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气急败坏

李克用占领幽州之后,也不是什么事都没做。

坏事且不谈,提一下老李做的好事,最主要的就是重新构建了李可举、李匡威、李匡筹时代日渐荒废的边防体系。

他任命义子李存进为檀蓟镇遏兵马使,重新组建了静塞军,兵额万余人。如果征发蕃兵、乡勇,扩充至两万余不成问题毋庸置疑,幽州乡勇也是有相当战斗力的。

檀蓟最主要的防御方向是古北口,这个关口及山北的军镇、烽燧体系几乎占去了静塞军超过一半的力量,可见重视程度。

讨平刘仁恭之后,又调蔚州刺史李存璋为营平镇遏兵马使,驻平州。

平州恢复了国朝盛时的卢龙军编制,虽然兵额只有两万,但终究是建立起来了幽州镇的军号本来就是卢龙,又称卢龙军节度使,没有卢龙军像什么样?

而在西北的新毅妫方向,义子李存孝所领之兵被编为清夷军,主要驻扎在妫州,兵额五千,以骑兵为主。

三个义子,分镇妫、檀、平三地,控扼山后蕃汉部落,是为幽州镇的北边定海神针。

而在他们身后,还有涿州刺史李存信、顺州刺史李嗣源、瀛莫镇使李嗣昭,各有兵数千至万人不等。

这六位统率的兵马加起来已经五六万人了,再加上被任命为幽州镇行军司马的李落落所领上万步骑,整个幽州镇的兵马已近七万。

在屡次叛乱以前,幽州养这么多兵当然没问题,但经过了这几年的折腾,老实说,负担有点重了,百姓很苦,对蕃部的压榨也慢慢变得酷烈了起来。

但老百姓还是咬牙坚持,因为他们更害怕契丹过来劫掠。公允地说,李克用部队的军纪不好,但他们到底还是有军纪的,有时候也会装模作样抓一抓犯事的倒霉鬼。可契丹人就不一样了,他们还没把幽州看做自己的地盘,完全是捞一把就走的心态,自然谈不上什么军纪,烧杀抢掠是家常便饭。

这一日,新官上任不过数月的李存璋正在巡视边塞军镇。

他从平州理所卢龙县出发,带着三千骑兵,一人双马东行,走了一百八十余里至石城县临渝关。

此关即后世山海关,有时亦简称渝关,久而久之被人混淆成了榆关。

当然他还有一个别名临闾关,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座关城一定位于山的尾闾附近。

事实上临渝关确实如此,位于隋唐长城东端,关城东临渝水入海处,故得名。

关城三面皆海,只有北面与陆地相连,有兔耳山、覆舟山,皆陡峻不能越。山下沿海岸有驿道通往北方,最窄处仅有数尺,只能单向通行一辆马车。关西山脉之中还有六个口子,皆栅戍相连,有烽燧及少量守军。

李存璋既为营平镇使,当然知道临渝关这个交通节点的重要性,事实上他还兼任临渝关防御使,驻守关城内外的三千军士亦由他直领。但他一般不在这边,实际上由防御副使李承约负责防务。

李承约是蓟州人,曾祖李琼曾为蓟州别驾,祖父李安仁为檀州刺史,父亲李君操为平州刺史。从家世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幽州本地将门,李克用对幽州的消化在一步步加深。

李存璋没有在临渝关多做停留,而是巡视关外诸戍。

七月二十三日,他抵达了白狼戍。

白狼戍有镇城,驻兵千五,其中骑卒五百,另征土兵千余助守,为天宝年间的营州地界,大致位于后世辽宁喀喇沁左翼境内的大凌河西岸。

守将谭继恩,世居白狼戍左近,为地方土族,甚有勇力,箭槊双绝。

其先祖谭忠为河中绛州人。元和年间,谭忠“豪健喜兵”,幽州节度使刘济给他两千兵马,障白狼口。

“参见镇使。”谭继恩率将校及胡人酋豪一起上前行礼。

李存璋回礼,然后看着镇城内的蕃汉兵马,道:“此番前来,实乃军情紧急。东、西硖石外已出现契丹兵马,规模不小,似有所图。白狼戍位置紧要,万万不能松懈。”

