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第72章 兴灭继绝,查漏补缺

第72章 兴灭继绝,查漏补缺

腊月廿三,基本上就是最冷的时候。

天空中不时飘过雪花。

朱翊钧叫停了另一边凿冰赶鱼的太监。

将钓竿交到蒋克谦手里,起身伸了个懒腰。

走到陈经邦身旁,接过他烤的鱼,看着有点焦了,只好贴心地赏给跟在身后的中书舍人邓以赞,又拿过张宏烤好的。

朱翊钧招手,将几位辅臣也招过来围炉而坐。

中间围着烤炉,四周撑着挡风的布,倒也不算冷。

“天气寒冷,朕直接说正事吧。”朱翊钧将双腿伸直,靠近火炉,“关于两淮的盐政,诸卿有什么看法?”

本来说去万寿宫谈正事,结果张居正对他桌案上的铜磬过敏,坚持要去文华殿。

最后双方都懒得走,就干脆就在太液池旁围炉而坐。

说到正事,几名辅臣都露出了认真的神色。

张居正率先开口,提醒道:“既然说两淮的事,不妨把申侍郎跟户部也叫来。”

朱翊钧从善如流。

他看向中书舍人邓以赞:“邓卿,去将户部尚书王卿、吏部侍郎申卿一并叫来。”

后者刚要动作,朱翊钧又加了一句:“将司经局洗马余卿也一并叫来。”

邓以赞拱手退下,直奔六部官署。

张居正开门见山问道:“陛下指的是关于哪方面的看法?”

说着,解下披着的大氅,迭放在腿上,把手也塞进大氅的绒里。

朱翊钧坦诚道:“根据海御史发回的奏疏,两淮的盐政存了不少猫腻。”

“朕自信海御史能清扫一番。”

“但,钦差巡盐,说到底也只是一阵风,就怕风过了无痕。”

中枢不可能年年派一个钦差去巡盐,况且以后钦差不一定都是海瑞,也可能是鄢懋卿。

钦差巡盐只是给水泼不进的两淮盐政,敲开一个口子。

要想以后年年都把税额拿在手里,还是得靠顶层设计。

根据半个月前南直隶发回的奏报来看,海瑞已经开始动作了,中枢也得趁早准备进场的事情。

高仪婉拒了李进烤的肉串,接上话道:“陛下是想将巡盐的事形成定制?”

朱翊钧转过头,看向高仪,摇了摇头:“不是这个意思,先生。”

“钦差巡盐不过是权宜之计,朕想趁着这股风,改制盐政。”

“不过朕德薄才疏,只是愚者千虑,具体还得问过诸位阁臣的意见。”

张居正自动略过了皇帝的客套话,沉吟起来。

他直指核心,缓缓开口道:“改制两淮盐政……”

“海瑞的奏报,内阁也看了,两淮估摸着能再出五十万引的盐。”

“已经占天下产盐五成了。”

“确实有些尾大不掉。”

盐课转运司有六,两淮产盐七十万引、两浙四十万引、其余四处加起来才七十万引。

要是两淮再增五十万,可以说天下半数的盐产了。

吕调阳眼皮一跳,忍不住提醒一句:“陛下,元辅,南直隶历史渊源比较长远,税种比较复杂,不单单是盐政一样。”

当初鄢懋卿也替世宗动过两淮的盐政,只不过被徐阶挡了回去——正是因为那一句“鄢懋卿骤增盐课四十万金,(徐)阶风御史请复故额”,才让徐阶成为皇帝眼中钉。

盐政只是盐政,割肉放血只是上面的人痛,还不算与整个南直隶刮骨疗毒。

区别就在于,无论多么树大根深的勋贵大员,只要知道姓甚名谁,就翻不起风浪来。

反之,若是引得南直隶上下敌视,中枢也招架不住。

吕调阳怕就怕在,皇帝和首辅太过激进,引得南直隶上下一心,全面反扑。

朱翊钧伸出手,在炉子旁来回沁热。

听了吕调阳的话,朱翊钧认可地点了点头:“吕卿的意思,朕省得了,今日就单论盐政。”

南直隶不止是盐政的问题,还有茶课、粮税、官制、区划、文化一系列的问题。

诚如吕调阳所说,要真是惹得上下反扑,要平息下来,可没那么容易。

如今中枢力有未逮,能动个盐政就不错了。

杨博忍不住道:“如今只是敲打盐税,南直隶的秋粮就拖了两个月,陛下,不得不慎重啊。”

比起税款,杨博更在乎粮食。

毕竟山西、宣大这些地方,就靠南方的粮撑着。

要真闹翻了,这些地方可谓首当其冲。

朱翊钧一怔,这事他还真不知道,毕竟户部的事,他都扔给内阁处理了。

他追问道:“拖了两个月?什么理由?”

