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大功告成

众人见这蔡敏断断续续的述说。

这蔡敏显然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声音颤抖着。

而君臣们也只能面面相觑。

显然谁也没有料到,短短一年之间,这倭国便已到了这样的地步。

可问题就在于,不久之前,这倭国似乎还风调雨顺,蒸蒸日上。

岂会一夜之间,就变成了这般的模样?

胡广于是道:“蔡敏,你所言,可属实吗?”

蔡敏带着几分激动道:“属……属实……草民……草民岂敢隐瞒……此番草民来此,也正是恳请大明,立即驰援……驰援……不然一切都来不及了,恩师郑晨人等,现在生死未卜……求……求朝廷营救……”

说罢,泪洒衣襟。

众人见他如此情真意切,却也知晓,他所言非虚。

胡广不由道:“既如此,可据……老夫所知,倭国……近来一向安定,怎会突然如此?”

蔡敏道:“起初的时候,学生随恩师人等,随倭王入扶桑。这扶桑上下,也确实热烈的款待,不只如此,不少的倭人,无论贵贱,俱都对学生人等,心生仰慕。这扶桑上下,对新学的兴致极为浓烈,莫说是那倭王,便是各处的大名,亦是纷纷想请恩师人等,讲述新学。”

他说到此,似是陷入回忆里,本是哀伤的脸上有着向往,口里接着道:“此后,新政开始,也一切都很稳妥,起先是那征夷大将军开了海贸令,命各处口岸,开放通商,又令各处,欢迎海商。效果也十分的显著,诸多海商,蜂拥而至。此后,又下命田亩奉还,要收缴各处大名和武士的田地,又组织不少人,至各州丈量土地……”

“这消息传出,倒有不少的争议,可争议虽大,却也还说的过去……再之后,又提倡新学,禁绝寺庙……”

他一通说下去,君臣们听罢,有人皱眉,似乎已经察觉出了什么。

也有人觉得……这岂不是和大明的新政一般无二?倒似乎也没有什么可指摘处的。

想来郑晨等人,对新政还是吃透了的……

蔡敏则继续道:“除此之外,又颁布了教育、商法等诏令……就在前些时日,又下了诏书……要建京都大学堂,谁料,这大学堂尚在筹备……便突然生变,到处都是叛军,四处杀戮,学生……学生……”

蔡敏说到此处,脸上浮出几许恐惧之色,接着又开始痛哭起来,泣不成声。

一直认真聆听的胡广,此时不禁道:“这些举措,无一不是好的,何况,既有叛乱,必有征兆,可此次……却又是何故?”

他露出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

这时,张安世却笑道:“胡公……也太天真了吧?”

此言一出,胡广色变。

场面一下子有些尴尬了,胡广抿着唇,一时间无言以对。

幸好这时张安世缓缓地踱步而出,打破了这份尴尬,笑吟吟地接着道:“所谓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不知胡公听说过这番话吗?”

胡广一愣,方才被张安世羞辱一通,他虽脸色变了变,好在他性情温和,倒也不是睚眦必报之人,6此时听到张安世这话,先是愕然了一下,而后忍不住道:“还要请教。”

张安世道:“我的儿子长生,陛下和诸公应该知道吧?”

朱棣颔首。

百官纷纷颔首。

张安世接着道:“有一次,我教他读书,他苦读了几日,艰难才学到了一些。于是有一天,他便向我发牢骚抱怨,说是:父王,世上若是有一味药,吃了便能记下课文便好了。”

张安世笑了笑,继续道:“当时我便打了他一顿。”

“何也?”张安世四顾左右,自顾自地继续含笑道:“他这样想,是因为……他想走捷径,须知这天下,无论是读书,亦或者齐家,或是治国,亦或者平天下,人人都希望能够走捷径。”

“会有这样的心思,其实也不奇怪,毕竟无论是学习,亦或者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犹如这蜀道一般,行路难,难如登天。其中不知多少艰难困苦,亦有不知多少的险阻,因而,处处都可能险象环生,必须做到如履薄冰,才有成功的可能。我说的只是可能……”

说到此处,殿中出奇的安静。

不少人的心里都有疑惑,而且,显然张安世所言的,可能是新政的得失,而这一点看,论及新政,张安世确实可谓是真正的专家。

张安世耐心地继续道:“正因为艰难,所以人们下意识的会投机取巧。就如文景之治,文景尊奉无为而治,而与民休息,这才有了汉初的大治。于是人们便忘了,文景时,照样为了削弱诸侯,针对诸侯的各种平叛举措,也似乎忘了,当时应对各种局面时,文景二帝的种种措施。便只觉得,天下的事,只要无为而治,便可。只是后世看来,效仿文景无为而治的君王,又有几个有好下场的呢?”

