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一访灵州

韦氏急忙说道:“裹儿,我答应你一个条件。”

这更让李裹儿感到好奇,究竟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不过相比于这个好奇心,她觉得还是让母亲答应她的条件来得更实惠一点。

于是说道:“母后,我要去灵州。”

韦氏在心中现在已经猜出来女儿这一次前来要做什么,她能答应的也只有这个条件。因此说道:“你还是将这个瓶子拿去吧。”

李裹儿眨了眨眼睛,又说道:“那么女儿换一个条件,我想让你将张九龄夫妻与严挺之夫妻释放出来。”

“你这个傻丫头,人家马上就要娶相王家的小郡主为妻了,你还是死了这门心思。”

“母后,为什么造成这结果?”李裹儿脸色冷了起来。

“好,我答应你了,”韦氏还真担心她将小瓶子撬开,连忙说道。

早一点将这个姑奶奶打发走吧。

“你下懿旨,”李裹儿说道。现在她对自己这个母亲信誉很不放心。

韦氏只好喊来一个太监,让他到大理寺下旨,让大理寺的官员将张九龄与严挺之释放出来。实际上对杀不杀他们,韦氏也没有在意,这也是纪处讷他们的安排,韦氏听了后也默认下来。

李裹儿这才将这个小瓶子放下来,但临走时,心中还在狐疑地想,究竟瓶子里面装的什么东西,让母亲如果在意?不行,我得找那个马秦客问一问。 第二天,李裹儿出了皇宫。

对她进出,还是很自由的,只是她每一次出去,身边都跟着许多太监,变向地将她软禁起来。这造成她对自己父母越来越反感,特别是对自己母亲。对李显认为他太软弱了,可怜又可恨。

凤驾直奔马秦客家中,他家里面很豪华,这多半也是韦氏赏赐给予的。不过让李裹儿感到奇怪,马家全家披麻戴孝,派人上去一问,昨天夜晚马秦客突然暴毙身亡。

李裹儿还没有在意,人有旦夕祸福,突然死亡是很正常的。

可是到了杨府,再次听到一阵嚎哭声。

一个人是巧合,两个人就不是巧合了。

难道母亲是因为自己撞破了她的奸情,就杀人灭口?这也不大可能,自己父亲也不大在乎。难道是因为那个小瓶子?那个小瓶子里面装的究竟什么东西?

但让她听到一个好消息,张九龄与严挺之终于释放出来。

本来李裹儿还打算过去看一看。可自从王画杀出洛阳后,她连续拜访了几次,这两户人家看到她来了,连忙将大门紧闭,喊门也喊不开。真喊急了,下人出来对她说道:“公主殿下,王侍郎已经因为你逼出洛阳,生死不明,我们家阿郎可没有王侍郎的本事。你还是让我们安稳的多活几天吧。”

李裹儿只好无奈地回去。

这一次她准备看看大凤、三凤在大牢里面有没有吃苦,但想了想,坐在凤辇里面,还是让人将凤辇驶回皇宫。

不过张九龄与严挺之释放出来,不全是因为她的功劳。

李显找到几位宰相,暴跳如雷。

几位宰相吓了一跳,再加上韦氏派人到大理寺放人,于是最后相互推辞了一下责任,终于让刑部下了释放的命令。

这件事,终于引起了李显的警惕,然而当他准备找一个知己的大臣商议的时候,可突然觉得满朝大臣皆不可信了。要么就是韦家的人,要么就是妻子在皇宫中哼来哼去,自己答应的授官,要么有可能是暗中与老四眉来眼去的人。

原来都有一个人让他相信,魏元忠,可是刚刚因病去逝。

于是来到老唐家中,开始没有说来意,不过老唐现在真老了,八十四岁了。自春天以来,开始是装病,后来是真病。经常身体里的零件,不停地出现故障。

李显将他扶起来,让他坐下来,说道:“唐卿,近来身体如何?”

“多谢陛下挂念。不过臣老了,岁月不饶人,不行了。”

“是啊,朕才五十来岁,就时常感觉到身体不舒服。”

老唐吩咐下人上茶。

李显呷了一口茶说道:“唐卿,朕有几件想询问唐卿。”

“陛下,不敢,尽请垂询。”

“现在朝廷调派了三十万大军准备屯兵西北,唐卿,你看意下如何?”

