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忽还乡

永安城外。

官道之上,阵马风樯。

几名身着赤红色袍服的官员策马当先而行,侧旁是两列金盔金甲,肩扛长柄斧钺的武士,最后则是数百名头戴三山帽,神情彪悍冷峻的黑衣卫士,臂膀上绣着火红色的三足金乌。

队伍迤逦而行,井然有序,拱卫着正中那架由十六名身材魁伟的彪形大汉抬乘的巨大玉辇。

辇上竖着一面黑底大旗,上绣同样的三足金乌,迎风招展。

远望山水依傍处,那巨大的城池掩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辨不清远近。

侧帘揭起,那张冷凝似铁,却又寒中带笑的脸微微探了出来。

“还有多远?”

玉辇旁,黑衣黑甲策马而行的徐少卿举目瞧了瞧,低声应道:“快了,左不过十五里。”

狄锵撇唇一笑:“徐厂督马上就可以重回故国,只怕是归心似箭,早有些耐不住了吧?”

他语带戏谑,徐少卿轻哼了一声,却没言语。

“莫急,此番咱们好歹也要逗留些时日,有的是闲暇让你去瞧心上人,到时记得小心些,可别闹出什么大动静来,否则本王也保不住你。”

徐少卿转过头来,面无表情道:“太子殿下难道就不怕在下将你的图谋尽数通告给夏国天承帝么?”

“哈哈,那本王可是求之不得,就怕徐厂督的话,他半句也不信啊。”

狄锵笑容一止,随即沉声道:“命全队加速,一个时辰内,本王便要站在夏宫里。”

徐少卿吁了口气,拨转马头,吩咐令官传令下去。

车驾队伍加速而行,来到城下时,夏国礼部和鸿胪寺官员已在外摆下迎接的阵势。

狄锵却也不下辇,只让副使过去支应。

那些夏国官员们见来使竟如此倨傲,人人心下愤怒,却又怕挑起事端,敢怒不敢言,依着礼制让随行武士驻在城外,其余人等入四夷馆歇息,只引狄锵的车驾和几名副使文官,以及贴身护卫由正门而入,一路浩浩荡荡朝皇城而去。

永安城内的正街早已清净一空,沿途由锦衣卫官兵分立四处,夹道作仪仗警跸。

成千上万的围观百姓被挡在外头,不得靠近,却将临近巷子挤得水泄不通,人声嘈杂,议论纷纷,但望着那黑色大旗上的三足金乌,却又忍不住露出惊惧之色。

一路行至五凤楼,狄锵这才下了玉辇,与几名副使换了轿子,由侧旁券门入宫。

至彰德殿外,众人下轿,鼓乐齐奏,内阁两位辅臣降阶相迎,又当众宣了召见敕书。

狄锵却不跪拜,只抱拳行了一礼。

次辅陆从哲性子耿直,怒气上涌,当即便要发作,却被首辅张言连使眼色拉住,会同礼部和鸿胪寺堂官将这些目空一切的来使引入殿中。

狄锵负着手,甫一入内,便见这彰德殿内,屋宇壮阔,气度恢弘,似比传言中还要奢华几分,可案后的御座却是空空如也,竟不见天承帝的影子。

依着规制,方才礼乐声起时,这人便该升座,静候来使朝见,如今都进门了,却还不见人影,还将他堂堂的崇国太子放在眼内么?

他心中怒起,面上登时现出怫然之色,颇有些不悦地望向迎接的夏国官员,却见那几人自内阁首辅以下具是面色沉然,好像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其中几个唇角还挂着快意的笑。

一名崇国随行副使首先憋不住气,质问道:“我太子殿下已然上殿,贵国圣上缘何不见?这等怠慢莫非是有意轻慢我大崇么?”

只见内阁首辅张言上前一步,抱拳道:“太子殿下,诸位贵使,千万莫要误会,更不要动怒,我国陛下尚有几件要务须得处置,还请太子殿下见谅,稍待片刻。”

“笑话!稍待片刻?我太子殿下入朝为使之期早已通告贵国,今日有什么事比这还要紧?难道贵国陛下不来,我太子殿下便要一直站在这里等么?”

