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入宫报捷

朱棣脑子有点没有转过弯来。

主要是张安世一番没来由的吹捧之词,教他有点不适。

因而,朱棣陷入了沉默,不自觉地去咀嚼张安世的一番话。

倒是最先反应过来的,却是随驾的文渊阁大学士诸公。

他们虽也听得云里雾里,却是大抵地听出了大概。

于是所有人面面相觑,心头都不由一震,张安世这个讨逆大将军,可是始终没有离开过京城的。

至于模范营,也不见任何的调动。

莫非是那些叛贼们,突然悔过不成?

可细细一想,但凡是叛逆,自是已做好了破釜沉舟的决心,要知道,一旦束手就擒的后果,是任何人都无法承受的,因而历朝历代,从未见过有反叛者轻易归降的事例。

既然如此,那么这福建布政使司,是如何平叛的?

这一次的叛乱,规模如此之巨大,又怎么可能在短短一月多的功夫,便传来捷报?

此事过于匪夷所思,即便是如今深深认可张安世的文渊阁诸大学士,亦已疑窦重重。

于是解缙当下便问:“殿下,方才所言,是否是说,福建布政使司,叛军已是平定?”

张安世立即道:“自然!”

自然二字出口,朱棣方才醒悟,他仔细端详张安世,沉吟道:“平定了?”

张安世也知道众人的心思,于是道:“陛下,确实已经平定,数万叛贼,已是灰飞烟灭,冥顽不化的贼子,也已尽数俘获。至于这些叛贼的骨干,如今也都已绑缚,随时押解入京,如今的福建布政使司,已是太平无事了。”

朱棣目光猛地掠过一丝精光,随即身躯一震,道:“当地卫所平定的吗?”

此言一出,朱棣又觉得有些失言。

大明在福建布政使司确实布置了不少的卫所,可随着天下承平,卫所的战斗力,下降极大,何况朝廷的精锐,大多拱卫直隶以及北平一线,福建布政使司这样的地方,确实没有防范外寇的必要。

此次,叛军起事十分突然,因而,突然袭击之下,许多的卫所都已损失惨重,勉强自保尚可,平叛却难有指望。

张安世便道:“陛下,这都是邮政司的功劳。”

胡广:“……”

朱棣更觉得匪夷所思了。

张安世扫视了众人一眼,一次性接收到几道难以置信的目光,于是道:“陛下,臣……还是从头说起吧。陛下,各地传出叛乱的消息之后,这朝野内外,人们都只在议论叛乱的规模,还有叛军的数目,以及他们所造成的损失,军民百姓,忧心忡忡的是叛军是否引发天下大乱。士林的读书人,则引用前朝的事例,借此来以古喻今。百官束手,即便是诸大学士,也只是担心,这叛军会引发什么后果。”

张安世娓娓道来,此时,君臣们已是安耐住了他们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喜讯所产生的激动,都耐下性子来,无比认真地听着。

张安世此话说的没有错,大家的心思,各有不同。

只是……

朱棣道:“这有什么不对?”

张安世道:“可臣当时却在想为何会发生叛乱。”

朱棣想也不想就道:“这还不简单,不正是清查隐户,使豪强不满吗?朕又要彻查到底,他们没有了后路,自要铤而走险了。”

张安世道:“陛下明鉴,果然一下子将这叛乱的源头,给寻到了。可是……豪强和不臣的士绅,毕竟是少数,那么……敢问陛下,他们如何能闹出这样大的乱子来呢?”

朱棣道:“他们在天下各地,经营数百年,树大根深,真要闹出乱子,裹挟百姓,岂不是轻而易举?”

