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监国

这些时日,张安世前去觐见的时间特别的勤。

颇有几分无事献殷勤的味道。

朱棣近来身体有恙,他确实有些老了,连说话时中气也欠缺了一些。

不过垂垂老矣之人,总是希望身边有人陪伴的。

因而每次见着张安世来,都不免喜出望外。

天色渐寒。

文楼里却是热腾腾的,温暖如春。

朱棣只裹着一件薄衫,没有端坐,却只是偎在一处小椅上,这椅上铺设的乃是一张虎皮。

此皮乃朱棣亲自在辽东时射杀,那已是三十年前的事了,那时的朱棣,龙精虎猛,而如今,却已青春不在。

张安世则坐在锦墩上。

朱棣看着张安世,慢悠悠地道:“这些时日,朕的身体有些不济了,不过前些时日,看了不少奏疏,朕的臣工……哎……真是一言难尽。”

张安世道:“臣在文渊阁里拟票时,也见了不少的奏疏,倒是没有什么大逆不道之言,陛下又何故感慨?”

朱棣笑了笑道:“平日教你多看文章,朕虽然知晓,那些文章大多是没有用处的。可是……”

朱棣顿了顿,接着道:“教你看文章,不是教你从文章中寻找出什么道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教伱怎么去看懂写文章的人,文章不过是文字的组合排列,可写文章的人,却会不经意的将自己的小心思藏在文章的背后,这自古以来,文人最擅长的就是春秋笔法,他有时明里是在夸你,实则却是在讥讽你呢。”

张安世心头一震,道:“还有这样的事?”

朱棣却自顾自地道:“哎……张卿,这些年来,朕也算是兢兢业业,于天下的百姓而言,想来也是有益的,当然,偶尔脾气有些不好,却也大抵,只要百官和大臣没有坏心,便总也还算宽容,相比于太祖高皇帝,已算是亲厚了。”

顿了一顿,朱棣又道:“只是朕发现,似乎无论如何,这些人都要和朕对着干,从前是明着来的,而今,却是暗中来,这人心真是可怕。”

张安世认真地看着朱棣,此时越发的感觉,朱棣已经老了,从前朱棣的老态,只是身体结构上,而如今,却是在心理上的。

陛下如今是越发容易发出感慨,也越发的喜欢絮絮叨叨起来。

从前出生入死一般的枭雄人物,执掌天下,果敢勇猛,霸气外泄之人,如今,却和寻常人家的老翁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张安世的心头感觉有点堵堵的,不禁为之感慨,也不由得叹息岁月消磨的可怕。

想了想,张安世才回答道:“陛下,臣是个现实的人。”

朱棣挑眉,不明所以地道:“现实的人?”

张安世道:“臣这些年,跟着陛下学习,倒是学到了一个道理,那便是,判断事物,都要从现实出发。”

朱棣微微张目道:“噢?朕何时有这样的道理?”

张安世则笑了笑,继续道:“臣相信,上下同利,才可上下一心。陛下之所以如此感慨,无非是百官,与陛下不能同利而已,陛下所要的,乃是江山稳固,是大明的万年基业。可对百官而言,今日事陛下,与他们的祖先侍奉元朝皇帝没有分别,都不过是领一份薪俸,不过是得到朝廷的任命,去治理百姓。”

“正因为有这样根本的分歧,所以彼此之间,难免会有同样的事,有不同的看法。”

朱棣歪着头想了想,才道:“这话,倒是有一定的道理。”

张安世接着道:“历朝历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大力的推崇儒术,是妄图想用君君臣臣来弥合这种君臣之间的根本分歧,不过这在臣看来,似乎效果并不妥,虽然一直以来,天下人都在推崇忠臣孝子,可自古以来,真正肯效死忠的又有几人,凭借所谓的三纲九常来约束一部分人,虽有一些用,可关键时刻,用处却不大。”

朱棣一愣,细细思索了片刻,才道:“从历朝历代的结局而言,张卿说的不无道理,那么长治久安之道,在于君臣同欲吗?”

