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秘密武器

张安世喜气洋洋。

高兴地拿着书信,随即便命人去通报宫中,请求宫中觐见。

当然,在入宫之前,张安世还需先往东宫。

太子朱高炽听闻张安世来了,有些奇怪,却忙是让人叫张安世来。

见到了朱高炽,张安世立即喜滋滋地道:“姐夫,陛下的心腹大患,解决了。”

“解决了?”朱高炽一愣。

他看向张安世,露出疑惑之色。

张安世道:“姐夫,现在陛下最忧心的是什么,姐夫难道忘记了吗?”

朱高炽微微沉吟,而后立即道:“遍访贤才?”

“对。”张安世道:“此前,陛下就为此而忧心,那时命姐夫和我一道上一道章程上去,姐夫……难道忘了?”

“怎么敢忘?”朱高炽苦笑,随即道:“父皇性急,此时也产生了隐忧。安世那一番话,令父皇触动很大呢!”

张安世当初在朝堂,认为欧洲诸国数百年征战,在战争的压力之下,必定会形成一整套高效的体制,同时还引用了当时春秋战国的事例,确实让朱棣有了危机感。

这种危机感,别人可能不以为然,可朱棣这样的人,却是最清楚不过的。

要知道,他当初在北平的时候,曾受过关外的威胁,正因为在威胁和重压之下,才不断地磨砺了自己。

这也是为何,他可以区区以一隅之地,带着一群在北平培养的文臣武将,却可以靖难,直接与实力相差十倍百倍的朱允炆争雄的原因。

过于安逸的环境,还有几乎没有遭遇过磨砺的文武百官,怎么可能会是边镇上朱棣君臣们的对手呢?

论起考功名,朱棣身边的姚广孝、金忠等人,可能差黄子澄、方孝孺这些人一百条街。

论起合法性,朱棣乃是叛贼,而朱允炆却是天子。

可照样是燕军定鼎,天下最终落入朱棣之手。

现在的朱棣,已经不担心自己的儿孙了,至少无论是太子,还是皇孙,他们的表现,都超出了他的期望。

可是……大臣呢?

若朝中都是一群像黄子澄和方孝孺这样的人,这群几乎不切实际,只擅长案牍之事的文人,当真可以协助皇帝治理天下吗?

说到底,大明的体制,为了防止相权过大的问题,确实打上了一个限制相权的补丁。

可与此同时,也使大臣们迟早要沦为一群只知空谈,而不懂实际之人。

这在以往的大明,其实勉强也可用。

可随着新政的铺开,政务更加繁忙,从商业到工业,再到海贸,越来越多的新事物出现,大明已不可能再指望像从前一样,靠一群翰林出身的人,就可以懂得天下的运转了。

说穿了,就是经济基础已经改变,可配套的上层建筑,对于这个基础却是一无所知。

即便是聪明如像杨荣这样的人,固然已经拼命的去理解和接受这些新事物,其实也已变得费力了。

陛下是何等精明之人,早已一眼洞穿了这样的矛盾,这才命太子和张安世制定章程。

一方面,是考验太子。

另一方面,也是确确实实的想要找出一个方法来。

朱高炽听罢,目光灼灼地看着张安世道:“这章程,安世当初说,都交给你去办。可如今,本宫左等右等,也不曾等到你的音讯。几次父皇问及,本宫都不知如何回答。怎么,现在有眉目了?”

“有了。”张安世笑眯眯地道:“所以才希望与姐夫一道入宫,不过……还需等一个人来。”

“等一个人……”朱高炽一愣,好奇道:“此人是谁?”

