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一箭三雕

三百三十七万两纹银。

且不过是区区四期一个月的时间而已。

就这么……什么都不用干,凭在报纸上印几个字,就到手了?

怎么想,怎么的不可思议!

而令人更吃惊的则是,这一月是这样收益,那么一年,便就是恐怖的四千万两纹银啊!

这个数目,甚至已经超越了宫中的许多投资了。

难怪此时朱棣瞠目结舌,竟是一时惊得说不出话来。

见朱棣不做声,张安世和胡穆也不敢说话。

至于其他几个文渊阁大学士,亦是震惊得目瞪口呆。

这张安世简直就是一个无情的挣钱机器,且这挣钱的速度,实在超出了人的想象。

“陛下……”

静默了老半天后,张安世才在旁解释道:“三百三十七万两固然不少,不过……接下来,有了银子,邮政司还打算在印刷术以及纸张、油墨方面做一些文章!唯有迅速印刷,且物美价廉,再加上邮政司深入到天下每一个角落,为订购的军民百姓提供便利,除此之外,便是增设各处的报亭,才可继续增加报纸的预定量。自然,报纸的修撰,也是重中之重……”

朱棣听到此,才慢慢地缓过了神来。

他已明白张安世和邮政司的模式了。

说起来,这一年四千万两银子,就好像捡来似的,可说到底,却是铺设驿站和报亭的红利。

若非有无数的驿卒,矜矜业业地将报纸送到千家万户,那就难以做到,百姓但凡想要看报,只需坐在家门口,便唾手可得报纸。

有了这些,才是报纸不断地铺开的基础,只有报纸铺设得越开,购报之人越多,这笔收益才能越来越多。

此时,朱棣也不由得钦佩张安世这家伙的先见之明了。

这邮政司当初看似是砸了不少的银子。可实际上,朝廷不但深入进了天下的乡村和府县之中,且使天下军民的讯息得到了加强,竟还从中,挣来了许多的银子。

这可谓是一举多得,说是一箭三雕都算是轻了。

于是朱棣略略思索了一下,便道:“邮政司这儿,还需尽力,若是人员不够,就再招募人员!报亭和驿站不足,便继续增设!此事不必报朕,邮政司自行决定即可。”

有了朱棣的这番话,张安世知道往后做起事来便能更便利了。

于是张安世笑了笑道:“我大明子民万万,哪怕有一成人每日看报,这便是千万之数。何况报纸之中的内容,有不少邸报中的内容,都是朝廷的政令以及时闻!这些消息,却不需经过别人辗转,直接传达至寻常军民百姓耳中。在臣看来,意义非凡。因此,臣以为,邮政司这儿,确实需要再一把劲,切切不可骄傲自满。”

在朱棣的立场而言,这报纸可以将自己的话直接贯彻,自是再好不过的。

而站在张安世的立场,这报纸真正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彻底杜绝了中间商挣差价。

要知道,新政之前,朝廷的所有旨意,几乎都需通过层层的官吏,甚至到了地方之后,又需通过地方上的士人和保长和甲长们来进行解读。

表面上是皇帝的旨意,可实际上,如何解读,如何诠释,却几乎操持于读书人之手!

如此一来,这到底是谁的旨意,那还真不好说了。

而新政的本质,其实就是打垮士人这个中间商,通过土地的新政,使他们在经济上无法垄断,再通过官吏的改制,采用新的税法,使这些地方上的包税人彻底被斩断!

