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宋王的杀手锏

张安世有一搭没一搭的与足利义教闲谈。

他能看得出来,足利义教表面漫不经心,可实际上内心已经掀起惊涛骇浪。

倭国不如大明,这一点想来足利义教肯定是早有心理准备的。

只是差距已到了一日千里的地步,甚至看着眼前的一切,犹如天国与地狱的区别,这种感觉,怎不教人震撼呢?

此时,足利义教道:“听闻天朝实行新政二十载,成果斐然,却不知这新政到底是什么?”

倭人有一个习惯,那便是效仿,毕竟是贫瘠的岛国,因而,从汉朝开始,便疯狂的与中央王朝派遣人员,而到了隋唐,则达到了高峰。

这种学习,几乎已经到了病态的地步,譬如对孔孟的完全照搬,文字的全盘接受,再到风俗的各种借鉴,甚至是他们所营造的京都,也与唐朝时洛阳的都城完全复刻,简直就是一般无二。

至于其他土木、文化、歌赋,乃至于兵法,以及服饰,就更不必说了。

只是借鉴和学习,本质上是不可耻的,历朝历代,世间绝没有任何一个文明,可以做到全方位无死角的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保持领先,总有不如人的地方。

不过倭人的学习和借鉴的程度比较严重,几乎达到病态的地步,或者说,他们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

这种路径依赖,是数百上千年的成功经验逐渐养成的,起初的时候,学了一点,发现管用,于是大喜,继续学习和模仿。

于是乎,在学习和模仿的过程之中,倭人的经济文化以及技艺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正因如此,倭人越发的深信,这种学习和模仿,实是妙不可言,已成为上上下下的共识。

因此,模仿文化更为盛行。

现如今,来此大明,方知这才数十年没有深入的学习和模仿,中原却又变了一番新的模样。

此时,无论是足利义教,又或者是他的随扈,第一个念头,怕就是赶紧学了去。

张安世微笑道:“新政……嗯……这个说来,却是不简单,大明辛辛苦苦花费了二十年,才稍稍有那么一些些的进步……”

二十年……

足利义教听罢,心里却是乐了,才二十年就能如此,这可比当初效仿中原学习孔孟的成效还要惊人啊!

于是足利义教目光炯炯地看着张安世道:“请宋王殿下赐教。”

张安世微笑着道:“咱们一衣带水,要倾囊相授,也容易的很。大明新政,开的乃是先河,这干的第一件事,便是辨经。”

“辨经?”足利义教露出不解之色。

张安世道:“孔孟之学,已不堪为用,因而新政首要的,就是推翻孔孟!是以,这辨经,乃是最紧要的。”

足利义教大为震惊,随即道:“天朝已不效孔孟了嘛?”

这种内心的震撼,是可以想象的,咱们跟着大哥学了上千年的孔孟,研究了这么多年,从文字到诗词,再到论语、周礼几乎全盘接受,多少人花费无数的心血,好不容易学到了那么点凤毛麟角,一代又一代的武士,醉心于此。

结果大哥你说不学了?不只不学,还要反?

张安世依旧微笑道:“所以说,新政很难,哎,难如登天!只是,不破不立,这个……这个……不好说……”

足利义教内心震撼之余,却还是不免道:“既不学孔孟,那么当学什么?”

张安世吐出两个字:“新学!”

足利义教挑眉道:“新学?”

张安世边点头边道:“这样罢,过几日,本王命人送一些新学典籍至殿下处,殿下看了自然明白。”

一听有典籍,足利义教顿时精神一震,内心轻松了一些,当即道:“多谢。”

足利义教入住鸿胪寺,而朝鲜国王也早已抵达,就住在不远,只是倭国和朝鲜国彼此之间历来不和睦,倒也没有什么交往。

足利义教几乎每日都命随行的武士外出,搜集情报,采买书籍。

不几日,张安世果然命人带来了几本书经。

其实这些时日,新政的成果,足利义教早已熟谙于心。

只是,对于足利义教人等而言,那一个个蒸汽火车,亦或者是无数的作坊,实在超出了他的理解范畴。

幸好总有东西,是在他的理解范畴之内的。

譬如……《新学概览》、《理学本质》等等典籍,他能看懂。

不但能看懂,而且看的很透彻。

简直就是手把手的教授你学习新政,他毕竟学习了多年的儒学,对于儒学了如指掌。

而能看得懂儒学典籍的,那么这新学的典籍,自然也就能触类旁通!

