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赐宴

“大捷,大捷……”

“模范营进展神速,直捣贼巢穴,倭国大定……”

一封封的捷报,几乎隔三差五就送入京城。

不只是文渊阁,便是邸报,也几乎隔三差五的刊载。

此次讨倭,实际上是万众瞩目的。

对于朝廷而言,这似乎关系到了几个皇孙的藩地问题。

而对于商贾们而言,这一次倭国引发的叛乱,让不少的海商损失惨重。

当初倭国的贸易暴增时,不少的海商都纷纷前往布局,真可谓是春风得意!

可反叛一起,不少的叛军,不只针对足利家族,更有不少,是因为海贸的发展,使他们陷入困境,因而这倭人叛军,甚至提出了攘夷的号令。

只是这里头的攘夷,就是针对海商。

因此,对于朝廷此番针对倭人叛军的打击,几乎所有的商贾,都格外的关注。

此时……模范营的快速进兵,顿时令众人心中大定。

原先还忧心忡忡的商贾,在此刻……却突然生出了奇怪的感觉。

尤其是商报,格外的明显。

从前商报对于海贸的担忧,大多在于打击海寇方面,刊载的不少消息,也是海外各藩镇遭遇了什么天灾,什么货物的短缺。

可这些时日,却变得越发的有些异常。

至少在张安世看来,事情的变化,既在他的意料之中,又出乎了他的意料。

商贾们‘觉醒’了。

市场是可以扩大的,譬如这一次倭国的市场,就因为倭国的新政,而陡然扩大,使得贸易量暴增。

而扩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新政现在看来,并非是人人都可以吃的补药,大明吃了可以强身健体,而对这天下万方而言,却也可能是饮鸩止渴。

这就必然导致,一旦开始新政,就势必会引发混乱。

而混乱的产生,也势必使大量的商贾蒙受损失。

那么……这个世上,是否有一种,既可扩大市场,使大家都能挣的盆满钵满,可与此同时,却又不必承担风险和后果的方法呢?

此次大明的讨逆进兵,显然好像突然之间,给了许多人答案。

若是明军可以借此针对叛乱进行打击,那岂不是变成了一本万利?如此一来,不但倭国的国门大开,亦可高枕无忧。

正因如此,此番进兵,商报对此最是关注,不只是关注,而且它叫嚣的最是厉害,可谓是上蹿下跳,喋喋不休地称颂明军讨寇如何合理合法,一面又各种指责倭寇叛军的野蛮。

这等言论,显然对天下的军民大有影响。

大明的诸多学者,似乎一下子反过来了。

以往以儒家为首,提倡与民休息的大儒如今销声匿迹。

而叫嚣要在天下四方讨逆的学者,他们的文章,几乎渐而成了主流。

倒不是因为,以往的大儒,他们的言论没有道理,儒家经过了千年的理论完善,他们的理论体系,显然要比新学的学者们,要扎实的多。

真正的原因就在于,现在几乎各大能够见诸报端的文章,几乎对于以往的大儒文章都拒之门外,而对那些提倡讨逆的文章,却极为青睐。

报纸的传播力,是从前讲学模式的十倍甚至百倍,而叫嚣讨逆,即可获得丰厚的稿费,得到巨大的声望,反观现在的大儒,却已开始穷困潦倒,费劲脑汁的写的文章,却几乎鲜有传播,此消彼长,可见一斑。

且随着一篇篇文章的出现,大量的学者,也开始在此基础上,拼命去寻找理论基础。

这就好像,在士绅土壤成长出来的大儒一样,虽是先射箭再画靶,因为土地需要大量的人力,而征发大量的士兵以及徭役,必然伤害农业生产,且四处征战,无利可图,因此大儒们开始渐渐抛弃汉时的大复仇观点,转而选择忍耐和不征。