安史之乱后,国朝对营州的控制力大减,不但将理所从柳城迁到了临渝关内,建行营州,同时对营州的两蕃(契丹、奚)部民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不管了。老营州的地界上,就只剩下温沟、白望、西硖石、东硖石、紫蒙、白狼、昌黎(非后世昌黎县)、辽西等十二座军镇,到了最近二十年,因为幽州镇频繁干涉大同等地的战事,元气大伤,陆陆续续只剩下了八座镇城。

而因为营州或者说行营州的理所内迁,这些位于老营州地界上的军镇、士兵、百姓及附庸部落的治权,已经事实上转移到了平州刺史手中。

李存璋的官衔是营平二州镇遏兵马使、临渝关防御使、平州刺史,关外八戍守军都是他辖下的兵马,总计万余,以燕人、契丹人、奚人为主。如果算上临时征召的土兵,则有一万七八千之多。

看似是一股庞大的力量,但分散在八处,单个军镇面对契丹人时总有力不从心之感。

这就是防守一方的难处,敌人可以集中兵力,在局部形成优势,你却要分兵各处,摊薄了兵力,十分被动。

不过好在将士们士气很高,并不畏惧契丹人,甚至还有心理优势。关外十二戍,没有一个是被契丹主动打下来的,少掉的四个也是他们主动撤离的。若非李可举、李匡威、李匡筹喜欢干涉中原战事,送掉了一波又一波幽州精锐,契丹人拿头来打?

“镇使,昨日城外来了一股契丹人,有人看到了刘仁恭。”谭继恩禀报道:“他为契丹引路,煞是可恶。镇使既率雄兵而来,我等不妨集结兵马,随镇使北出,诛灭此贼。若遇到契丹,正好将他们杀光了,省得终日在左近窥视,烦也烦死。”

“不妥。”李存璋干脆利落地拒绝了,道:“我在路上收到消息,紫蒙川一带有契丹人在城外放牧,戍将率兵出城抢夺牛羊马匹,中了契丹人埋伏,损兵两千。紫蒙戍很可能已经失陷,万不可大意。”

“此计好毒!”谭继恩惊呼道。

他想了想,如果契丹人在白狼戍外这么玩,他也可能中计。

说起来尴尬,武夫就是见不得财货在自己面前晃悠,契丹人在你面前牧马放羊,看起来也没几个兵,扪心自问一下,你忍得住吗?

况且他们抢契丹人的东西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多年来不知道劫掠了多少牛羊财货,甚至还掠了一些女人小孩回来,中计是大有可能的事情。

“谨守门户,不要轻举妄动。”李存璋说道:“我已调五千步骑东进,前往临渝关。另遣使至幽州,报晋王知晓,请调大军至白狼水(大凌河),震慑契丹。”

“遵命。”谭继恩应道。

“可还有什么难处?有的话现在就提出来。”李存璋又道。

“箭矢有些短少。”

“我让千金冶遣人送来,还有吗?”

千金冶位于平州马城县。此县开元二十八年置,因为濡水(滦河)航运而兴起,至今还有码头,是幽州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直通海,但没有海运。唐代北方海运港口,主要在登州,有通往新罗的贸易航线,当然也有通往南方的海运航线,杜甫曾有诗云“吴门转粟帛,泛海陵蓬莱”和“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说的就是吴地的粮食、绢帛通过海运输送到渤海一带。

“没了。”谭继恩说道:“晋王若有心征契丹,不妨调集大军而来,咱们还没怕过那帮兔崽子。争取一次将他们打痛,让其不敢再窥视幽州。”

“你觉得这次契丹是大举而来吗?”李存璋问道。

“此番所图非小。”谭继恩说道:“就是这个感觉,说不上来为什么。”

李存璋点了点头。

镇城外芳草萋萋,草木茂盛。偶然看到一些农田,都是镇戍军士的家人耕种的。

远处还有髡发契丹人放牧,他们是内附部落,俗称“熟契丹”是也,与契丹八部干过不知道多少仗了。

这么一处宜牧宜耕的地方,天然吸引契丹人南下。他们将这些军镇攻克之后,便可以在此耕种、放牧,进一步威胁临渝关和长城契丹人并不是纯粹的游牧部落,与奚人一样,他们也会种粮食。