因为,这新学的典籍,本身就是跟儒学反着来的,你拿儒学反着去读,这新学也就大抵能读通了。

整个使节团,上至足利义教,下至随扈的武士,现在几乎人人捧着这些新学典籍,如饥似渴的诵读。

毕竟,在巨大的震撼过后,人的内心是脆弱的,当现实世界推翻掉了你过往的认知,这就好像溺水之人,首先要抓的就是救命稻草。

更何况在这个时代,倭人本就以学习和借鉴天朝为荣,这倒不似天朝这般,总还想着端着天朝上国的架子。

这些所谓的新学典籍,几乎都是当初的大儒所作。

儒家随着新政的冲击,开始越发的摇摇欲坠之后,在面对直隶新政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大儒,不得不承认,这新政的巨大效益。

正因如此,所以不少的大儒,在经过了反思之后,开始提取新政之中的一些观点,而后开始著书立说。

随着大量的大儒,开始信奉新学,一套新的理论体系,也渐渐诞生。

这些大儒,原本就有极深厚的功底,他们能从早已被人看烂的四书五经之中,哪怕是从一个个字眼里,就衍生出一套理论,著出一部宏论,其理论功底之深,可见一斑。

现如今,开始对儒学的反思,以及对新学的著书立说,更是不在话下,许多书籍,连张安世看了,都不禁眼睛一亮,颇有几分,原来竟是这样,很有一番醐醍灌顶之感。

又过十数日,太子于崇文殿召朝鲜国王以及倭国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教觐见。

张安世作为前导,进入了午门,足利义教尾随其后。

此时的足利义教,早已是焕然一新,他忍不住上前对张安世道:“宋王殿下……新学……我已知悉了。”

“哦?”张安世特意摆出一副惊异之色,道:“竟这样的快。”

足利义教似乎完全看不出张安世的夸张,显得不无得意,随即道:“此等浩瀚的学问,我奋力学习,不过初窥门径而已,可即便如此,也受益匪浅,今日方知,世间竟有如此真知,倘我日本以奉此学为圭臬,推行新政,或可受益无穷。”

张安世道:“那我考考你罢,这新学的本质在什么?”

足利义教立即道:“在反思,在反抗,儒学禁锢人过久,所以非要大破大立不可,非如此,不可破茧而出。”

张安世又道:“那么如何破茧而出呢?”

足利义教道:“在于精神。”

张安世道:“是何精神?”

“先欲立志,其次需不畏险阻,先行废儒,再次便是实干之精神,宋王殿下,我现在就很有精神。”

张安世见他神采奕奕,果然很有精神。

张安世有时候不得不佩服,大明的那些大儒,他们怎么说都有理,朝廷推行理学的时候,他们著书立说,一个个阐述自己的观点,将这理学的学说,弄的滴水不漏,毫无破绽。

现如今,下海弄新学,亦是很快总结出了一个滴水不漏,教人看了之后,便为之拜服的新学理论体系。

就不能有多大的说服力,可对足利义教为首的这些倭人,简直就是震撼弹。

这一路,他们结伴而行,从午门行往崇文殿,一路交谈甚欢的样子。

足利义教道:“宋王殿下,倭国欲行新政,可否?”

张安世道:“当然可以。”

足利义教道:“我虽看过许多典籍,可如何着手,却不甚了然。”

张安世道:“这个容易,倭国多派遣明使来大明,学习十年二十年,再回贵国,殿下就有人才可用了。”

足利义教不禁震惊,派遣使者进行学习,这一点,倭国是有经验的。

只是,要花费这么多的时日,他却无法接受。

“真是教人苦恼啊。”

于是张安世道:“殿下似乎还有什么话想说,为何欲言又止?”

足利义教叹气道:“我此时正处壮年,十年二十年之后,只怕就要老迈了,可是光阴却已追不回来,可国中上下,依旧困苦不堪,实在不愿因此而耽误太久。”

张安世居然还真的认真细思起来,沉吟着道:“我明白殿下的意思了,你的意思是,这样过于耗费时日,若是如此的话,倒不如……新学概论,你可看过吗?”

足利义教不明白张安世的用意,却依旧道:“正是拜读过。”

张安世道:“这新学概论,乃是我大明一等一的大儒郑晨所著,此公治学三十载,桃李满天下,著作等身,此前也曾信奉儒学,此后幡然悔悟,如今,痛定思痛,专治新学,对新学的理解,远在本王之上,他的《新学概论》,更犹如灯塔一般,横空出世,若是有这样的大贤帮助,或者……倭国可以立即开始实行……”

足利义教听罢,身躯不禁为之一震,这个叫郑晨之人,自看了他的书,足利义教便钦佩无比,只觉得,此公乃是儒学之中孟子、荀子这样的人。

只是……这样高贵的大贤,会肯屈就于倭国嘛?

就在足利义教疑惑之际。

张安世笑道:“这位大贤,我听闻他儿子要买宅,置办宅邸,缺一些银俩。你也是知晓的,新学提倡金银合理据有,若是殿下肯多付薪俸,提出优渥的条件,拜为国师,本王再亲自代殿下为之说项,此事或可。”

足利义教倒是惊讶道:“大贤者也缺宅邸?”