而如今,邮政司和报纸的推广,本质就是稀释掉他们的话语权。

经济、人事、宣传,这三点彻底与士人断绝,那么……时日一久,这个曾经盘踞千年的食利阶层,自然而然,也就不可避免地衰弱了。

自然……这倒也并非是什么绝对正义的事。

因为本质上,对士人阶层的剥夺,是新政催生之后的新贵和商人阶层完成的。

这些通过竞价而慢慢掌控推广业务的商贾,建立了作坊,控制了大量匠人和劳力的作坊主,还有拥有大量海船,操控运输的巨擘,这些人的道德水平,未必比此前的士人更加高尚。

只不过……之所以张安世对他们进行支持,除了张安世本身就在其中拥有无以匹敌的利益之外,便是因为……士人已经过时了,他们适应不了新的社会结构,亦或在这全新的社会结构之中,已没有了他们的位置。

而后者却可不断地将天下地财富壮大,积累出天量的财富,使整个大明开始朝着一条新的道路狂奔疾驰。

这等事,其实已经无关于道义了。

这就好像,人口的清查一样,这隐户的本质,就是士人阶层的蛋糕,每隐藏一个户口,他们都能从中得利,所以今日即便清查出来,只要没有新政,那么时日一久,就会有新的民户被他们隐藏起来,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可对于新贵和商贾们而言,隐户越多,就意味着,大量上好的人力,都被士人们通过各种手段,束缚在了他们的土地上。

这巨量的人口,成为了士人们附庸,大好的人力,却不得不去从事那种产值低下的生产活动,实在是暴殄天物。

而若是能释放出这样巨量的人口,那么对于商贾们而言,绝对是普天同庆的大好事。

所以,只要新政还在,新贵和商贾阶层慢慢开始掌握了一定的权柄,那么……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清查隐户。

可见,这其中二者之间的矛盾,几乎不可调和的!

而这样的情况,张安世深知,其实这在后世的历史上,可谓屡见不鲜,便如那英国的光荣革命,亦或者美国的南北战争一般,表面上是打着宗教和黑奴的旗帜,可实际上,不过是新兴作坊主们与庄园主们的对决。在矛盾积累到了一定情况之下,双方无法调和,不得不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

现在的张安世,则更希望于温水煮青蛙,他虽与士人之间,可谓是矛盾不可调和,且这些年,直接或者间接死在张安世手里的士人不在少数,可张安世却依旧希望通过较为平和的方式,渐渐完成这个过渡。

如若不然,便可能是血流漂橹,赤地千里了。

这是张安世最不想见到的!

而朱棣显然并没有想得如此深远,不过此时的心情,却已大好,此时不由得眉飞色舞,道:“邮政司清查出了一千多万户的隐户,又得如此的佳绩,真是后生可畏!胡卿家,你是后继有人啊。”

朱棣这话,是对着胡广说的。

胡广其实一听到一月三百多万两银子的时候,心里便长长地松了口气,那提起的心终于能落下来了。

其实即便清查出来了隐户,甚至被拜为九卿,胡广还是心里有所担心的。

毕竟清查如此多的隐户,这等于是将天下人都得罪死了,可这功劳,绝大多数,在陛下心目中,却还是记在了张安世的身上,他那傻儿子,给人当了枪使。

可听到了这样的收益时,胡广终于心情一松!

这下好了,平安落地,一年数千万两纹银的纯利,就凭这个,他便知道,无论天下多少人会记恨他那儿子,陛下也一定会竭力保全。

大明只要江山还在,他的儿子,就断不会吃亏。

现如今,陛下这一句后继有人,直令胡广心花怒放,骤然之间,面上的阴霾早已是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却是喜笑颜开,却是努力地摆出一副谦虚的样子道:“陛下,臣惭愧的很,犬子……”

只是话并没有说下去,便被朱棣打断道:“朕看哪,儿子不该为犬子,倒是你这为父的,说一声犬父倒也恰如其分。”

胡广:“……”

他那一堆快要冲口而出的感慨,顿时被堵在了喉咙!