张安世却是神秘兮兮地道:“一个……姐夫也熟识的人……”

朱高炽:“……”

…………

松江口。

一艘悬挂着‘张’字旗号的巨舰,此时已入港。

如此巨船,港口上的人可谓闻所未闻。

在这华亭口岸,这巨船的接驳,成了此地文武吏们的难题。

要知道,此时大明最大吨位的舰船乃是福船,因而,港口的许多设施,都是根据这样的尺寸来建造的。

现如今,突然出现了这么一个大家伙,除了有文吏登船,进行交涉,随后对方拿出了新洲的关防文书,一看是新洲总督府的文书,这文吏没有丝毫的犹豫,新洲乃是芜湖郡王殿下的封地。

而芜湖郡王殿下,说起来,和这文吏有很大的渊源,这文吏毕业于海关学堂,虽然只是初级班,却是最清楚,芜湖郡王殿下乃是他们的衣食父母。

几乎所有新洲的舰船,海关和港口,都会尽力给一些便利。

此后,便有人随文吏一道下船。

此人肤色有些黑,却是换上了新的官袍,细细一看,竟是正三品。

文吏心里诧异,新洲的正三品……好家伙,他已经无法想象对方的身份了。

好在此人,颇为随和,当即询问这文吏了一些情况。

文吏连忙作答。

此人又询问文吏的薪俸。

文吏道:“每月六两。”

“不算少了。”这人道:“不过若是在新洲港,只怕能有九两,新洲缺的就是你这般的人。”

文吏讪讪,下意识地道:“学生在港口工作了这么多年,却从未见过这样的巨船,真没想到,这样的船,是如何造出来的?”

此人只笑了笑,没接茬,却问:“请人预备几匹马,我要立即入京。”

这文吏便明白此人并不想回答他的问题,他也不好多说什么,便识趣地只道:“好。”

当即,一队人马,火速往京城而去。

而这文吏,目送这一队人马离开,回头,却看已接驳入港的那一艘巨舰。

与其他舰船相比,此舰显得格外的魁梧。

他低声嘀咕了几句,却是突然眼眸微微张大,猛地道:“新洲,孔雀补服,三品……这人莫非是……莫非是那传闻中的新洲长史?叫……叫……杨……杨……”

他努力地回忆,在港口工作,毕竟也接触过不少新洲的舰船,偶尔也能听闻一些新洲发生的事,只是一时情急,他却又想不起来。

…………

“陛下……”

亦失哈匆匆入殿。

朱棣颔首。

他老了,鬓角早有了斑白,脸上也爬上了一道道如刀刻的皱纹。

只是那一对虎目,依旧锐利有神。

“何事?”朱棣淡淡地道。

“太子与芜湖郡王殿下,恳请明日午时觐见。”

朱棣颔首:“噢。”

一般情况,这样的奏见,往往都是有大事要入宫面议。

于是朱棣道:“何事?”

“说是章程已拟定好了。”

朱棣听罢,讶异地看着亦失哈道:“拟定好了?”

他似乎来了兴趣,抖擞了精神,道:“取来朕先看看。”

一般情况,若是已经拟定,往往会先呈送,给陛下过目,而后再觐见,根据陛下的意思,斟酌着进行更改。

可亦失哈道:“陛下,太子殿下与芜湖郡王殿下那边……没有送章程,只说明日才有分晓。”

朱棣听罢,不由失望,纳闷地道:“太子变坏了,也开始学张卿一样卖关子。”

这时一旁一个声音道:“陛下,不对,姑父……太子殿下,好的很。他不会跟着我爹学坏的。”

朱棣目光一转,角落里,却有一个小几子,张长生正跪坐在殿中的角落,提笔,正在抄写诗词,此时他忍不住发出议论。

朱棣年纪大了,可儿孙们却都不在身边,不免寂寞。张长生的入宫,某种程度而言,填补了这个空缺。

身边偶尔有一个孙辈的人,在他面前述说一些自己当年之勇,往日的荣光,不得不说,这是一件愉悦身心的事。

何况此人既是自己发妻徐氏外甥女的儿子,也是自己儿媳兄弟的儿子。

朱棣微笑道:“你又不用心了。”

张长生道:“这几首诗,臣已抄写了三十遍了。”

他耷拉着脑袋,显得不满。

朱棣的唇角勾起一抹笑,道:“再抄三十遍,朕领去学骑射。”

张长生先是眼前一亮,可没一会,那方才几乎要溢出来的期许,却突的消散了下去。

“哦。”张长生点头道:“可是陛下,上一次你骑马,差一点摔着了,我担心……”

“放你娘个屁。”朱棣气急败坏地道:“朕骑了一辈子马,那不过是给你做一个错误的示范。”

张长生年岁还小,即使面对当今陛下,也似乎无知无罪,于是道:“胡说,皇后娘娘分明说陛下已经老了,骑不动马了,陛下不该逞强!”

