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此乃阎王殿

吴氏那样的地方大族,和当地的士人必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的。

这一点也不让人惊奇。

所以胡广虽是想要否认,可最终还是老实承认了。

张安世道:“此案牵涉之广,教人瞠目结舌,上至文渊阁大学士,下至翰林院的寻常翰林编修,亦有不少都牵涉其中。”

张安世顿了顿,接着道:“若是寻常的案子,倒也罢了,偏偏此乃逆案,那些曾与吴氏等勾结之人,必然是惶恐不安,陛下要将这件事彻查到底,这些人想来也心知肚明,只要锦衣卫继续查下去,迟早有一天可能会查到他们的头上。”

胡广见张安世没有顺着他与吴氏的交情继续深究下去,心里稍稍松了口气。

张安世却继续道:“既然被查获只是迟早的问题,那么狗急跳墙也是必然的。陛下……他们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将京城的水搅浑,因为也唯有如此,方才可以让陛下和锦衣卫的注意力,集中在其他方面。这也是为何前些日子,对于新政的抨击愈演愈烈,太平府之所以人心惶惶,也尽都来源于此。”

朱棣颔首道:“直到今日,他们依旧还死不悔改,一群杀千刀的货。”

张安世抿嘴笑了笑道:“表面上看,是太平府的情况危急,锦衣卫这边进退失据。可实际上,在臣看来,这其实何尝不是机会呢?这岂不是证明了,这些人已被逼迫到了绝路,不得不狗急跳墙?”

“正因如此,所以皇孙殿下……倒是办了一件好事,那便是在此人心惶惶之际,稳定人心,率万民陈情!若非如此,这些人想要一个个捉拿,倒实在不太容易。却偏偏这一次陈情,却给这些已到了绝路之人,自以为抓住了一次机会。所以臣料定,他们必定不会错失此良机,所以……在万民陈情之时,臣早已有了布置,一方面,令锦衣卫蛰伏,随时候命,观察异常的举动。”

“另一方面,却也与皇孙私下沟通,布置下了天罗地网,便是只等这些人露出马脚,便可立即动手,将他们一网打尽。”

朱棣点了点头,他突然想到了什么,随即道:“这叫引蛇出洞?”

张安世便道:“正是!臣趁此机会,立即将这些四处煽风点火之人捉拿,当即便开始审讯。这一次陈情十分突然,想来那些人,根本没有太多准备的时间,他们这是属于临时应变,而一旦是临时应变,那就一定会有许许多多的破绽,臣只要抓住这些破绽,便可抓出大鱼。”

朱棣忍不住问道:“为首者乃何人?”

“为首者不少。”张安世道:“其中牵涉朝廷大员,也有涉及到当世名儒。”

朱棣指着被押解的其中一人:“也包括了此人吗?”

朱棣手指着这人,面色冷峻。

而被朱棣所指之人,却是一个儒生模样之人。

“此人莫不是也姓吴?”

朱棣凝视着此人。

这人道:“臣万死之罪。”

朱棣道:“朕对你颇有印象,你当初可是在翰林为官,此后辞官了?”

这人道:“正是。”

“为何辞官?”

“年岁大了,只想回乡养老,志不在仕途。”此人慢悠悠地道。

朱棣道:“你与江西吴氏有何关系?”

这人摇摇头道:“臣虽姓吴,却是婺州兰溪县人。”

朱棣听罢,道:“朕想起了,吴师道与你有何关系?”

这人道:“乃是家祖。”

朱棣没有再说什么,只笑了笑。

朱瞻基却在一旁道:“既如此,你为何要勾结乱贼,莫非也是要做前元的余孽吗?”

这人摇头道:“家祖虽在元时为官,可臣却并不思怀前元。”

朱瞻基道:“那是何故?”

这人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只是想要舍身取义而已,臣不过是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今日……既已到这般地步,也就无话可说了。”

他说着,无力地摇摇头。

“好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朱棣听罢冷笑。

他看了朱瞻基一眼,道:“孙儿,你瞧他是书生吗?”