“好生防守吧。”李存璋轻轻叹了口气,下意识转头看了看西南方。

西南方数百里之外的幽州城内,李克用也接到了契丹人大举南下的消息,这让他有些气急败坏。

“阳五,你说不妨坐等契丹与夏贼干上,咱们坐收渔人之利,如今怎样?”李克用怒气冲冲地问道。

周德威有些惭愧,请罪道:“末将昏聩,请大帅责罚。”

“大帅。”盖寓咳嗽了一下,为周德威解围:“其实我也没料到契丹人如此奸诈。”

李克用瞪了他一眼,差点连他一起骂,好悬忍住了,问道:“如何个奸诈法?”

“大帅欲等契丹、夏人厮杀,坐收渔利。契丹人欲等我军与夏贼厮杀,坐收渔利。夏人如今怕是在坐等我与契丹厮杀……”盖寓说道:“契丹南下,将帅是谁,有兵几何,大队人马走哪条路,如今一概不知。这等糊涂仗可打不得,今只能给营平益兵,令其谨守门户,契丹人见无机可趁,自退也。”

李克用深吸一口气,若非听盖寓、周德威“胡言乱语”,他早已经率军至大宁,与杨悦大战了,此时怕是已经打完。而今却不能轻举妄动了,甚是恼人。再想到夏贼还在不断出击,对燕北小部落敲骨吸髓,那就更生气了。

“调哪部去营平?”李克用问道。

“瀛洲兵屯于城外,涿、顺、蓟兵亦可。”盖寓回道。

瀛洲兵由瀛莫镇使李嗣昭统率,带了五六千人。

涿州刺史李存信有兵五千,顺州刺史李嗣源亦有兵五千,檀蓟镇使李存进有兵万余,这三部加起来可凑个一万多人,以燕兵为主,调教多年,算是比较可靠的部队了。

“就这么办吧。”李克用郁闷地说道:“瀛、涿、顺、檀兵出一万五千步骑。横冲军……罢了,横冲军不动。让吾儿落落率铁林军前往平州,各部皆归李存璋节制。”

横冲军本来叫横冲都,李嗣源统率,编制五百,是重骑兵。后来扩充到一千骑,改为具装甲骑,军使是史俨。

铁林军三千骑,不是具装甲骑,属于重骑兵,由李克用长子李落落亲领。

这两支部队都是晋兵,本来是对付夏贼的,李克用左思右想,决定把重骑兵调走,具装甲骑留下。

幽州城内还有不少轻甲骑兵,如李存贤的义儿军、李嗣本的先锋军、李嗣恩的突阵军、袁建丰的突骑军等,原本的编制都不大,千儿八百骑的样子,这些年都有所扩大。打下幽州,大概是李克用这些年最大的一桩成就了。