杨博苦笑道:“没什么理由,起初说是各个环节都照章办事,耗时久了一些,恰好错过了秋粮入京的点。”

“如今又是隆冬,运河四处都结冰,行船慢了不少。”

朱翊钧叹了口气。

这就是用大局胁迫中枢。

最难受的是,这种事往往还找不到一个罪魁祸首。

潜伏在体系内部的反噬,无论是隐蔽程度还是破坏力,都比魏国公那种所谓的南直隶一柱,要强上太多。

眼下大明朝的两京,分别是政治中枢与经济中枢,中间一条京杭大运河,就是血脉相连。

若是南直隶每每拿大局挟逼,还真不好办。

这事,还是得落到海运头上。

反正人没到齐,不好展开了议事,朱翊钧正好过问一嘴海运的事。

他朝高仪问道:“先生,工部造船的事怎么说?”

高仪正用嘴对着手哈气,被皇帝点到,忙回道:“国朝不行海运百六十年,很多文书案卷,都已经丢失了。”

“工部悬赏工匠们手中的图纸,稍微有了点眉目。”

“眼下朱衡正牵头,先跟漕运衙门一起,先改良此前试行的船只,交春之后,再试按原定路线试行海运。”

海运的船只,不同于漕运。

眼下不行海运百余年,早就没有了当日郑和下西洋的辉煌了。

如今要造海运大船,不得不进行一些考古式科研。

正说着,户部尚书王国光、吏部侍郎申时行、司经局洗马余有丁,联袂而来。

太监见状,取出了三套椅子、大氅、以及暖身子的烤炉。

朱翊钧伸手让他们不必行礼,直接入座议事,而后跟高仪说完方才的话题:“先生,朕说几句,替我转告给朱卿。”

“海运的事情,一头在兵部,一头就在工部。”

“倭寇的事,朕早晚会解决,希望工部能在这之前把大船造出来。”

“这是我皇考跟定安伯夙愿,也是朕与内阁的心腹之病,还请多费些功夫。”

高仪点头应下。

这时候人到齐了,张居正给申时行等分说了两句,皇帝召人来要议的事。

张居正说罢,总结道:“所以,陛下想改制两淮盐政。”

说完。

他又朝皇帝看去:“陛下准备怎么改?”

众人都纷纷朝皇帝看去。

王国光若有所思。

余有丁则是不明白叫他一个司经局的来作甚。

朱翊钧见人到齐,便要说话。

下意识去抓身前的话筒,抓了个空,转而有些尴尬地摩挲着下巴,缓缓开口道:“朕听闻海瑞说。”

“如今的两淮盐课,乃是转运司打包卖给了盐商商会,”

“盐商商会再议价,卖给小盐商。”

“这一点不好,朕以为得改。”

这就是侵吞公款的标准打开方式。

一个一级分包商,靠着二次定价权,几乎是明目张胆地上下其手。

其中吃下的银子,到谁的手里,更是不言而喻。

更别说商会取代转运司,成为合法的分包途径之后,私盐,也能当官盐卖。

转运司账目上干干净净,反正盐工也不知道自己产了多少盐。

小盐商也乐见其成,毕竟进价虽然高了些,但货可以多拿。

商会后面的某些人,更是得以趴在税源上吸血。

三赢——除了中枢少了税款。

所以这个模式必须打掉!

四位辅臣和方才来的三人都认真听着。

中书舍人在身后刷刷记录着。

朱翊钧继续道:“方才是其一。”

“还有元辅方才说得也切中要害。”

“两淮出盐太多了。”

“况且山东无巡盐御史,两淮不得不兼管着山东。”

“如此体系庞大,确实显得尾大不掉,朕以为这是第二个不合理。”

他话音不停,继续说道:“此外还有其三。”

“六个都转运司,七个盐课提举司,各行其是,无有统筹兼顾。”

“譬如这不同转运司的盐,所售卖的州府,均有定数,山东转运司的盐,只能在济南府等十个州府售卖。”

“而淮盐,则售卖至四十二个州府,如湖广武昌府、河南汝宁府等地。”

“即便如此,行淮盐的盐商,还是会偷摸售卖到山东等地。”

“几个转运司,时常为此事闹到中枢来。”

“又或者像几名巡盐御史,经常为了边引之事,争执不下,耽搁正事。”

“以上三者,诸卿何以教朕?”