张长生气鼓鼓地看着朱棣。

朱棣怒不可遏,感觉自己的自尊心遭受了挑衅,怒道:“放肆。”

“臣万死。”张长生立即道。

身为张安世的儿子,这求生欲是很强的。

说罢,啥也不说,眼眶开始通红,然后提着笔,默默地噙着眼泪继续抄录诗文。

良久。

朱棣见他低声抽泣,手中的笔杆子还在挥动。

当即道:“抄录完了吗?”

张长生道:“抄了,也没抄。”

他声音很轻,好像是嚅嗫着说的。

朱棣则是奇怪地皱眉道:“这又怎么说?”

张长生诚实地道:“抄了别的,没抄陛下要教我抄的诗词。”

朱棣站起来,语气温和,道:“抄了什么?”

张长生道:“我默写的是韩愈的《师说》。”

朱棣听罢,不由得一愣。

这师说乃是千古名篇,当然,其中最精彩之处,就在于阐说了从师求学的道理。

此文重点抨击了不尊师重道,且耻于从师问道的不良风气。

朱棣的脸色大为缓和,便连耐心也好了许多,道:“方才朕说话重了一些。”

张长生道:“是臣斗胆。”

朱棣道:“朕是太要强了,哎……人老了,却不肯服老,总还以为自己有当年之勇,反而令人耻笑。你要以朕为戒,要知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知道了吗?”

“是。”

朱棣道:“那朕不带你去骑马了,教你练剑吧。”

张长生犹豫了一下,才道:“可是……陛下,现在的火铳,百步可以击敌,现在练剑,还有用吗?”

朱棣哈哈大笑起来,随即道:“练剑若用来杀人,当然是无用,此乃小勇,真正的万人敌,岂是区区剑术呢?不过练剑可以磨砺人的心志,可以增强人的体魄,一个人,若是肯于下苦功去做一件事,又有强壮的体魄,那么在这世上,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天下的学识,多如牛毛,数都数不清,可人怎么会知道,自己将来要学什么才能对自己的有用呢?所谓儒家有一些学问还是有道理的,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修身,在腐儒们眼里,只诠释为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可在朕看来,修身其实就是打熬自己,使其真正成男子汉的时候,有足够的体魄和精力,去学习更多的事务。”

“你现在还小,除了要学一些学问,这骑射和剑术,却不可不学,这时候不学,将来就要晚了。”

张长生道:“臣明白嘞。”

朱棣微微笑道:“往后,你就当你是朕身边的副将,朕以军法来治你。”

张长生:“……”

说罢,朱棣便回头看向亦失哈道:“明日取一短剑来,赐长生,再寻一甲胄,给他挑一副好弓。”

亦失哈笑了笑道:“奴婢遵旨。”

…………

次日。

杨荣等人,早早得知太子与张安世觐见的事。

当即,也预备了入殿的事宜。

此番奏报的,乃是朝廷抡才的章程,所以百官都十分看重。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古人将提拔人才称作抡才大典,可见这抡才关系到的乃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是最不容马虎的。

何况……就切身利益而言,选拔人才,才是百官们最看重的事。

毕竟,认定人才的标准变了,这也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前途和命运。

这些时日,关于这件事,每日都有许多的议论。

绝大多数人都是忧心忡忡。

他们担心张安世又在这上头塞私货,不过又想到太子稳重,或许不会这样的激进。

于是就在忐忑不安之中,似乎靴子要落地了。

杨荣对胡广道:“你瞧,这些时日,百官都心神不宁,这一个章程,牵动多少人的命运啊。”

胡广叹息道:“老夫倒是心如止水。”

杨荣微笑道:“这倒是,胡公幸运的是,早知自己不是人才了,所以反而看得开了。”

胡广道:“你……”

你又来扎心!