胡广张了张口,决心不做声了。

朱棣则是继续道:“都察院要整肃,此事,文渊阁来办。天下官吏,多有疏失,他们与当地的士绅,朋比为奸,朕三令五申,他们竟还敢私藏如此多的隐户,实在罪该万死!此事……也要追究到底,文渊阁、吏部、大理寺甚至厂卫……都要狠狠抓一批罪大恶极者,不可轻饶。”

朱棣此言一出。

默言了半天的杨荣,却道:“陛下,眼下这个时候,臣倒以为,还是不过追究太多为好,如若不然……臣恐……会祸起萧墙之内。不妨下旨申饬,至于其他的,容后再言。”

朱棣抬眸看了杨荣一眼。

他深知杨荣与士绅们并没有沆瀣一气,反而在朝中,早在数年之前,杨荣就已是朝中为数不多的支持新政的大学士了。

所以对犯罪的官吏以及士绅采取宽仁的态度,别人不敢说,生怕让朱棣怀疑此人与之同流合污,可杨荣说出来,绝不会引起朱棣的疑心。

朱棣倒没有迁怒杨荣的意思,却是道:“若不严惩,难消此恨,千万户的百姓,他们想要干什么?”

朱棣沉了沉眉道:“朕若姑息,他们只会更加的肆无忌惮,杨卿不必再言。”

杨荣听罢,只好闭嘴不言,眼中尽是忧色,只能在心里默默地叹了口气。

出来的时间也足够久了,朱棣随即便心满意足地摆驾回宫。

诸大学士,也各回文渊阁。

此时,大学士们已要预备贯彻朱棣的口谕,准备进行一次秋后算账了。

杨荣忧心忡忡之色,胡广却是满面红光。

见杨荣没有来恭喜自己,胡广便察觉出一些隐忧,便私下里寻了杨荣道:“杨公可有什么心病吗?”

杨荣也不瞒他,叹道:“只是有些担心罢了。”

“担心?”胡广却是道:“担心吾儿?”

杨荣有些无语,却还是耐着性子道:“老夫乃文渊阁大学士,所关心的,自是天下人,令郎何须老夫操心?”

胡广只好尴尬一笑,随即道:“却不知担心什么?”

杨荣道:“为政之道,需随时掌控人心,此番邮政司,结果已揭晓,不但剥夺了这么多的隐户,使许多人深受其害,这个时候,若是陛下采取宽容的态度,暂时稳住人心,对此不追究,那么天下必然太平,至于算账,那是以后的事,有的是时机。”

“可在许多人遭受巨大损害之时,却又突然喊打喊杀,要追究他们的欺君罔上之罪,这就使许多人连遭打击,令他们万念俱灰,胡公,老夫来问你,当你知道,你已无路可走,横竖都要灭门破家的时候,你会做何选择?”

胡广却是急了,道:“你才灭门破家……你……”

杨荣冷脸下来,不由道:“老夫是问你。”

胡广这才意识到自己失言,他细细一想,才道:“你的意思是……破罐子破摔。”

杨荣捋须,眼中的忧心越发浓烈,叹道:“这极有可能。”

胡广认真地想了想,则是道:“可是……朝廷的官军,岂容他们放肆?”

杨荣幽幽地摇了摇头道:“官军虽勇悍,可一旦平叛,大军开拔,就意味着,要损耗大量的钱粮!一千的叛贼,需要一万的军马将其团团围住,将其剿除,天下若是到处都是烽烟,这不只无数百姓大受其害,官军也必要疲于奔命。时日一久,朝廷所需付出的钱粮是几何?遭受兵灾的百姓,又是几何?”

说着,他又叹口气道:“哎,陛下动怒,自可以血流漂橹,可我等乃是文渊阁大学士,凡事却不能意气用事,终究是要谨慎甚微才可。”

胡广皱眉起来,下意识道:“杨公所言,不是没有道理,不过陛下正在气头上……依我看,还是等一些时日,再进言才好。”

杨荣颔首,知道现下也没有好办法,却又道:“就怕时间不等人啊!”

