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募工募役

余额不足

自从滦州发到山海关的第一批赈济粮食送到之后,聚集在关口的难民们得到了极大的安抚,而随后展开的一系列疏导难民的作为,也很快展现出成效。整个山海关的局势正趋向于缓和,无论是城中老百姓还是城外难民,都满怀信心等待这次风头彻底过去,好渐渐恢复像往常那样的生活。

何其巩接到袁肃发回的电报后,暂停在天津和北京继续收购粮食的行动,不过却依然派人前去打探具体粮价,以便第一批赈济粮食用完之后随时可以补充。

所有人都很清楚,安抚难民靠的就是粮食,而一旦第一批赈济粮用完之后,到时候的情况是什么样谁也不敢保证。临榆县大大小小的官员一个个都翘首盼着袁肃能尽快做出大动作来,要说唯一不着急的人也只有吴承禄,反正在他的上面还有赈灾总司令,再闹出什么事也不会轮到自己头上。

表面上来看,袁肃自从与吴立可单独会谈过后,在赈灾之事上显出一副很不着急的样子,除了在八月十日这一天将前阵子招募来的八百名难民用火车送回滦州之外,再也没有其他针对难民问题的实质行动,关于主持投资两大项目工程的事情几乎毫无进展。

然而这终归只是一个表面的假象,他相信临榆县无论是政府官吏还是军*校,都很清楚一旦赈灾失利,最终背负黑锅的绝不是自己这个赈灾总司令。一个“大总统侄子”的身份,随随便便再从本地一些官员当中找出一个替罪羊,这件事足以向上面交代。

所以他越是不着急,下面的这些官员则越是着急。再加上最近渐渐流传开来的小道消息,临榆县的一众官员每日愈发的坐立不安。

不管小道消息是否属实,背黑锅的只能是临榆县和山海关的这一群人。而如果小道消息是真的,一旦赈灾总司令把责任推到山海关镇守使身上,山海关镇守使吴承禄显然会再推诿到下面的人身上,到时候要背负的那可是双重性质的罪责。

事实上,袁肃之所以装出一副不着急的样子,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让山海关防区内的所有官员感到紧张。人一旦紧张就会慌不择路,心理的底线也会自然而然的下滑,到那个时候自然而然就能容易说服或者击破。

至于另外一个目的,是他故意在这种假象的掩护之下,背地里展开紧锣密鼓的布置。

早在八月五日这一天,袁肃已经与雷诺森派到临榆县的一名随员见面,由这名随员详细介绍了北戴河洋教区的情况。在这次会谈上,他还间接的进行了一番暗示,如果英国方面能协助自己执掌山海关的地盘,之前与英国驻济南领事馆签订的合作协议可以另外进行补充。

他没有透露所谓的“另外进行补充”究竟是什么补充什么,但是只要稍微结合一下实际情况也能想明白这一层意思,那就是自己会优先保证英国人在北戴河的利益。

雷诺森的随员在返回滦州做了详细汇报,于四天之后再次发来电报,确切的表示这件事大有商量的余地。对于雷诺森而言,北戴河虽然仅仅只是一个侨民聚集地,但是这里已经成型或者即将成型的港口设施,是贯通北洋的最要海上交通枢纽站。

再者京奉线铁路通车还没有几个月,英国要想将势力延伸到中国关外,山海关从商业战略和交通战略上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

雷诺森的这份电报对袁肃而言就是开始推行个人计划的第一步,于是从八月十日之后,他不仅开始频繁接见北戴河的外国名流,同时还积极的开始搜集吴承禄及其党羽的污点证据。前者是循环渐进的工作,利用雷诺森和英国驻济南领事馆的协助,一步一步先在英国侨民之间搭通好关系。而后者也根本不是什么难事,常言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更何况吴承禄一身前清时期迂腐的作派,要找污点那是随手一抓就是一大把。

两天之后,何其巩再次从滦州发来电文,电文的内容是关于八百名招募难民的安置。

滦州闲散的营盘不在少数,安置工作一点都不困难。只是前后才过了三天时间,旅部和第一团团部当中已经传出了不少非议。关键还是这八百人整日无所事事,俨然就是赖在军营当中混吃混喝,而吃的喝的又都是第一混成旅的资产,怎能不叫人怨言?