“言笑而已。”杨荣随即哈哈大笑:“胡公平日里总说自己平庸,怎么你自己谦虚可以,别人却说不得?”

胡广一本正经地道:“你可以背后说,你不能当面说!”

杨荣看了胡广一眼,有些无奈,最后道:“罢罢罢,入殿去吧。”

百官陆续来到崇文殿。

不久之后,朱棣升座。

百官山呼万岁。

朱棣四顾左右:“太子与芜湖郡王还未入宫?”

亦失哈匆匆来道:“陛下,奴婢去问了,说是在等一个人,马上就来了。是有些迟,所以……”

朱棣压压手:“那就且等一会。”

不多时,便有宦官来奏:“陛下,太子殿下、芜湖郡王殿下、新洲长史杨士奇觐见。”

前头两个人,朱棣不觉得有异。

只是这新洲长史,令朱棣微微皱眉。

这个新洲长史,他好像有一点印象。

杨士奇……好像曾是翰林,是个博古通今之人。

朱棣便道:“宣。”

三人入殿,行礼。

朱棣的目光,朝朱高炽和张安世身后一瞥,却见有人穿孔雀补服,头戴翅帽,身材干瘦之人在朱高炽身后,全无翰林风采。

朱棣当即道:“平身吧。”

朱高炽道:“父皇,儿臣与芜湖郡王上抡才之策,恳请陛下过目。”

“章程呢?”

张安世道:“陛下,就站在这里,这是活的章程。”

朱棣:“……”

殿中之人哗然。

许多人对杨士奇,是稍有印象的。

尤其是不少十几年前的翰林们,这杨士奇乃是他们当初的同僚。

只是十几年不曾谋面,许多人差点已经忘记有这么一号人了。

提及这个杨士奇,朝中同情者颇多。毕竟……作为翰林,身份何等的清贵,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而杨士奇,别看是三品长史,可实际上,在朝中人看来,即便是一品,也无法与朝中的清贵们相提并论的。

可怜此人,流放在外,原本大好的前程,如今……却成了这般样子。

尤其是杨士奇灰头土脸的模样,更让人暗暗摇头。

可惜了。

朱棣疑惑的道:“活的章程?”

张安世道:“陛下,此人乃是杨士奇,曾历任翰林编修、修撰、侍读,又曾任安南副总督,新洲长史,长史任上,已有十年,如今杨公入朝,特来拜见陛下。这……就是臣所言的抡才章程。”

朱棣的脸色,越发的古怪。

张安世这小子,总是能不负众望地整出各种花活来。

好在朱棣早已习惯了,竟也并不见怪,只是颔首:“杨卿上前。”

杨士奇当即踱步上前,行礼道:“臣杨士奇。”

朱棣道:“新洲如何?”

杨士奇道:“尚好。”

朱棣眉一挑:“何为尚好?”

杨士奇道:“可比苏杭。”

朱棣:“……”

