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中兴之主

新政要贯彻,要处理的事实在多如牛毛。

各地的奏报,犹如雪片一般的飞来。

太子朱高炽,此时恰是最忙碌的时候,文渊阁诸公,自也脚不沾地。

好在太子有大学士辅佐,而大学士又有众多舍人辅佐,倒也井井有条。

此时,这文渊阁里,却迎来了一批新人,这些人,大多都是各大学堂的优秀毕业生,此后分配至各府县里担任文吏,磨砺一番之后,入文渊阁。

他们乃是舍人的身份,其性质还是文吏,所负责的既有接洽各部,传达旨意,亦或者协助大学士票拟,当然,更多时候,还是提出建言,并且备询。

这也是朱高炽的意思。

新政推行天下,现在天下各地的奏疏,大多和新政有关,有的是关于铁路的,有的则是商税的情况,也有的涉及到作坊、邮政等等。

这些奏报,其实不但原有的那些舍人们不懂,很是抓瞎,便是大学士们也是两眼一抹黑。

因此,在精挑细选之后,足足一百一十二个自直隶各府县,还有铁路司、邮政司,亦或者海政部、铁道部的文吏进入中枢,成为舍人。

而其中一人,张安世觉得面熟,便将其招来,道:“你叫什么名字?”

“殿下,学生夏瑄。”

听到这个名字,张安世猛地想起,不免道:“你瞧本王的记性,是夏公之子,上一次还立了战功。倒没想到,你竟来了文渊阁,怎么样,习惯吗?”

夏瑄道:“禀殿下,还算习惯。”

张安世便又道:“你父亲年纪大了,如今重新起复,成了教育部尚书,你不要教他失望。”

夏瑄道:“是。”

张安世道:“对了,给本王草拟一份奏报。”

夏瑄点头,当即拿出了主板,开始记录。

张安世背着手,深思了一番后道:“臣张安世奏曰……倭国王、朝鲜国王为我大明藩屏,名为异邦,实为父子之国。今我大明承平,理当召二王进京觐见,沿途所有开支,由朝廷付给……”

夏瑄记下,而后道:“那学生去拟定了。”

张安世点点头道:“去吧,写好之后,再给本王过目一二。”

夏瑄匆匆而去。

这份奏疏,很快便送到了太子的手里。

只是太子朱高炽见了,皱眉起来,脸上若有所思。

上一次的谈话,还历历在目,可转眼之间,却不曾想,这张安世却一改从前的样子,居然对朝鲜国和倭国甚是友善,狠狠地吹捧了倭国和朝鲜国一番。

论起来,朝鲜国恭顺,倒是说的过去的,可倭国嘛……却不尽然了。

若是再召二王进京,此二王当真来奏见,态度甚恭,那么……朝廷就更没有办法提出苛刻的条件了。

大明毕竟是礼仪之邦,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总不能凶残到效仿勤王,将楚王骗到了咸阳之后直接软禁,而后伐楚吧。

倘若继续这样友善,关系更是亲密,那么……此前打算这倭国和朝鲜国的封地……

细细思量之后,太子朱高炽却还是毫不犹豫地提起笔,恩准了这奏议。

于是礼部和鸿胪寺开始忙碌,一面火速派出使节,宣读大明朝廷的旨意,一面做好迎接二王可能进京的准备。

张安世则好像很快就将此事忘了个一干二净一般,再没有提及此事。

这些时日,要处置的奏疏太多了。

隔三差五,就有新的奏疏来,今日是某郎官恳请治理城西的河道淤泥,认为有碍观瞻。

过几天,又有人上奏,表示城西那儿,树木盗采过于严重,需要严惩。

仿佛这城西的羽林卫,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地方,竟是总能劳驾这些朝臣诸公们的关注。

