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斐然政绩

苏杭二字,着实吓了朱棣一大跳。

朱棣狐疑道:“哪里的苏杭?”

这句话出口,朱棣自觉得这句话有些没有水平,实是自己草率了。

不过朱棣所言,确实说出了朱棣的心声。

“自是我大明之苏杭。”杨士奇淡定地道:“当然,应天府和太平府是远远不如的,只可以与苏州府亦或者杭州府相比。”

他一副很谦虚的样子。

可这话说出来,依旧还是让朱棣与群臣吓了一跳。

要知道,在十几年前,若是没有太平府这个怪胎,这苏杭乃是天下最富庶的区域之一。

此地每年征收的税赋,所得的钱粮,还有商业的繁茂,都是屈指可数的。

朱棣心里惊讶极了,沉吟一会儿,便道:“苏杭?这倒稀罕,这新洲如此蛮荒之地,区区十数年,如何可比苏杭?”

“每年的税赋,尤其是银税。”杨士奇道:“据臣所知,现今苏州每年银税六七十万两,而新洲如今,已至一百三十七万两。”

此言一出,倒是让所有人没有想到。

杨士奇接着道:“新洲现今有船坞七座,每年可造船一百四十余艘,除此之外,围绕这造船,又建了大港,还有各种作坊,尤其是炼钢的作坊,在新洲,臣带人发掘了大量的铁矿,这新洲的铁矿,质地尤其之好,品相比之大明的铁矿,好上不少。”

“除此之外,这新洲的煤炭,亦是遍布,借助这廉价的煤炭与铁矿,生产钢铁,可与西洋诸国贸易,还可借此机会,招揽大量的人力。”

杨士奇顿了顿,继续道:“新洲的情况,比之其他诸藩国,要特殊一些,此地并不曾有大量的土人,却是矿产丰富,且这矿产,尤其容易掘取,同样千斤的煤和铁,若是在大明掘取,可能需要动用三个人工,可在新洲,可能只需一个人工了。”

“臣以为,治理一地,在于发掘此地的长处,分析出它的短处,而后扬长避短,是以在十年前,臣便定下了重钢铁,重工商之策。”

朱棣细细听着,不由惊奇地道:“千斤的煤铁所费人力竟是如此稀少?”

杨士奇便回答道:“是的。一方面,是此地矿脉丰富,而且因为千万年来,都是不毛之地,所以这里的矿产,几乎无人采掘,也正因如此,这与大明不同,大明山脉连绵,许多的矿产都在深山之中,要采掘费时费力。”

“何况……千百年来,历朝历代对浅层容易采掘的矿产,大多都已采掘干净。因而,想要继续采掘,就不得不继续采用耗时费力的办法,深挖矿井,这其中所需的人力物力,也是不可想象的。”

“可新洲的许多矿产,甚至无需矿井,都在浅层,自然成本低了许多。”

朱棣点头。

杨士奇则是继续道:“于是这就成了新洲的长处,既然有了长处,那么就要利用这个长处,新洲毕竟距离西洋诸藩国不远,新洲建立港口,输送出大量的钢铁,而采买许多西洋的特产,以供军民所需,就足以让军民们富足了。”

“长史府从煤铁中获利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一方面是重金招揽军民百姓迁居于新洲。另一方面,便是修建港口、铁路和道路,建设灌溉水利,陛下,单凭煤铁是不能长久的,何况过于单一,也必然容易陷入窘迫的境地。因而……臣大举兴建港口、水利、道路,其本质……就是盘活整个新洲的工商。如此一来,不但煤铁的运输,更为便利。这新洲的土地广袤,又可促进畜牧,更可开拓出万顷良田。”

“有了畜牧,便可产羊毛,而羊毛又可促成纺织,有了足够的粮食,又有畜牧所带来的大量肉食,再加上交通的便利,有了煤铁和作坊、港口所带来的大量收入,更可使军民百姓足够富足。”

朱棣细细听着,心里觉得这杨士奇有意思极了。

这杨士奇说起话来,真是一套一套的,不过细细咀嚼,又觉得很有章法。

只见杨士奇接着道:“臣亲自教人查过,在这新洲,每户人家,每年所食之肉,可至五十斤之数,米面五百斤,其他蔬果亦有不少。”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了,一个个张着一双难以置信的眼睛。

每年竟能吃五十斤肉?这是什么概念?