而现在的这些学者,如今也在拼命的从各种古籍之中,寻找出古人的各种言论,用以充实自己的观点。

以至于,不少文章甚至大量引用孔圣人、孟子、荀子、董仲舒的话,表面上,话还是那些话,可解释权却完全变了。

在此前大儒们的诠释之中,圣人推崇的乃是垂拱而治,是温和的形象。

而新的学者,则也效仿此前的大儒,断章取义一般,直接摘抄这些古之圣贤们的只言片语,转瞬之间,圣人和先贤们,仿佛摇身一变,却又成了‘大复仇’、‘大一统’、‘威加四夷’的形象。

张安世看着,忍不住有些苦笑,他现在渐渐意识到,以往那个他推着天下,去实施新政的时代,已渐渐过去了。

而现在,似乎开始越来越多人,将自己乃至于是整个朝廷捆绑起来,为了达到自己的诉求,开始推动着朝廷和自己向前走。

这个新兴的新贵阶层,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意识。

而且越来越熟练于拉拢学者,建立新的理论体系,来开始为自己攫取利益。

张安世恰恰却处于这样的风口浪尖,因为大量的学者,开始大规模的引用张安世以往的一些措施,用以证明自己的观点。

甚至有些话,张安世分明没有说过,可经过杜撰,且经过一次次的艺术加工之后,却好像一下子,成了发人深省的警言一般。

以至于新的商报文章之中,直接引用张安世蛮夷即禽兽的话,借以来论证倭人非人的主张,尤其是不肯开化,敌视海商的倭人……

这令张安世自己都觉得有些言论有些过分,总觉得激烈的过了头。

可他想要跳出来辟谣,表示我张安世没有说过。

可显然,这是徒劳的。

在文渊阁里,胡广几人,看张安世的眼神,似乎也都变得怪异起来。

他们是经常读报的,万万没想到,和他们交往时,还算温和的张安世,竟是偏激到了如此的地步,有一些话,看了都教人不寒而栗。

终究,饱受儒学熏陶的读书人们,即便是摒弃了儒学,可骨子里,终究还是有温良的一面的,有些过分的言论,总是教人不寒而栗。

而张安世的眼里,却写满了委屈,颇有几分无处话衷肠的冤屈。

“电报,新的电报。”

文渊阁,又被新的电报,打破了沉寂。

一般有什么急电,才会有舍人,火速来奏报,不需通报处理。

这个时候,几乎所有的大学士,都搁下了手头上的事。

“讨逆大将军,寻访到了足利家族的嫡亲血脉,此子乃足利义教幼子,居然躲过了叛军的杀戮,被其家臣小心收留藏匿,诸公……将军朱勇、张𫐄,恳请朝廷……册封其为倭王。”

众人定了定神。

张安世不由感慨道:“哎,无论如何,总算是足利义教有后了。他在天有灵,不知该有多欣慰啊!”

胡广等人,没有张安世这样充沛的情感。

却是个个绷着脸,他们固然……对于过激的杀戮言论较为反感,可涉及到了倭国善后事宜,却是极为看重的。

于是胡广急忙道:“此子名姓,年岁几何,其母何人?”

舍人拿着电报纸,又认真看了看,却道:“叫足利义正,年岁嘛……有三个月大,他的母亲,是幕府的一名侍女。”

一时间,众人直接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

顿了顿,胡广道:“足利义教,死于何时?”

“这……”张安世道:“大抵,叛军杀入幕府,应该是在四五个月前的事……”

胡广挑了挑眉道:“这样啊……”

张安世道:“诸公怎么看待此事?”

胡广略显顾虑道:“会不会有些……难以服众?”

一直在旁默默看着的解缙,此时突的微笑道:“宋王殿下有一句话,夷人畏威而不怀德,有时不必视他们为人,将其视为禽兽即可,对待禽兽,该用禽兽的办法……”

张安世色变,皱眉看向解缙道:“我没说过……”

解缙依旧微笑着,还是风轻云淡的样子。

其实,没有人在乎张安世有没有说过,任何人引用这些话,其实都是要阐述自己的主张,至于这是阿猫阿狗还是张安世说的,重要吗?有谁在乎呢?或者说……管他屁事呢!