次辅陆从哲呵然一笑,也跨前道:“贵使这话何意?朝政奏文关系我大夏国朝气运,黎民安定,如何算不得要紧事?却不知贵使有什么要事,何以要这般着急?”

此言一出,一众崇国使臣都忍不住了,纷纷瞪眼眦目,围上前来要论理。

“住口!”

狄锵蹙眉将手一抬,寒着脸道:“贵国陛下如此勤政爱民,叫人好生佩服,也罢,我等恭候片刻也就是了。”

他话音刚落,忽听阶上尖细的嗓音朗声道:“陛下驾到——”

众人齐齐地望上去,就看那翠玉雕镂的围屏后转出一个人影,赭黄圆领大袍,上绣十二纹章,五爪团龙耀眼,身后还跟着几名内侍和两个手持掌扇的宫人。

行至御案后,正襟危坐,内侍宫人分班而立。

张言领着一众夏国臣工跪地叩拜,口呼万岁。

狄锵等崇国来使则只是抱拳行礼,神色间没见什么恭敬之态。

夏国众臣见他们仍不按旧约行大礼,一个个都瞥过眼去,怒目而视,却听天承帝高昶在上面叫了声:“平身。”

语气平缓,竟似丝毫不以为意。

众人此时却也不好多言,只得各怀怨愤,站起身来,依品级立在阶下。

狄锵也直起身,见高昶端坐其上,微带倦容,但神情依旧如秣城初见时那般冷毅,当下又拱手依着出使礼节,代崇皇致了问候之意。

高昶面色平平,只淡然颔首:“贵使远来辛苦,请先至四夷馆歇息,晚间朕备了大宴,届时再请诸位入宫。”

他说着转向另一边,又道:“张先生,接待崇使之事便由你权领着,万万不可怠慢。”

言罢,便径自起了身,转而向后堂走。

这出来还未及片刻,只说了两句场面话,瞧着自己点头呵腰便要走?

狄锵唇角一抽,凛着鹰隼般的目光朗声道:“陛下且慢,本王此行有一件重要国事要通告,事关重大,还请陛下赐准,另择一处僻静所在,容本王细说。”

高昶竟不瞧他,仍旧对着张言道:“既如此,便请张先生代闻,稍时再报与朕知。”

正要转向屏风后,就听狄锵冷然道:“此事缘起云和公主,更关乎崇夏两国邦交,陛下若觉没什么要紧,本王便在此当众说出来,也没什么不可。”

……

景阳宫,寝殿。

高暧一身素白的中衣跪在香案前,双手合十,闭目念诵着经文。 www◆т tκa n◆¢ O

铜炉内三炷香将要燃尽,烟雾缭绕,蒸氲开来,向四处飘散,颇有些刺鼻炝眼。

两个宫人掩着口鼻皱眉站在一旁,却仍直勾勾地盯着她,好像只要一眨眼,这人便会突然跑掉似的。

有了身孕之后,她每日不自禁地便要在菩萨面前多祝祷几次,若是少了,就怎么也安不下心来。

想着心诚所致,金石为开。

此生不再奢求与他相见,只要这腹中的孩儿能平安出生,平安长大,也余愿足矣。

想着,念着,拜得也愈加虔诚,所以心神早已入定,丝毫没被前苑方才隆隆的鼓乐之声所扰。

身后脚步声起,一名宫人走近低声问:“公主,时辰到了,今日可还去园中么?”

高暧像是充耳不闻,待口中那一段经文诵完之后,才缓缓睁眼道:“还是去走走吧。”