朱翊钧说罢,环顾几位大臣。 他说的三点,分别是淮盐的发售模式,淮盐的体量,以及中枢的统筹权。

总而言之,都得改。

见几人都陷入沉思,一时没有言语。

他直接看向申时行,点名道:“申卿,你是南直隶人,你先说。”

申时行连忙起身:“陛下,臣从未以乡党自居,此事与籍贯无关!”

朱翊钧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紧张:“想法上或许没有乡党,事实上总是存在籍贯的嘛,申卿不必紧张。”

申时行无奈。

脑海中快速思忖起来。

这三点必然不是空穴来风,皇帝侃侃而谈,多半是心中有腹稿。

这是科举破题啊。

申时行仿佛又回到了殿试那一天,脑中千回百转。

皇帝究竟是什么意思?

改良盐政所提到的三点,盐引发行……中枢统筹……体量……

申时行隐隐抓住什么脉络,却感觉不够清晰。

目光扫过一同被叫过来的户部尚书王国光,以及余有丁。

申时行脑海中突然灵光一现!

一个词汇,或者说政策跃然脑海中。

申时行迟疑了片刻,迎上皇帝鼓励的目光,吐出一个词:“开中法!?”

朱翊钧一拍大腿,长舒一口气,热气肉眼可见。

他激赏道:“重启开中法!?申卿这想法倒很是值得讨论!”

“诸卿怎么看?”

开中法已然败坏了,此时自然算是重启。

几位大臣一看皇帝这反应,当即明白了他的心意。

无语的同时,纷纷思忖起来。

所谓开中法,就是给盐发行凭证,叫盐引也好,盐券也罢,总之就是有了凭证,盐商才能购买转运司的盐。

那么如何获得凭证呢?那就是开中。

众所周知,南方富庶,北方穷困。

直白来说,北方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就是中枢的负担。

当初宋朝是怎么做的?那就是放弃一切的统治负担,一如燕云十六州等等。

乃至于出现了边军打下来的地盘,中枢还会眼巴巴求和,将地方割让回去的奇观。

就是出于这种指导思想和心态。

如今的南人,也未必没有这种想法。

但明廷中枢不一样,太祖立国之后,就分封北方,成祖迁都之后,更是天子守国门。

北方,寸土都不能主动抛却,否则就是动摇立国之本。

不能丢归不能丢,怎么治理就成了问题,经济条件约束下,南北一定程度上的割裂,是不可避免的,光是粮食产量,就是天然的矛盾。

为了给北方输血,开中,也就应运而生。

所谓开中,就是商贩们,完成朝廷给的任务——譬如给北方运输粮食、布绢等等,来换取盐引。

也就是利用商贩们,给北方输血。

成本自然很高,但如果不想像前宋一样,战略性抛弃北方,这就是不可避免的运行成本。

杨博当场跳起来:“陛下!臣认同申侍郎的提议!”

“开中法败坏,乃是边地军民一大憾事,臣久闻陕西、山西、宣大、宁夏等地的百姓,怀念开中法。”

“若是开中法能复行,不失为良政德音!”

杨博的立场毋庸置疑。

在这件事上,朱翊钧可以无条件相信代表北方利益的杨博。

开中法败坏后,数次有大臣请求复立,都是边人。

最近的作出尝试的,就是隆庆二年,时任陕西三边总督的王崇古。

有些人固然私心重,但推行国策,未尝不能利用这些人的私心。

朱翊钧欣慰地看着杨博,赞道:“杨阁老历任地方,见闻广博,正当查缺补漏。”

这时,张居正郑重道:“陛下,开中法败坏,不是没有缘由的。”

朱翊钧回过头,迎上张居正的目光。

坦然地点了点头:“元辅说得是,朕也了解过一二。”