“这其中的根源,无非就产生于人的惰性而已,正因为人有懒惰之心,所以在检验得失的时候,往往希望将一件复杂无比的事,浓缩成一两点经验教训,以为只要靠如此如此,便可如此如此,盲目的去忽视不同环境,不同地域,不同时机。此番倭人新政,也是如此,倭国想要富强,需徐徐图之,步步为营,一点点的解决掉眼下的麻烦和隐患,这没有数十年的苦功,没有一点一滴的积累,如何可能?”

“可数十年的苦功,谁有这样的决心?那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教,可愿意自己二十年的苦劳,最终也不见什么效果吗?可他仰慕我大明新政的成果,恰在此时,又有郑晨这样的人,自以为只要总结一丁半点新政的经验,就可成事,需知……为政者与学者的思维,是不同的。学者闭门造车,只需去检验得失,却不知时务,偏偏学者提出的办法,其实恰恰最切合人心。”

张安世在这顿了顿了,才又道:“之所以切合人心,是因为学者忽视掉了做事的艰难,并不曾想到,新政的铺开,是先从财富的积累,一点一滴的剪除掉阻拦新政的隐患,还有无数人为之奋斗和辛劳的原因。却一味只盲目的认为,只要下达了某个政令,便可如何如何。此等学者,看看他的书,也就得了,还真有傻瓜照着他们的方法去做,岂不是比郑晨这样的人还要愚蠢?”

胡广:“……”

众人的面色在此时也不免起了一些变化,有人一脸顿悟之色,有人面露纠结,甚至有人认真细思起来。

张安世则是继续道:“只是足利义教这样的人,他绝不愚蠢,恰恰相反,据我所知,此人乃是中兴之主。可连他这样的人,却做出这样的蠢事,在我看来,其实……这都是贪婪和急于求成的结果!”

说到这里,张安世似有感触地叹了口气,随即又道:“人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愿意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事。倘若足利义教来向我讨教新政,我对他言:新政要成,要数十年苦功,需要数十年的财富积累,需要悉心的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人才,需要厉兵秣马,随时预备平定一次次的叛乱,甚至到时反对你的人,可能是你的至亲,到了那时,你也不能手下留情。完成了这些,在数十年之后,才有三五成成功的可能,可更大的概率,是身死族灭。”

“那么……这足利义教,还会愿意相信我吗?同样的事,他去求教郑晨,郑晨却告诉他,新政容易,只要修改律令,只要颁布一些诏令,那么很快就可水到渠成,短短数年之间,就有成效。这足利义教,会愿意谁?就说这辽东,辽东若是发生叛乱,那么有人提出,辽东苦寒,且各族林立,想要真正消灭一切隐患,就比如朝廷数十上百年不断的经营,才可最终消除一切隐患。可另一人却说,辽东的事,太容易了,三年时间,只要三年,便可平辽。那么……人们愿意相信前者还是后者?”

张安世道:“新政的难处,不身在其中的人,谁能知晓其中滋味,这二十年来,陛下这样的马上天子,排除一切艰难险阻,诛杀了多少不臣之人,又有多少文吏和校尉,前仆后继,即便如此,这二十年来,更不知遭遇了多少的风险,才有今日,这法令和诏书乃是新政的成果,是因为一件事,办成了,最终通过政令和诏书来予以确认,而非是因为有了诏书和律令,只要颁发下去,就可水到渠成。所以……这倭国内乱,其实早已注定了,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众人听罢,不管方才如何心情复杂的,此时都纷纷露出了苦笑。

就连朱棣也慢慢地琢磨出了味来,不由笑了笑。

倒是胡广似乎还有些不甘心,便道:“可前些时日,分明……倭国的消息……都很好……”

张安世道:“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胡公,我早说过,别人的话,不可尽信,士绅如此,商贾也是如此。其实恰恰是因为商报的好消息太多,我才断定,这倭国的内乱,已至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胡广皱眉道:“为何?”

张安世道:“很简单,开了海贸,大量的海商纷纷抵达倭国,从中牟取了暴利,若非如此的暴利,这商贾们,又怎会如此欢天喜地的赞颂倭国的新政,由此可见,倭国新政最直接的受益人,恰恰就是这些海商。”

“贸易的增加,既是好事,也是坏事。这倭国贫瘠岛国,岛上又没有太多的特产,生产的技艺,又远不如我大明,现在却是海商云集,那么必定是有大量的海商,将我大明的各种珍奇,运输往倭国,也必然造成倭国数不清的金银外流,也就是说,这样的贸易规模越大,非但不会使倭国更加富裕,反而会直接破坏倭国的生产,使大量人……彻底失去生业,唯一得利的,除了我大明海商,便是少部分依靠进口我大明商货的倭商,而真正受害的,却是倭人无数的军民百姓,人们只晓得海贸能带来财富,却殊不知,天下的财富,乃是恒定的,我大明的财富自海上得来,那么必定会有一方受损。”

“海商们得到了暴利,称颂倭人的新政,对其大家赞扬,又有什么奇怪呢?反正得利的乃是什么,损失的却非他们,何况,他们也没有欺骗,海贸确实是扩大了,而且,倭人也确实有不少商人,也跟着大发其财!乃至于……倭王也从中,借征税的手段,得到了好处。只是……他们的话,只说对了一半,另一半的消息,对于这些海商而言,他们既不在乎,也不会关心,甚至……对他们而言,他们只需和口岸里的少部分倭商打交道,其他的人,与他们何干?”