言罢起身,到妆台前梳头穿了衣裳,由那几个宫人陪着向外走。

表面是伴驾,暗地里却是监视,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都是如此。

这两个月来她早已习惯,渐渐连话也少了,有时一天也说不上两句。

原先翠儿在身边,总觉她叽叽喳喳甚是吵闹,现在却是想念得厉害,也不知那丫头如今身在何处,是生是死,徒自叹息,也毫无办法。

到外面上了小轿,从正门出来绕过宫巷,不片刻便到了御花园。

下了轿子,仍由那几个宫人陪侍着,然后入内步行。

午后日头正高,和着那浓郁的春意,愈发得暖人。

尤其那一片樱花林,粉白相映,正开得烂漫无比,宛如去岁时节。

那会子她刚回宫,懵懵懂懂,瞧着什么都新鲜,走到哪里都战战兢兢,初入此园,见那微风拂过,满树粉白零落,自也是心旷神怡。

时隔这么久,当初所见的许多都渐渐淡了,唯有这一片如霜似雪的美景记忆犹新。

只影双人,踏着积瓣如毯的步道并肩而行,闲看飘“雪”纷飞,那是何等的抒怀。

想着想着,目光所聚之处似又瞧见那霜白色的身影临风而立,言笑如谑……

她恍如真见了,怔怔望着,不自禁地顿住了步子,直到身边宫人叫了,才回过神来,叹口气继续朝前走。

沿着卵石铺就的鱼鳞小道又走了一段,前面已近液池,遥遥地便望见那临水的亭榭内有个熟悉的人影。

高暧眉间一颦,停住脚不假思索地转身便往回走,没曾想那几个宫人竟不让开,反而定在那里,挡住了来路。

“你们……你们做什么?”她立时紧张起来。

“公主莫怕,太后娘娘有请,已在那里等候多时了。”

几个宫人面露得色,上前左右将她架住。

“不,我不见,我谁也不想见,你们放手!”她拖着脚向下坠,死活不肯答应。

那几人哪管得许多,不容分说便架着她半拖半拽地向前走,须臾便到了亭榭内。

顾太后正端着茶水倚在美人靠上,几名内侍宫人在旁伺候着。

见这阵势,那两道柳眉登时一立,沉脸怒道:“怎么这样将人带来?哀家如何吩咐的?还不撒手!”

那几名宫人下了一跳,慌忙松开高暧,齐刷刷地跪在地上,连声叫着恕罪。

高暧微感诧异,就听顾太后怒不可遏地又道:“今日若不教训你们,说不得下次仍不长心,来啊,给哀家掌嘴!”

两名内侍应了声,上前撸了袖子便打,立时又是一阵哭叫求饶。

这下倒像是动了真怒,不似在作伪。

高暧愈发觉得奇怪了,顾太后早前便恨极了自己,如今却等着要见她,还出手惩戒这几个对己不恭的奴婢,这却是什么意思?

堪堪打了好一阵子,那几名宫人已是满面青肿,口鼻溢血。

顾太后方才脸色稍缓,挥袖道:“罢了,把她们送去浣衣局,另替几个晓事的过去。”

两个内侍领命,当即将几人拖了下去,哭求声远远地拖了好久才止歇。

高暧抬眼看看,却见顾太后也正上下打量着自己,那目光落在肚腹间,渐渐露出欢容,招手道:“来,到哀家这边来坐。”

这番情态叫人心头愈发不安。

高暧不知她为何不咎前事,竟换了这副好脸色,仿佛忘记一切,换了个人似的,心中戒备,立在那里没动。

顾太后竟也不以为忤,又叫:“还站着做什么,叫你过来坐呢。”言罢,朝左右使了个眼色。

两个宫人会意,上前小心翼翼地搀着她,在顾太后身边坐了。

高暧不愿与她贴近,正要向后挪,她却又向近处靠了靠,抬手便抚在了她已微微有些隆起的小腹上,随即点头道:“嗯,还好,是有三个月了吧?和哀家那时差不多。”

原来她已知道自己怀了孩儿,莫非又要打什么主意?

高暧心头砰跳起来,不自禁地向后挪了挪,可瞧她那副喜不自禁的样子,却又不像是要使坏,一时间倒糊涂了。

顾太后却只道触了她的痛处,便收了手,抬头温言道:“你莫怕,但凡女子怀孕孩儿,便总有些不适之处,待得再过些时日便好了。”

她顿了顿,又续道:“如今你怀着皇孙,之前那些事,哀家便既往不咎,你也不用再放在心上,好生安胎颐养,莫要动气,若是十月生产,诞育龙种,便算你大功一件,哀家做主,虽不能晋了正宫,将来定也给你个名分,你可仔细,莫叫哀家失望。”