时间过得飞快,却在几日之后,一封奏报,火速地送至京城。

文渊阁内,诸学士一个个目瞪口呆。

却是福建布政使司以及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叛乱的讯息。

尤其是福建的情况最是严重,因为举起叛旗的,固然只是福建的一个地方大族,可奏报之中却称,士民争相依附,聚众万人。

甚至布政使司之中,亦有不少官吏,纷纷依附其中。

这万人迅速攻破,不,准确的来说,几乎是叛军所过之处,望风披靡,所经九县之地,竟有五县兵不血刃,其余四县,当地的父母官倒是坚守,只是两处县城被攻破,其余两县,却已是岌岌可危。

一时之间,人心浮动。

对于杨荣这个福建人而言,他固然是忧虑的,而他更忧虑的是,原先他其实已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但是没有想到,反应竟是这样的快。

由此可见,士人们的消息渠道,也远比他想象中的要快捷得多,

现在出于隐户清查之后的巨大损失,再加上朝廷可能要追究的恐惧,使得不少人,索性破罐子破摔了。

而至于其他人,只怕也在坐壁观望,有不少人,都在盼着看笑话呢!

不少人的心理,未必是希望能够灭亡大明,而是……叛军闹的越大,朝廷越焦头烂额,而越是焦头烂额,那么在这紧迫的压力之下,势必要对此前清查的种种现象既往不咎,否则可能会激起更多的民变。

而这对于天下各司,以及各州府而言,显然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

正因如此,杨荣更担心的情况就在于,天下州县,可能对于平叛并不积极,接下来,在征调粮食,征募民夫,甚至是犒劳平叛大军方面,必然阳奉阴违,这会大大的减缓平叛的速度,而叛乱持续的越久,对于大明的百姓们而言,则意味着苦难。

“哎……”看过奏报之后,杨荣长叹口气道:“立即去见驾吧。”

除了这句话,他没有再说什么,诸大学士们,此时亦是无言。

众人觐见,朱棣升座,其实叛乱的消息,朱棣也已知悉。

他倒并没有露出什么失态之色,甚至神色如常。在这一点上,朱棣也不是吹嘘,作为一个叛乱的祖宗而言,他对于这些小打小闹,并不太看得上。

因而,不等诸学士们开口。

朱棣却是笑了:“这些叛贼,实在可笑,不趁乱立即攻打福州,却是辗转数百里,袭掠诸县,实是没有分清轻重。除此之外,招揽士民,封官许愿,却只取文绉绉的官位,实是沐猴而冠……”

“陛下……”杨荣站了出来,道:“叛贼固然无知,可陛下还是要审慎以待为宜。这叛贼四处袭掠,百姓深受其害,一旦贻误战机,则必要赤地千里,血流成河。臣以为,眼下当务之急,当行三策。”

接着,他便正色道:“其一,火速天下大赦。”

“其二,对叛贼……需立即征调精兵强将,予以剿灭。”

“其三……”

说到此处,却有人猛然打断道:“臣倒以为,这第一条,天下大赦,甚为不妥。”