老唐摇了摇头:“陛,请恕臣直言,有兵无将,屯再多的兵,如果血营想要谋反,也没有作用,反而因为屯兵过多,朝廷将会浪费很大的开支。要么不屯兵,要么集中各地著名将领,比如幽州薛讷,朝廷中的张仁愿,率领更多军队,兵伐灵州。”

“可是这样做,成了鱼死网破的结局。朕担心血营在垂死挣扎之下,朝廷损失惨重。”

“那么屯这么多兵力做什么?如果血营想要谋反,早就乘着击败吐蕃突厥之势,将大军向延州秦州推进,何必驻足不前。朝廷有兵在西北,那么到时候肯定有臣子进谏,让陛下向灵州用兵。这不是屯兵,是在一步步将陛下诱导逼迫。还有,陛下,为什么将血营四百万石粮食查没?陛下,现在你这种态度让臣很担心。如果攻就攻,以君伐臣,天经地义。如果不攻,那么就拉拢,张说带回来的一些话,老臣也听说了,那只是王画信口开河,漫天要价,未必没有讲和的条件。陛下既然不想进攻血营,又一味地挑衅,让臣真的很担忧。”

“朕什么时候让人查没了王画的四百万石粮食?”

“你居然不知道?”老唐气乐了,你这个皇帝做得真有本事。如果不是李显说话很正常,他都能拿历史上那个晋惠帝与李显相比较了。

“朕真的不知道。”

“王画将突厥人赶出了六胡州,又收服积石山,本身因为几路大军进攻,破坏了大量的农事。如果断了他的粮食,陛下,你等着内战吧。”老唐不由地摇头。

“这群人胆子也太大了,”李显愤怒地说。

唐休璟想了一下,终于会意过来,这是有些人害怕落到宗楚客的下场,用整个国家在作赌博。他不吭声了。

李显又问道:“唐卿,朕前来第二件事,就是为此事而来,朕现在感到朝廷已经不能掌控了。”

老唐还是不吭声,他也没有犯傻,虽然八十四,难道不想活九十?

“唐卿,朕真的觉得无人可信,请唐卿赐教。”

唐休璟让他逼得没有办法,只好说道:“老臣也不知道。不过君明臣直,君庸臣浊。不是没有忠臣,不是没有能臣,三步之内,必有芳草。可是陛下,王画有没有大功于国,有没有才华,却让你逼出洛阳,天下士子寒心。前一段时间,郎岌与燕钦融,不畏死亡,上书直谏。可是陛下真将他们杀死。老臣听此此事后,亦无话可说。你说,就是有才华的大臣,会不会再向王画那样,心甘情愿为你做救火队长?”

李显一阵羞愧,他说道:“燕钦融,朕没有动杀死他的念头。那是宗晋卿动的手。”

“那臣不知道了,为什么宗晋卿与纪处讷再次调回京城?”

李显脸上胀成猪肝色,再次不能回答。

“陛下,如果你想有作为,先将王画安抚,使国家不能出现动荡。不要眼睛盯着血营,他在大洋洲上还有许多子民,还有许多军队,如果激怒了,对大唐社稷催毁力不可想像。安抚了王画,选拨贤臣,国家复兴,指日可待。只要陛下有作为,就是王画想谋反,百姓也不会附从。这才是国家的根本。”

“可是贤臣在哪里?”

“贤臣很多,外放的宋璟、姚崇之,朝中的张说、张嘉贞、陆象先、韦安石,就是王画那个妹夫张九龄亦是一时之选。陛下何来无人可用之说?”