“局面弄成这样,皆你二人之过!”吩咐完后,李克用越想越生气,差点挥舞马鞭揍盖寓、周德威二人。

当然他并没有想过,当初做决定的其实是他自己。现在三方各怀鬼胎,僵在这里了,而且看起来幽州似乎是麻烦最大的一方,恼羞成怒之下,确实有点口不择言了。

第八十一章 夕阳产业第三十九章 压力第二十一章 西京与东京第十章 他能给什么?第六十三章 励精图治?第十七章 神速第1182章 青州港第四十九章 转折点(给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二章 小日子(二)第一章 基本盘第八十二章 临别谈话第三十八章 两路(二)第948章 压力第八十五章 事实与三围先秦至唐代乐人简述第四十八章 送菜第七十九章 面见使者第1264章 酬功第二十三章 善后(二)第958章 担惊受怕第二十九章 搏命之行第七章 出征前的日子(一)第1281章 皇庄第二十一章 甘州第六十九章 前戏(月票加更2)第二十八章 不要命!第1274章 富贵人家第五章 朱瑄第九章 腊日与座驾第1036章 班底第二十七章 我同意了第四十二章 对此欣登岁第四十二章 上表第七十七章 齐州第四十章 子女与凉州第二十三章 政策(给盟主李仁军加更)第二十五章 成果第三十章 归程之凤翔第1256章 我还没用力呢第四十章 休闲(二)第三十六章 新局面第三章 议帅第1134章 挺进第1003章 国祚第一章 遭遇战第二十五章 成果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586章 后备第997章 人口就是财富第1224章 以礼来降第二十八章 善后第二十七章 财税改革之三第1199章 给他们点希望第五十八章 邀战第四十八章 蚌埠住第1335章 古戍无城复无屋第1030章 决心已下第七十四章 布告中外之五第八十一章 渡河第998章 应对之策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十二章 夏州(一)第1119章 反复第十章 燃烧的大宁第八十七章 有难第1216章 抚宁第八十七章 税务监的一天第1126章 星夜来告第十五章 出招第六十八章 道路与册封第三十三章 平乱?第六十章 开城(为盟主地月总督府门卫加更)第三十八章 无家与暗流第1074章 正旦朝会第1277章 降人与召回第十四章 行路第二章 林场第二十九章 余波第十一章 劝阻第三十三章 游刃有余第1064章 第二波准备中第三十八章 豪赌第二十一章 报仇第十章 割麦子(为烟草淡淡香.1005盟主加更)第十一章 招讨使第九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三)第九章 焦躁第1028章 泗州第三十一章 遍地烽火第三十七章 秋风扫落叶第1244章 积极防御第四十一章 专业第十五章 保守到极致第三十七章 战略目标第五章 事不宜迟第八章 纷至沓来第六十一章 接见第1195章 耐心第十六章 东面第十二章 破袭
第八十一章 夕阳产业第三十九章 压力第二十一章 西京与东京第十章 他能给什么?第六十三章 励精图治?第十七章 神速第1182章 青州港第四十九章 转折点(给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二章 小日子(二)第一章 基本盘第八十二章 临别谈话第三十八章 两路(二)第948章 压力第八十五章 事实与三围先秦至唐代乐人简述第四十八章 送菜第七十九章 面见使者第1264章 酬功第二十三章 善后(二)第958章 担惊受怕第二十九章 搏命之行第七章 出征前的日子(一)第1281章 皇庄第二十一章 甘州第六十九章 前戏(月票加更2)第二十八章 不要命!第1274章 富贵人家第五章 朱瑄第九章 腊日与座驾第1036章 班底第二十七章 我同意了第四十二章 对此欣登岁第四十二章 上表第七十七章 齐州第四十章 子女与凉州第二十三章 政策(给盟主李仁军加更)第二十五章 成果第三十章 归程之凤翔第1256章 我还没用力呢第四十章 休闲(二)第三十六章 新局面第三章 议帅第1134章 挺进第1003章 国祚第一章 遭遇战第二十五章 成果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586章 后备第997章 人口就是财富第1224章 以礼来降第二十八章 善后第二十七章 财税改革之三第1199章 给他们点希望第五十八章 邀战第四十八章 蚌埠住第1335章 古戍无城复无屋第1030章 决心已下第七十四章 布告中外之五第八十一章 渡河第998章 应对之策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十二章 夏州(一)第1119章 反复第十章 燃烧的大宁第八十七章 有难第1216章 抚宁第八十七章 税务监的一天第1126章 星夜来告第十五章 出招第六十八章 道路与册封第三十三章 平乱?第六十章 开城(为盟主地月总督府门卫加更)第三十八章 无家与暗流第1074章 正旦朝会第1277章 降人与召回第十四章 行路第二章 林场第二十九章 余波第十一章 劝阻第三十三章 游刃有余第1064章 第二波准备中第三十八章 豪赌第二十一章 报仇第十章 割麦子(为烟草淡淡香.1005盟主加更)第十一章 招讨使第九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三)第九章 焦躁第1028章 泗州第三十一章 遍地烽火第三十七章 秋风扫落叶第1244章 积极防御第四十一章 专业第十五章 保守到极致第三十七章 战略目标第五章 事不宜迟第八章 纷至沓来第六十一章 接见第1195章 耐心第十六章 东面第十二章 破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