至少在大明,这就算是小士绅也无法理解的。一般的贫穷百姓,甚至一年都不一定吃上一口肉。

作为皇帝的朱棣,对百姓的温饱最是关心,听到杨士奇这些话,不由得动容道:“是吗,有这样多?”

杨士奇从容地微笑着道:“新洲的土地广袤,开垦的土地也多,而且适合农耕的土地,在加大了水利灌溉之后,也是不少。且还有大量的草场,草场可以放牛羊,农耕的土地……亦可耕种。且因为耕地实在太多,绝大多数的农户,拥有的土地竟有数百亩之巨。”

数百亩?

杨荣下意识地询问:“数百亩?这富裕的农户所有吗?”

杨士奇却是语出惊人地道:“这是比较贫穷的农户……”

“……”

于是大家又震惊地张大了眼睛。

杨士奇这句话,当真给人巨大的震撼。

杨士奇甚至道:“因为土地太多,以至于……连朝廷流放的罪囚,新洲这边,也给予他们数百亩土地进行安置。他们并不精耕细作,却大多养了牛马,耕种多用畜力,亩产量可能并不高,毕竟……人力不足,也没心思似中原和江南这般,十几亩地反复的摆弄,可种出来的粮食,却是远远高于每户所需。因而,各户都多养牛马和鸡鸭,就是教这些牲口和家禽,将这些多余的粮食吃掉。”

“……”

不得不说,这新洲,若是真如杨士奇所言,那就真的是天堂模式了。

几乎没有土地的矛盾,人人都可拥有数百亩土地,人力却是稀缺,矿产一挖就有,土地播种便等着收获,也懒得瞎折腾,大量的草场,可用来放牧。

这岂不是,随随便便一个民户,竟可比得上大明中等以上的士绅和地主?

这种认知带来的冲击,当然是极大的。

在众人的震惊中,杨士奇却微笑道:“当然,以上乃是新洲的长处,这些长处,若不发挥出来,却是无用的。就如煤铁,若是不能自己锻炼钢铁机械,那么再多的煤铁有何用?大量的羊毛纺织之后,倘若没有港口运输,又如何能生利?还有大量的土地,若是不建设水利,不修建道路和桥梁,只怕……也不过是不毛之地而已。”

“可是有了这些,就可吸引人口了,长史府这边,为了招揽人口,拿出了一大笔金银,或是高价招揽雇工,将其安置,或是接收罪囚,即便是罪囚,亦教他们有遮风避雨的所在,可以衣食无忧。如此一来,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了。”

“这十年来,新洲努力招揽来的人口,有十三万户,七十九万口人,再加上新增的孩童,亦增长了十七万。有了人,就可开垦更多的土地,可以挖掘更多的矿产。”

众人听着,怦然心动。

有人不禁苦笑,在大明,大家为了土地兼并的事打生打死,这倒好,人家新洲那边,唯恐没有人口来垦荒和兼并土地。

人比人,真是气死人。

这样算下来,新洲竟已有了百万人口,这个数目,确实已不在一个府城之下了。

虽不及苏杭,可若是有这么多的矿产和耕地,还有大量的草场,更可通过港口吞吐货物,说是可比苏杭,就显然绝不是夸耀。

朱棣点着头,感慨地道:“嗯……这样算来,也属政绩卓然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杨士奇竟道:“长史府所辖,何止于此!陛下,其实治理之道,在于变通,需因时制宜,也需因地制宜,就如新洲的军事,因在这新洲,并无太大的外患,当地土人,亦是稀少,是以,新洲并不常设卫所,而是建立几路巡检司,命其维护治安即可,可又因为新洲乃一处大岛,却急需有一支水师,才可打击附近海寇,确保新洲与西洋、大明的航线往来。”