朱瞻基道:“看着像。”

朱棣继续问:“是否手无缚鸡之力?”

“是。”朱瞻基老实回答。

朱棣居然没有大怒,而是端坐,道:“那朕再告诉你一件事,他的祖父吴师道,鼎鼎大名,所交往的大儒,有黄溍、柳贯、吴莱、郑复初人等。这些人,你可能并不熟知,不过这不打紧,你只需知道,从太祖高皇帝开始,我大明的文臣之中,如被太祖高皇帝所称赞的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便是他们的学生弟子。”

顿了一下,他接着道:你可千万不要小看这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吴师道这些人,他们的弟子,曾在浙东、江淮一带大建书院,而今较为人熟知的钓台书院、杜门书院,都是他们的弟子所建。”

“这天下的读书人,若能进这样的书院深造,便算是大幸,而这些人在书院学习之后,或是回到本乡也开设书院教授子弟,又或入仕为官,可谓是遍布天下。”

朱瞻基忍不住在心里嘀咕,原来又是教书的。

朱棣似乎看出他心里所想,便道:“你可别小看这教书二字,他们讲究的是将传授子弟,也讲究的是师生之谊。再加上朝中文臣不少出自他们的弟子,这里头可就不太简单了,不说其他,单说此人的祖先吴师道,不但在元朝时做过官,且门生故吏不少,此后此人编撰书籍,要读书人都记录进他的书里,可你知道,他是如何编书的吗?”

朱瞻基道:“请皇爷明示。”

朱棣笑道:“若是学理学的读书人,哪怕文章次劣一些,他也要收录。可若是不将理学奉为圭臬者,便是再好的文章,他也瞧不起,必定列为下等,斥为离经叛道。孙儿,你别小看他这编书,他们在读书里头,和朕这天子没有任何分别,但教他欣赏之人,便可大造声势,教此人声名远播。”

“可若是他不喜者,他只需斥责几句,便可教此人身败名裂。他们都说朕这个人,独断专行,杀伐果断。真是可笑,最是杀伐果断,杀人不见血的,不是恰恰是他们这些人吗?朕用人,尚且还知晓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总还懂得宽恕。”

朱棣说到,声音越加的冷然,他道:“可似吴师道这般的人,但凡有读书人敢于不顺他的理学,便要发动他的党羽和所谓的好友们对其大加讨伐,一丝一毫的沙子也是不容的。现在他的孙儿在你面前自称自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你可不要相信,他们用嘴杀的人,绝不比朕用刀杀的人少。”

朱瞻基道:“孙臣明白了,皇爷的意思是,不要被这些人骗。”

朱棣眯着眼道:“原本读书是好事,可读书的人一多,久而久之,彼此就各有千秋。而先读了书的人,为了让所有人臣服于自己,便会利用自己名望还有人脉,对后进者打压,党同伐异,久而久之,这天下的读书人,要嘛就是他的同类,要嘛就是他的、门生故吏了。你也别以为,他辞了官,便觉得此人淡泊名利。他们的名利之心,可大的很。在他们看来,做官如探囊取物一般,他的亲族、同窗、门生做官者数不胜数,这官对于寻常的读书人而言,乃是进身之阶,可对这样的人而言,不过是一个累赘负担而已。”

“他们往往会接受征辟,在朝中待几年,而后辞官而去,要嘛编书,要嘛教书,既清闲自在,又得文名,可天下的事,却也有不少,操纵于他们之手,很多时候,他们要做什么事,只需修书一封,有时候效果比朕的圣旨还要有效。”

朱瞻基听得极认真,道:“孙臣明白了,此乃文之贼也。”

朱棣赞许地看了一眼朱瞻基,便兴致勃勃地道:“倘若是你,这样的文贼,你当如何处置?”

朱瞻基居然低头,认真地斟酌起来,最后突出四个字:“抄家灭族!”

朱瞻基说得斩钉截铁!