张安世道:“一群处心积虑的叛贼,便可裹挟许多百姓,闹出这样大的动静,由此可见,这些人,实乃我大明腹心之患。”

“可臣却在想……这也怪不到他们的头上。”

此言一出,君臣们的脸色都微微一变。

朱棣的脸色有些僵硬,露出几分尴尬之色。

而解缙人等,却都不由得震惊于,张安世今日倒是胆大包天,真是什么话都敢说。

此时,张安世则是继续道:“臣在想的问题是,为何百姓们会被轻易的裹挟,真的只是因为……这些豪强和劣绅,三言两语,便可说动他们吗?可据臣所知,这些豪强和士绅,恰恰平日里,作威作福,虽偶尔做做样子,摆出几分造福乡里的姿态,可说到底,若不是对乡里百姓的盘剥,怎会有他们这样的家业?”

胡广此时倒是较了真,认真起来,道:“可能是百姓愚昧的缘故……”

“胡公,非是我张安世对你不敬,可论起来,胡公的见识,不如令郎远矣,令郎尚且能知晓厉害,辨明是非,可胡公却为何如此糊涂。”

胡广向来好脾气,可听了这话,不由得脸色骤变。

胡广是个对自己有清醒认识的人,也就是说,他并非冥顽不化之徒,所以很多时候,你若是说他不如某某人,他可能也只是微微一笑,说一声啊……对对对。

毕竟,他早就认清了,躺平了,摆烂了。

可你若说他连自己的儿子都不如,这就不一样了,做爹的不如儿子,这话没有自己说,你张安世一个外人说,这岂不知离间父子恩义?

再者说了,以后这个爹还怎么做?还要不要脸了?

胡广是急性子,顿时瞪大了眼睛,想要反驳。

倒是朱棣眼睛一斜,已看出了胡广的心思,便道:“听他说,不要打岔。”

胡广顿觉得委屈,却也知道事情轻重,只好道:“是,臣遵旨。”

朱棣则对张安世道:“张卿,胡卿所言,可有什么不对吗?现在来看,百姓被人所裹挟,竟是从贼,难道不是愚钝无知?”

张安世轻轻地摇摇头道:“问题就在于,为何百姓愚蠢!”

朱棣微微皱眉,一时间有点没反应过来。

张安世则继续道:“士绅和豪强对百姓的盘剥和欺压,这些事臣早已说尽了,其中的恶行,甚至可以用罄竹难书来形容,那些恶劣的事,臣可以让人搜罗十万件。臣所恐惧的是,分明如此欺压,可最终,百姓们还是被裹挟,若只用愚蠢来解释,这固然也说得通,可臣却以为,这是偷懒的方法,不过是聊以自娱而已。”

张安世顿了顿,接着道:“可臣从各处驿站接到的奏报,却另有一番说辞。”

朱棣没有想到,这驿站,竟也能收到各种反馈,于是他道:“奏来。”

шшш☢тt kān☢¢ O

张安世道:“驿站那边,奏报的却是,士绅与豪强虽在地方州县欺压,却也建立了秩序,这些秩序,对于寻常百姓而言,固然十分糟糕,可比之官府和朝廷要好的多……”

此言一出,朱棣有些懵了。

张安世道:“朝廷只在庙堂上,口口声声说爱民如子,可实际的情况呢?实际的情况却是,百姓们在日常生活起居之中,几乎看不到任何的官府和朝廷,陛下的爱民举措,一直都沦为一纸空文,一县之地,数万甚至是数十万的百姓,朝廷不过委任了区区一个县令,一个县丞,一个教谕一个主簿而已,区区寥寥无几的几个父母官,借以他们之手,莫说是治理百姓,便是治下有百姓多少,只怕也是两眼一抹黑。”

“更可怕的是,百姓不知有朝廷和官府,即便是知晓,这朝廷和官府的情况,也都是代由地方的豪强和士绅们所把持!平日里有事,见不着官,可朝廷和官府只有税赋和徭役才会想起他们。更可笑的是,即便是征粮和徭役,官府也是请士绅和豪强们代劳,教他们借之以朝廷和官府的名义,勒索钱粮,拉取壮丁。”

张安世叹口气道:“百姓最痛恨的事,朝廷和官府承担恶名,可百姓所向往的事,朝廷和官府却不知所踪!”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了一眼胡广,随即继续看着朱棣道:“方才胡公说,百姓愚钝,可是陛下,百姓愚钝,难道不是朝廷和官府所带来的吗?朝廷任命的学官,教化的乃是读书人,而读书人恰恰是本身就有家财,可以读书的群体。而天下数不清的人,大字不识,也没有人去关心教养他们的子弟,朝廷可有举措?”