张安世道:“有一句话叫强扭的瓜不甜,陛下何须对此继续念兹在兹呢?其实孔圣人有不少话有道理的,江山的稳固,在于是否能令天下百姓得到恩惠,这就是儒家所谓实行仁政的根本。”

“不过当今天下,不少儒生对于仁政二字的理解,实则却可能与其他人有一些偏差,所谓的仁政,并非是无度的免赋,也并非是动辄宽刑大赦。朝廷要运转,必然需要大量的赋税,根本的问题,不在于免赋,而是应该针对有钱粮的人尽力的多征税赋,而对穷困者尽力少征取税赋。至于对待罪犯,应该严厉的打击,只是却需尽力去甄别是否有冤狱的情况,而不是一味的所谓宽刑,动辄进行赦免。”

朱棣点了点头道:“这些道理,朕当然知晓。朕登极这二十余年,摒弃了儒术,便是在此。朕年少时,太祖高皇帝给朕择取了良师,教导朕。可朕最光彩的,却是数十年的戎马生涯,就学问而言,可能远不如百官,可以见识而言,寻常人岂能与朕相比?现如今,天下总算有一番的模样了,可朕依旧还是有些不安。”

张安世便目光炯炯地看着朱棣道:“不知陛下有何不安?”

朱棣定定地看了他一眼,才道:“这个……朕可说不好。”

张安世便道:“不过臣听说一件事,任何的不安,都可以依靠银子来解决,可能陛下的内帑,还是太少了。”

此言一出,原本正正经经的君臣奏对,却好像一下子有点歪了,朱棣眼睛突的一亮,竟一下子从萎靡,变得精神起来。

朱棣的目光明显的比方才要亮了几分,道:“是啊,谁会嫌银子少呢?有了银子,后世的子孙们才有福气啊。”

张安世露出笑容,却是话锋一转道:“臣听说,太子殿下,前些时日都督河南、关中等地新政,这几日就要回京了。”

朱棣道:“这些年来,他在河南、关中,而皇孙在江西,朕是打算好好磨砺他们,不过现在,朕精力越发的不济,天下的繁琐事已实在没有精力去解决了,所以下诏,命太子回京。”

这话的言外之意,张安世却是听懂了,接下来,朱棣显然已经开始着手于太子监国的事了。

虽说从永乐七八年开始,朱棣就开始尝试让太子朱高炽监国,可实际上,朱棣一直将手中的大权抓的很紧,可现如今,朱棣的年岁至此,显然让太子真正的参与天下大事的决策,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张安世似有醒悟,却面色如常。

虽然心里清楚,他却是不能直白的说出来的。

朱棣却是

眉头轻轻皱起,带着几分忧心忡忡道:“太子这些年,倒也渐渐懂得了如何治理一方,对新政和天下的真实情况,也有了自己的理解,朕唯一放心不下的,还是他的性情。”

张安世一时不明,便道:“陛下所谓的性情是……”

朱棣叹了口气道:“当然是太子的性情过于温和,行事还是有些优柔寡断。历来圣明的天子,尽都能做到杀伐果断,那些妇人之仁的,如何能做到惩恶扬善,使天下大定呢?”

对于朱棣的这个担忧,其实张安世知道朱棣的心里是很早之前就存在的,于是道:“既然如此,陛下何不拭目以待,看看太子殿下此番回来,到底是何手段呢?”