朱棣诧异地看着朱瞻基,连同这百官,也不禁胆颤。

无论有事没事之人,看着一个少年,说到杀人时,眼睛竟也不眨一下,若是不毛骨悚然是不可能的。

于是朱棣震惊之余,忍不住问:“为何如此?”

朱瞻基坦然道:“此文贼,若是将要诛他们的心,皇爷和孙臣都不是他们的对手。至于阿舅,阿舅平日里虽也抱着春秋去读,可若是和此文贼讲道理,却是不堪一击。既然道理讲不通,那么就只好用皇爷最擅长的手段,唯有如此,方可解决这个问题。何况他们所牵涉的,乃是谋逆,谋逆者族灭,这是祖宗之法,既有法度,便不可徇私。”

朱棣不由笑道:“可若是诛杀了这样的人,那么后世千千万万的读书人,都要痛骂朕了。”

朱瞻基神色认真地道:“阿舅说过,大破才能大立,历来成大事者,没有不被人骂的,一件事的好坏,应该人有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何须管顾他人非议呢?”

朱棣此时却是看向那人道:“朕孙儿的话,可有道理吗?”

此人脸色惨然,哽咽道:“草民祈陛下饶了草民一命,从此之后,愿……愿为陛下鹰犬。”

朱棣笑了:“现在想做鹰犬,未免太迟了一些。朕孙儿的话,便是朕的话,朕开了这个金口,岂有食言的道理?”

说罢,朱棣道:“此案,都由孙儿来裁处吧。”

而后,朱棣看向张安世道:“还有何人牵涉此事,锦衣卫从速拿办。”

张安世却是扫了一眼众大臣,随即道:“陛下,有不少人,就在百官之中。”

朱棣没有丝毫犹豫,立即从嘴里蹦出一个字来:“拿!”

“喏。”

一个名录,自张安世的袖里取出。

而后,张安世开始唱名。

张安世的声音很是平稳,却好像是催命符一般。

每点到一人,或有人口呼冤枉,或有人瘫下,也有故作坚强的,只冷冷一笑。

此情此景,对百官而言,好像度日如年一般,时间过得很慢。

一个个人被押起来。

有人大悲,高呼:“陛下,再不敢了。”

又有人道:“是他,是他指使的,臣当时……不过是受人唆使……”

听着这些嘈杂的声音,朱棣只觉得厌倦。

他冷着脸,一双虎目,始终没有去看这些熟悉的面孔。

三十多人,被一个个被点了出来。

校尉们一拥而上,将人按倒在地。

求饶之声不绝于耳。

朱棣最后吩咐道:“记得抄家!”

抛下这句话,朱棣便再不愿多留,干脆地摆驾而去。

张安世则按着腰间的刀柄,站在原地,吁了口气,而后大喝:“带下去。”

校尉们立即扭着人拖拽着便走。

余下的大臣,一个个神色颇为紧张。

杨荣倒还镇定,道:“各司其职吧。”

说着,当即先走一步,众人只好散去。

看着那些大臣一个个离开,朱瞻基这才朝张安世靠近了一些,咧嘴笑道:“阿舅,你瞧我办的如何?”

“还好。”张安世如释重负。

不过眼下,还有许多事要做,首先要做的,就是稳定太平府的局面,解决了隐患是一个问题,如何重拾信心,促进发展才是至关紧要的事。

朱瞻基道:“皇爷教我来处置,我打算将这些人统统灭族,阿舅以为如何?”

张安世深深地看了朱瞻基一眼,才道:“若是太祖高皇帝和陛下,会怎样做?”

