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皇袍加身

虽然这一次自己将教民全部撤退,将沐孜李的力量全部切断。但沐孜李不是别人,她本来心志坚定,聪明能干,能让她感到为难的事,非同小可。

可是沐孜李始究没有说出来。

王画也没有问。

他与这个世界的人思想观念是两样的,即使是自己的妻子,他也绝对尊重她的私隐。

而且在几个女子当中,他最相信的就是沐孜李,无他。李持盈不要说了,她背后有皇帝皇太子撑腰,就是李裹儿没落了,她还是皇室成员。李雪君同样有一个财力雄厚的娘家,王涵的娘家却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名门望族,就是李红,还有一个兄弟。

但是沐孜李呢,除了自己外,再无其他一个亲人了。自己荣,沐孜李就荣,自己辱,沐孜李就辱。

随后李成器在灵州呆了三天,到处转了一下。

让他感到惊讶,去年来过一次,但不到一年时间里,灵州再一次发展。比如从百姓的穿着,还有从灵州城外,涌出了大片作坊,都可以看出来。甚至原来的灵州城已经住不下现在的百姓,许多百姓在城外盖起了房屋。而且连一个城郭都没有。这也是一种自信。

李成器甚至想到了一件事,如果让王画顺着唐朝周边地区调动一下,比如在西北呆几年,再到西南呆几年,或者到北方呆几年。唐朝这些个贫困地区说不定全部解决了。

这个想法不无道理。

毕竟现在的官员一方面贪污,另一方面还瞧不起商人。因此对商贸不熟悉,所以导致边境最穷,最混乱。实际上这是错误的治理方法。

南方有大海,西北有丝绸之路。但北方也有突厥人,这可以通过两国货物交换拉动经济发展,互补有无。西南亦是如此,当然西南治理更难,毕竟山林成了最大的阻力。但绝对不会象现在这样。

可是问题是唐朝现在能用得起王画么?

就是用得起,敢不敢用,如何用?

三天后他比较满意地离开了。

王画将精力再次放在九州之鼎上,现有的瓷器技术一一攻克。这让王画感慨人多就是力量大,就是主意多。集思广成,这是这一次攻克各种技术难度的主要原因。

接下来王画除了监督制鼎外,还将精力投入到四样瓷器当中。

骨瓷,这是唯一西方人烧制的瓷器。

中国的瓷器传到欧洲后,被若为宝贝。象现在王画手中,原来江南几座瓷窑烧出来的高档瓷器,出口到欧洲,甚至能换回等量的黄金。在历史上震撼也不低,特别是一件瓷器,也就是接下来王画所要烧制的瓷器,薄胎瓷。

欧洲人形容比纸还薄,比牛奶还要白,比玻璃还要透。这多少有点夸张。这样的薄瓷在当时欧洲是什么价值,一件瓷器能换回一支军队

无利不起早,在这种巨利下,欧洲人也开始仿制中国的瓷器,但一直没有成功,直到现代技术发达,才开始烧出中国的各色瓷器。可在原来没有办法,不过没有想到,在这种研究中,一件意外的事发生了。

英国人威廉华尔森在陶土中加入骨粉,出现了一种新的瓷器,这种瓷器就是骨瓷。

与薄胎瓷相比,它有许多缺点,第一厚度无法降低下来,直到技术革新的现代,也很难达到一到两毫米,而上等的薄胎瓷厚度不到半毫米。第二它色调中略有偏红,无法实现真正高白的色彩。第三因为要加入大量骨粉,就算骨头不要钱吧,但在古代将骨头磨碎是何等的艰难。因此成本巨大。

后来,骨瓷价格比中国各种瓷器普遍都高得多。造成这原因,第一是国家落后,西方国家先进,没有办法了,人家先进,人家的东西就是好的。还有就是骨瓷是英国皇家贵族专用瓷,捧起来它的价格。当然它本身也有许多优点。

第一就是瓷质细腻通透,器型典雅,彩面润泽,花面艳丽。第二不含铅与镉,算是环保瓷器。第三就是瓷质轻巧结实坚硬,是日常瓷器的两倍,不容易磨损与破裂。

为什么要让西方人先烧出来呢?

