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尽诛

朱棣沉默。

面对这老人的怒吼,朱棣竟是无声。

老人见状,冷笑。

他以为他胜利了。

皇帝哑口无言。

朱棣却对他置之不理,而是询问随来的陈道文:“他的身上,搜查到了什么?”

“账册……”陈道文道:“除此之外,他随行的几个人,卑下这边也准备讯问,不出意料的话,能撬出许多东西。”

此言一出,对于徐奇和刘荣而言,却甚是寒心。

他们的父母妻儿,可是都在这老人的手里,现在老人落网,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彻底地完了。

徐奇突然之间,放出悲声,哽咽着泪水涟涟。

刘荣只觉得浑身都已麻痹一般,身子竟无法动弹。

朱棣道:“有了账册,就好办!”

朱棣说着,指着这老人,接着道:“此老狗口里说的漂亮,却挟持着大家的把柄,不过是行要挟之事而已。既如此,朕就遂了你的心愿吧……这天下,再无你吴家了,还有……”(抱歉,上一章把老人家族的吴氏写成王氏了,现已更正。)

朱棣点了点徐奇和刘荣道:“也不会再有你们,所有欠了朕的人,如今都要偿还,不,要加倍奉还!”

老人面露痛苦之色。

毕竟,对朱棣的指责所带来的精神愉悦,并不能改变接下来最残酷的现实。

他一脸疲惫,露出绝望之色,继而又道:“至少……我不曾辱没自己的祖先。”

朱棣看着他,勾起一抹笑意,笑里带着轻蔑,道:“伱倒是提醒了朕………朕竟忘了,还要开棺戮尸。”

“你……”老人像是给气得一时吐不出话来。

朱棣却是又一下子收起了那抹笑,他眯着眼,只是他的眼眸里,突然掠过了一丝血腥气。

这是一种说不出的残忍,他皮笑肉不笑地道:“你但骂就是,你不是牙尖嘴利,你不是振振有词吗?呵……皇考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驱逐鞑虏之时,尔等这样的人在何处?天下不靖,生灵涂炭的时候,尔等又在何处?一群自恃清高,只晓夸夸其谈之徒,也敢在此诽誉皇考?布衣尚且能做的事,尔等仆从如云,良田千顷,却为何不见尔等勠力而起?”

“噢……”朱棣眼皮子一抬,语气变得低沉起来:“朕险些忘了,那个时候,你的那些祖先,或是关在家里做学问,又或者正拜着那蒙古人为主,乞了一个官职,对他们摇尾乞怜,为他们尽忠效命呢。”

“就你们这般的野狗,也配奢谈皇考?”朱棣目光冷沉地看着他,接着道:“你之所以敢在朕面前口出狂言,甚至敢妄议皇考,无非是自以为……这天下离不得你们罢了。不过……朕告诉你一件事。”

说到这里,朱棣拂袖,返身端坐,沉声道:“这天下,已不需你这样的人了,什么名儒,什么圣人门下,皇考取天下时,不曾仰赖尔等征战四方,这坐天下,也未必需尔等这般的人。”

朱棣的语气,并没有夹杂太多的愤怒,可这些冰冷的话,在老人和刘荣、徐奇等人听来,却好像有一种说不清楚的魔力。

他们竟生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恐惧,而这种恐惧,甚至远超于他们方才对于自己身家性命的担忧。

朱棣侃侃而谈地道:“当初的时候,朕诛方孝孺。坊间都在传闻朕诛了方孝孺十族,牵连着巨万……”

朱棣说到这里,自己竟又笑了起来:“朕还没死呢,那方孝孺的族人,也还尚在呢,可是就有人……这般造谣生非。你们这般的人,一个个心如明镜一般,却又一个个说得有鼻子有眼,就好像自己亲见一般。”

张安世在旁听了,心里震惊。

什么?方家人真的没灭门?

那我张安世平日里都拿这个恫吓别人,说陛下要族灭你的事,岂不也是瞎说?

可见造谣生事者,果然可恨!