这道声音出来后,殿中顿时安静了下来。

君臣们随着声音的方向看去,说话的却是张安世。

第2章 重新做人第486章 大明的希望第3章 竖子第305章 大权在握第460章 你敢想吗?第66章 朕发财了?第150章 陛下,我们又做了一件善事第494章 揭穿真相第408章 血流成河第68章 朕真的发财了第245章 死无葬身之地第52章 人才啊第461章 不可放过一人第139章 大买卖来了第117章 朝野震动第255章 一锅端第214章 陛下,张安世诈尸了第526章 赶尽杀绝第510章 真相反转第376章 彻查到底第132章 大杀器问世第244章 请君入瓮第300章 给你们开开眼第86章 血淋淋的真相第461章 不可放过一人第497章 秘密武器第111章 卷,往死里卷第245章 死无葬身之地第352章 经天纬地之才第258章 册封第381章 斩草定要除根第214章 陛下,张安世诈尸了第583章 众建诸侯第314章 普度众生第361章 一夜暴富第254章 人间至宝第375章 逆天第479章 再造太平府第155章 巨大的收获第161章 杀第98章 大捷第60章 万寿节第25章 才高八斗第361章 一夜暴富第108章 托陛下洪福第100章 加官进爵第294章 不敢奉诏第565章 暴富第577章 神奇的事发生了第318章 谁有异议?第270章 委以重任第193章 满载而归第274章 一网打尽第563章 立杀无赦第85章 朕不打死你不姓朱第11章 神药第457章 死无葬身之地第272章 一桩天大的功劳第128章 又发大财了第497章 秘密武器第50章 兄弟第125章 杀他个片甲不留第385章 什么叫马上天子第485章 千载难逢的机遇第602章第384章 屠戮殆尽第58章 有杀气第315章 宫中震怒第137章 陛下,臣没死第88章 天大的功劳第284章 帝心难测第218章 原形毕露第249章 天大的喜事第13章 君无戏言第196章 大开杀戒第182章 张安世发老婆了第480章 坏人心术第484章 居功至伟第281章 千刀万剐第78章 才高八斗张安世第578章 暴富人生第90章 朱允炆入宫第52章 人才啊第10章 垂死病中惊坐起第450章 脱胎换骨第162章 有一百六十二章:简在帝心第367章 不要不识抬举第229章 破天荒的赏赐第156章 天降横财第554章 龙颜震怒第40章 你教朕怎么办第229章 破天荒的赏赐第193章 满载而归第200章 原来如此第214章 陛下,张安世诈尸了第508章 陛下圣明更新计划兼月初求月票!第127章 富可敌国第183章 功德圆满第530章 破釜沉舟
第2章 重新做人第486章 大明的希望第3章 竖子第305章 大权在握第460章 你敢想吗?第66章 朕发财了?第150章 陛下,我们又做了一件善事第494章 揭穿真相第408章 血流成河第68章 朕真的发财了第245章 死无葬身之地第52章 人才啊第461章 不可放过一人第139章 大买卖来了第117章 朝野震动第255章 一锅端第214章 陛下,张安世诈尸了第526章 赶尽杀绝第510章 真相反转第376章 彻查到底第132章 大杀器问世第244章 请君入瓮第300章 给你们开开眼第86章 血淋淋的真相第461章 不可放过一人第497章 秘密武器第111章 卷,往死里卷第245章 死无葬身之地第352章 经天纬地之才第258章 册封第381章 斩草定要除根第214章 陛下,张安世诈尸了第583章 众建诸侯第314章 普度众生第361章 一夜暴富第254章 人间至宝第375章 逆天第479章 再造太平府第155章 巨大的收获第161章 杀第98章 大捷第60章 万寿节第25章 才高八斗第361章 一夜暴富第108章 托陛下洪福第100章 加官进爵第294章 不敢奉诏第565章 暴富第577章 神奇的事发生了第318章 谁有异议?第270章 委以重任第193章 满载而归第274章 一网打尽第563章 立杀无赦第85章 朕不打死你不姓朱第11章 神药第457章 死无葬身之地第272章 一桩天大的功劳第128章 又发大财了第497章 秘密武器第50章 兄弟第125章 杀他个片甲不留第385章 什么叫马上天子第485章 千载难逢的机遇第602章第384章 屠戮殆尽第58章 有杀气第315章 宫中震怒第137章 陛下,臣没死第88章 天大的功劳第284章 帝心难测第218章 原形毕露第249章 天大的喜事第13章 君无戏言第196章 大开杀戒第182章 张安世发老婆了第480章 坏人心术第484章 居功至伟第281章 千刀万剐第78章 才高八斗张安世第578章 暴富人生第90章 朱允炆入宫第52章 人才啊第10章 垂死病中惊坐起第450章 脱胎换骨第162章 有一百六十二章:简在帝心第367章 不要不识抬举第229章 破天荒的赏赐第156章 天降横财第554章 龙颜震怒第40章 你教朕怎么办第229章 破天荒的赏赐第193章 满载而归第200章 原来如此第214章 陛下,张安世诈尸了第508章 陛下圣明更新计划兼月初求月票!第127章 富可敌国第183章 功德圆满第530章 破釜沉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