“臣在新洲,设水师,招揽人员,造新船,如今,新洲水师,有大小舰船七十余艘,水师之内,也设水师学堂,教授水战之法,这新洲的舰船,贵精不贵多,此番臣所乘之船,便有一万两千料,新近下水,既有风帆作为动力,若是战时,船中又装载一处蒸汽机所用的螺旋桨,其航速可以借此倍增,如此巨船,乃水师旗舰,可装载九千料的货物和补给,可谓天下第一舰。”

朱棣听罢,微微皱眉。

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福船,规模大抵在六千料上下,这已是下西洋水师最大的规模的舰船了。

当然,朱棣所不知的是,就在此时的威尼斯,已经出现了四千五百料的巨舰,新洲这边,倒是阔绰,居然直接上马了更狠的。

只是朱棣毕竟不懂舰船,其实对此所知不多。

只是觉得这杨士奇身为长史,倒是对新洲的事务,可谓是事无巨细,都了如指掌。

不得不说,这样的人,放在哪里,都是一个人才。

朱棣对杨士奇满意极了,虽说他如今岁数大了,可求知欲还是很强的,于是道:“建这样的舰船,有什么用?”

杨士奇笑了笑道:“这样的舰船,花费了新洲十九万两纹银,这花费可谓是巨大,可账,却不能只这样的算。”

朱棣眼中带着明显的好奇,他抿唇不语,一副认真等着倾听的样子。

于是杨士奇继续侃侃而谈道:“朝廷最大的弊病,就在于只重眼前之利,臣当初在翰林,见朝廷尤其是户部的文牍,大多弊病在于此。须知钱粮的花用的开支,除了尽力的不亏空之外,也需有自己的考量。譬如这新洲的舰船,军舰的花费,确实是巨大,可建造这样的舰船,却可大大提升水师战力,使新洲确保安全无虞。”

“另一方面,却是可以借助督造这样的巨舰,培养大量的匠人,除了一群技艺精湛的船匠之外,还因为建造的乃是前人所未有之船,又使造船的船坞,采用了当今天下最紧要的一些新技艺,如此以来,新洲造船的工艺和设计,便远远超出了其他地方,不但有了更多的人才,其他的民用船坞,也可慢慢的随之精进,对新洲的航运,也有大大的好处,此所谓一举三得,表面上花的乃是十九万两,可实际上,收取的隐形好处,只怕价值不在百万之数。”

“是以,臣制定每年的开支时,分了两笔账,其一为明账,其二为暗账,明账的开支只要不出大的亏空,那么就要考虑暗账的长远收益了,新洲本是不毛之地,且距离大明十万八千里,如此贫瘠之地,想要求生,就需步步为营,不断的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章法,若只顾眼前的收支,便永远沦为不毛之地了。因而,这长史府所辖之钱粮、治安、水利、路桥、教育、流民安置、港口、工商、畜牧、诉讼,以上种种,都要使其相辅相成。”

朱棣听罢,不断地颔首,再也不吝于夸赞道:“卿之所言,倒是教人耳目一新。”

杨士奇则很是实在地道:“不是臣令陛下耳目一新,而是新洲的情形与中原不同,所以才采用了不同的方略,新洲这一套,若是放在大明,可能就行不通了。”

杨士奇实话实说,朱棣却也不失望,甚至心悦诚服地道:“能治理蛮荒之地,且有此成效,这样独挡一面的人才,实在难得。”

张安世笑了笑道:“陛下,其实杨公所言,确实轻巧,可真要做,这新洲百万人口,各种繁杂的事务,从军政到民政,再到提拔人才,更是难上加难!”