胡广微微张大了眼睛,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下意识地道:“原……原来竟是如此,这……这………哎……看来人都不可尽信啊。”

看着胡广一副意外惊愕的样子,张安世坦然地看着他道:“确实如此。可是胡公,其他的事可以先不管,现在的问题在于,倭国内乱,而朝廷册封的倭国国王,遭受了叛贼的威胁,大量大明学者,也生死未卜。何况许多的口岸,还有大量的汉商,极有可能,人身安全和财产都遭受了威胁。”

说到这里,他扫视了众人一眼,随即道:“陛下,诸公,现在情势,已经刻不容缓了,这些叛贼作乱,甚至威胁到了我大明钦定的倭王安危,若我大明无动于衷,一旦倭王被诛杀,这教朝廷的颜面,还有无数汉商和汉人的生死置于何地?所以,臣建言……大明水师要随时准备,抽调出来的一支模范营,亦要立即奔赴松江口岸,枕戈待旦。”

“另一面则是火速想尽一切办法,联络倭王!若是倭王已死,那么也想办法寻访他的同族子孙,重新册封,再请他们,立即发出求告的国书,恳请大明军马登岸,襄助剿贼,讨伐不臣。太祖高皇帝在时,曾下旨命倭国为不征之国,又授予足利家族金册,钦赐了金印。倘若他们有失,那么此前倭国年年岁贡,岂不成了天下的笑话?我大明天兵,保护倭国,也是理所应当。陛下,现在是立即下定决心的时候,若是再迟,就一切皆休了。”

这一番话,可谓震耳欲聋,场面一时间安静了下来,在场的所有人,都似乎一下子被拉进了另一场震惊里。

说实话,举荐郑晨等人,使倭国内乱,反手之间,又以保护倭王的名义,迅速进入倭国,这一手……实在是让人辣眼睛。

可偏偏,一切都如此的名正言顺,一切又都似乎很合理,以至于找不到一句反驳的话。

朱棣回过神来,眼眸却是明显地亮了几分。可以说,他此时的心里正为之振奋呢,于是下意识的,他与太子朱高炽对视了一眼。

父子二人,已有默契。

说起当初,朱高炽就惦记上了倭国和朝鲜国,而如今,时机到了。

此时的朱高炽,不由得由衷地佩服起自己的这个舅哥了,这家伙……到底跟谁学的啊,总能想出一些出其不意的办法!

想到此,朱高炽又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自己的父皇。

而朱棣,自然也已了然,这入倭,关系到的是自己几个孙儿的前途,他们虽非嫡长孙,可毕竟也是朱棣的血脉,朱高炽心疼他们,朱棣又何尝不心疼呢?

如今,一切都水到渠成,该决断了。

这是上天给自己的孙儿们,掉下来的馅饼。

朱棣道:“命朱瞻埈、朱瞻墉、朱瞻垠三人都督倭国事,再下旨,命朱勇为讨逆大将军,节制水师,领直隶左路模范营,迅速渡海,征讨倭国不臣。”

朱棣顿了顿道:“事情紧急,而如今,倭王生死未卜,倭王足利义教,历来恭顺,朕岂可对他的生死坐视不理,再命张𫐄为荡寇大将军,率一精兵,先行突击入倭,寻访足利义教下落,保护他的亲族!”

此言一出,众臣似乎都觉得……这好像很合理。

朱棣又补充道:“一定要尽力保护郑晨以及汉商人等的安全,就这样罢。”

众臣道:“遵旨。”

朱棣红光满面,其实这个时候,确实该表现出一点哀悼之情的,毕竟……许多人还不知是死是活呢。

可没办法,朱棣实在掩不住心里的喜悦了,或者是年纪大了,内心的一些事,实在已藏不住。

他尽量地压下唇角的笑意,转而道:“此事,太子定夺,朕只要结果,如何进兵,粮草征集事宜,不必报朕。三个月内,朕要倭国的内乱平定下来。”

朱高炽心中暗喜,不过他也知晓现在这场面不是适合高兴的时候,面上摆出一副沉痛的样子,道:“儿臣,谨遵陛下旨意。”