张安世说到这里,似乎故意地顿了顿,看了一眼众人变幻的脸色一眼,随即这才又道:“正因如此,若说要对比,那么真实的情况就是,相对于士绅和豪强们在地方上的恶政而言,朝廷和官府,甚至已经到了不存在的地步,根本没有任何施政的举措,更遑论什么良政和恶政了,庙堂上一切关于施政和惠民的举措,实则就是一纸空文,对于百姓而言,世间根本没有朝廷和官府,与近在眼前的士绅和豪强相比较,虽是士绅与豪强盘剥,可他们宁愿信任后者。”

朱棣听罢,竟没有大怒,反而一张脸上,颇有些苍白!

说实在的,他露出几分颓丧之色,一时间竟也哑口无言。

一旁也认真听着的解缙、杨荣人等,此时也不吱声了。

良久,朱棣才终于找到自己的声音一般,叹道:“张卿所言,不无道理,平日里不闻不问,漠不关心,事态到今日这个地步,也算是咎由自取了。”

张安世道:“这天底下,凡事就怕较真,任何的事,若只以百姓愚钝搪塞过去,确实可以心安理得的解决眼下的问题。可若只要真正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对症下药,即便是亡羊补牢,也不算迟。”

朱棣振奋起精神,随即道:“张卿可有想好该如何对症下药?”

张安世想了想道:“百姓既然愚钝,那就要教授他们的道理,让他们知晓,朝廷并非对他们不闻不问。这些时日以来,邮政司通过驿站和报亭,通过许多的驿卒和文吏,既负责邸报和书信的传递,却也通过走街串户,深入至乡里之中,总算是与百姓有了直接的联络。”

顿了顿,他接着道:“除此之外,驿卒和文吏,都是邮政司精挑细选,多是以读书人为主,有的乃是寻常的读书人,有的出自直隶的各处学堂,他们送去书信,可百姓不识字,他们便要为其代写书信。他们深入乡里,不免会有一些上进的青年,求知若渴,因而传授一些简单的识文断字的功夫,低廉的邸报,也给了读书写字,大开方便之门的机会,使许多的百姓,平生第一次,可以真正接触到印刷物。”

“哪怕只是驿卒们提点一二,教授一些最常用的字,这邸报,也勉强能看个七七八八。有了这些,臣不敢说使人明智,可至少……也足以教他们知晓,这天下是什么样子,远在天边的直隶,又是什么光景,这些事,其实可能只是举手之劳,甚至可能不值一提,却在这天下,埋下了一颗颗的种子。”

“因而叛乱发生之后,臣立即命邮政司下令,教福建布政使司以及广西布政使司的各处驿站,申明朝廷平叛的旨意,兴起各处义兵平叛,号令发出之后,果然响应者甚众……”

张安世说到这里,笑了笑,又不由得揶揄地看了一眼胡广,这才又道:“那么陛下是否认为,这些百姓愚钝呢?臣看不一定,但凡只要明晓利害,申之以大义,能取信于民,这天下多的是数不清的义士,为王前驱,继之以死……”

“因而短短一月之间,福建布政使司,兴起的义兵,竟有十万之众。陛下可知,其中最肯勠力的,是何人?”

在张安世说的这番话中,朱棣的脸色变幻了几次,等到张安世终于说罢,朱棣才算是恍然大悟。

他虽还是觉得,这一切来的太快,那些驿站,竟有这样的功效,实在教他无法想象。却还是下意识地问:“何人?”