朱棣沉吟片刻,没有再多言语,只颔首点头。

过了两日,太子朱高炽果然回京了。

此番回来,他的身体居然大好,整个人显得越发壮硕,再不是以往那样的肥胖了,人也显得精神不少。

朱高炽回京,先是入宫觐见朱棣,接着又往后宫前去拜谒了自己的母后,直到天黑,方才带着几分倦意回到了詹事府。

朱高炽和太子妃张氏的感情深厚,不过回到了詹事府之后,虽说心里记挂妻子,却没有立即进入后庭,因为他知道,张安世此时,一定已在詹事府的殿中等候自己了。

果然,如他所料,张安世自正午就在此候着了,此时已有了几分乏意,见着了朱高炽,才强打精神,露出几许笑容道:“姐夫。”

见到许久没见的小舅子,朱高炽也高兴,朝他颔首,面容随和,同样微笑道:“就晓得你会在此,来,坐下吧,本宫有些饿了,教人去熬一些粥喝,你也一起吃一些。”

张安世点头,接着便直截了当地道:“此番姐夫入宫,陛下可有什么说辞?”

朱高炽对张安世自是信任的,直接道:“父皇一再言称自己老迈……”

张安世便叹息道:“姐夫……接下来可能姐夫当真要做好治理天下的准备了。”

这些话,自然是大逆不道,不过在朱高炽的面前,张安世倒是没有什么避讳的。

朱高炽却是点点头,道:“父皇龙体欠安,已下诏,命本宫监国,只是这监国,谈何容易……”

张安世看着朱高炽道:“姐夫的意思是……姐夫没有这个信心吗?”

朱高炽摇头,却是道:“若是做的太好,不免要遭猜忌,可若是不好,又不免教天下人失望。”

“姐夫,我倒以为不然,这绝非是陛下对姐夫的试探……”张安世顿了顿,道:“更可能是陛下当真希望,姐夫此番能够经受住考验,好教陛下喜悦于江山后继有人。”

朱高炽内心很复杂,他没有担心是不可能的,自己父皇的性情过于多变,他今日可能拉着你的手,发自肺腑的说你是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你的,好好干,努力。

转过头,却会突然开始怀疑起什么,于是下旨,将你身边和你亲厚的詹事府的臣子给宰了。

伴君如伴虎,对大臣是如此,对太子而言,更是如此。

朱高炽又在心里幽幽叹口气,便道:“那么,你有什么看法?”

张安世想了想道:“我的看法,都在这里。”

说着,张安世掏出了一份章程,交给朱高炽,道:“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接下来,是该教陛下和天下人,看看姐夫手段的时候了。”

朱高炽随手翻阅了章程,冉冉的烛光影射在他的眼里,他沉吟着,良久之后,道:“依你所言。”

张安世回以一抹浅笑!

…………

京城里真正热闹的事,其实反而是栖霞商行近来的举动。

他们突然之间,开始在城西开始营造起了宅邸。

此处本是皇帝的林苑,不过时日久了,也就渐渐的荒废,从前还驻扎着一卫人马,可现在,这一卫人马便被调拨走了。

今时不同往日,以往需要大量的兵马,来拱卫京城,因而,五军都督府下设的五军营,在南京附近,设置了大量的军队。

按照太祖高皇帝的的设计,整个京城附近,都设置了大量的军屯,以供给当地卫戍的兵马耕种,如此一来,既可使大量的军马拱卫京城,又可节省了兵饷,可谓是一举多得。

可如今,模范营出现之后,大明已开始逐渐倾向于募兵制,对于原有的军户,虽没有立即解散,却也开始准许其自谋生路,这样的诏书下达之后,天下其他各处的军户,倒还在犹豫不定,毕竟,祖孙数代都在从军,现在突然要自谋生路,难免令人生怯。

只是京城的军户却大不相同,京城最先开启新政,商贸最是繁华,无论是各处的商号,亦或者数不清的作坊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相比于在军屯之中耕地,且一直生活困苦的军户们而言,只要有一把气力,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找到一口饭吃,且日子比之从前要好上许多。

正因如此,诏令一下,天下其他各卫尚没有什么动静,倒是这处于京城的诸卫,却几乎是一哄而散。

当然,若只是任其自生自灭也是不可能的,尤其对于武官们而言,毕竟好不容易立了功劳,得了一个武职,亦或者靠着祖荫,世袭了官职,寻常的军户,自然巴不得遣散,可对他们而言,这不啻是灭顶之灾。