开中法的败坏,也不是说这个政策如何不好。

而是……有些超前了。

因为在这种体系下,购盐的凭证,也就是盐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充当金融货币的身份——当时的盐引,是商贩中的硬通货。

在落后的生产关系下,皇室持有了货币发行权,结果可想而知。

信用货币在这个时代的中枢手中,无异于太阿倒持,所谓的交子、宝钞,命运如出一辙——无休止的滥发。

宦官、勋贵、官僚纷纷奏讨盐引,转卖给盐商。

嗯,皇室本身也不例外。

盐引是锚定盐的,滥发盐引的结果可想而知,甚至造成了盐商跑去转运司,结果买不到的盐的奇观,一排队就是排几年。

这样搞,盐引自然成了废纸。

到了孝宗时期,淮安人叶淇为户部尚书,更是对开中法进行了一记绝杀。

那就是,缴纳银两换取盐引。

这一手,直接消抹掉了,策动商贩为北方输血的本意,变成了中枢攫取银两的闹剧。

开中法也全面败坏。

换句话说,只要不能遏制滥发盐引,开中法,始终不能成为国策。

张居正这是在提醒小皇帝,不要将此作为敛财的手段,那是饮鸩止渴。

朱翊钧先给张居正吃一颗定心丸:“借鉴以往故事,吸取教训,也是朕一直在做的。”

“若是要从申侍郎所倡,重启开中法,必然不能滥发盐引。”

“具体,还要诸位去廷议商议个章程,咱们在这里,只定大略。”

张居正得了皇帝不会滥发的承诺,拱拱手算是认下了。

王国光接过话头,开口道:“陛下,此法靡费颇高,内外也常有朘剥商户的声音。”

“彼时南直隶的言官,请罢开中法的奏疏,几乎淹没了户部。”

说白了,任何政策都是有代价的,从没有十足的赤金。

北方既然被输了血,中枢也只付出了盐引,没有增派徭役,那总有人在默默被朘剥。

其一,就是商贩。

相当于将本身可以直接买到的盐引,附上了一层徭役。

甚至因为路途遥远,商贩们后期干脆直接在北方开垦田亩,然后将粮食运到北方有司的仓库中,也就是所谓商屯。

无论是运粮,还是商屯,都增加了商贩的负担。

其二,就是南方。

由于商贩增添了一层徭役,盐的价格,自然要高一些。

本身的产盐地,价格相对来说应该是最便宜的。

就为了给北方输血,多花了钱吃盐,自然会心有不满。

当初淮安人叶淇,未尝没有迎合南人民意的意思。

朱翊钧看向王国光。

他自然明白这位户部尚书不是在唱反调,而是单纯在从经济上考虑这个问题。

这位撰写《万历会计录》的户部尚书,乃是如今不可多得的金融人才。

当然,所思所想,未免也局限在会计成本上了。

朱翊钧斟酌了半响。

想了一通现代金融知识来诡辩,来哄骗这位户部尚书。

话到嘴边,心头一动,又咽了下去。

他在众人的目光中,朱翊钧又陷入了沉思,似乎在斟酌措辞。

过了好半晌。

朱翊钧终于想通,也想明白了方才觉得不妥的地方在哪里。

前世共商习惯了,还未从这心态转变过来,如今做了人主,却不能还这般行事。

有些时候要机心诡诈,但为人主者,也不可失了堂皇大气。

既然是国策,那么利弊,因由,还是要说清楚的。

他缓缓起身,目光来回扫视几位大臣。

面色肃然,语气恳切:“元辅、先生、二位阁老。”

“王卿是老成持重之言,朕也不得不认可。”

他又看向申时行:“申卿,朕也不虚言应你,此举确系会增添南人的负担。”

申时行连忙起身告罪。

朱翊钧将他按住,继续说道:“朕也有一语,不得不在此私下说与诸卿,这话朕只在此处认,上了廷议朕就不认了。”

他顿了顿,放缓了语气,却更显严肃:“南北矛盾,由来已久。”

“远有南北榜案,近有如今的淮盐案,不一而足。”

“苏、扬等地富庶,一直为中枢造血,朕也是铭感在心的。”

“开中法增加南人负担,必然有所不满……”

“但,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此事不得不为!”

“为人主者,斡旋天下,混一南北,朕,避无可避,当仁不让。”

“纵使南人有怨,商旅不忿,这开中法,朕也以为势在必行!”

