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位极人臣

解缙稍稍一顿。

而后,继续痛心疾首道:“圣人言:古之为政,爱人为大。又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他不徐不疾,继续道:“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更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朱夫子再《仪礼经传通解》中诠释曰:人为国本,是以为政之本也,爱人为大,即爱民为大。人为国本便是民为国本。因此才有天下大治时,那么天下就为天下百姓所公有。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既民意高于天意,若天下万民之所向,即便是天意也需相从。至圣先师至理之中,便是告诫后人,百姓乃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住了,则国家自然安定。”

他随即道:“自有孔圣人以来,此后又有孟子等圣人,在自秦汉延续至唐宋,又出朱夫子、陆夫子,而有今日之儒,可何为儒家,何为至道?无非还是这民为本三字而已。”

“只是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陛下,臣在爪哇,听闻商贾们传言中土各种官吏士绅欺民之事,桩桩件件,都如诛心。天下怎的到了这样的地步啊,吏治不清,则百姓不安,百姓不安,则国家的根本就要动摇,国本动摇,天下就危如累卵,现今之状,说是礼崩乐坏,也不为过,礼乐崩坏的结果……就是从士大夫们恣意胡为,视民为猪狗而始。”

他这一番话,声震瓦砾。

此时的解缙,又找回来了十几年前,在朝中挥斥方遒的状态了。

他仿佛天生下来,就属于那种耀眼的人,无论他站在哪一个立场,总是发着光的。

只不过从前他的光芒,不免让张安世觉得碍眼。

可现在……这似有若无的光晕,却教张安世觉得顺眼得多。

朱棣死一般的沉默。

百官本是最喜欢这样的大道理的,可今日,这样的大道理却听的让人不禁心惊肉跳。

“解公……”

终究,还是有人慨然而出。

众人看去,却是一个翰林。

这翰林还太年轻,显然还没有到牵涉进各种弊案,被人拿捏把柄的时候。

正是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是以他慨然道:“解公既说礼崩乐坏,敢问解公,礼崩乐坏的原由何在呢?据下官所知,今天下改弦更张,自修新政以来,这礼乐便废弛了,而圣人之书,读之者越来越少……”

解缙冷笑不语。

半响没有回应,翰林特意提高了声调道:“解公何以不言?”

他咄咄逼人。

解缙这才慢悠悠地道:“读圣贤书,就可恢复周礼吗?这我闻所未闻?”

这翰林挑眉道:“难道不是?”

解缙叹息道:“你读书,只读了一个皮毛,看来……这四书五经,你虽熟记于心,却完全无法领悟,不过是腐儒而已,实在可惜。”

说着,解缙露出痛心之色。

翰林色变。

解缙道:“《论语、尧曰》中曾言: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公治长》中又曰: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请问,此二句何解?”

翰林下意识地道:“这……这自然是说……”

没等他说下去,解缙便道:“我来答吧。这是说朝廷应该鼓励百姓去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朝廷的利益,便是为民获取利益而生。这第二句,即朝廷的根本,就在于教百姓得到实惠,需要百姓的时候,应遵守道义。”

说到这里,解缙不屑于顾地看了一眼这翰林,面带鄙夷地接着道:“圣人之道,博大精深,尔读书,竟只读了一个所谓仁义礼乐,只记住了那一句‘礼’,却是忘了,圣人通篇传授的乃是一个‘惠’字。”

他耐心地继续道:“何谓惠?利也!以利而满足百姓所需,使百姓安居乐业,得到他们想要的,才能天下大治。可惜你这腐儒,十年寒窗苦读,所学的不过是言之无物的所谓礼法。”

解缙又道:“《论语、颜渊》中也有这样的阐述,即: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可见我世代儒家,所倡导的都是使民富足,因为百姓富足,则君王也随之富足,国家自也可进入极盛了。可你满心想的为何物?不过是那所谓外在的礼乐,是君王用何礼,诸侯用何礼,士人用何礼?此等浅显的学问,也敢在庙堂中高谈阔论,班门弄斧?”