加上它确实是一种优秀的瓷器,抱着这种心理,王画打算将它就这个机会研究出来,并且作为八十一幅图案原材实之一。

配方他记得,原来就烧过,骨灰与瓷石、粘土比例是50:25:25。

但不是记得这个比例,马上就能烧制出来。还需要反复的研制。在众多帮手的帮助下,这种瓷器技术渐渐成熟。

然后就到了第二种瓷器,贝瓷。严格来说它与第三种瓷器珍珠瓷都属于骨瓷,是骨瓷中最高端的瓷器。贝质瓷彩是用高白泥高白釉与贝壳粉烧制的。白度、透明度与光泽度,优于其他各色瓷器,是世界上最好的瓷种之一。而且也是唯一能适合微波炉使用的瓷器。

另一种珍珠就是在烧瓷时加入珍珠,珍珠的许多成份与贝壳接近,但比贝瓷色彩更富有神彩。但珍珠瓷又可以划为宝烧瓷一类,也就是将金银、珍珠、玛瑙掺入瓷胎,在中国明代就人这么玩过。甚至不计成本,将红宝石打成粉末,加入瓷胎中烧瓷。

对这个烧瓷方法,王画就无语了。

这两种瓷器美则美矣,可因为成本太高,一直没有工业化生产。

不过王画只打算烧出一幅瓷画,毕竟是用在九州之鼎上,也不算是奢侈。

但王画并没有对这三种瓷器抱着太尊敬的味道。倒是最后一种瓷器,让他很用心,这就是薄胎瓷。

薄胎瓷又称脱胎瓷,蛋壳瓷。始出于北宋的影青瓷,因为它的薄轻,所以文人用了一句“只恐风吹去,还愁日觅销”来形容它。到了明代,一个自号壶隐老人,名叫昊十九的制瓷大师制出了一个卵幕杯,一个杯重四十八之一旧市两,也就是一克不到,可想它的薄轻程度。

正因为这种薄、轻、透、亮,所以到了欧洲一件瓷器能换回一支军队。

但这种瓷器工艺十分复杂,一共四十多道工艺,三次烧成,其中利坯工艺从精修到细修、精修就要经过反复上百次的修琢,才能将二三毫米的精坯修成半毫米的薄坯。就是这样的薄坯,还能在上面描绘青花纹样,或者描绘粉彩纹样。

王画以前一直想制作,第一工艺没有成熟,第二釉料没有找齐全,第三没有那么多熟练的工人替他打下手。

现在这些头痛的问题全部一一解决了,因此,王画将这份心思再次涌起来。

可这种瓷器,纯粹是为了赏玩,作为鼎器上的瓷图,不是很适合。

当然,他也不可能埋头于瓷器当中,整个鼎器是最重要的。尽管这件薄胎瓷烧成以后,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瓷。

但它始终是一件工艺品,没有鼎器的象征意义。

因此,他每天都要花上一大半时间在各个作坊奔走。

几个月下来,几千名学徒也渐渐熟练起来,这提高了效率。

实际上这一次学徒,除了来自西北与大洋洲的,后来各大世家,以及商人,又再次充塞了几千人进去。王画不同意,这些人说道,不要王画提供报酬,其他连这些学徒吃喝穿住都是他们自己拿钱出来补贴。

这个目的不是为了巴结王画,而是为了想学到手艺。

王画无奈,只好答应下来。不但是他们,自己同样存在着私心,比如大洋洲,调来许多聪明伶俐的小伙子,不过与瓷器无关,主要就是金银器。

毕竟无论是大洋洲,或者是更远的南美洲,有许多宝石矿藏。但作为原材料的产地,与加工业,孰轻孰重,王画是知道的。就象非洲产钻石,有没有给当在地人带来富裕?没有,反而带来了战乱。可是其中最大的利润获得者,比如荷兰等国家,反而平安无事。

出口原料不是长久之计,出口成品,才是正途。

但这些学徒的容纳,使得参加制鼎的人员逼近了两万人。

可李成器一走,大凤与三凤一道到来,她们也是特地前来探望的。

王画见到她们打趣道:“我还以为你们有了郎君,就忘记娘家了。”