朱瞻基立即道:“当然也是灭族。”

张安世道:“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明明可以说,应该以祖宗之法来法办,却偏偏要说,我认为该灭族。前者是遵守祖制,后者则表现出了你的无情,一个人,不该轻易将自己的无情展现出来,而是应该说最漂亮的话,下最狠的手。”

朱瞻基听罢,眼眸微微一张,露出恍然大悟之色,道:“我明白啦,就好像阿舅平日里一样,口里总说不要、不要,实际上……却早已将东西揣自己的怀里了。”

张安世的脸顿时冷了下来,大怒道:“胡说八道,你几时看见的!好啦,乱党的事,交给我。可眼下,最紧要的还是稳定人心。你既是太平府的三等吏,这个时候,应该去去各府县,讲述朝廷关于新政的旨意,这是头等大事。”

朱瞻基道:“可是我觉得杀人更痛快。”

张安世叹息道:“杀人会给人留下创伤的,而救人不一样,救人能引发人的愉悦和满足。所以这等糟糕的事让阿舅来处置,你好生去和军民百姓讲清楚好了。”

朱瞻基露出一丝不解,皱了皱眉道:“可是我们杀的不是恶人吗?”

“谁说他们是恶人?”张安世诧异道:“好恶是相对的,就如在你眼里,你的皇爷爷乃是天下一等一的好人,可若是在建文的臣子们眼里呢?同样的道理,我是你的阿舅,你是不是也认为阿舅是好人……可在有些人的眼里,阿舅照样是十恶不赦。”

朱瞻基:“……”

“好啦,就此别过,赶紧去好好办事,阿舅手头还有许多事要处置。”

张安世摆摆手,吁了口气。

接下来,可有的忙了。

当然这还不是最紧要的,被诛杀的这些人,任何一个,放在当今天下,都有巨大的影响力。

而这些人被诛杀,必然会引发某些后果。

譬如觉得痛快的人,自是觉得畅快淋漓,可若是觉得不痛快的人,也定会将朝廷恨之入骨。

张安世回到栖霞时,已是夜深。

天空已经披星戴天,张安世一脸疲倦地落座,他继续审视着白日里缇骑们整理的卷宗。

此时,有人出现在了张安世的案头,而后将最新的一份奏报送到了张安世的面前。

张安世愕然抬头,这才发现是一个文吏。

这文吏神色同样看起来很是疲倦,可与此同时,看着张安世的目光,却很是不同,那一双眼眸很有锐气,却并没有怀有什么善意。

“你是何人?”张安世挑着眉头道:“叫什么名字?”

此人愣了一下,却还是道:“下官于谦!”

张安世听到于谦二字,不由眯起眼睛看着这人。

他细细观察着这个年轻人,人很年轻,却看上去稳重,只是……好像很不开心。

张安世于是笑吟吟地道:“来长史府多久了。”

“三日。”

张安世伸手拿起了桌案上的茶盏,他没有低头喝茶,而是点头道:“三日,也逐渐能熟悉手头的工作了,来此习惯吗?吃住如何?”

于谦抿着嘴,一副不为所动的样子,却显得很平静:“安排了住处,吃的也不错,却不习惯。”

“为何不习惯?”张安世不禁愕然道。

于谦又抿嘴不语,可在半响后,却突然昂首道:“在外人看来,此乃富贵地,可在下官看来,这郡王府却恰似阎王殿!”