翰林脸色微变。

解缙道:“既然你说起了新政,那么……这新政正是圣人的主张,圣人之道,即富民之道,圣人之道的本质在于仁,仁而爱人,方乃圣学。今我观山东,又见新政之下的直隶诸府,谁能教百姓得到实惠,谁引导了百姓生利,可谓有目共睹。”

接着,解缙冷起了脸来,接着道:“可你这腐儒,虽是年纪轻轻,却如冥顽不宁、行将就木的不死老翁,在此呱噪,鹦鹉学舌几句四书五经,就敢放肆,如此妄议新政,议论圣学,真是朽木,今与你这样的人同朝,实是平生最令人羞耻之事!”

这翰林被骂得狗血淋头,极力想要辩驳和反击。

可哪里有解缙这般的气势,何况他这一番高谈阔论,虽每一句都出自解缙口中,可每一句,却都有章可循。

说穿了,都是论语之中记载下来的圣人之言,丝毫不给人任何反驳的空间。

张安世听罢,禁不住大乐。

在这殿中陷入死寂之后,他冷不丁地道:“对,我也是这样想的,我心里只有圣人!”

解缙没搭理张安世。

却转而对朱棣道:“臣蒙陛下厚恩,既格外开恩,准臣入阁,那么臣岂敢尸位素餐?恳请陛下,明发旨意,彻查天下似山东这样的弊案,正本清源,一扫天下冤屈。此事……臣可以文渊阁大学士之身主持,点选人员,分赴天下各府县,翻阅旧案,进行清理。”

解缙越说越显得痛心,早知道这样,他就该直接说:“陛下……不澄清吏治,百姓必受冤屈,百姓蒙冤,朝廷即便再如何利民,也不过是一纸空谈而已。应效京察,对天下各州府进行一次普察,方才可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使朝廷的政令得以贯彻,百姓才可安居乐业,臣不才,甘愿为前驱!”

说罢,拜下,行大礼。

于是殿中又死一般的寂静。

京察……对于大臣而言,绝对不是好事。

大明虽有京察的制度,可除了太祖高皇帝时还算苛刻之外,此后就慢慢的松弛了。

毕竟,闹的大臣们怨声载道,实在不像样子。

因而,太祖高皇帝的时候,是三年一查,此后,就变成了十年一查。

十年也就算了,再到后来,纯粹就变成装一下样子了。

何况,京察还只是根据京官来进行考察,现在解缙直接丧心病狂,居然要梳理天下的官吏和冤案,这就比太祖高皇帝时更甚了。

张安世听着,竟是无言。

这解缙……以前的时候就很莽,现在回朝,反而更莽了。

张安世对京察的印象颇深,因为他依稀记得,明武宗的时候,太监刘瑾,就进行了一定的改制,其中的方向,除了淘汰了一千多冗官之外,就是进行了频繁的京察,当时直搅得鸡飞狗跳,不少人因此而罢官。

更凶残的是,刘瑾还盯上了翰林院,历来朝廷的规矩是,翰林官一般不外任,可刘瑾直接将大量的翰林进行外放担任地方官。

如此……就真的把清流彻底得罪了,因为清流是入阁的主力,一旦外放做了地方官,那么这翰林的清贵身份,也就彻底的没了,反而沦为了下乘,成了浊流。

这倒还罢了,刘瑾居然还在荫官上头做了手脚。

原本大明以来,所有的大臣,都会给一定恩荫的资格作为奖励,譬如一个二品的大臣,他的儿子,可以册封一个官身。可刘瑾掌事,缩小了文官、勋戚的加赠范围。即正一品、从一品有政绩者,可以加赠。正二品至正五品之间的官员,无论政绩如何,俱不与加赠。勋臣须有军功、文职二品以上须政绩显著,才可加赠。如果政绩平平,则无论品级高低,所有官员一律不与加赠。

自然而然,刘瑾也触犯了众怒,最后的结局……是凌迟处死。

朱棣本就已怒不可遏。

此时愤恨于底下竟有这么多欺上瞒下之事,他即便知道,天下有许多的冤屈,却不曾想,竟是到了怨气冲天的程度。

听了解缙之言,他眉微微一垂,道:“卿家所奏,确实关乎国本,事已至此,已不可继续姑息了,解卿愿为朕分忧,那么就有劳解卿……”

朱棣顿了顿,又道:“下旨,解卿任吏部尚书!”