为了减缓这种抱怨,所以武备学堂,不得不对原有的世袭武职进行一些倾斜,譬如,朱棣特意创建了一个武备小学堂,准许世袭武职的子弟们自幼可免钱粮入学读书,所学的,大抵也是武备学堂里的一些知识,为他们能够真正考取武备学堂提供较好的条件。

一般情况,但凡只要在武备小学堂认真操练和学习,考入武备学堂是没有多大问题的,至于那些实在烂泥扶不上墙的,却也只能怪他自己了。

除此之外,若有武臣愿意往海外的,朝廷依旧给予他们原来的官职,让他们至各藩王府效力。

自古以来,所谓的新政,本质上就是分饼的游戏,一旦打破原有的格局,必然遭遇巨大的阻力,毕竟这么多士绅和武臣,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匹夫之怒不过血溅五步,可似这些掌握着权柄之人一旦发怒,后果是极其难料的。

这一项项的举措能够成功,除了朱棣本就是马上天子,有足够的威信之外,其中最紧要的原因,却是因为随着海外的开拓,大明急需大量的文臣武将,因此,这个饼变大了。

所以本质上,这个饼,从你吃一口他没得吃,却变成了他多吃一点,你少吃一点,虽然也会滋生出不满,却也不至于让人急红了眼掀桌子。

军户被遣散,那么在京畿周遭的大量军屯,自然而然,也就重新落回了皇帝的手里。

这些土地,虽能长出庄稼,可随着农业的发展,粮产的增加,再加上新政之后,人们对于耕地的需要不再迫切,所以这些土地,实际上却没有太大的价值。

栖霞商行,直接从宫中购置了大量的土地,随即便开始营造宅邸,一时之间,却也热热闹闹。

此时,文渊阁里头,张安世正与诸公闲坐,施施然地呷了口茶,接着看似不经意地道:“城西的羽林卫的那一块地,陛下贱价售给了栖霞商行,这羽林卫那一带,与宫中离的不远,和京城,也只是咫尺之遥,这样的地方,陛下有意开辟出来,修建宅邸,分赏给在京的文武诸公……”

他这般一说,众学士都下意识地支起了耳朵。

张安世口口声声说什么咫尺之遥,可实际上,那儿距离京城,还是太远了。

倒不是直线距离远,而是在南京城的规划之中,为了防卫的需要,羽林卫那一片,是远离了城门的,如此一来,想要入城,就得绕很远的路。

杨荣等人,也都细心听着张安世的话。

却在此时,突然有宦官匆匆而来,焦急地道:“诸公,太子殿下有诏,命文渊阁大学士随扈,往羽林卫。”