解缙道:“这些话,固然有所偏颇,不过……如今我大明弹指之间荡寇诛贼,已是威加扶桑,只是眼下,倭人人心未附,所以才不得不册封倭王,以镇倭国……所以,册立谁为倭王,反而是次要的事。”

顿了顿,解缙接着道:“一些军报,老夫也看过,倭人对血脉,虽还算看重,却又不甚看重,他们素有收下养子,振兴门楣的传统。所以,这反而是次要的。”

“而对于足利义教那些家臣们而言,他们之所以效忠足利家族,是在于,害怕叛军彻底消灭了足利家族,使他们与足利家族陪葬,至于谁为这倭王,反而不甚紧要了。”

解缙想了想,继续道:“所以倭王是谁,其实并不是很紧要,若是年纪过长,此时我大明在扶桑立足未稳,几个藩国,也还未站稳脚跟,一旦此人有其他的企图,反而不利。”

“而这幼王,对我大明而言,利大于弊。至于服众与否,一方面,是要下旨命大军继续讨逆,继续追杀叛军余孽。另一方面,对于足利义教从前的那些家臣以及武士,则需进行安抚,只要做到了这两点,服众与否,有何要紧?”

杨荣似乎也默认地点点头。

金幼孜抚了抚长须,颔首道:“解公之言,不无道理。”

解缙又看了众人一眼,这才道:“我等这便奏报陛下,恳请陛下定夺吧。”

众人都没有异议。于是等奏报上去,很快朱棣便下了旨意,命文渊阁拟旨。

又过了数日,张安世被召入了宫中。

只是今日,并不是为了有事商议,却是朱棣举行的一场家宴。

故而今儿来的,除了张安世之外,还有太子朱高炽以及四个皇孙。

就在昨日,朱棣对四个皇孙进行了册封,朱瞻埈册封为郑王,朱瞻墉为越王、朱瞻垠册封为蕲王,而朱瞻墡册封为襄王。

此时他们的父亲,还是太子,此时册封他们为亲王,显然,这是朱棣已决心放权的意思了。

等于是向天下人昭告,现在的太子,与皇帝相差无几。

对此,朱高炽慌忙入宫谢恩。

而朱棣却显的平静,今日这一场家宴,其实也是在情理之中,四个皇孙一并册封,这也意味着,他们随时就要就藩。

在四个孙儿离开京城前往扶桑之前,朱棣自然希望能够举行一场家宴,与这四个孙儿,进行最后一次的团聚。

家宴开始,朱棣端坐着,先定下了调子:“今日乃是家宴,不必拘泥,该吃吃,该喝喝!”

随即目光落在张安世头上,道:“张卿家……此番征讨倭贼,你居功至伟,朕的这四个孙儿,不日也将入倭,可他们年岁还是太小,朕思量来……你这做舅舅的,只怕要操心一二。”

张安世露出为难之色,忙道:“臣……在京城,只怕………鞭长莫及。”

朱棣含笑,道:“是吗?”

他顿了顿,随即道:“朕已给礼部下旨,教他们准备了。”

这番话,说的有点莫名其妙,令人听着有点摸不清头脑。

而张安世倒没有追问,只是多年君臣相处,他隐隐觉得,朱棣应该另有布置。

朱棣此时露出豪爽的一面,道:“好啦,好啦,休要啰嗦,都喝酒。”

几杯水酒下肚,朱棣面色带着红光,却见四个孙儿,十分拘束,便对朱瞻埈道:“瞻埈,你在众兄弟之中最长,朕来问你,你若就藩,如何治理藩镇?”