“诸卿以为然否?”

早上有点事,没来得及写,晚了一个小时16分钟,不好意思哈。

77.第76章 鸣野食苹,夜尽天明第39章 当轴处中,各显神通109.第108章 拔树搜根,舐犊情深72.第71章 方骖并路,纳新吐故137.第136章 科场情弊,拔帜易帜139.第138章 水土不服,矫世变俗133.第132章 天之骄子,流行坎止75.第74章 荣辱与共,大局为重第1章 天狗食日,穿越万历65.第65章 潜光隐耀,另起炉灶第1章 天狗食日,穿越万历第147章 磨砻淬励,文武相济第15章 虚空造牌,改往修来73.第72章 兴灭继绝,查漏补缺第8章 蛰伏待机,涓流以蓄127.第126章 蒲鞭示辱,脱胎换骨第16章 别宫星霜,外柔内刚101.第100章 峻宇垂堂,魑魅魍魉68.成绩汇报暨更新说明141.第140章 尺树寸泓,和而不同第28章 根据槃互,大戏序幕第31章 关于更新和追读79.第78章 燔黍捭豚,治病救人94.第93章 瞶祸翫灾,火烧钦差第49章 黯然失色,运筹画策144.第143章 白马非马,只鳞半爪第47章 夤夜闯宫,袒心剖胸第33章 抱蔓摘瓜,靡花正发第52章 南来北往,诈以邀赏122.第121章 囊漏贮中,善始善终92.第91章 故家乔木,退让贤路120.第119章 急转直下,心狠手辣101.第100章 峻宇垂堂,魑魅魍魉第36章 循循善诱,半推半就第40章 扑朔蹊跷,作浪兴涛78.第77章 惩前毖后,受国之垢98.第97章 怀黄佩紫,越凫楚乙第12章 天下大弊,攘争名器第146章 铿锵有力,摧金断玉84.第83章 众楚群咻,多事之秋第2章 母慈子孝,机心蕃茂第31章 关于更新和追读141.第140章 尺树寸泓,和而不同第59章 惊雷炸响,摩拳擦掌第39章 当轴处中,各显神通第30章 践祚之初,群然噪呼137.第136章 科场情弊,拔帜易帜70.第69章 风饕雪虐,摇山振岳第16章 别宫星霜,外柔内刚第27章 蛛丝马迹,风雨将至第19章 俯首称臣,孤家寡人88.第87章 因任授官,心照不宣第59章 惊雷炸响,摩拳擦掌110.第109章 鼍鸣鳖应,大义灭亲第41章 粉墨登场,豁然开朗143.第142章 捰袖揎拳,进退两难第26章 借题发挥,克爱克威第21章 积弊成病,勉从劝进131.第130章 职责所在,韩卢逐块137.第136章 科场情弊,拔帜易帜第38章 铢称寸量,分廷相抗60.第60章 稔恶盈贯,记录在案97.第96章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132.第131章 泻水置地,南北自流63.第63章 以退为进,任情恣性第14章 发个单章第16章 别宫星霜,外柔内刚73.第72章 兴灭继绝,查漏补缺101.第100章 峻宇垂堂,魑魅魍魉第15章 虚空造牌,改往修来75.第74章 荣辱与共,大局为重65.第65章 潜光隐耀,另起炉灶82.第81章 坐地分银,时诎举赢81.第80章 及锋而试,后人故智第18章 愁思意冗,有恃无恐111.第110章 一箭双雕,鞘里藏刀140.第139章 悬石程书,事必有初125.第124章 蠉飞蠕动,量才录用62.第62章 心宁意懒,旧事重演137.第136章 科场情弊,拔帜易帜66.第66章 德輶如羽,众擎易举122.第121章 囊漏贮中,善始善终第146章 铿锵有力,摧金断玉第35章 献替可否,无中生有131.第130章 职责所在,韩卢逐块97.第96章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第56章 炊金爨玉,殚精竭虑113.第112章 和平赎买,凭山负海141.第140章 尺树寸泓,和而不同82.第81章 坐地分银,时诎举赢第147章 磨砻淬励,文武相济129.第128章 谎彻梢虚,为王前驱第20章 坊间传闻,异苔同岑65.第65章 潜光隐耀,另起炉灶第53章 布帆无恙,万人空巷66.第66章 德輶如羽,众擎易举67.第67章 广开言路,竖眉瞋目