这样的做法,即便是没有回过味来的人,其实大抵也晓得,这城西是个风水宝地了。

因而,便有不少的商户开始临时起意,开始想在城西附近做一些‘买卖’。

可买卖还没做,很快他们便铩羽而归,因为……此时他们才察觉到,这买卖……早已轮不上他们了。

这城西的地,围绕着那些营造的宅邸,早已绝大多数掌握在栖霞商行手中。

到了岁末,却又有人来奏。

朝鲜国王,以及倭国国王皆以启程,而大明的船队,亲自前往迎接,横渡了汪洋之后,不日即将踏足中土。

这个消息传出,其实并不意外。

朝鲜国王一向比较恭顺,既然大明朝廷相召,他不敢不来。

而朝廷所册封的倭王,则不同了。

明初的时候,倭寇便已开始在东南初见端倪,肆意劫掠和杀戮。

太祖高皇帝大怒,于是打算与倭王联手,对倭寇采取前后夹抄的攻势。

于是在洪武二年,太祖高皇帝派出使臣远赴日本。

当时在位的倭王叫怀良,当明朝使臣到日本后,怀良竟然不承认明朝的地位,将七个使臣监禁,随后处死五人,只留下杨载和吴文华两个使臣。

后来当得知大明已经彻底地扫除了北元的残余势力,威震天下之后,这倭王便立马派遣使臣送回被监禁的明使,并且为了表示歉意,又归还一些被倭寇掠夺走的明朝百姓。

但对于剿灭倭寇,他却是表示不合作。

朱元璋得知小小藩国竟然敢违逆上意,于是再派使臣面斥怀良,并威胁说大明军队枕戈待旦,随时都能渡海讨伐。

倭王不为所动,写了一封呈表让使臣带回南京。

其原话是:臣居远弱之倭……尚存知足之心……陛下作中华之主……常起灭绝之意。大明纵有精兵良将,而臣论文有孔孟,论武有孙吴,陛下起精锐之师,来侵臣境,于倭国而言,顺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

这番书信,其实连大明君臣们都看的有点懵逼。

这倭国抵御大明的武器,竟是文有孔孟之学,武有孙子和吴起这样的兵法。

只是这个时候,当国书传回南京时,朱元璋的气,也早已消了,他对于征讨远在天边的倭国没有太大的兴趣,最终还是选择了怀柔,重新册封了倭国国王,又将倭国列为了不征之国。

这倒不是因为嫌渡海作战麻烦,而令太祖高皇生出疑虑。而是从太祖高皇帝生前的种种言行来看,在他看来,大明的心腹大患,永远都在北方,其余无论是倭寇,亦或者西南边陲的土司,永远都是癣疥之患,哪怕即将驾崩时的遗诏之中,也再三重申这一点,教子孙们牢记,不可轻易靡费国力,而应将精力放在北方异族的监视和分化上。

当下的倭国国王,实则乃是足利义教。

当然,这种国王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这足利义教,真正算起身份,理应是倭国室町幕府的第六代将军而已。

可就是这将军,却是把持了倭国几乎所有的大权。

而幕府将军把持倭国之后,便垄断了和大明的外交,自称自己是倭国之主了。

而对大明而言,其实也懒得去理会这里头有什么名堂,反正也不是自己家的,有个做主的就行,照例颁发倭王的金印即是。

这足利义教算起来,应该是幕府的中兴之主,他接替自己的兄长,成为征夷大将军之后,立即开始严令其他诸大名不得私下与大明交往,垄断贸易权力。

与此同时,不断地强化幕府的权力,并且打击僧侣!

短短十年之间,这室町幕府的权力就已达到了空前。

作为一个有见地的领导者,对于外头所发生的变化,足利义教绝非是不知的。事实上,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海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出入京都海域的大明商船,规模越来越庞大,样式越来来新颖,早已引起了足利义教的警惕。

此番他渡海而来,目的既是要试大明的深浅,与此同时,便是想要亲自探查一番大明的情况。

当然,大明朝廷相召,此时也不得不来。再者,这足利义教当然也深信,大明断然不会斩杀来使,对他这位征夷大将军采取什么措施。

此番,倭国的使节团,大概是因为这位大将军亲自前往,规模尤其的浩大。

他们登上的,乃是大明接应他们的船队。

一见这船,足利义教便已被震撼了,如此规模庞大的舰船,给了他巨大的影响。

紧接着,一路渡海,平安无事,只有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在即将进入松江口口岸的时候,他几乎是眼花缭乱的,又开启了他的新一轮震惊。