这是开玩笑的,这时候的女子严格地把持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一观念。

当然,某些人家除外。

她们出嫁了,只好在夫家相夫教子,不但是她们,就是王涵她们,在娘家与自己发生冲突时,也只是想办法调解,但没有为了娘家,不顾自己的利益。对大凤与三凤,王画一直没有强求,就是在最危险的时候,她们不愿意离开长安,王画也在一直迁就。

谁知道大凤与三凤听了,却有些羞愧。

王画不敢开玩笑了,现在无论张九龄与严挺之,与自己理念不同,她们在中间也很难做人。

进了府中,两人立即开心起来。毕竟从王家出来的,且不说王画现在创出若大的基业,就是王画本人,也有了五男二女。虽然这时候有了孩子,就未必能平安长大成*人了,这个成活率不足三分之二。但这么多孩子了,王家再也不会象以前那样门单势弱。

既然她们来了,王画留下她们,多待了几天。

可没有想到过了几天后,萧亚轩亲自来到灵州。

见到萧亚轩,王画很惊讶。就是他为了李红生下孩子,也不应当来到灵州。现在一批批教民正向大洋洲以及南洋诸岛转移,事务繁忙,怎么来到灵州了。

王画隐隐感到有了不好的事情发生。

寒喧了几句,将萧亚轩接进屋子中来。

萧亚轩就说了一件事,自从去年王画与朝廷搭成和解,并且帮助李隆基诛杀诸韦,不久后王画会亲自来到大洋洲的事,传到了大洋洲。后来李裹儿三人与李重俊先后到了大洋洲。

王画的父亲与李裹儿等人在去年快要过年时,就窜夺着大洋洲诸位管理者,拥立王画称帝。

王画父亲王迤自称太上皇。

这时候大凤与三凤没有走,她们也坐在客厅里面,听到父亲要做太上皇,傻眼了。

王画也皱起了眉头。

萧亚轩接着说道,因为王画的种种安派,使萧亚轩隐约地猜出王画似乎没有做皇帝的打算。

王画点了一下头。虽然到现在他还没有想出很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大洋洲是有意扶持着,不使它走向帝制道路。

一开始管理很松散,家族制的管理方法。当然后来百姓多了起来,一百万,两百万,三百万,直到去年年底的七百万之众,不可能再用家族制度来管理。

但还是疏散式的管理,派出若干亲信,管理各地。也不是拥有很大权利,各地百姓也派出自己的代表,两下议商,共同将事务处理。封建制加上民主议会制,只是享有这个制度的只是唐人,其他种族有,极少,都是死忠,或者立过大功的种族里的一个个部落。

最主要现在迁移过去的,都是苦哈哈的百姓,容易满足。加上最早一批前往大洋洲是王画手下的心腹,他们也成了大洋洲权利的核心成员。因此没有出大漏子。

特别是各个岛屿上,他们与外界沟通只有靠船,而船只被王画牢牢控制起来,因此除了土著人与奴隶外,也没有人产生野心,反叛独立的什么。

后来王画见到百姓多了,再次扩大了议会的权利。不过选出来的代表是德高望重的人,而且年龄不能低于四十岁。这是避免另一个问题的,毕竟迁过去的百姓以下层百姓为主,又没有一个完善的律法,有时想动不动用拳头解决问题。但管理一片地区,不是拳头就能摆平的,这需要智慧与才德。

所以萧亚轩就说了一句公正的话,先禀报王画。

但这时候王迤的那个美妾黛儿说话了,她说道:“二郎性格疏淡,如果禀报了,他反而会不同意。不如先斩后奏。”

王画抹了一把汗,这还成了皇袍加身的翻版不成?