第97章 长门落第89章 草芊绵第27章 诉衷肠第56章 秣城慢第99章 玉阶苔第9章 花盈路第103章 泣暮霞第87章 沉香韵第18章 玉阎罗第12章 又逢春第80章 玉琼轩第18章 玉阎罗第101章 讵无端第9章 花盈路第21章 夜来香第132章 千帐灯第18章 玉阎罗第115章 动尘梁第17章 宫门巷第112章 迭轻纱第3章 胭脂印第45章 锦缠道第124章 长相忆第62章 情可待第6章 画不尽第30章 定风波第136章 灵泉乡第24章 意成牵第141章 栖复惊第90章 凭箫鼓第97章 长门落第99章 玉阶苔第135章 海竭第2章 行路迟第121章 东宫玉第84章 天颜醉第122章 箫声咽第95章 碧舒浓第20章 傍携归52.夜提经第83章 香花竹第27章 诉衷肠第127章 无陵山第87章 沉香韵第114章 锦上欢第114章 锦上欢第62章 情可待第47章 辞金阙第2章 行路迟第98章 朔风娇第65章 晓星辰第2章 行路迟第28章 相见欢第20章 傍携归第80章 玉琼轩第112章 迭轻纱第36章 情脉脉第31章 西宫暮第96章 临极轩第92章 楚天舒第122章 箫声咽第25章 星月天第84章 天颜醉第31章 西宫暮第21章 夜来香第104章 逍遥游第57章 不思量第113章 琼华天第114章 锦上欢第118章 红尘路第133章 北群空第33章 朔风寒第69章 莫相送第16章 乡音调第77章 凌烟阁第75章 丝争乱第137章 欢情薄第97章 长门落第23章 踏莎行第39章 唤胭萝第101章 讵无端第106章 绣承花第37章 绾青丝第31章 西宫暮第10章 烟雨愁第113章 琼华天第142章 山鬼喑第7章 宫阙深第37章 绾青丝第109章 牵龙章第9章 花盈路第35章 暗送意第21章 夜来香第129章 笙自潇第47章 辞金阙第41章 斜日落第142章 山鬼喑第105章 醉清池第40章 声声慢第84章 天颜醉
第97章 长门落第89章 草芊绵第27章 诉衷肠第56章 秣城慢第99章 玉阶苔第9章 花盈路第103章 泣暮霞第87章 沉香韵第18章 玉阎罗第12章 又逢春第80章 玉琼轩第18章 玉阎罗第101章 讵无端第9章 花盈路第21章 夜来香第132章 千帐灯第18章 玉阎罗第115章 动尘梁第17章 宫门巷第112章 迭轻纱第3章 胭脂印第45章 锦缠道第124章 长相忆第62章 情可待第6章 画不尽第30章 定风波第136章 灵泉乡第24章 意成牵第141章 栖复惊第90章 凭箫鼓第97章 长门落第99章 玉阶苔第135章 海竭第2章 行路迟第121章 东宫玉第84章 天颜醉第122章 箫声咽第95章 碧舒浓第20章 傍携归52.夜提经第83章 香花竹第27章 诉衷肠第127章 无陵山第87章 沉香韵第114章 锦上欢第114章 锦上欢第62章 情可待第47章 辞金阙第2章 行路迟第98章 朔风娇第65章 晓星辰第2章 行路迟第28章 相见欢第20章 傍携归第80章 玉琼轩第112章 迭轻纱第36章 情脉脉第31章 西宫暮第96章 临极轩第92章 楚天舒第122章 箫声咽第25章 星月天第84章 天颜醉第31章 西宫暮第21章 夜来香第104章 逍遥游第57章 不思量第113章 琼华天第114章 锦上欢第118章 红尘路第133章 北群空第33章 朔风寒第69章 莫相送第16章 乡音调第77章 凌烟阁第75章 丝争乱第137章 欢情薄第97章 长门落第23章 踏莎行第39章 唤胭萝第101章 讵无端第106章 绣承花第37章 绾青丝第31章 西宫暮第10章 烟雨愁第113章 琼华天第142章 山鬼喑第7章 宫阙深第37章 绾青丝第109章 牵龙章第9章 花盈路第35章 暗送意第21章 夜来香第129章 笙自潇第47章 辞金阙第41章 斜日落第142章 山鬼喑第105章 醉清池第40章 声声慢第84章 天颜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