这真是缺大德了,居然这样抹黑陛下,回头就抓几个造谣生事的家伙祭天。

朱棣神色冰冷地依偎在椅上,目光闪烁,口里则继续道:“朕一直都想不明白,朕虽不算宽仁,却也并未兴起什么大狱,所诛灭之人,无一不是查有实据,可尔等却处处讥诮讽刺,日夜滋事不休。”

“可那蒙元屠戮天下,所统治不过百年,可天下各行省人丁骤减近半以上,甚至有州府至十室九空的境地,血流成河,人为牲畜,尔等却处处思怀,奉其为正朔且也罢了,却无不以元臣自居。”

老人冷哼一声,却不发一言。

朱棣深深地看了老人一眼:“你的那些所谓先祖,是什么东西呢?朕从前倒对其没有什么恶言,就说你的祖先吴澄吧,你的祖先号称理学大学,乃是宋臣,天下人都说,他是朱熹的亲传弟子,是他光大了朱熹的学问。这理学之中,总还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吧。”

“可宋朝灭亡,你的祖先吴澄,打着理学的旗号,不也兴冲冲地出仕去给蒙古人做官,出任国子监丞、翰林学士甚至还作为经筵讲官,给那元朝的皇帝讲学?你说什么忠臣不仕二主,可你的祖先吴澄,又做的是什么呢?”

朱棣笑起来,带着莫名的讥笑。

这老人听闻朱棣直言自己的祖先,当下又是大怒,他正待开口,便有校尉见状,直接上前给了他一个巴掌。

他呵啊一声,便再难言了。

朱棣冷冷地看着这老人,继续道:“说起来,你那祖先吴澄,身为宋臣,投了元朝皇帝,却因为赤胆忠心,官做的好,也极忠心,因而敕为了临川郡公,甚至在死后,还被那元廷追谥为‘文正公’。”

“你瞧……”说到这,朱棣站了起来,接着道:“你瞧这样的叛臣,竟封为贵族,谥为文正,你们吴家,能获此殊荣,真是教人大开眼界。”

老人努力地张口:“先祖……先祖……”

朱棣却是厉声大喝:“那老狗受宋朝天子的恩禄,却极尽阿谀之能事,做了新朝的走狗,难道朕说错了吗?”

老人冷笑,正想要辩驳。

朱棣又道:“还有你的父亲!你的父亲,不也赫赫有名吗?汝父吴当,也号称是以理学大儒而闻名天下,在元末之时,兴冲冲地跑去给鞑子们做官,官至中奉大夫、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这没有错吧?”

老人冷哼。

朱棣道:“那个时候,江西兵乱,百姓们纷纷揭竿而起,反抗暴元,你的父亲在朝中,因为是江西人,而你们吴家,早已在江西树大根深,门生故吏,尽在江右,所以命你的父亲,与鞑子火你赤共同带兵,招抚江西。”

“说起来,你们吴家的名望确实很大,所以你的父亲带兵所到之处,各地士绅纷纷协助,只短短一两年的功夫,这江西揭竿而起之人,便统统都被你父或招抚,或弹压。只区区数年功夫,这江西竟是平定了叛乱。”

朱棣这个时候,也不得不承认吴家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是极可怕的,甚至可以说,理学之所以在宋末以及元朝能够昌盛,和吴家的先祖分不开,何况他又是第一批入仕元朝的宋臣,又有理学大儒的身份,立即让元廷如获至宝,所以不但封爵,而且还让吴家世代为官。

江右的读书人,想要出仕,哪一个不需与吴家交好?要知道,元朝是几乎没有科举渠道的,任免官职十分任性,这就直接导致了整个江右,若是拜入吴家的门下为弟子,方才可获得出仕的机会。

而吴当作为吴澄的孙子,一回到江西,立即便获得了江右大大小小所有士绅的支持,资助粮草,供给壮丁,为元廷弹压江西的民变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过,朱棣话锋一转,却又大笑起来。