这一句话说出来,不但得到大多数人同意,包括回到大洋洲的陆二狗在内。

王迤是王画的父亲,李裹儿虽然没有与王画成亲,可都知道她与王画的关系,还有才到大洋洲的上官婉儿,一张利舌,让宋问与萧亚轩两人无法反驳。

在这几人哄抬下,萧亚轩与宋问权利立即被驾空。

现在大洋洲的主要事务,变成了王迤与李裹儿还有上官婉儿这三驾马车。王迤自己没有什么主见,但他身后还有那个小妾。这个女人原来萧亚轩他们都要不知道,才到大洋洲十分安份守己。现在走出了前台,才知道这个女人心智深沉到了极点。

三个女子一台戏,萧亚轩与宋问一看无奈了,只好悄悄让萧亚轩来到灵州,向王画求急。真悄悄而来,否则他们都担心会有生命危险。

王画说道:“不急,我来想想办法。”

不过他脸色不是很好看。现在帝制深入人心,所以王画慢慢用这种粗放式的管理制度,渐渐从家长制到议会制过渡。不是他马上采用议会制,而是让百姓切身感到能有一个当家作主的机会。

这份草图刚刚构画,而且效果也不错。但一旦帝制恢复,再想重新构画回来,就会发生严重的动荡。

他低着头,正想一个问题。

这件事总有一个始作俑者,肯定与自己那个老子无关,他好象还没有那么大的雄心壮志。

那么是谁?李裹儿?也不大象,她还没有从阵痛中走出来,应当在自己这几年有意的教导下,她对权利的野心没有历史上的那个安乐公主重了。不然韦氏多次表态立她为皇太女,她都没有妥协。

不过为了自己,她很容易被人蛊惑。

或者是上官婉儿?这似乎还真有这个可能,拥帝之功,自己没有将它看得那么重,可是在这时代,是一份极大的功劳。

难道是她吗?如果这上官婉儿,这就让自己十分失望了。

或者是那个黛姨?她真有这么深的城府?

但不管是这两个人中间的谁,都让王画十分不快。现在自己必须还得一年多才能回去,第一是九州之鼎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自己一离开,整个就停了下来。

第二还有西北许多要求离开的百姓没有处理。第三,虔化门政变还没有发生,不为太平公主,只为武崇宁在王画离开长安时,垂泪一瞥。但她是躲藏在人群后面,当时场面十分嘈杂,许多人为太平公主昵的举动震惊,没有人注意。还是王画上了战马才看到的。就为了这一眼,王画打算救她一命。为此,他已经做下了许多秘密的布置。

因此,自己必须等待,留在西北不能离开。

他心里说了一声,不省事啊。

这时候,沐孜李开了口,说道:“二郎,大不了你就称帝是了,大洋洲本来就是你的。”

“称帝啊?你知道汉献帝刘协的后人在哪里?曹操、孙权、刘备的后人在哪里?十六国的诸位君王的后人在哪里?南北朝各国君王的后人在哪里,秦始皇气壮山河,一统天下,他的后人又在哪里?如果称帝后,一百年或者两百年后,我们子孙又如何呢?”

沐孜李还要说话。

王画又说道:“还有,这几年朝堂动荡,难道还没有让你醒悟吗?太后的武家,有没有了昔日的风光?韦家呢?再说裹儿当初身为天下第一公主,今天又到了什么地步?有没有结束?还没有结束”

这一句话让沐孜李无言以对。

王画转过头来,对萧亚轩说道:“这件事你做得很好。”

“不敢,我与宋问也不是反对你称帝。这片地方确实是你创下的。”

一句话说得王画哭笑不得。

萧亚轩又说道:“但这件事第一是你似乎很反对,就是称帝,这么大一件事,也要经过你同意。而且我与宋问最担心的不是称帝,而是害怕此事被人利用。”

“利用?”王画再一次变了脸色。

他的根本不是西北,而是大洋洲,那一个有胆量居然将手伸到了大洋洲?

