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将大都随声附和,只有王伯当一直沉默不语。王伯当不仅精于骑射,武功盖世,而且也是个不肯轻易向别人低头的血性男儿,所以他打心里就不想投降李渊。然而,他又不得不正视现实,深知事到如今也只有这条路可走,别无他途。他不像柳燮他们那样把李密的前景想象得灿烂无比,反倒是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充满了悲观情绪。他了解自己的老师,知道他是不甘居于人下,到时必会与朝中大臣争权夺利,如此必为李渊的宠臣们所排挤,所打压。真是前途未卜,甚至生死难料啊!想到这些,王伯当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脸上罩着一层忧愁。
李密听到王伯当那声饱含忧虑的叹息,不禁愕然,愣愣地望了他好一会儿,问道:
“伯当,你为何叹息,是不想跟随老师一道去长安吗?”
“不是,老师!”王伯当摇头否认,脸上挤出丝笑,低声说道,“学生只是担心老师您的前程哪,唐公虽与您有手足之情,可他手下那帮人……”
“好了,不说这些了!”李密心头蓦然间被一种莫名其妙的烦忧所困扰,禁不住叹了口气,紧接着又打断学生的话说,“伯当,我知道你对老师没有二心,只要老师说一声,你一定会跟着老师回关中。可老师不能这样做,毕竟你父母妻儿在这。你得好好照料妻儿,也得在父母膝前尽孝,以尽为人子为人夫的孝心与责任。所以尽管老师很希望你能陪在我身边,但是不敢强求你随我进长安,否则就是老师我的过错了。你就留下吧!”
“不,老师!”王伯当语气坚决地答道,“昔时萧何率领所有子弟跟随汉王,今伯当遗憾兄弟子侄们不能跟着您。再者,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厮守于妻儿父母身边而失去大义呢?伯当纵然粉身碎骨葬身莽原,也心甘情愿跟随老师您!请老师能体察学生之心,带我上长安吧!倘若老师不肯,那伯当当以死相胁,请老师见谅!”
说时,王伯当伸手从腰间的剑鞘中抽出把明晃晃的短剑。
李密见状,大声喝止。沉吟片刻,他大为感动地对王伯当说:
“李密身处万人背弃之时,尚有如此忠心之人,可足慰平生哪!好,既然你对老师有这份深情厚谊,那老师我也不能冷了你的心。伯当,我们一起上长安吧!”
说时,李密的眼里有泪光在闪动。他一边尽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一边从王伯当手上夺过剑,亲自替他插入剑鞘。然后,他扭过脸向众将宣布:
“本公决定归顺大唐,望各位将军明日率部回关中,不得有误!”
众将士听说可以回关中,不用再冒着生命危险打仗,一个个欢天喜地,激动得两眼哗啦啦直落泪。是呀,能逃离战争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翌日上午,李密率领二万余人,踏上了回关中的路。那天,天空阴沉沉的,北风呼呼地刮着,令人感到初冬的寒意。
数日后,李密便从河阳抵达了长安。李渊对这位同宗兄弟归附自己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听说李密的部队快要进长安了,就接连不断地派人带着御酒美食前去慰劳。等李密到达长安了,他立即宣旨在太极殿召见李密。李渊相当看重与李密之间这份同宗之情,与他同座一席,握手言笑,十分亲密。李密原以为李渊会借机奚落自己一番,没料到居然得到了李渊的夸赞与认同,自然非常满意和欣喜。与此同时,他想李渊如此欣赏自己,而自己又以崤山以东几百座城池交付李渊,其功超过窦融,他能不给高官厚禄,职位应该在裴寂之上吧?
然而很快李密就失望了,因为李渊并没有满足他的愿望,只给他光禄卿、上柱国这种有名无实的职位,赐他一个邢国公爵位。这令一心想手握大权位居裴寂之上的李密深感失落,以至终日闷闷不乐。更令他不开心的是,朝中大臣大都把他视为异己,言语神情中尽显轻视之意,并趁机向他敲诈勒索,使他蒙受羞辱。这一切让李密开始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了,认为归顺大唐又是一大错。不过令李密聊感欣慰的是,李渊这位皇兄对他还算可以,虽因大臣反对不能满足他的权力欲望,却给了他充分的尊重和关爱,不仅口口声声叫他御弟,还将舅舅的女儿独孤氏许配给了他。
李密归降李渊不久,他的总管李育德献武陟降唐。接着原瓦岗军将领刘德威、贾闰甫、高季甫等纷纷率部前来归顺大唐。只有徐懋功依旧死守着黎阳,但这已经改变不了瓦岗军灭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