这一次,朱棣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可你的父亲这般的忠犬,为鞑子立下了这样的大功劳,却因为立了大功,反而遭受到了一同提兵进剿的鞑子火你赤所嫉,那火你赤直接当着你父亲的面,杀死了你父亲的属官,还上书弹劾,诬告你父,以至你父亲被罢官除职。这些……应该也是有的吧。”

老人再次冷哼,却也没有反驳。

朱棣此时则是露出了匪夷所思之色,接着道:“此后你的父亲忧愤,直到陈友谅占了江西,听闻你父亲的大名,要征辟你父为官,你的父亲不肯。这倒也罢了,你父亲为鞑子立下汗马功劳,最终被罢官的人,不但没有接受陈友谅的征辟,等到皇考登上大宝,也派人征辟你父亲,你父亲依旧不允,说什么忠臣不事二主。”

朱棣背着手,慢慢地踱步,口里继续道:“你的祖父和你的父亲,真是厚颜无耻到了极致,一面充作走狗,为那鞑子们四处杀戮百姓,为他们粉饰。可转过头,竟还能满口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什么天下苍生,口称什么仁义!”

老人急于辩驳,便道:“家祖入元廷,是为了延续读书人的种子,是为了礼教大义,若不奉诏去,必为人所害。”

朱棣脸冷了下来,沉声道:“可你父亲呢?陈友谅这般狡诈滥杀之徒,征辟你的父亲不成,尚且没有对你父亲动手,依旧还保持着礼节。而皇考见尔父不肯出山,也最终没有让人侵扰,还下诏令地方官保持对你吴家的礼遇。”

“这么些年来,朝廷对你们吴家,仁至义尽矣。可你们照样以元臣而自居,这又是什么缘故?是因为……你们充作鞑子的走狗,为他们杀戮我汉儿百姓,粉饰太平,若是你们不从,鞑子便真要杀尔等。而陈友谅与皇考,你们自知他们不会杀害你们,所以才敢做这所谓的鞑子忠臣吗?”

老人怒道:“胡言乱语!”

朱棣道:“是不是胡言,其实已经不紧要了,尔等余孽,朕已不决心宽恕。论起来,朕与皇考对尔等已算礼敬,可换来的却是你们这些人指着皇考和朕的鼻子骂残暴不仁。既然如此,那么……朕也要效一效鞑子的方法了。”

老人道:“可笑,可笑……”

朱棣大喝:“无需多言,来人……押下去,搜他们的家小,给朕一个个杀,当着这老狗的面,一个个斩杀殆尽之后,再将他千刀万剐,将他那做走狗的祖父和父亲,统统开棺戮尸,一个都不留!”

老人听罢,愤怒地睁大了眼睛,口呼:“朱棣,朱棣……你必遭报应。”

朱棣却是再也不看老人一眼,便已有校尉架着他出去。

他口里依旧还大呼:“尔这狗皇帝,不得好死。”

朱棣充耳不闻,直到那声音越来越远,朱棣方才看了一眼依旧在地上匍匐颤抖着的刘荣和徐奇。

朱棣道:“他们……也一并如此,所有牵扯此事的人,都一并如此,他们……的好日子,也过够了,过了几百年的好日子,难道还不知足吗?留在这世上,对天下人也无益处,不如尽诛。”

很快,一群校尉便如虎狼一般地冲上前。

徐奇和刘荣皆惊惧万分地叩首大呼:“陛下……臣万死。”

朱棣理也不理,只是冷笑。

他背着手,不去看二人,二人很快就也被押了下去。

良久,朱棣依旧站着不动,身子一丝一毫都没有动弹。

张安世见状,小心翼翼地道:“陛下……息怒……”

朱棣背对着张安世,道:“朕没有愤怒,今日破获了这些奸贼逆党,朕高兴都来不及。”

张安世便不说话了。

朱棣却突然张口道:“世道有时真是令人意难平啊!你瞧,那吴家的人,分明是鞑子们屠戮江右的刽子手,乃天下一等一的叛臣。可在世人眼里,却视他们为忠臣。他们的名望,为万千人所敬仰,人人谈及他们,便要羡慕他们的学问,吹捧他们的风骨。这老狗的祖父和父亲,你可知道,他们当时的名望有多大吗?”