“可是他们大多数与王画走得很亲近。”

“是啊,近墨者墨,近朱者朱。为什么王画走到今天这地步?那是太后留给你的未来宰相,可才过了几年,却轮落成反贼。只是老臣担心他们不肯为陛下效力。”

李显再次臊得脸痛红,他支吾道:“朕再想想。”

“还有,陛下,切记老臣一言,切勿操之过急,如果陛下真能有所作为,老臣虽然致仕,那怕到了九十,还继续为陛效力。”老唐隐晦地说道。不是李显想有没有作为。如果李显想有作为,必须从韦氏手上夺权,这是皇宫中那个女人不想看到的结果。有可能她情急之下,都能向李显动手。

但考虑到李显朝三暮四,反复无常,前面在这里说得好好的,后面到了皇宫就变卦了,老唐不敢言明。

李显找到了答案,可是他更加仓惶无主,失魂落魄地回到皇宫。

同一天,李隆基回到相王府中。

家中除了他父亲在等候他回来,还有他的姑姑太平公主以及他的两个哥哥。

李隆基施礼,太平公主看着他欣慰地笑了起来,对李旦说道:“老四,如果不是看到隆基,我都以为我们李家江山要结束了。”

王画对李隆基的点评,一度让李隆基带来很大的麻烦。然而不是没有好处,正是因为王画的点评,他的识人本事,不但文臣,就是武将,也证明了王画识人的眼力。这也将李隆提前捧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不然不会张嘉贞与张说他们都暗中写了信,相互来往。这不是写信,是投奔。

李隆基谦虚地说道:“姑姑夸奖了。”

然后询问李旦:“父王,喊儿臣回来,有什么事?”

“是有事找你去办。”

“父王请吩咐。”

“基儿,你别急。先坐下来,我们谈一谈王画。”

“王画?”李隆基一阵不舒服。这个小子坑得自己太厉害了,害得自己现在一言一行,都小心万分。不过那是私事,公事还是公事,他立即说道:“对了,一路上我也听闻了一些消息。父王,你还是立即想办法将张九龄与严挺之释放出来。”

朝中有许多大臣想要与王画决一死战。

但是李隆基不会这样想。

朝廷越腐败,父亲上位的可能性才越大。但可以腐败,却不能乱,就象东汉末年与西晋末年一样,只要一乱,群雄并起,到时候就不知道是谁的天下了。这个不能乱的前提就是王画不能反。

别看他在西北屹立着,聪明人看出来,王画还在犹豫不决,并没有真正产生谋反的心思。

但一旦张九龄与严挺之夫妻被杀,王画不反也得反了。

太平公主与李旦相视一笑,显然对李隆基说出这句话十分满意。

李旦说道:“这个无妨,皇后也未必产生杀害他们的想法,就是想杀,也要等大军筹集完备才能杀。我已经做了安排,保管他们平安无事。”

这个安排就是通过皇宫中的一些渠道,将消息传到李裹儿耳朵里面。

李裹儿对王画情义,外面人现在已经产生了很大的误会,包括王画自己。可是太平公主与李旦却看得清清楚楚。当然,他不会将此事告诉王画的。

这也是李裹儿那个贴身婢女得到这个消息的来源。就是她不说,还有李裹儿其他的贴身宫女与太监早迟通知李裹儿。

“基儿,我还告诉你一件事,上次宗晋卿击杀燕钦融,皇上十分不满。”

“这是一个壮士,死得太可惜了。”李隆基击案说道。但他眼睛忽然一亮,说道:“父王,你是说皇上想收回皇后的权利?或者产生了这个想法?”

“那也未必,不过皇上现在肯定是十分不快。”

“其实皇兄早该这样做了,去年王画出现在鄯州,他就该整顿朝纲。非要闹到这时候才来整顿,”太平公主一边说一边不停地摇头。

三个人后面三句话有点营养不良的味道。

但是三个人心里面十分清楚,现在朝堂基本上为韦氏掌控,如果李显想要收回大权,韦氏必然反弹。以韦氏的狠辣,什么事情都能发生,那才是李旦上位的机会。

正是这件事的发生,李旦将李隆基召回,开始安排,未雨绸缪。

李旦拿出一个锦盒,说道:“这里面有十万缗飞钱,你在潞州看着备用。”

李隆基接了过来。

十万缗钱现在放在王画眼里,不算钱了。可在李旦府上,还是一笔巨大的数字。这不是给李隆基的零花钱,而是给他培养力量的。

“另外,我还要托你办一件事,你自己想清楚了,能办成就去,办不成就不去。”

“什么事?”