朱瞻埈忙放下酒杯,认真地道:“孙臣就藩,便要效仿皇爷,善待军民百姓……”

朱棣却似乎不甚满意,眼一瞪道:“善待个鸟,这天下骂朕的人多了。”

朱瞻埈顿时露出惶恐之色,一时期期艾艾,不知如何回应。

朱棣看他如此,心头虽有一点不喜,可毕竟这孙儿快要离开,倒没有生气,反是语重心长地道:“你到了藩镇,既是一国之主,也是一家之主,治理一方,就不要畏惧人言,心里要有自己的主意,也不要今日效这个,明日效那个,朕是你效的来的吗?”

“前些时日,张卿还在说,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这是何等的大道理,你却不曾仔细回味这些话,却在朕面前,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

朱瞻埈连忙要请罪。

朱棣挥着手道:“好了,好好坐着听着,你的确是应该做好表率的,毕竟你最年长,到了扶桑,你们四兄弟,作为骨肉,便要彼此提携!正因如此,你这兄长,才需更有自己的主意,提携你的三位兄弟。”

朱瞻埈忙乖乖地道:“孙臣都记下了。”

朱棣抿了抿唇,又道:“此次册封,朕赐你的钱粮和护卫也是最多,其目的也在于此,朕指望你能保护你的兄弟,他们终究还是太小了。”

朱棣说着,叹了口气,这四个孙儿里,朱瞻埈算是彻底成年了,而其他三个,虽也勉强称的上是成年,可在朱棣看来,确实还是过于年幼,他心头便少不得有几分忧心。

只是,法度在此,既身为皇家人,享受了这份殊荣,有些路难走,可也不得不走。再者,这也是为了大明基业考虑,对于朱棣而言,心里虽有几分心疼,可他比谁都明白,这是不得不去做的事。

朱棣闭上眼,沉思片刻,才又缓缓张目道:“就藩地而言,你的藩地土地最多,朕也查阅过,你那边所领的倭人人口,也不在少数,你要做出样子来,这样才可给你的兄弟们做出表率。”

朱瞻埈自是乖乖地一直认真停训,一再称是。

朱棣说完这话,继而看向了老三朱瞻墉,道:“瞻墉,你这小子,可不要继续顽皮了,到了扶桑,要安分守己,不要以为有些事,朕不知道。”

朱瞻墉听了这话,脸色一变,顿觉得如芒在背,脖子一凉,吓得惊慌失措地看了自己的舅舅张安世一眼,便连忙道:“孙臣平日里,都循规蹈矩,受阿舅言传身教……”

“咳咳……”张安世拼命咳嗽起来,脸上飞快地掠过一丝尴尬。

朱棣瞥了张安世一眼,抽了抽嘴角道:“怎么,得了肺病吗?这样咳嗽?”

张安世便笑了笑道:“小孩子不懂事,喜欢胡说八道。陛下,臣平日公务繁忙,对于诸皇孙,疏于管教,实在该死。”

说着,张安世便又露出几分悲痛的样子:“当初太子殿下,那般用心的教养我,我真不是人,现在却不能效太子,在诸外甥面前以身作则……”

朱棣不耐烦地挥挥手道:“你有这个心,就再好不过了。今日召你们来,既是为了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吃用一次膳。这其次,朕便也是将这些孙儿,托付你张安世的身上。”

顿了顿,他叹口气道:“世上哪里有做爷的不疼爱自己的孙儿的?他们这样幼弱,若是没有人教导,可怎么成呢?张卿家,你说是不是……”