看完这份电报之后,袁肃这才记得了滦州那边还有正经事要做。他即可回了一封电文,让何其巩、王磷同联合滦州几个谈得来的商号,尽快着手筹备硫磺加工厂的事宜,资金可以向钱庄、银行贷款一部分,再把股份散出去一部分。

硫磺加工厂的规模就按照三百员工的规模来办,先尽快招募几名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傅,让老师傅对这三百名员工开展训练。工厂和销售渠道要在这个月月底之前确定下来,最好能在九月中旬开工。

另外那五百名招募的杂役,就按照军营的标准立刻拉出去训练,让他们熟悉营中各项做事的标准。另外也大可安排一些工活让他们去做,就好比硫磺加工厂开始建厂的时候,完全可以命令这些杂役去充当建筑工,不仅可以实践基建技巧,还能节省工厂建设的开支。

这件事只是一个小细节,但对袁肃来说这是拓展产业的正式开始。今日能建立起硫磺厂,明日也能建立起木炭厂,用不了多久属于他个人的兵工厂便能落地成型。

八月中旬的一天,北京破天荒的发来一则官电,中央政府已经正式批下第一笔赈灾款项,合计约为七万元。这笔赈灾款项将会在月底之前配置妥当,一部分换购成赈灾粮食,另外一部分则以现款的方式派发到山海关,以作其他调度之用。

不得不说,这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尽管前前后后确实拖延了一个月之久,而且这还仅仅只是七万元的赈灾款项,之后的第二笔赈灾物资什么时候能下来仍旧是未知数。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中央政府做出表态的重要一步,不单单可以让难民们得到安慰,也能让前线主持赈灾工作的官员们得到鼓舞。

不过在这一则官电当中还提及了另外一件事,财政部为了监督赈灾款项的用度,特意调派了一名官员担任“山海关赈灾会办”一职。这份新的人事任命很大程度上是出乎意料的,以往任何赈灾工作几乎都没有这样的设定,所谓监督赈灾款项的用度,基本上都是由主持赈灾的官员一并兼任。

如今另外加派一名负责监督的会办,在职能上与袁肃这位前线赈灾总司令存在冲突,在职权划分上更是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

尽管这是一件奇怪的事,然而袁肃在左右寻思之后也没有太放在心上,中央要监督款项的账目这是好事,反正也就是价值七万元的物和资,该怎么用就怎么用。他向来对金钱看得很淡然,更不用说妄图从中渔利什么的,纵然要渔利这点钱也完全塞不满牙缝。

吴立可在收到赈灾总司令行营转达北京发来的电文之后,立刻想到要先将这件事上报到吴承禄那里。在过去的半个月里,他每天都是心神恍惚的样子,一直之前与袁肃会谈的内容感到纠结和傍徨。尽管他直至今日都没有给袁肃任何答复,可袁肃还是像一样那样,但凡有什么需要联络本地官僚的事务,一律不去找吴承禄,而是直接来找自己。

看上去这是袁肃故意亲善信任的举止,可反而让他愈发感到手足无措,自己跟袁肃走的越近,那就意味着跟吴承禄离的越远。而且如此明显的越俎代庖,哪怕吴承禄是一个傻子也应该看出几分苗头来了。