第53章 状元(上)第89章 上官小婉的抗议(下)第61章 大江魅影第67章 圣颜第90章 何患无臣第14章 血甲第74章 决战白马寺(三)第4章 谁谋反第83章 决战白马寺(十二)第41章 让与不让第67章 圣颜第50章 改良第101章 屈服(下)第84章 被老草啃的那头嫩牛(下)第77章 密旨第61章 大夏国第50章 改良第74章 分(下)第121章 猪突阵第23章 论乐第102章 谈判第62章 佳丽(三)第58章 善士周永第20章 恐惧第46章 刘郎第67章 大势的开始第27章 县长来了(下)第76章 楚门的世界第68章 安排第42章 报信第100章 新起点第20章 鸣第73章 夬第74章 分(下)第54章 难缠第67章 潘金莲第44章 冠军候第2章 回天一刀(上)第56章 大食窑、波斯陶第101章 屈服(下)第3章 逼亲第6章 水也浑第57章 新隶第66章 大势的开始第73章 人情第56章 冷淡第77章 午后放晴第38章 进攻第28章 风云之战第8章 鼎第13章 约战天下第66章 故人第72章 惨烈的开始第13章 囧与雷(九)第106章 阴变第86章 决战白马寺(十五)第14章 猫与鼠(中)第23章 天津桥外一张纸(六)第77章 午后放晴第50章 高处不胜寒第64章 拨城(中)第119章 女王振第66章 瞩目第26章 反间第18章 血甲第58章 荥阳郑家第63章 师徒第29章 风云之战第47章 老武的要求第7章 我的孩子第47章 好戏要连台(上)第53章 报答第117章 放第39章 可怜的孩子第48章 风云之战第92章 那一箭第100章 那一夜,菊花满洛阳(二)第81章 再坑一次第89章 阿里巴巴的大门第18章 血甲第78章 美女来袭(上)第38章 风云之战第27章 风云之战第108章 半文钱第26章 县长来了(上)第10章 沐孜李的野心第28章 不速贵客(上)第4章 学生第41章 仙子第25章 迎第155章 雷雨前第20章 鸣第66章 大势的开始第40章 学生第19章 狗咬狗(中)第104章 那一夜,洛阳满菊花(六)第62章 佳丽(三)第33章 四凤第50章 高处不胜寒第9章 大势
第53章 状元(上)第89章 上官小婉的抗议(下)第61章 大江魅影第67章 圣颜第90章 何患无臣第14章 血甲第74章 决战白马寺(三)第4章 谁谋反第83章 决战白马寺(十二)第41章 让与不让第67章 圣颜第50章 改良第101章 屈服(下)第84章 被老草啃的那头嫩牛(下)第77章 密旨第61章 大夏国第50章 改良第74章 分(下)第121章 猪突阵第23章 论乐第102章 谈判第62章 佳丽(三)第58章 善士周永第20章 恐惧第46章 刘郎第67章 大势的开始第27章 县长来了(下)第76章 楚门的世界第68章 安排第42章 报信第100章 新起点第20章 鸣第73章 夬第74章 分(下)第54章 难缠第67章 潘金莲第44章 冠军候第2章 回天一刀(上)第56章 大食窑、波斯陶第101章 屈服(下)第3章 逼亲第6章 水也浑第57章 新隶第66章 大势的开始第73章 人情第56章 冷淡第77章 午后放晴第38章 进攻第28章 风云之战第8章 鼎第13章 约战天下第66章 故人第72章 惨烈的开始第13章 囧与雷(九)第106章 阴变第86章 决战白马寺(十五)第14章 猫与鼠(中)第23章 天津桥外一张纸(六)第77章 午后放晴第50章 高处不胜寒第64章 拨城(中)第119章 女王振第66章 瞩目第26章 反间第18章 血甲第58章 荥阳郑家第63章 师徒第29章 风云之战第47章 老武的要求第7章 我的孩子第47章 好戏要连台(上)第53章 报答第117章 放第39章 可怜的孩子第48章 风云之战第92章 那一箭第100章 那一夜,菊花满洛阳(二)第81章 再坑一次第89章 阿里巴巴的大门第18章 血甲第78章 美女来袭(上)第38章 风云之战第27章 风云之战第108章 半文钱第26章 县长来了(上)第10章 沐孜李的野心第28章 不速贵客(上)第4章 学生第41章 仙子第25章 迎第155章 雷雨前第20章 鸣第66章 大势的开始第40章 学生第19章 狗咬狗(中)第104章 那一夜,洛阳满菊花(六)第62章 佳丽(三)第33章 四凤第50章 高处不胜寒第9章 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