要知道,在这航线上,隔三差五的,便可见到张挂大明旗帜的舰船出入,那满载的货物,无以数计,巨大的华亭港,人流如织,接驳进入内河的舰船,随即开始带着他们逆江而上。

这数十日以来,这整个倭国使节团,几乎已经无暇去见识风景和风土人情了。

因为他们所见所闻,已超越了他们的认知。

更可怕的是,当他们抵达直隶,亲眼看到了在铁轨上呼啸奔跑的钢铁怪兽时,这种震撼,可想而知。

随来的贵族和武士,素来自认为身份高贵,可见到这些从前没有见识过的事物,从前高傲的他们,尽都沉默不言了。

而此时,大明宋王张安世,奉诏亲自迎接足利义教人等入城。

足利义教见着了张安世。

彼此见礼,张安世格外的热情,嘘寒问暖一番。

而足利义教虽不是汉人,可汉话却十分纯熟,准确的来说,大家的教育背景几乎是相同的,无论是大明,还是足利义教亦或者倭国的贵族和武士,大家都是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开始学习汉话,读四书五经,学孔孟之学。只不过足利义教学的比较好,张安世是出了名的学渣,属于半吊子。

客套地寒暄一番之后,张安世便笑道:“太子殿下可一直盼着你们来呢……”

只是这话才说出来,足礼义教便道:“宋王殿下,不知皇帝陛下……是否身体有疾?”

足利义教笑盈盈的,可直接抛出了一个极敏感的问题。

他原本以为,召他来此,乃是大明皇帝的意思,可现在他隐隐的感觉到,似乎这可能和大明太子有关。

当然,当今太子,已是监国太子,同样掌握着巨大的权柄,和大明皇帝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只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反而让敏感的足利义教认为,这南京城,可能要成为是非之地了,于是他心头,不免谨慎了几分。

张安世含笑道:“陛下龙体康健,只是近来极少过问俗务。”

足利义教见张安世的神色不像有假,但显然他是不会轻易相信这个说辞的,不过,却没有再提出更多的质疑。

足利义教微笑着道:“此番来中土,大开眼界,方知中土物产之盛,绝非敝国可比。”

张安世客气地道:“足利殿下言重了,其实啊……这与物产之盛,有什么相干?说到底……不过是新政的成果罢了。”

足利义教对这番话倒也不感意外,这一路而来,他倒也听说过不少新政的事了。

现在张安世主动提及,他反而渐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乃中兴之主,自非庸人,自登上大将军之位后,几乎花费了十年的手腕,方才勉强强化了幕府在倭国的权柄。