“疍民。”张安世吐出这二字,接着就道:“恰恰是朝廷和官府,对其最为厌恶和漠视的群体,甚至视其为瘟疫一般,可偏巧是他们,得到驿站的驿卒们关心之后,反而最是奋不顾身,每每临战,往往冲杀在最前,几次鏖战,尽皆死战不退,使叛贼闻之丧胆。”

朱棣一时动容,眼中的欣赏之色尽显无疑。

他实没有想到在这件事情里,起了最大作用的,竟是从前从没有过多关注的疍民!

且不说其他,单凭这份血勇,也足以让这马上得天下的朱棣,为之侧目了。

朱棣嚅嗫了嘴唇,最终道:“竟是如此,竟是……如此吗?”

张安世看朱棣依旧满腹疑问的样子,于是耐心地道:“叛军能够迅速的瓦解,除了义兵四起之外,更是因为被裹挟的许多百姓,也渐渐被义兵所渗透,知晓了利害,尤其是新政的传播,使他们幡然悔悟,因而,士气皆无,每每义兵与之相接,他们绝不肯拼命,往往望风而逃。也正因如此,区区数万叛贼,顷刻之间,便被荡平,天下遂又归于安定。”

朱棣点着头,一脸感慨地叹道:“朕明白了,难怪张卿此前一直按兵不动……这就不奇怪了。”

朱棣随即笑了起来,此前心情有多着急,那么现在心情就有多好,道:“好的很,不费一兵一卒,便平定了叛贼,这些忠臣义士,朕要重赏。”

张安世却是立即摇头,道:“陛下,重赏了他们,固然使一部分人,得到了财物,又有一部分人,加官进爵,可是陛下……这些人固然千恩万谢,可十年二十年之后呢?若是又有人裹挟无知百姓,又能如何呢?”

朱棣一愣,不由道:“张卿话里有话,不妨直言。”

张安世道:“现在义兵行将遣散,不久之后,即将解甲归田,可他们所盼望的,却未必只是赏赐,而是沐浴陛下的恩德,希望陛下,能够像当初对待士绅和读书人一样,给像他们这样的百姓,优厚的对待……”

朱棣听罢,面色一时阴晴不定,整个人陷入了深思之中。

论起来,大明优待读书人,却不是假的,除了免除徭役,田产免赋,见官不拜等等特权,还在天下设置大量的县学、府学、国子学等等,其实都是针对这些特定群体的优待。

可读书人,毕竟只是少数,这个……朝廷优待的起,想来这也是太祖高皇帝之所以肯优待的原因。

只是这天下百姓,千千万万……些许的优待,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

张安世似乎看出了朱棣的心思,他脸色依旧从容,随即缓缓地从袖里掏出了一份章程,道:“臣斗胆,倒是拟定了一份章程,这份章程,是在新政的一些基础上,所拟定的一些举措,还请陛下赐教。”

朱棣回神,轻轻地呼了一口气,随即反而从容了许多。

这一点,也是朱棣对张安世最为欣赏的。

张安世喜欢提出问题,却也总能拿出解决问题的章程来。

且这些章程,往往大多较为靠谱。

朱棣振奋精神,道:“取来……”