“陛下,这杨公……之所以有此手腕,除了他本身就聪明绝顶,如若不然,饱读诗书,否则又怎么可能成为翰林呢。这其二,就是他在新洲进行了历练。新洲那地方,说好听一些,叫做天府之国,得天独厚。可从另一方面来说,却是蛮荒之地,开拓哪里容易呢?”

他顿了一下,似乎想到了什么,接着道:“陛下……臣听说,宰相起于州郡,猛将发于卒伍,唯有像杨公这样起于州郡之人,经过历练之后,才可造福天下啊。”

此言一出,却犹如突然降下了一道惊雷。

殿中死一般的寂静。

而这时候,朱棣则猛地虎躯一震。

因为他意识到,张安世好像一下子点中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傻子都知道,宰相起于州郡的道理。

可是宰相起于州郡的负面影响也极大。

他们在成为封疆大吏的过程中,本身就有大量的门生故吏,提拔了许多的人才,随着宰相的水涨船高,他的班底越来越强大,也有大量当初跟随他的人纷纷占据显要。

这也是为何,当初胡惟庸可以嚣张跋扈的资本,甚至敢于和太祖高皇帝对着干的本钱。

毕竟,这满朝的大臣,甚至下头的州府官员,这么多人都是胡惟庸的班底,是他一手提拔而起。那你猜,这些人听谁的?

人家可是做了胡惟庸几十年的心腹,总不可能听你朱元璋的吧?

这也是历朝历代,皇权与相权之所以产生矛盾的根源。

可真正论起来,这天下,还真需要这些封疆大吏。

一步步从州郡之中上升的人才更有治理天下的能力,靠着一群翰林,进入文渊阁,就协助皇帝治理天下,最终的结果就是,朝廷的许多政令,都变成了想当然,没这个能力。

张安世却是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张安世的言外之意是,陛下,你看这长史怎么样?

这个长史,久在海外,而且海外的矛盾更激烈,更加磨砺人的能力。

新洲还好,若是在西洋,那就更糟糕了,除了发展和粮草,还需成日琢磨调度和军事,这样的人,磨砺个十年八年,但凡能在藩国中有政绩的,一个个有一个算一个,才能都不会在杨士奇之下。

更妙的是,他在长史的位置上,却是与大明的官吏根本没有多少瓜葛的。即便召入朝中,他也没有根基,哪怕是朝廷授予大学士的权责,也不会担心像胡惟庸一样。

这等于是利用这种方式,直接将宰相起于州郡的弊病给解决了。

朱棣眸光微亮,他骤然之间,明白了张安世所谓的活章程是什么意思了。

这家伙……还真是另辟奇径啊!

可朱棣随即却又陷入了深思,很多时候,有了一个好的想法,就很容易产生启发。

虽然张安世的这个提议,有一些草率,还需得有一整套的方法,来保障这等抡才的路径,可有了启发,许多念头,也就能慢慢地通达起来。

只是……这一次轮到百官们懵逼了。

张安世这真是……缺大德了!

…………

推荐一本书《第一权臣》,醉掌天下权,醉入美人溪,嗯……就这样!

