 丹阳来客第11章 河北枭雄第6章 养虎生患第48章 两路奇兵第4章 不露声色第29章 出尔反尔第12章 收官之棋第23章 唐廷决策第11章 发现主力第34章 泊舟九江
第36章 各有选择第16章 红影惊现第12章 初到突厥第59章 独孤之忧第24章 公主寿宴第45章 血战平壤(下)第12章 扑朔迷离第9章 应对危机第22章 井陉遇警第26章 另有深意第38章 兵分两路第14章 府门遭遇第35章 真相揭开第82章 隋唐大战(十二)第34章 夜攻太原第12章 初到突厥第22章 极度被动第38章 杨广之怒第60章 大战悄至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11章 铁腕夺位第35章 铁血柔情(上)第9章 我想学武第25章 十猛之计第44章 再让一城第3章 劝降建德第38章 两个时辰第149章 争夺棋子第16章 危机前夜第47章 雨夜追击第31章 裂痕初现第3章 透露底线第39章 齐府隐忧第65章 萧后心机第4章 入伍斥候第34章 泊舟九江第146章 连夜回乡第19章 东巡长城第33章 跨境剿匪第34章 京城来信第51章 草原异变第41章 兵困雁门第49章 重甲破术第17章 收网之时第6章 借兵突厥第118章 咬金请缨第45章 唐相之危第4章 水势渐深(下)第8章 夜袭敌哨第28章 迎头痛击(下)第2章 一战成名第9章 底线突破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13章 深巷小宅第7章 秋风至杨第24章 各有所学第15章 更深之秘第41章 兄弟争功第13章 收复齐郡第51章 长安警报第63章 摆酒请客第66章 寻找时机第25章 野心泄露第27章 回府风波第1章 重返京城第41章 李密之思第3章 南华之会第66章 寻找时机第35章 卫南渔翁第35章 激战尉氏第10章 师傅是谁?第100章 血战前夜第31章 杨素教孙第27章 夺取河阳第21章 北原谋生第25章 宇文父子第28章 意外消息第38章 八方酒肆第31章 矛盾激化第32章 壮士断腕第53章 建德求和第30章 巡视考场第29章 出尔反尔第1章 灞桥秋色第58章 新婚回门第135章 泄露天机第75章 条件苛刻第25章 秦王心计第21章 长孙又至第40章 兄弟暗斗第30章 丹阳来客第11章 河北枭雄第6章 养虎生患第48章 两路奇兵第4章 不露声色第29章 出尔反尔第12章 收官之棋第23章 唐廷决策第11章 发现主力第34章 泊舟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