第94章 陛下圣明第239章 死而复生第227章 毁天灭地第522章 赚疯了第455章 敬天法祖第155章 巨大的收获第505章 一箭双雕第576章 父子相见第9章 好兄弟第105章 太平盛世第584章 百倍千倍的回报第108章 托陛下洪福第217章 皇孙,快出来看热闹第93章 陛下 这是人才啊第216章 加官进爵第547章 大智大勇第241章 转危为安第393章 清算第198章 救驾第483章 人间乐土第544章 重大案情第429章 他们都是自愿的第237章 富可敌国第392章 尽诛第138章 父子相残推荐一个朋友的网剧第402章 权势滔天第243章 往死里坑第463章 暴利第176章 陛下苏醒第567章 快刀斩乱麻第258章 册封第179章 血债血偿第89章 入宫报喜第161章 杀第528章 搞钱第164章 有一百六十四章:水落石出第601章 献礼第251章 献宝第196章 大开杀戒第498章 斐然政绩第484章 居功至伟第236章 墙倒众人推第54章 龙颜震怒第585章 监国第560章 报功第434章 水落石出第529章 搜刮殆尽第38章 打的就是汉王第476章 给朕剐了第54章 龙颜震怒第379章 他们在打劫朕第83章 八十三章:满门抄斩(七千字大章)第348章 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第391章 狼心狗肺第512章 遗诏第306章 杀鸡儆猴第115章 晴天霹雳第466章 丧尽天良第548章 千里觅封侯第98章 大捷第248章 一举成名天下知第436章 说出来都吓死你第246章 财源广进第319章 血债血偿第70章 汉王倒霉了第125章 杀他个片甲不留第597章 赐宴第263章 百年基业第292章 龙颜大悦第456章 加恩第278章 将他拿下第193章 满载而归第326章 反杀第292章 龙颜大悦第113章 赚翻了第149章 大赚特赚第72章 砸个稀巴烂第100章 加官进爵第137章 陛下,臣没死第418章 礼贤下士的赵王殿下第49章 发财第485章 千载难逢的机遇第552章 人言不可畏第55章 太子好厉害第9章 好兄弟第88章 天大的功劳第444章 真相大白第487章 万世太平第515章 后发制人第75章 圣驾第242章 祖坟冒烟第328章 大丰收第545章 族灭第334章 我要看血流成河老虎祝大家新年快乐!第101章 榜首第228章 名震天下第477章 圣孙第170章 有一百七十章:原形毕露
第94章 陛下圣明第239章 死而复生第227章 毁天灭地第522章 赚疯了第455章 敬天法祖第155章 巨大的收获第505章 一箭双雕第576章 父子相见第9章 好兄弟第105章 太平盛世第584章 百倍千倍的回报第108章 托陛下洪福第217章 皇孙,快出来看热闹第93章 陛下 这是人才啊第216章 加官进爵第547章 大智大勇第241章 转危为安第393章 清算第198章 救驾第483章 人间乐土第544章 重大案情第429章 他们都是自愿的第237章 富可敌国第392章 尽诛第138章 父子相残推荐一个朋友的网剧第402章 权势滔天第243章 往死里坑第463章 暴利第176章 陛下苏醒第567章 快刀斩乱麻第258章 册封第179章 血债血偿第89章 入宫报喜第161章 杀第528章 搞钱第164章 有一百六十四章:水落石出第601章 献礼第251章 献宝第196章 大开杀戒第498章 斐然政绩第484章 居功至伟第236章 墙倒众人推第54章 龙颜震怒第585章 监国第560章 报功第434章 水落石出第529章 搜刮殆尽第38章 打的就是汉王第476章 给朕剐了第54章 龙颜震怒第379章 他们在打劫朕第83章 八十三章:满门抄斩(七千字大章)第348章 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第391章 狼心狗肺第512章 遗诏第306章 杀鸡儆猴第115章 晴天霹雳第466章 丧尽天良第548章 千里觅封侯第98章 大捷第248章 一举成名天下知第436章 说出来都吓死你第246章 财源广进第319章 血债血偿第70章 汉王倒霉了第125章 杀他个片甲不留第597章 赐宴第263章 百年基业第292章 龙颜大悦第456章 加恩第278章 将他拿下第193章 满载而归第326章 反杀第292章 龙颜大悦第113章 赚翻了第149章 大赚特赚第72章 砸个稀巴烂第100章 加官进爵第137章 陛下,臣没死第418章 礼贤下士的赵王殿下第49章 发财第485章 千载难逢的机遇第552章 人言不可畏第55章 太子好厉害第9章 好兄弟第88章 天大的功劳第444章 真相大白第487章 万世太平第515章 后发制人第75章 圣驾第242章 祖坟冒烟第328章 大丰收第545章 族灭第334章 我要看血流成河老虎祝大家新年快乐!第101章 榜首第228章 名震天下第477章 圣孙第170章 有一百七十章:原形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