“到灵州去。”

“到灵州去?”李隆基惊讶地叫了一声。

“对,你悄悄到灵州寻找王画,但切记,你身份与你妹妹身份是两样的,不能让人发现。就是到了灵州后,也先悄悄找到你妹妹,然后通过你妹妹找到王画。劝说他,如果朝廷有变,请他出兵相助。”

“他会相助?”李隆基再次惊讶地问。现在王画在西北连番大捷,无疑是一个西北王,为什么会相助自己?而且他对自己父子十分仇恨。

“未必会同意,但很有可能。他为什么没有逃到大洋洲,而到了鄯南?”

李隆基深思起来,过了好一会儿说道:“金城公主承诺肯定是一部分。恶心皇后也是一部分。当然也不排除他有谋反的可能,毕竟他没有逃到鄯南之前,就暗中经营了数年之久。”

“基儿,看问题不能带着偏见,经营西北,是狡免三窟,包括大洋洲在内,在很早他就看出来朝堂不妙,甚至在天津桥遇刺醒来后,就开始作下的准备。如果想谋反,他早就动摇了国家的粮价,出兵岭南。要知道岭南他同样有着巨大的威信。说到底,出现在鄯南,有三个原因,一个为了金城公主,他是一个私人情谊很重的人。金城公主对他若为兄长,想办法营救也是合情合理。第二个就是培养兵力,准备对付韦氏以及一群迫害他的奸臣的。第三个原因,我原来也不相信,但现在确实相信了。正如他在奏折上所写的,为了国家对付吐蕃人。”

“怎么可能?”

“是不可能,在魏元忠重病时,我曾看望过他。他就说过此事,不过他所说的国家与我们指的国家不一样。”

说到这里,李旦与太平公主皆是苦笑。

“什么不一样?”

“他说的国家是整个华夏的领土,是所有百姓的国家,而不是那一姓那一族的国家。但他心中也清楚,现在朝廷就是代表着国家,他这种想法,得不到大众的认可。如果你能抓住他这个想法游说他,承诺使他想法中的国家强大,百姓过上好日子,未必不能成功。”

李隆基还在想着这两者的区别。

渐渐他的眉头松开,毕竟两个人曾经有过一段很好的友谊,他与王画交往也很密切。将这个想法领悟过来,终于明白了王画原来说话中许多奇性怪的思想观点。

但是他看着大哥李宪说道:“大哥,还是你来吧,我与这个王小二已经有了很深的矛盾,怕去了后,有可能办坏事情。”

“基儿,有什么矛盾?当初你生他气,也不过是为了你妹妹。现在你妹妹在灵州过得很快乐,这个矛盾不就化解了?此行,必须是你亲自前去。”后面的话,李旦没有说出来。

王画在所有世子中,最看重的是李隆基的才华。就象刘备请诸葛亮一样,得刘备亲自前去,换作关羽张飞都不行。

“而且,王画与我一直矛盾很深,你大哥嘴拙,就是去了,也不会起作用。”

李旦刚说完,太平公主从怀里掏出一封信,信口打着密实的火蜡,交到李隆基手中说道:“这封信是我写给王画的,有可能会增加你此行的成功机会。”

信都准备好了,李隆基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但他还是没有想做自己这个姑姑与王画之间的暧昧关系。

他将信装好,正好趁着临近黄昏,没有人注意,他立即巧装,出了洛阳,骑马一路西行。

但一边走,一边在马背上骂着:“这个王小二,这个死王小二。”

骂归骂,还是忧上心来,当初自己那么强势,现在低三下四地哀求他,怎么开得了口?