张安世耐心地解释道:“贤者平日里只顾着著书立说,心无旁骛,等到儿孙们不成器,需要宅邸的时候,已是悔之晚矣。”

足利义教眼眸微微一张,似乎看到了希望,于是激动地道:“如此,当三顾茅庐,却不知殿下还知哪一些大贤吗?”

张安世看着眼前的建筑,笑道:“这……咱们容后再说吧。”

足利义教随着他的视线往前看,便也点了点头,可脸上显然比方才多了几分喜色。

二人互看一眼后,便一并走进了眼前的崇文殿。

太子朱高炽,只走了一个过场,他对朝鲜国和倭国国王没有太大的兴趣,这不过是张安世将人请来了,必要走的过场罢了。

闻知朝鲜国和倭国欲效大明新学,朱高炽便命人敕下典册,当即,朝鲜国与倭国国王拜谢不提。

…………

郑晨近来很不愉快。

他被商人坑了。

他此前著书无数,与一些书商也有一些稿约,只是……杯水车薪。

可没办法,作为从前的大儒,他身上没有其他的特长,家中的田地,也因为新政,如今也已化为乌有。

可京城居住昂贵,家里人口又多,日子过的紧巴巴的。

不过,他也渐渐幡然悔悟,像很多的大儒一样,渐渐开始心向新学。

其实这也是没法子的事,事实就在眼前,且天下人都在议论新学,儒学已经越来越没有市场,各种质疑的声音,已是多如牛毛。

无论是考虑实际情况,还是眼见为实所带来的立场转变,这郑晨,也算是穷经皓首,每日都在琢磨新学的理论。

渐渐的,有了一些名气,问题坏就坏在,他与书商签下了契约,约定要修出一部书来,价格是九十两纹银。

谁晓得,这一部《新学概论》,突然大热,据说销量极高。

可此前与书商约定的价格,却已定死,这等事,也算是买定离手,现在跑去寻书商毁约,也已不可能了。

此时的郑晨,心有憋屈,也只好徒呼奈何。

就在此时,却突然有了一些传闻。

说是宋王殿下,欲推举郑晨入倭国为国师。

这些流言蜚语,郑晨觉得不太像真的,现在日子紧巴巴的,一家老小,都指着他吃饭呢,为了他的新书《新论》,他又不得不花大量的银子,购置许多的书籍,作为参考。

就在他哀叹连连的时候,突然之间,家里唯一的一个老仆匆匆而来,带着焦急道:“老爷,老爷,有人来拜访,门贴上,写着的乃是征夷大将军,日本国王……”

此言一出,这郑晨身躯一震,心下吃惊。

电光火石之间,许多的事涌上心头,他突然想到,好像……好像此前确实有传闻……难道……这是真的……

老夫……潦倒窘迫了这么多的时日,竟也有发迹的一日?

现如今,在新学畅行的情况之下,其实人们对于出海,是没有太多反感和抗拒的。

何况,似郑晨这样的读书人,每日想的就是治国平天下,哪怕是他现在对儒学已不再推崇,可孔圣人早已将这个理念深入人心,骨子里都已经铭刻了,这对于此时落魄的郑晨而言,简直就是天上掉了馅饼。

“我要入倭国为相了……我竟要入倭国为相了……”郑晨一时间就像失了魂一般,喃喃地念叨着。

又想及,自己新学大儒,终于可以一展拳脚,且还可以解决自己窘迫的生活问题。

就在这一刹那,郑晨几乎一蹦三尺高,口里大呼:“哈哈,哈哈……吾竟有今日……这倭人,也算识相,雇请老夫,必教其三五年内,成为首屈一指之新政模范。”

…………

“殿下。”

陈礼匆匆而来。

张安世依旧坐着,依旧平静地道:“打探了嘛?”

陈礼道:“已经打探了,倭王,确实登门去见了郑公。”

张安世勾起一抹浅笑,似乎并没有半点意外,道:“怎么样,相谈如何?”

倒是陈礼略有几分激动,道:“相谈甚欢呢,倭王乃是子夜才回的鸿胪寺。”

张安世不由道:“这郑公,竟有这样的口才?”

陈礼便道:“殿下,郑公乃是京城首屈一指的大儒,虽是命运多舛,可教这倭王奉为圭臬,却也是不在话下的。”

张安世笑了笑道:“嗯,这样很好。”

陈礼看张安世的反应,其实心里有些奇怪,却也没有多问,又道:“还听说,这郑公,同时还向倭王举荐了不少的新学人才,俱是京城里,较为著名的贤才……殿下……这样会不会……会不会……”

张安世抬眸看他,皱眉道:“你怎么说话支支吾吾的,有话就说吧。”

陈礼犹豫了一下,最终道:“卑下担心……这倭人请了这么多新学的大贤回去他们那里,这些可都是人才……使他们流于海外,岂不是等于是李斯这些人奔秦?若是这样的话……只怕……只怕……”

陈礼的话没有说完,可是意思已经足够明白了!