张安世如实道:“臣……不懂读书人的事,所知不多。”

朱棣笑了笑道:“朕也是当初读书时听翰林们讲的,提及他们,无一不是称颂有加。只是朕那时,心里其实也有一些疑惑,不过那时候的朕,只想着弓马,也懒得去细究这些。”

朱棣顿了顿,接着道:“传言,他的祖父和父亲任官的时候,每一次奉旨回江右,江右儒生,无论是哪一个府县,都争相去拜谒,以至道路充塞,城门处,都已难以行走了。人人能以见他祖父和父亲为荣。而他的父亲,只需奉鞑子皇帝的旨意来江右,便立即可获得当地士绅和读书人征募的数万军马,平定江右!张卿,这便是世人所敬仰之辈。”

朱棣不无妒忌地道:“他们出自名门,只靠一部经书,便可得天下的人心。可反观皇考,布衣起事,一举而定天下,却依旧遭受这般人的唾弃!鞑子在的时候,多少读书人因为求官无门,枉读了许多的经书,却不得入仕。那元廷之中,鞑子哪怕大字不识,窃据高位,却也轻而易举。”

说到这里,他幽幽地叹了口气,才又接着道:“可皇考开科举,大取进士和举人,使天下读书人以文章而充任官员。即便不中进士、举人者,但或秀才功名,也予以礼遇和优待,可现今看来……反而被人骂为贱身,朕迄今想起,实在可恨。”

张安世此时也不免受他的心情感染,心头也有点郁郁起来,他想了想道:“陛下,会不会是因为……朝廷给的太多了。”

朱棣听罢,忍不住回首看了张安世一眼,突然失笑。

他心里的阴霾,居然像是一扫而空,随即道:“朕只是发一发牢骚而已,你这家伙……”

朱棣的眼神里带着几分落寞,实际上……只要不招惹他,面对这些读书人……他还是愿意给与优待的,他所恨的是,这些人拿了他的好处,竟还无耻的处处跳起来痛骂他。

骂了也就罢了,竟还骗他的钱,造他这个皇帝的反。

思绪到了这里,朱棣倒又想起了一件正事,便道:“拿着账簿,一个个去对。总之,账簿上拿了朕银子的,一个都不要放过,统统抄家!他们不是喜欢占朕的便宜吗?朕的钱就这样好挣?那朕就给他们好好上一堂课,来年今日,朕让人多烧一些黄纸给他们。”

看着朱棣气呼呼地吩咐,张安世也认真地道:“是。”

此时,有人匆匆进来,道:“陛下,礼部尚书刘观求见。”

朱棣听了刘观二字,眉头一皱,冷哼一声道:“那个窝囊废?”

这来人一下子懵了,有点无法理解朱棣的意思。

这到底是见,还是不见?

见这人愣在原地。

朱棣沉着脸道:“召进来。”

“是。”

片刻之后,便见刘观满头鼻青脸肿,衣衫褴褛地走了进来。

张安世见了,瞧他狼狈的样子,心里禁不住生出一点点的怀疑。

这家伙……这个样子,会不会是他自己弄的?