第314章 普度众生第245章 死无葬身之地更新计划兼月初求月票!第495章 大买卖第188章 落网第142章 重新做人第106章 揭开真相第492章 得悉真相第395章 生杀夺予第141章 听我说,谢谢你第197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261章 大赚特赚第502章 解缙的三板斧第8章 褒奖第508章 陛下圣明第273章 贺喜陛下第148章 聚宝盆第98章 大捷第328章 大丰收第420章 往死里坑第170章 有一百七十章:原形毕露第262章 加封第18章 面圣第72章 砸个稀巴烂第271章 石破天惊第376章 彻查到底第355章 灭国第253章 价值连城第171章 斩尽杀绝第252章 张安世的宝贝第104章 陛下 我们发财了推荐一个朋友的网剧第74章 皇帝给整不会了第494章 揭穿真相第566章 一箭三雕第533章 努力罢第97章 捷报第56章 皇孙饿了今天的更新会晚一点。第581章 封官许愿第441章 税赋大涨第206章 绝世神兵第577章 神奇的事发生了第583章 众建诸侯第166章 有一百六十六章:必死无疑第103章 赚疯了第78章 才高八斗张安世第161章 杀第273章 贺喜陛下第27章 朕之伯乐第212章 清洗第131章 杀手锏第488章 只在今日!第544章 重大案情第81章 赚疯了第154章 龙颜大悦第207章 舅甥一家亲第150章 陛下,我们又做了一件善事第22章 大病初愈第270章 委以重任第418章 礼贤下士的赵王殿下第382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第323章 功德无量第44章 惊天动地第486章 大明的希望第526章 赶尽杀绝第576章 父子相见第599章 张安世的杀手锏第222章 洞房花烛杀人夜第124章 此孙必为圣主第172章 有一百七十二章:真相大白第31章 京城横行第234章 主谋落网第388章 朕在此第377章 帝心难测第386章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第524章 位极人臣第124章 此孙必为圣主第385章 什么叫马上天子第513章 矫诏第549章 乱世用重典第357章 大肆封赏第384章 屠戮殆尽第564章 水落石出第420章 往死里坑第282章 母女平安第252章 张安世的宝贝第437章 太平府的大爆发第448章 加恩第540章 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第459章 惊人数目第272章 一桩天大的功劳第594章 出击第239章 死而复生第121章 皇孙崛起第227章 毁天灭地第29章 京城二凶威武第240章 神奇的医术第511章 帝心难测
第314章 普度众生第245章 死无葬身之地更新计划兼月初求月票!第495章 大买卖第188章 落网第142章 重新做人第106章 揭开真相第492章 得悉真相第395章 生杀夺予第141章 听我说,谢谢你第197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261章 大赚特赚第502章 解缙的三板斧第8章 褒奖第508章 陛下圣明第273章 贺喜陛下第148章 聚宝盆第98章 大捷第328章 大丰收第420章 往死里坑第170章 有一百七十章:原形毕露第262章 加封第18章 面圣第72章 砸个稀巴烂第271章 石破天惊第376章 彻查到底第355章 灭国第253章 价值连城第171章 斩尽杀绝第252章 张安世的宝贝第104章 陛下 我们发财了推荐一个朋友的网剧第74章 皇帝给整不会了第494章 揭穿真相第566章 一箭三雕第533章 努力罢第97章 捷报第56章 皇孙饿了今天的更新会晚一点。第581章 封官许愿第441章 税赋大涨第206章 绝世神兵第577章 神奇的事发生了第583章 众建诸侯第166章 有一百六十六章:必死无疑第103章 赚疯了第78章 才高八斗张安世第161章 杀第273章 贺喜陛下第27章 朕之伯乐第212章 清洗第131章 杀手锏第488章 只在今日!第544章 重大案情第81章 赚疯了第154章 龙颜大悦第207章 舅甥一家亲第150章 陛下,我们又做了一件善事第22章 大病初愈第270章 委以重任第418章 礼贤下士的赵王殿下第382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第323章 功德无量第44章 惊天动地第486章 大明的希望第526章 赶尽杀绝第576章 父子相见第599章 张安世的杀手锏第222章 洞房花烛杀人夜第124章 此孙必为圣主第172章 有一百七十二章:真相大白第31章 京城横行第234章 主谋落网第388章 朕在此第377章 帝心难测第386章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第524章 位极人臣第124章 此孙必为圣主第385章 什么叫马上天子第513章 矫诏第549章 乱世用重典第357章 大肆封赏第384章 屠戮殆尽第564章 水落石出第420章 往死里坑第282章 母女平安第252章 张安世的宝贝第437章 太平府的大爆发第448章 加恩第540章 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第459章 惊人数目第272章 一桩天大的功劳第594章 出击第239章 死而复生第121章 皇孙崛起第227章 毁天灭地第29章 京城二凶威武第240章 神奇的医术第511章 帝心难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