此言一出,杨荣等人面面相觑,甚至有人神色复杂地挑了挑眉。

他们显然意识到,似乎……眼下有什么事要发生。

………

这几天身体大概太累了,所以前两天都不大舒服,所以没有更新,现在才来跟大家解释,很是抱歉。

第352章 经天纬地之才第538章 人心在我第514章 帝心难测第505章 一箭双雕第573章 入宫报捷第244章 请君入瓮第427章 人中龙凤第435章 难以想象的财富第77章 吾皇万岁第528章 搞钱第155章 巨大的收获第182章 张安世发老婆了第428章 奉旨拿人 一网打尽第240章 神奇的医术第355章 灭国第447章 大加封赏第84章 赏赐第186章 三喜临门第316章 立地成佛第277章 万死之罪第322章 秋后算账第238章 外甥随舅第370章 天大功劳与万死之罪第133章 人物物证俱全第171章 斩尽杀绝第192章 神兵利器第148章 聚宝盆第98章 大捷第36章 褒奖第126章 不堪一击第26章 御前奏对第64章 天子一怒第363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367章 不要不识抬举第295章 杀心骤起第15章 震动朝野第427章 人中龙凤第240章 神奇的医术第297章 大大功臣第281章 千刀万剐第504章 位极人臣第313章 大恩大德第451章 真汉子第44章 惊天动地第36章 褒奖第255章 一锅端第234章 主谋落网第10章 垂死病中惊坐起第304章 天上真的会掉馅饼第25章 才高八斗第118章 悟道第164章 有一百六十四章:水落石出第117章 朝野震动第392章 尽诛第93章 陛下 这是人才啊第314章 普度众生第100章 加官进爵第303章 皇恩浩荡第316章 立地成佛第209章 龙心大悦第203章 杀手锏第462章 张安世出击第469章 御前问审第42章 京城三凶第326章 反杀第150章 陛下,我们又做了一件善事第504章 位极人臣第23章 出入宫禁第395章 生杀夺予第382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第416章 赵王有疾第151章 大获全胜第106章 揭开真相第249章 天大的喜事第329章 好多好多的粮第456章 加恩第29章 京城二凶威武新年写给书友的一封信第557章 志在四方第251章 献宝第584章 百倍千倍的回报第174章 通通拿下第19章 皇孙第141章 听我说,谢谢你第90章 朱允炆入宫第68章 朕真的发财了第232章 二:超规格的赏赐第36章 褒奖第349章 无双国士第268章 神兵利器第358章 皇孙威武第362章 一锅端第128章 又发大财了第390章 真凶伏法第33章 入宫第6章 天子守国门第520章 一网打尽第482章 大功于朝第111章 卷,往死里卷第572章 战功显赫
第352章 经天纬地之才第538章 人心在我第514章 帝心难测第505章 一箭双雕第573章 入宫报捷第244章 请君入瓮第427章 人中龙凤第435章 难以想象的财富第77章 吾皇万岁第528章 搞钱第155章 巨大的收获第182章 张安世发老婆了第428章 奉旨拿人 一网打尽第240章 神奇的医术第355章 灭国第447章 大加封赏第84章 赏赐第186章 三喜临门第316章 立地成佛第277章 万死之罪第322章 秋后算账第238章 外甥随舅第370章 天大功劳与万死之罪第133章 人物物证俱全第171章 斩尽杀绝第192章 神兵利器第148章 聚宝盆第98章 大捷第36章 褒奖第126章 不堪一击第26章 御前奏对第64章 天子一怒第363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367章 不要不识抬举第295章 杀心骤起第15章 震动朝野第427章 人中龙凤第240章 神奇的医术第297章 大大功臣第281章 千刀万剐第504章 位极人臣第313章 大恩大德第451章 真汉子第44章 惊天动地第36章 褒奖第255章 一锅端第234章 主谋落网第10章 垂死病中惊坐起第304章 天上真的会掉馅饼第25章 才高八斗第118章 悟道第164章 有一百六十四章:水落石出第117章 朝野震动第392章 尽诛第93章 陛下 这是人才啊第314章 普度众生第100章 加官进爵第303章 皇恩浩荡第316章 立地成佛第209章 龙心大悦第203章 杀手锏第462章 张安世出击第469章 御前问审第42章 京城三凶第326章 反杀第150章 陛下,我们又做了一件善事第504章 位极人臣第23章 出入宫禁第395章 生杀夺予第382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第416章 赵王有疾第151章 大获全胜第106章 揭开真相第249章 天大的喜事第329章 好多好多的粮第456章 加恩第29章 京城二凶威武新年写给书友的一封信第557章 志在四方第251章 献宝第584章 百倍千倍的回报第174章 通通拿下第19章 皇孙第141章 听我说,谢谢你第90章 朱允炆入宫第68章 朕真的发财了第232章 二:超规格的赏赐第36章 褒奖第349章 无双国士第268章 神兵利器第358章 皇孙威武第362章 一锅端第128章 又发大财了第390章 真凶伏法第33章 入宫第6章 天子守国门第520章 一网打尽第482章 大功于朝第111章 卷,往死里卷第572章 战功显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