丢下这句话,不等众臣反应,朱棣便已拂袖而去。

可一听这吏部尚书四字,众臣直接色变。

吏部尚书,乃是天官,不过……这里的文渊阁大学士任吏部尚书,更多的只是一个兼职,其实朝廷已有专职的吏部尚书了。

这等于是……平时的时候,解缙是大学士,可一旦解缙需要的时候,也可以以吏部尚书的身份,对吏部的情况进行掌握……甚至是主导。

永乐初期的时候,文渊阁大学士更多只是担任私人秘书的工作。

可渐渐的,随着文渊阁大学士因为靠近中枢而日渐显赫,而文渊阁大学士,理论上其实不过是区区五品而已。

可是随着参与政务的事越来越繁重,为了建立文渊阁的权威,到了永乐十七年的时候,朱棣开始授予杨荣人等尚书、侍郎的加衔,算是确定了他们宰辅的身份。

一般情况,文渊阁大学士,或兼礼部尚书,或者户部尚书。

吏部情况特殊,朱棣没有授予,现在好了,直接授予了吏部,其心思已经不言自明了。

朱棣说罢,便再不管众大臣,直接拂袖而去。

他冷着脸,脸上像是气鼓鼓的,此时显得怒气冲冲,可毕竟年纪大了,已过了亲自杀人的年龄,只是他丢下的加吏部尚书四字,其杀心已是毕露。

朱棣摆驾一走,殿中哗然。

众臣无所适从,还有牵涉山东布政使司的大臣,更是脸色苍白,竟是一言不发。

其余人等,似乎也开始担心起来。

他们原本还在想着,怎么解决掉太子与张安世的章程,将这宰辅必起于藩国长史的事,给搅黄了。

可现在……谁还有这个闲心?毕竟……接下来就可能命和乌纱帽都要没了,还关注什么前程?

解缙却是在朱棣离开后,便再也不发一言,他拜谢之后,卷起袖子,匆匆而去,目不斜视,将众人抛之脑后。

张安世则是不理众大臣一个个精彩的脸色,兴冲冲地到了太子朱高炽的身边。

只见他兴奋地低声嘀咕道:“姐夫,姐夫,你瞧,我就说我心善吧,我已经很与人为善了,偏偏外头总有人误解我……”

朱高炽看张安世得意的神色,有点无语,却不露声色,只轻轻咳嗽一声,依旧摆出一副太子从容之状,只道:“别喋喋不休个没停,要有臣仪。”

张安世却还是兴奋得难以自制,可在自家姐夫的目光下,还是勉强地点点头,努力摆出一副……严肃的样子。

而百官们,则是忧心忡忡地散去了。

那准备好的攻讦和弹劾奏疏,如今尽成废纸。

要知道,这时候攻讦和弹劾,不但直接会站在解缙的对立面,成为这掌握了‘京察’大权的解缙的主要打击目标。

而且……还会显得……自己可能犯了什么事,所以想要扳倒这位为民做主的解公。

无论如何,现在还是消停一些为好!