可现在,他突然发现,与这大明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

此时再细思量,自己挖空了心思所干的事,竟颇有几分可笑。

这就好像,你跟着人家学开车,辛辛苦苦,砸锅卖铁的买了一辆七手夏利,自以为自己只要勤加苦练,便可成一代车神,十年苦功,好不容易靠着对对方的学习,练就了一身的本领。

于是颇想试一试老师的深浅,就当你兴冲冲的开着七手夏利进入赛道,自觉地对方虽然性能可能比你好,可我学大明的《孔孟》、《孙吴》比你更刻苦,就未必能输你多少。

结果,就在你沾沾自喜,觉得即将修成正果的时候,对方……直接一个按钮下去,他的车……飞起来了。

是的,飞起来了,因为……人家的版本……又更新换代了。

……

第121章 皇孙崛起第86章 血淋淋的真相第527章 猛虎出笼第154章 龙颜大悦第475章 一个比一个狠第267章 加官晋爵老虎祝大家新年快乐!第347章 狠人还有文化第485章 千载难逢的机遇第335章 开太平第189章 水落石出第238章 外甥随舅第446章 全天下的希望第336章 替罪羊第315章 宫中震怒第55章 太子好厉害第130章 天下第一第398章 朕诛之第5章 上奏第186章 三喜临门第89章 入宫报喜第228章 名震天下第575章 风向变了第475章 一个比一个狠第370章 天大功劳与万死之罪第548章 千里觅封侯第225章 尽诛之第420章 往死里坑第62章 他竟是皇帝第206章 绝世神兵第404章 动手第10章 垂死病中惊坐起第539章 承平第299章 天下无敌第203章 杀手锏第380章 斩草除根之法第187章 总算捉住你了第543章 决不轻饶第594章 出击第388章 朕在此第11章 神药第358章 皇孙威武第387章 陛下来算账了第460章 你敢想吗?第451章 真汉子第414章 此乃阎王殿第395章 生杀夺予第432章 挫骨扬灰第594章 出击第210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436章 说出来都吓死你第344章 杀人还要诛心第210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4章 上达天听第320章 一个不留第284章 帝心难测第459章 惊人数目第371章 文臣皆可杀第471章 龙颜大悦第374章 普天同庆第23章 出入宫禁第437章 太平府的大爆发新年写给书友的一封信第577章 神奇的事发生了第207章 舅甥一家亲第541章 圣驾第343章 贤王出击第467章 断脊之犬第314章 普度众生第439章 有钱就可为所欲为?第438章 天文数字第131章 杀手锏第508章 陛下圣明第100章 加官进爵第445章 天下第一功第2章 重新做人第401章 封王第201章 功德圆满第381章 斩草定要除根第78章 才高八斗张安世第270章 委以重任第473章 杀无赦第367章 不要不识抬举第523章 连根拔起第191章 死不足惜第173章 完蛋了第373章 罪魁祸首竟是他第447章 大加封赏第569章 天数有变第346章 身败名裂第124章 此孙必为圣主第512章 遗诏第104章 陛下 我们发财了第340章 帝心难测第18章 面圣第200章 原来如此第403章 震古烁今的赏赐第319章 血债血偿第25章 才高八斗第83章 八十三章:满门抄斩(七千字大章)
第121章 皇孙崛起第86章 血淋淋的真相第527章 猛虎出笼第154章 龙颜大悦第475章 一个比一个狠第267章 加官晋爵老虎祝大家新年快乐!第347章 狠人还有文化第485章 千载难逢的机遇第335章 开太平第189章 水落石出第238章 外甥随舅第446章 全天下的希望第336章 替罪羊第315章 宫中震怒第55章 太子好厉害第130章 天下第一第398章 朕诛之第5章 上奏第186章 三喜临门第89章 入宫报喜第228章 名震天下第575章 风向变了第475章 一个比一个狠第370章 天大功劳与万死之罪第548章 千里觅封侯第225章 尽诛之第420章 往死里坑第62章 他竟是皇帝第206章 绝世神兵第404章 动手第10章 垂死病中惊坐起第539章 承平第299章 天下无敌第203章 杀手锏第380章 斩草除根之法第187章 总算捉住你了第543章 决不轻饶第594章 出击第388章 朕在此第11章 神药第358章 皇孙威武第387章 陛下来算账了第460章 你敢想吗?第451章 真汉子第414章 此乃阎王殿第395章 生杀夺予第432章 挫骨扬灰第594章 出击第210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436章 说出来都吓死你第344章 杀人还要诛心第210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4章 上达天听第320章 一个不留第284章 帝心难测第459章 惊人数目第371章 文臣皆可杀第471章 龙颜大悦第374章 普天同庆第23章 出入宫禁第437章 太平府的大爆发新年写给书友的一封信第577章 神奇的事发生了第207章 舅甥一家亲第541章 圣驾第343章 贤王出击第467章 断脊之犬第314章 普度众生第439章 有钱就可为所欲为?第438章 天文数字第131章 杀手锏第508章 陛下圣明第100章 加官进爵第445章 天下第一功第2章 重新做人第401章 封王第201章 功德圆满第381章 斩草定要除根第78章 才高八斗张安世第270章 委以重任第473章 杀无赦第367章 不要不识抬举第523章 连根拔起第191章 死不足惜第173章 完蛋了第373章 罪魁祸首竟是他第447章 大加封赏第569章 天数有变第346章 身败名裂第124章 此孙必为圣主第512章 遗诏第104章 陛下 我们发财了第340章 帝心难测第18章 面圣第200章 原来如此第403章 震古烁今的赏赐第319章 血债血偿第25章 才高八斗第83章 八十三章:满门抄斩(七千字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