第575章 风向变了第448章 加恩第265章 狭路相逢第109章 诛族第259章 国公第406章 天下人之心第158章 陛下起杀心第522章 赚疯了第33章 入宫第352章 经天纬地之才第481章 钦犯落网第395章 生杀夺予第546章 一个漏网的都没有第203章 杀手锏第113章 赚翻了第363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42章 京城三凶第123章 碎尸万段第569章 天数有变第270章 委以重任第289章 官升一级第391章 狼心狗肺第224章 真相毕露第312章 告祭太庙第154章 龙颜大悦新的一月,求月票!第311章 震惊四座第165章 真相第15章 震动朝野第7章 圣旨第129章 重赏第529章 搜刮殆尽第5章 上奏第539章 承平第83章 八十三章:满门抄斩(七千字大章)第426章 暴利第44章 惊天动地第124章 此孙必为圣主第103章 赚疯了第539章 承平第274章 一网打尽第521章 再发一遍财第287章 大局已定第366章 涨势喜人第2章 重新做人第537章 有情有义张安世第273章 贺喜陛下第50章 兄弟第112章 陛下 银子来了第434章 水落石出第522章 赚疯了第137章 陛下,臣没死第415章 天下第一才子第139章 大买卖来了第570章 破贼第370章 天大功劳与万死之罪第427章 人中龙凤第381章 斩草定要除根第391章 狼心狗肺第434章 水落石出第461章 不可放过一人第25章 才高八斗第512章 遗诏第586章 分赃第281章 千刀万剐第462章 张安世出击第348章 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第120章 大赚第591章 全完啦第190章 真相大白天下第115章 晴天霹雳第360章 赚翻了第107章 真实的栖霞渡口第219章 朕光明正大第551章 一荣俱荣第405章 破釜沉舟第487章 万世太平第407章 杀人见血第517章 瓮中捉鳖第187章 总算捉住你了第108章 托陛下洪福第532章 行万里路第3章 竖子第561章 可怕的真相第149章 大赚特赚第75章 圣驾第41章 老兄威武第53章 家国天下第263章 百年基业第326章 反杀第318章 谁有异议?第99章 首功第503章 一通乱杀第342章 君臣相见第482章 大功于朝第325章 成王败寇第425章 生财有道第436章 说出来都吓死你第369章 我和夏公很熟第126章 不堪一击
第575章 风向变了第448章 加恩第265章 狭路相逢第109章 诛族第259章 国公第406章 天下人之心第158章 陛下起杀心第522章 赚疯了第33章 入宫第352章 经天纬地之才第481章 钦犯落网第395章 生杀夺予第546章 一个漏网的都没有第203章 杀手锏第113章 赚翻了第363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42章 京城三凶第123章 碎尸万段第569章 天数有变第270章 委以重任第289章 官升一级第391章 狼心狗肺第224章 真相毕露第312章 告祭太庙第154章 龙颜大悦新的一月,求月票!第311章 震惊四座第165章 真相第15章 震动朝野第7章 圣旨第129章 重赏第529章 搜刮殆尽第5章 上奏第539章 承平第83章 八十三章:满门抄斩(七千字大章)第426章 暴利第44章 惊天动地第124章 此孙必为圣主第103章 赚疯了第539章 承平第274章 一网打尽第521章 再发一遍财第287章 大局已定第366章 涨势喜人第2章 重新做人第537章 有情有义张安世第273章 贺喜陛下第50章 兄弟第112章 陛下 银子来了第434章 水落石出第522章 赚疯了第137章 陛下,臣没死第415章 天下第一才子第139章 大买卖来了第570章 破贼第370章 天大功劳与万死之罪第427章 人中龙凤第381章 斩草定要除根第391章 狼心狗肺第434章 水落石出第461章 不可放过一人第25章 才高八斗第512章 遗诏第586章 分赃第281章 千刀万剐第462章 张安世出击第348章 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第120章 大赚第591章 全完啦第190章 真相大白天下第115章 晴天霹雳第360章 赚翻了第107章 真实的栖霞渡口第219章 朕光明正大第551章 一荣俱荣第405章 破釜沉舟第487章 万世太平第407章 杀人见血第517章 瓮中捉鳖第187章 总算捉住你了第108章 托陛下洪福第532章 行万里路第3章 竖子第561章 可怕的真相第149章 大赚特赚第75章 圣驾第41章 老兄威武第53章 家国天下第263章 百年基业第326章 反杀第318章 谁有异议?第99章 首功第503章 一通乱杀第342章 君臣相见第482章 大功于朝第325章 成王败寇第425章 生财有道第436章 说出来都吓死你第369章 我和夏公很熟第126章 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