第34章 塞北大捷第61章 梦想国度第4章 借地(下)第72章 大派送第22章 颜色第54章 三战第50章 准备第91章 生的情敌第28章 长大的老虎第16章 约战天下第18章 讲故事第18章 讲故事第98章 爆第58章 寸缂寸金第40章 队伍壮大了第63章 拨城(上)第12章 朱先生第35章 鬼门关第66章 钓鱼第36章 朕老了第105章 尘埃落定第108章 半文钱第24章 酒肉修行第63章 师徒第77章 午后放晴第59章 邀请第75章 却月阵(上)第50章 托(上)第103章 那一夜,菊花满洛阳(五)第47章 老武的要求第4章 宫宴第7章 另外用心第89章 上官小婉的抗议(下)第16章 囧与雷(完)第58章 寸缂寸金第56章 冷淡第52章 误会第64章 决战慈恩寺第51章 烫手的礼物第31章 提示第88章 治国之术第20章 约战天下第47章 后期第30章 拉骚第12章 公道话第153章 送刀来第30章 生波第68章 安排第86章 余波(中)第40章 默啜的狡猾第43章 公孙大娘第14章 伴笛第65章 决战慈恩寺第7章 大圣王第44章 酸(中)第43章 活靶子第67章 圣颜第7章 另外用心第36章 玉玺(上)第22章 天津桥外一张纸(五)第13章 猫与鼠(上)第25章 根本第15章 血甲第82章 被老草啃的那头嫩牛(上)第6章 小麻烦第67章 圣颜第71章 赐妓第9章 器王第32章 惆怅第99章 那一夜,菊花满洛阳(一)第56章 消失第137章 玩味天下第47章 后期第64章 决战慈恩寺第56章 大食窑、波斯陶第7章 大圣王第8章 鼎第22章 血甲第91章 老相老姜第51章 要出大事第85章 寻找第2章 纱衣(下)第76章 青岗岭之战第40章 回乡第43章 风云之战第154章 香消殒第42章 报信第92章 那一箭第38章 想法第83章 真正的混血第5章 更美丽第30章 风云之战第9章 器王第33章 阴冷的黑衣第63章 告示第92章 打仗亲兄弟第39章 可怜的孩子第6章 未婚妻第70章 兑换第11章 天津桥外的喊冤
第34章 塞北大捷第61章 梦想国度第4章 借地(下)第72章 大派送第22章 颜色第54章 三战第50章 准备第91章 生的情敌第28章 长大的老虎第16章 约战天下第18章 讲故事第18章 讲故事第98章 爆第58章 寸缂寸金第40章 队伍壮大了第63章 拨城(上)第12章 朱先生第35章 鬼门关第66章 钓鱼第36章 朕老了第105章 尘埃落定第108章 半文钱第24章 酒肉修行第63章 师徒第77章 午后放晴第59章 邀请第75章 却月阵(上)第50章 托(上)第103章 那一夜,菊花满洛阳(五)第47章 老武的要求第4章 宫宴第7章 另外用心第89章 上官小婉的抗议(下)第16章 囧与雷(完)第58章 寸缂寸金第56章 冷淡第52章 误会第64章 决战慈恩寺第51章 烫手的礼物第31章 提示第88章 治国之术第20章 约战天下第47章 后期第30章 拉骚第12章 公道话第153章 送刀来第30章 生波第68章 安排第86章 余波(中)第40章 默啜的狡猾第43章 公孙大娘第14章 伴笛第65章 决战慈恩寺第7章 大圣王第44章 酸(中)第43章 活靶子第67章 圣颜第7章 另外用心第36章 玉玺(上)第22章 天津桥外一张纸(五)第13章 猫与鼠(上)第25章 根本第15章 血甲第82章 被老草啃的那头嫩牛(上)第6章 小麻烦第67章 圣颜第71章 赐妓第9章 器王第32章 惆怅第99章 那一夜,菊花满洛阳(一)第56章 消失第137章 玩味天下第47章 后期第64章 决战慈恩寺第56章 大食窑、波斯陶第7章 大圣王第8章 鼎第22章 血甲第91章 老相老姜第51章 要出大事第85章 寻找第2章 纱衣(下)第76章 青岗岭之战第40章 回乡第43章 风云之战第154章 香消殒第42章 报信第92章 那一箭第38章 想法第83章 真正的混血第5章 更美丽第30章 风云之战第9章 器王第33章 阴冷的黑衣第63章 告示第92章 打仗亲兄弟第39章 可怜的孩子第6章 未婚妻第70章 兑换第11章 天津桥外的喊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