………………

第268章 神兵利器第355章 灭国第133章 人物物证俱全第466章 丧尽天良第264章 宝贝第283章 双喜第391章 狼心狗肺第426章 暴利第350章 功在社稷第388章 朕在此第353章 秘密武器出击第459章 惊人数目第262章 加封第467章 断脊之犬第234章 主谋落网第119章 真相水落石出第162章 有一百六十二章:简在帝心第176章 陛下苏醒第545章 族灭今天的更新会晚一点。第242章 祖坟冒烟第21章 他们的恶名无人不晓第328章 大丰收第535章 大礼第77章 吾皇万岁第252章 张安世的宝贝第9章 好兄弟第27章 朕之伯乐第566章 一箭三雕第139章 大买卖来了第531章 千秋功业第62章 他竟是皇帝第308章 臣不密则失身第259章 国公第106章 揭开真相第452章 大获全胜第454章 赏赐第477章 圣孙第480章 坏人心术第296章 血流成河第382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第369章 我和夏公很熟第192章 神兵利器第369章 我和夏公很熟第479章 再造太平府第7章 圣旨第419章 给你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第276章 原形毕露第478章 加官第551章 一荣俱荣第251章 献宝第50章 兄弟第402章 权势滔天第559章 宝贝第104章 陛下 我们发财了第572章 战功显赫第333章 杀人诛心第422章 死了都要糊弄第275章 真相来了第536章 盖世之功第300章 给你们开开眼第250章 论功行赏第129章 重赏第263章 百年基业第120章 大赚第57章 好圣孙第28章 此卿家事 与朕何干第576章 父子相见第548章 千里觅封侯第206章 绝世神兵第569章 天数有变第602章第447章 大加封赏第28章 此卿家事 与朕何干第379章 他们在打劫朕第518章 大行皇帝在此第548章 千里觅封侯第545章 族灭第532章 行万里路第245章 死无葬身之地第73章 血溅五步第39章 京城二凶办事第164章 有一百六十四章:水落石出第322章 秋后算账第6章 天子守国门第472章 杀无赦第523章 连根拔起第135章 兵败如山倒第208章 圣孙第267章 加官晋爵第499章 两全其美第191章 死不足惜第183章 功德圆满第250章 论功行赏第317章 事情败露第498章 斐然政绩第555章 一个个收拾第427章 人中龙凤第305章 大权在握第580章 横空出世
第268章 神兵利器第355章 灭国第133章 人物物证俱全第466章 丧尽天良第264章 宝贝第283章 双喜第391章 狼心狗肺第426章 暴利第350章 功在社稷第388章 朕在此第353章 秘密武器出击第459章 惊人数目第262章 加封第467章 断脊之犬第234章 主谋落网第119章 真相水落石出第162章 有一百六十二章:简在帝心第176章 陛下苏醒第545章 族灭今天的更新会晚一点。第242章 祖坟冒烟第21章 他们的恶名无人不晓第328章 大丰收第535章 大礼第77章 吾皇万岁第252章 张安世的宝贝第9章 好兄弟第27章 朕之伯乐第566章 一箭三雕第139章 大买卖来了第531章 千秋功业第62章 他竟是皇帝第308章 臣不密则失身第259章 国公第106章 揭开真相第452章 大获全胜第454章 赏赐第477章 圣孙第480章 坏人心术第296章 血流成河第382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第369章 我和夏公很熟第192章 神兵利器第369章 我和夏公很熟第479章 再造太平府第7章 圣旨第419章 给你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第276章 原形毕露第478章 加官第551章 一荣俱荣第251章 献宝第50章 兄弟第402章 权势滔天第559章 宝贝第104章 陛下 我们发财了第572章 战功显赫第333章 杀人诛心第422章 死了都要糊弄第275章 真相来了第536章 盖世之功第300章 给你们开开眼第250章 论功行赏第129章 重赏第263章 百年基业第120章 大赚第57章 好圣孙第28章 此卿家事 与朕何干第576章 父子相见第548章 千里觅封侯第206章 绝世神兵第569章 天数有变第602章第447章 大加封赏第28章 此卿家事 与朕何干第379章 他们在打劫朕第518章 大行皇帝在此第548章 千里觅封侯第545章 族灭第532章 行万里路第245章 死无葬身之地第73章 血溅五步第39章 京城二凶办事第164章 有一百六十四章:水落石出第322章 秋后算账第6章 天子守国门第472章 杀无赦第523章 连根拔起第135章 兵败如山倒第208章 圣孙第267章 加官晋爵第499章 两全其美第191章 死不足惜第183章 功德圆满第250章 论功行赏第317章 事情败露第498章 斐然政绩第555章 一个个收拾第427章 人中龙凤第305章 大权在握第580章 横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