更何况,接下来还要招架一场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鬼知道自己能不能过关。

于是众人越想越是面如死灰,个个一脸如丧考妣之色。

杨荣几个,也匆匆地回了文渊阁。

文渊阁里,早已有人给解缙清理了一个值房来。

解缙先至文渊阁,便到了自己的值房,而后大门紧闭。

文渊阁中的舍人们,一个个噤若寒蝉,大气不敢出的样子,这些人耳目最灵通,此时已有些吓坏了。

等到杨荣等人回来,金幼孜心事重重地回了自己的值房。

胡广却兴冲冲地往杨荣的值房里去。

看着后头跟进来的胡广,杨荣明知故问地道:“胡公,你怎么不回自己值房?还有许多票拟呢。”

胡广摆出一副严肃的态度道:“杨公,难道没有察觉到,朝廷要发生大事了?”

杨荣用别有意味的眼神看了一眼胡广,却是平静地道:“是吗?有什么事?”

胡广却在此时一改方才的严肃,道:“解公……这般……实在……实在……哎,不知怎的,我既担心,却又兴奋。”

担心是可以理解的。

而之所以兴奋,在于当初胡广被河南和关中的那些官吏给坑苦了,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呢。

一想到这些家伙……总算有人收拾了,就难免有几分热血难凉了。

杨荣似乎被胡广这个样子逗乐了,微笑道:“解公……这样做,其实是自保,你信不信?”

“自保?”胡广面露不解。

杨荣道:“当你树敌太多的时候,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时间越久,就越危险。可解公却又不得不树敌,因为他乃长史入阁,族人还在爪哇,已不得不面对这些明枪暗箭了。”

胡广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感慨地叹息道:“解公真是命运多舛啊!”

杨荣道:“与其千日防贼,那么不如……每日捉贼!兵法之中,有一句叫做以攻为守,就是此理,他攻的越狠,才可保自己安全无虞。所以接下来……你更要大开眼界,看到这位解公如何大开杀戒了。”

胡广忧虑道:“这样做,岂不是更将人得罪死了?”

杨荣却是微笑道:“横竖都要得罪,反正无从选择。可若只是孤零零的防守,总是百密一疏,迟早要惹祸上身,倒不如干脆得罪死,却借此机会,却可获得宫中的鼎力支持,毕竟……他这样做,乃是为了清除天下之弊,解百姓之忧,他做了包拯,反而会让他安全一些。”

胡广露出恍然大悟之色,咬咬牙道:“原来如此,我还道他是性情大变了呢!原来……还是算计。哎呀,你们这些人……啧啧……”

胡广说着摇头,颇有几分痛心杨荣人等。

心里却忍不住吐槽,这些人实在心眼太多,没有读书人单纯朴质本色的气概啊!

杨荣自是听出了胡广话里的意思,于是道:“少说这些,回去做准备吧。你的那些门生故吏,还有不少同窗、同年,怕到时候,都要一窝蜂来寻你解救了。”

胡广脸一绷,十分不喜地道:“杨公将我当什么人?他们大多都是君子,应该不会也牵涉之中吧……”

“你猜……”杨荣微笑。

胡广眉一跳,脸色微变,却是自己也开始变得不太确信起来。

杨荣道:“记住,接下来,千万耳根子不要软。旧日之恩情,都不必放在心上,保持一个不错的心态,瞧乐子就成了。”