“哐当……”张安世抱着茶盏的手打了个哆嗦,而后,这茶盏摔了个粉碎。

第304章 天上真的会掉馅饼第1章 我的姐夫是太子第541章 圣驾第73章 血溅五步第379章 他们在打劫朕第57章 好圣孙第248章 一举成名天下知第555章 一个个收拾第33章 入宫第305章 大权在握第482章 大功于朝第561章 可怕的真相第432章 挫骨扬灰第228章 名震天下第283章 双喜第593章 大功告成第304章 天上真的会掉馅饼第272章 一桩天大的功劳第306章 杀鸡儆猴第406章 天下人之心第29章 京城二凶威武第507章 敬鬼神而远之第357章 大肆封赏第555章 一个个收拾第130章 天下第一第135章 兵败如山倒第385章 什么叫马上天子第308章 臣不密则失身第251章 献宝第563章 立杀无赦第326章 反杀第401章 封王第308章 臣不密则失身第586章 分赃第594章 出击第578章 暴富人生第377章 帝心难测第479章 再造太平府第80章 赐婚第143章 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第192章 神兵利器第305章 大权在握第303章 皇恩浩荡第238章 外甥随舅第590章 宋王的杀手锏第10章 垂死病中惊坐起第49章 发财第332章 绝不可能第9章 好兄弟第163章 张安世智擒乱党第46章 殿前审问第439章 有钱就可为所欲为?第246章 财源广进第51章 我心善第551章 一荣俱荣第414章 此乃阎王殿第240章 神奇的医术第547章 大智大勇第7章 圣旨第421章 吃不了亏 上不了当第145章 喜报第488章 只在今日!第371章 文臣皆可杀第291章 天文数字第65章 阿舅 我会保护你第574章 喜临门第514章 帝心难测第516章 好戏开场第157章 封侯第303章 皇恩浩荡第561章 可怕的真相第168章 有一百六十八章:东窗事发第135章 兵败如山倒第98章 大捷第320章 一个不留第529章 搜刮殆尽第222章 洞房花烛杀人夜第151章 大获全胜第317章 事情败露第107章 真实的栖霞渡口第294章 不敢奉诏第562章 杀手锏第384章 屠戮殆尽第458章 无价之宝第12章 转危为安第348章 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第226章 大杀器第560章 报功第444章 真相大白第343章 贤王出击第394章 太子至孝第602章第102章 高中会元第218章 原形毕露第509章 水落石出第443章 好大的阵仗第349章 无双国士第315章 宫中震怒第367章 不要不识抬举
第304章 天上真的会掉馅饼第1章 我的姐夫是太子第541章 圣驾第73章 血溅五步第379章 他们在打劫朕第57章 好圣孙第248章 一举成名天下知第555章 一个个收拾第33章 入宫第305章 大权在握第482章 大功于朝第561章 可怕的真相第432章 挫骨扬灰第228章 名震天下第283章 双喜第593章 大功告成第304章 天上真的会掉馅饼第272章 一桩天大的功劳第306章 杀鸡儆猴第406章 天下人之心第29章 京城二凶威武第507章 敬鬼神而远之第357章 大肆封赏第555章 一个个收拾第130章 天下第一第135章 兵败如山倒第385章 什么叫马上天子第308章 臣不密则失身第251章 献宝第563章 立杀无赦第326章 反杀第401章 封王第308章 臣不密则失身第586章 分赃第594章 出击第578章 暴富人生第377章 帝心难测第479章 再造太平府第80章 赐婚第143章 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第192章 神兵利器第305章 大权在握第303章 皇恩浩荡第238章 外甥随舅第590章 宋王的杀手锏第10章 垂死病中惊坐起第49章 发财第332章 绝不可能第9章 好兄弟第163章 张安世智擒乱党第46章 殿前审问第439章 有钱就可为所欲为?第246章 财源广进第51章 我心善第551章 一荣俱荣第414章 此乃阎王殿第240章 神奇的医术第547章 大智大勇第7章 圣旨第421章 吃不了亏 上不了当第145章 喜报第488章 只在今日!第371章 文臣皆可杀第291章 天文数字第65章 阿舅 我会保护你第574章 喜临门第514章 帝心难测第516章 好戏开场第157章 封侯第303章 皇恩浩荡第561章 可怕的真相第168章 有一百六十八章:东窗事发第135章 兵败如山倒第98章 大捷第320章 一个不留第529章 搜刮殆尽第222章 洞房花烛杀人夜第151章 大获全胜第317章 事情败露第107章 真实的栖霞渡口第294章 不敢奉诏第562章 杀手锏第384章 屠戮殆尽第458章 无价之宝第12章 转危为安第348章 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第226章 大杀器第560章 报功第444章 真相大白第343章 贤王出击第394章 太子至孝第602章第102章 高中会元第218章 原形毕露第509章 水落石出第443章 好大的阵仗第349章 无双国士第315章 宫中震怒第367章 不要不识抬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