第516章 好戏开场第90章 朱允炆入宫第324章 开天辟地第397章 朕即国家第602章第463章 暴利第334章 我要看血流成河第543章 决不轻饶第406章 天下人之心第232章 二:超规格的赏赐第66章 朕发财了?第85章 朕不打死你不姓朱第526章 赶尽杀绝第228章 名震天下第490章 你敢想吗?第337章 升官发财第587章 斩立决第528章 搞钱第36章 褒奖第116章 龙颜大悦第152章 好阿舅第5章 上奏第565章 暴富第13章 君无戏言第413章 水落石出第383章 图穷匕见第555章 一个个收拾第329章 好多好多的粮第244章 请君入瓮第191章 死不足惜第440章 龙颜大悦第555章 一个个收拾第256章 大功告成第103章 赚疯了第438章 天文数字第209章 龙心大悦第474章 疯狂的朱瞻基第588章 君臣相得第446章 全天下的希望第47章 炸的好啊第328章 大丰收第489章 富可敌国第171章 斩尽杀绝第84章 赏赐第596章 大捷第81章 赚疯了第458章 无价之宝第180章 你也配谋反?第351章 干一件大事第503章 一通乱杀第519章 彻底的清算第175章 起死回生第25章 才高八斗第231章 千秋功业第308章 臣不密则失身第300章 给你们开开眼第254章 人间至宝第538章 人心在我第5章 上奏第522章 赚疯了第582章 分红第360章 赚翻了第386章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第368章 孝顺的皇孙第44章 惊天动地第159章 一网打尽第51章 我心善第106章 揭开真相第496章 双喜临门第587章 斩立决第41章 老兄威武第45章 龙颜震怒第274章 一网打尽第313章 大恩大德第365章 真相中的真相第595章 一击必杀第88章 天大的功劳第304章 天上真的会掉馅饼第350章 功在社稷第425章 生财有道第558章 神兵利器第545章 族灭第53章 家国天下第583章 众建诸侯第366章 涨势喜人第178章 天罗地网第378章 滑稽的真相第558章 神兵利器第134章 百战精兵第247章 喜从天降第333章 杀人诛心第495章 大买卖第60章 万寿节第152章 好阿舅第203章 杀手锏第573章 入宫报捷第148章 聚宝盆第47章 炸的好啊第572章 战功显赫第342章 君臣相见
第516章 好戏开场第90章 朱允炆入宫第324章 开天辟地第397章 朕即国家第602章第463章 暴利第334章 我要看血流成河第543章 决不轻饶第406章 天下人之心第232章 二:超规格的赏赐第66章 朕发财了?第85章 朕不打死你不姓朱第526章 赶尽杀绝第228章 名震天下第490章 你敢想吗?第337章 升官发财第587章 斩立决第528章 搞钱第36章 褒奖第116章 龙颜大悦第152章 好阿舅第5章 上奏第565章 暴富第13章 君无戏言第413章 水落石出第383章 图穷匕见第555章 一个个收拾第329章 好多好多的粮第244章 请君入瓮第191章 死不足惜第440章 龙颜大悦第555章 一个个收拾第256章 大功告成第103章 赚疯了第438章 天文数字第209章 龙心大悦第474章 疯狂的朱瞻基第588章 君臣相得第446章 全天下的希望第47章 炸的好啊第328章 大丰收第489章 富可敌国第171章 斩尽杀绝第84章 赏赐第596章 大捷第81章 赚疯了第458章 无价之宝第180章 你也配谋反?第351章 干一件大事第503章 一通乱杀第519章 彻底的清算第175章 起死回生第25章 才高八斗第231章 千秋功业第308章 臣不密则失身第300章 给你们开开眼第254章 人间至宝第538章 人心在我第5章 上奏第522章 赚疯了第582章 分红第360章 赚翻了第386章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第368章 孝顺的皇孙第44章 惊天动地第159章 一网打尽第51章 我心善第106章 揭开真相第496章 双喜临门第587章 斩立决第41章 老兄威武第45章 龙颜震怒第274章 一网打尽第313章 大恩大德第365章 真相中的真相第595章 一击必杀第88章 天大的功劳第304章 天上真的会掉馅饼第350章 功在社稷第425章 生财有道第558章 神兵利器第545章 族灭第53章 家国天下第583章 众建诸侯第366章 涨势喜人第178章 天罗地网第378章 滑稽的真相第558章 神兵利器第134章 百战精兵第247章 喜从天降第333章 杀人诛心第495章 大买卖第60章 万寿节第152章 好阿舅第203章 杀手锏第573章 入宫报捷第148章 聚宝盆第47章 炸的好啊第572章 战功显赫第342章 君臣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