第33章 入宫第312章 告祭太庙第370章 天大功劳与万死之罪第481章 钦犯落网第594章 出击第556章 兵行诡道第451章 真汉子第105章 太平盛世第106章 揭开真相第538章 人心在我第93章 陛下 这是人才啊第508章 陛下圣明第13章 君无戏言第223章 斩草除根第561章 可怕的真相第559章 宝贝第33章 入宫第375章 逆天第424章 功不可没第353章 秘密武器出击第7章 圣旨第424章 功不可没第48章 圣裁第355章 灭国第140章 献策老虎祝大家新年快乐!今天的更新会晚一点。第169章 纪纲,你完了第331章 我孙儿为太平天子第553章 急奏第134章 百战精兵第560章 报功第363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340章 帝心难测第142章 重新做人第220章 天子门生第253章 价值连城第491章 赚大了第590章 宋王的杀手锏第34章 大礼第551章 一荣俱荣第444章 真相大白第531章 千秋功业第269章 借你头颅一用第10章 垂死病中惊坐起第248章 一举成名天下知第496章 双喜临门第97章 捷报第155章 巨大的收获第350章 功在社稷第463章 暴利第148章 聚宝盆第507章 敬鬼神而远之第1章 我的姐夫是太子第81章 赚疯了第301章 射光殆尽第175章 起死回生第361章 一夜暴富第446章 全天下的希望第511章 帝心难测第8章 褒奖第427章 人中龙凤第405章 破釜沉舟第511章 帝心难测第392章 尽诛第172章 有一百七十二章:真相大白第124章 此孙必为圣主第251章 献宝新年写给书友的一封信第419章 给你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第111章 卷,往死里卷第531章 千秋功业第83章 八十三章:满门抄斩(七千字大章)第56章 皇孙饿了第533章 努力罢第77章 吾皇万岁第131章 杀手锏第73章 血溅五步第99章 首功第146章 功臣面圣第592章 惊天消息第331章 我孙儿为太平天子第39章 京城二凶办事第262章 加封第237章 富可敌国第459章 惊人数目第144章 拿钱砸死你第196章 大开杀戒第180章 你也配谋反?第464章 张安世的毒计第5章 上奏第581章 封官许愿第86章 血淋淋的真相第28章 此卿家事 与朕何干第428章 奉旨拿人 一网打尽第58章 有杀气第583章 众建诸侯第448章 加恩第465章 张公子请客 诸公买单第499章 两全其美
第33章 入宫第312章 告祭太庙第370章 天大功劳与万死之罪第481章 钦犯落网第594章 出击第556章 兵行诡道第451章 真汉子第105章 太平盛世第106章 揭开真相第538章 人心在我第93章 陛下 这是人才啊第508章 陛下圣明第13章 君无戏言第223章 斩草除根第561章 可怕的真相第559章 宝贝第33章 入宫第375章 逆天第424章 功不可没第353章 秘密武器出击第7章 圣旨第424章 功不可没第48章 圣裁第355章 灭国第140章 献策老虎祝大家新年快乐!今天的更新会晚一点。第169章 纪纲,你完了第331章 我孙儿为太平天子第553章 急奏第134章 百战精兵第560章 报功第363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340章 帝心难测第142章 重新做人第220章 天子门生第253章 价值连城第491章 赚大了第590章 宋王的杀手锏第34章 大礼第551章 一荣俱荣第444章 真相大白第531章 千秋功业第269章 借你头颅一用第10章 垂死病中惊坐起第248章 一举成名天下知第496章 双喜临门第97章 捷报第155章 巨大的收获第350章 功在社稷第463章 暴利第148章 聚宝盆第507章 敬鬼神而远之第1章 我的姐夫是太子第81章 赚疯了第301章 射光殆尽第175章 起死回生第361章 一夜暴富第446章 全天下的希望第511章 帝心难测第8章 褒奖第427章 人中龙凤第405章 破釜沉舟第511章 帝心难测第392章 尽诛第172章 有一百七十二章:真相大白第124章 此孙必为圣主第251章 献宝新年写给书友的一封信第419章 给你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第111章 卷,往死里卷第531章 千秋功业第83章 八十三章:满门抄斩(七千字大章)第56章 皇孙饿了第533章 努力罢第77章 吾皇万岁第131章 杀手锏第73章 血溅五步第99章 首功第146章 功臣面圣第592章 惊天消息第331章 我孙儿为太平天子第39章 京城二凶办事第262章 加封第237章 富可敌国第459章 惊人数目第144章 拿钱砸死你第196章 大开杀戒第180章 你也配谋反?第464章 张安世的毒计第5章 上奏第581章 封官许愿第86章 血淋淋的真相第28章 此卿家事 与朕何干第428章 奉旨拿人 一网打尽第58章 有杀气第583章 众建诸侯第448章 加恩第465章 张公子请客 诸公买单第499章 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