第45章 龙颜震怒第436章 说出来都吓死你第122章 斩尽杀绝第338章 重赏第415章 天下第一才子第155章 巨大的收获第117章 朝野震动第53章 家国天下第313章 大恩大德第61章 入宫赴宴第347章 狠人还有文化第130章 天下第一第322章 秋后算账第178章 天罗地网第176章 陛下苏醒第114章 双喜临门第430章 天大的事第526章 赶尽杀绝第263章 百年基业第379章 他们在打劫朕第267章 加官晋爵第354章 朕的好孙儿第390章 真凶伏法第487章 万世太平第273章 贺喜陛下第503章 一通乱杀第598章 龙颜震怒第474章 疯狂的朱瞻基第574章 喜临门第458章 无价之宝第375章 逆天第500章 满门富贵第14章 猪队友第109章 诛族第194章 朕是一个大傻瓜第590章 宋王的杀手锏第526章 赶尽杀绝第81章 赚疯了第81章 赚疯了第442章 大功第49章 发财第584章 百倍千倍的回报第35章 如获至宝第455章 敬天法祖第502章 解缙的三板斧第231章 千秋功业第423章 重获新生第517章 瓮中捉鳖第101章 榜首第35章 如获至宝第405章 破釜沉舟第369章 我和夏公很熟第180章 你也配谋反?第583章 众建诸侯第244章 请君入瓮第266章 不堪一击第23章 出入宫禁第26章 御前奏对第216章 加官进爵第154章 龙颜大悦第438章 天文数字第427章 人中龙凤第49章 发财第294章 不敢奉诏第189章 水落石出第45章 龙颜震怒第406章 天下人之心第156章 天降横财第394章 太子至孝第123章 碎尸万段第106章 揭开真相第442章 大功第350章 功在社稷第477章 圣孙第563章 立杀无赦第586章 分赃第415章 天下第一才子第586章 分赃第412章 张安世的杀手锏第513章 矫诏第421章 吃不了亏 上不了当第535章 大礼第351章 干一件大事第346章 身败名裂第219章 朕光明正大第429章 他们都是自愿的第298章 人逢喜事精神爽第556章 兵行诡道第323章 功德无量第100章 加官进爵第495章 大买卖推荐一个朋友的网剧第105章 太平盛世第404章 动手第575章 风向变了第11章 神药第479章 再造太平府第431章 富甲天下第191章 死不足惜第421章 吃不了亏 上不了当
第45章 龙颜震怒第436章 说出来都吓死你第122章 斩尽杀绝第338章 重赏第415章 天下第一才子第155章 巨大的收获第117章 朝野震动第53章 家国天下第313章 大恩大德第61章 入宫赴宴第347章 狠人还有文化第130章 天下第一第322章 秋后算账第178章 天罗地网第176章 陛下苏醒第114章 双喜临门第430章 天大的事第526章 赶尽杀绝第263章 百年基业第379章 他们在打劫朕第267章 加官晋爵第354章 朕的好孙儿第390章 真凶伏法第487章 万世太平第273章 贺喜陛下第503章 一通乱杀第598章 龙颜震怒第474章 疯狂的朱瞻基第574章 喜临门第458章 无价之宝第375章 逆天第500章 满门富贵第14章 猪队友第109章 诛族第194章 朕是一个大傻瓜第590章 宋王的杀手锏第526章 赶尽杀绝第81章 赚疯了第81章 赚疯了第442章 大功第49章 发财第584章 百倍千倍的回报第35章 如获至宝第455章 敬天法祖第502章 解缙的三板斧第231章 千秋功业第423章 重获新生第517章 瓮中捉鳖第101章 榜首第35章 如获至宝第405章 破釜沉舟第369章 我和夏公很熟第180章 你也配谋反?第583章 众建诸侯第244章 请君入瓮第266章 不堪一击第23章 出入宫禁第26章 御前奏对第216章 加官进爵第154章 龙颜大悦第438章 天文数字第427章 人中龙凤第49章 发财第294章 不敢奉诏第189章 水落石出第45章 龙颜震怒第406章 天下人之心第156章 天降横财第394章 太子至孝第123章 碎尸万段第106章 揭开真相第442章 大功第350章 功在社稷第477章 圣孙第563章 立杀无赦第586章 分赃第415章 天下第一才子第586章 分赃第412章 张安世的杀手锏第513章 矫诏第421章 吃不了亏 上不了当第535章 大礼第351章 干一件大事第346章 身败名裂第219章 朕光明正大第429章 他们都是自愿的第298章 人逢喜事精神爽第556章 兵行诡道第323章 功德无量第100章 加官进爵第495章 大买卖推荐一个朋友的网剧第105章 太平盛世第404章 动手第575章 风向变了第11章 神药第479章 再造太平府第431章 富甲天下第191章 死不足惜第421章 吃不了亏 上不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