77.第76章 鸣野食苹,夜尽天明第39章 当轴处中,各显神通109.第108章 拔树搜根,舐犊情深72.第71章 方骖并路,纳新吐故137.第136章 科场情弊,拔帜易帜139.第138章 水土不服,矫世变俗133.第132章 天之骄子,流行坎止75.第74章 荣辱与共,大局为重第1章 天狗食日,穿越万历65.第65章 潜光隐耀,另起炉灶第1章 天狗食日,穿越万历第147章 磨砻淬励,文武相济第15章 虚空造牌,改往修来73.第72章 兴灭继绝,查漏补缺第8章 蛰伏待机,涓流以蓄127.第126章 蒲鞭示辱,脱胎换骨第16章 别宫星霜,外柔内刚101.第100章 峻宇垂堂,魑魅魍魉68.成绩汇报暨更新说明141.第140章 尺树寸泓,和而不同第28章 根据槃互,大戏序幕第31章 关于更新和追读79.第78章 燔黍捭豚,治病救人94.第93章 瞶祸翫灾,火烧钦差第49章 黯然失色,运筹画策144.第143章 白马非马,只鳞半爪第47章 夤夜闯宫,袒心剖胸第33章 抱蔓摘瓜,靡花正发第52章 南来北往,诈以邀赏122.第121章 囊漏贮中,善始善终92.第91章 故家乔木,退让贤路120.第119章 急转直下,心狠手辣101.第100章 峻宇垂堂,魑魅魍魉第36章 循循善诱,半推半就第40章 扑朔蹊跷,作浪兴涛78.第77章 惩前毖后,受国之垢98.第97章 怀黄佩紫,越凫楚乙第12章 天下大弊,攘争名器第146章 铿锵有力,摧金断玉84.第83章 众楚群咻,多事之秋第2章 母慈子孝,机心蕃茂第31章 关于更新和追读141.第140章 尺树寸泓,和而不同第59章 惊雷炸响,摩拳擦掌第39章 当轴处中,各显神通第30章 践祚之初,群然噪呼137.第136章 科场情弊,拔帜易帜70.第69章 风饕雪虐,摇山振岳第16章 别宫星霜,外柔内刚第27章 蛛丝马迹,风雨将至第19章 俯首称臣,孤家寡人88.第87章 因任授官,心照不宣第59章 惊雷炸响,摩拳擦掌110.第109章 鼍鸣鳖应,大义灭亲第41章 粉墨登场,豁然开朗143.第142章 捰袖揎拳,进退两难第26章 借题发挥,克爱克威第21章 积弊成病,勉从劝进131.第130章 职责所在,韩卢逐块137.第136章 科场情弊,拔帜易帜第38章 铢称寸量,分廷相抗60.第60章 稔恶盈贯,记录在案97.第96章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132.第131章 泻水置地,南北自流63.第63章 以退为进,任情恣性第14章 发个单章第16章 别宫星霜,外柔内刚73.第72章 兴灭继绝,查漏补缺101.第100章 峻宇垂堂,魑魅魍魉第15章 虚空造牌,改往修来75.第74章 荣辱与共,大局为重65.第65章 潜光隐耀,另起炉灶82.第81章 坐地分银,时诎举赢81.第80章 及锋而试,后人故智第18章 愁思意冗,有恃无恐111.第110章 一箭双雕,鞘里藏刀140.第139章 悬石程书,事必有初125.第124章 蠉飞蠕动,量才录用62.第62章 心宁意懒,旧事重演137.第136章 科场情弊,拔帜易帜66.第66章 德輶如羽,众擎易举122.第121章 囊漏贮中,善始善终第146章 铿锵有力,摧金断玉第35章 献替可否,无中生有131.第130章 职责所在,韩卢逐块97.第96章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第56章 炊金爨玉,殚精竭虑113.第112章 和平赎买,凭山负海141.第140章 尺树寸泓,和而不同82.第81章 坐地分银,时诎举赢第147章 磨砻淬励,文武相济129.第128章 谎彻梢虚,为王前驱第20章 坊间传闻,异苔同岑65.第65章 潜光隐耀,另起炉灶第53章 布帆无恙,万人空巷66.第66章 德輶如羽,众擎易举67.第67章 广开言路,竖眉瞋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