第545章 族灭第84章 赏赐第134章 百战精兵第33章 入宫第305章 大权在握第529章 搜刮殆尽第508章 陛下圣明第334章 我要看血流成河第310章 大功告成第202章 最后的真相第10章 垂死病中惊坐起第5章 上奏第48章 圣裁第37章 皇孙的烦恼第476章 给朕剐了第506章 双喜临门推荐一个朋友的网剧第380章 斩草除根之法第412章 张安世的杀手锏第103章 赚疯了第122章 斩尽杀绝第583章 众建诸侯第133章 人物物证俱全第579章 计划的一部分第543章 决不轻饶第576章 父子相见第169章 纪纲,你完了第575章 风向变了第575章 风向变了第425章 生财有道推荐一个朋友的网剧第341章 唐虞之治第451章 真汉子第94章 陛下圣明第30章 对症下药第127章 富可敌国第559章 宝贝第24章 重逢第579章 计划的一部分第515章 后发制人第585章 监国第438章 天文数字第193章 满载而归第483章 人间乐土第385章 什么叫马上天子第439章 有钱就可为所欲为?第190章 真相大白天下第129章 重赏第349章 无双国士第192章 神兵利器第191章 死不足惜第145章 喜报第132章 大杀器问世第567章 快刀斩乱麻第219章 朕光明正大第50章 兄弟第312章 告祭太庙第510章 真相反转第410章 斩草除根第516章 好戏开场第228章 名震天下第500章 满门富贵第288章 张安世出击第144章 拿钱砸死你第583章 众建诸侯第264章 宝贝第189章 水落石出第511章 帝心难测第564章 水落石出第86章 血淋淋的真相第89章 入宫报喜第479章 再造太平府第478章 加官第52章 人才啊第112章 陛下 银子来了第566章 一箭三雕第42章 京城三凶第477章 圣孙第195章 斩杀殆尽第574章 喜临门第401章 封王第380章 斩草除根之法第106章 揭开真相第22章 大病初愈第13章 君无戏言第304章 天上真的会掉馅饼第72章 砸个稀巴烂第270章 委以重任第581章 封官许愿第398章 朕诛之第111章 卷,往死里卷第42章 京城三凶第396章 你也敢代表太子第134章 百战精兵第371章 文臣皆可杀第382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第281章 千刀万剐第53章 家国天下第384章 屠戮殆尽第24章 重逢
第545章 族灭第84章 赏赐第134章 百战精兵第33章 入宫第305章 大权在握第529章 搜刮殆尽第508章 陛下圣明第334章 我要看血流成河第310章 大功告成第202章 最后的真相第10章 垂死病中惊坐起第5章 上奏第48章 圣裁第37章 皇孙的烦恼第476章 给朕剐了第506章 双喜临门推荐一个朋友的网剧第380章 斩草除根之法第412章 张安世的杀手锏第103章 赚疯了第122章 斩尽杀绝第583章 众建诸侯第133章 人物物证俱全第579章 计划的一部分第543章 决不轻饶第576章 父子相见第169章 纪纲,你完了第575章 风向变了第575章 风向变了第425章 生财有道推荐一个朋友的网剧第341章 唐虞之治第451章 真汉子第94章 陛下圣明第30章 对症下药第127章 富可敌国第559章 宝贝第24章 重逢第579章 计划的一部分第515章 后发制人第585章 监国第438章 天文数字第193章 满载而归第483章 人间乐土第385章 什么叫马上天子第439章 有钱就可为所欲为?第190章 真相大白天下第129章 重赏第349章 无双国士第192章 神兵利器第191章 死不足惜第145章 喜报第132章 大杀器问世第567章 快刀斩乱麻第219章 朕光明正大第50章 兄弟第312章 告祭太庙第510章 真相反转第410章 斩草除根第516章 好戏开场第228章 名震天下第500章 满门富贵第288章 张安世出击第144章 拿钱砸死你第583章 众建诸侯第264章 宝贝第189章 水落石出第511章 帝心难测第564章 水落石出第86章 血淋淋的真相第89章 入宫报喜第479章 再造太平府第478章 加官第52章 人才啊第112章 陛下 银子来了第566章 一箭三雕第42章 京城三凶第477章 圣孙第195章 斩杀殆尽第574章 喜临门第401章 封王第380章 斩草除根之法第106章 揭开真相第22章 大病初愈第13章 君无戏言第304章 天上真的会掉馅饼第72章 砸个稀巴烂第270章 委以重任第581章 封官许愿第398章 朕诛之第111章 卷,往死里卷第42章 京城三凶第396章 你也敢代表太子第134章 百战精兵第371章 文臣皆可杀第382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第281章 千刀万剐第53章 家国天下第384章 屠戮殆尽第24章 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