第1章 ,扩大战场第20章 ,越闹越大第64章 ,笑里藏刀第21章 ,军事部署第11章 ,入豫心思第22章 ,进取商丘第49章 ,别开生面第29章 ,洋河水库第12章 ,故设伏击第6章 ,制式步枪第22章 ,滦州交代第16章 ,辽东善后第89章 ,壬子新年第45章 ,一念之间第39章 ,袁氏家宴第95章 ,宴会酒色第73章 ,私见张謇第49章 ,别开生面第85章 ,双重密谋第10章 ,小年宴会第77章 ,彼此利用第33章 ,不容忽视第10章 ,学堂过审第69章 ,上门讨要第31章 ,远在昌黎第45章 ,一念之间第85章 ,初露野心第73章 ,事前筹划第35章 ,刀俎鱼肉第114章 ,北方南方第60章 ,北洋新星第64章 ,杨度试探第15章 ,事发突然第7章 ,收受利益第37章 ,京城春节第51章 ,英人扶持第28章 ,两头态度第76章 ,试重机枪第95章 ,宴会酒色第79章 ,外内异乎第35章 ,群策群力第46章 ,滦州谘议第70章 ,南下筹备第83章 ,着手行动第99章 ,到突破口第2章 ,进攻丹东第36章 ,俘周宝林第50章 ,约谈合作第95章 ,预备巷战第78章 ,晓之大义第48章 ,河南新策第59章 ,意外事件第102章 ,麻城摩擦第90章 ,拉拢进退第84章 ,长江之西第5章 ,伏击日军第71章 ,重新聚力第51章 ,剖心之言第10章 ,各怀鬼胎第78章 ,矿务公司第59章 ,少壮声势第78章 ,淮安部署第82章 ,少更于老第41章 ,当众翻脸第3章 ,洋商开矿第71章 ,炮兵计划第7章 ,阶段总结第7章 ,针锋相对第83章 ,中央军系第27章 ,验证关系第9章 ,紧锣密鼓第82章 ,营中出事第92章 ,提前预手第10章 ,小年宴会第61章 ,学习方法第67章 ,国会危机第30章 ,唐氏云南第42章 ,赌桌话谈第37章 ,逼上梁山第76章 ,宫中对谈第66章 ,所谓顾虑第12章 ,筹码在手第30章 ,唐氏云南第72章 ,整军欲动第19章 ,最终试探第1章 ,太子一党第50章 ,约谈合作第27章 ,京城风声第62章 ,青年北洋第24章 ,另有一手第24章 ,别有用心第64章 ,儿女情长第51章 ,英人扶持第99章 ,中方态势第37章 ,晓以大义第61章 ,学习方法第75章 ,赈灾募捐第34章 ,另有目的第121章 ,一种妥协第83章 ,陷义帝制
第1章 ,扩大战场第20章 ,越闹越大第64章 ,笑里藏刀第21章 ,军事部署第11章 ,入豫心思第22章 ,进取商丘第49章 ,别开生面第29章 ,洋河水库第12章 ,故设伏击第6章 ,制式步枪第22章 ,滦州交代第16章 ,辽东善后第89章 ,壬子新年第45章 ,一念之间第39章 ,袁氏家宴第95章 ,宴会酒色第73章 ,私见张謇第49章 ,别开生面第85章 ,双重密谋第10章 ,小年宴会第77章 ,彼此利用第33章 ,不容忽视第10章 ,学堂过审第69章 ,上门讨要第31章 ,远在昌黎第45章 ,一念之间第85章 ,初露野心第73章 ,事前筹划第35章 ,刀俎鱼肉第114章 ,北方南方第60章 ,北洋新星第64章 ,杨度试探第15章 ,事发突然第7章 ,收受利益第37章 ,京城春节第51章 ,英人扶持第28章 ,两头态度第76章 ,试重机枪第95章 ,宴会酒色第79章 ,外内异乎第35章 ,群策群力第46章 ,滦州谘议第70章 ,南下筹备第83章 ,着手行动第99章 ,到突破口第2章 ,进攻丹东第36章 ,俘周宝林第50章 ,约谈合作第95章 ,预备巷战第78章 ,晓之大义第48章 ,河南新策第59章 ,意外事件第102章 ,麻城摩擦第90章 ,拉拢进退第84章 ,长江之西第5章 ,伏击日军第71章 ,重新聚力第51章 ,剖心之言第10章 ,各怀鬼胎第78章 ,矿务公司第59章 ,少壮声势第78章 ,淮安部署第82章 ,少更于老第41章 ,当众翻脸第3章 ,洋商开矿第71章 ,炮兵计划第7章 ,阶段总结第7章 ,针锋相对第83章 ,中央军系第27章 ,验证关系第9章 ,紧锣密鼓第82章 ,营中出事第92章 ,提前预手第10章 ,小年宴会第61章 ,学习方法第67章 ,国会危机第30章 ,唐氏云南第42章 ,赌桌话谈第37章 ,逼上梁山第76章 ,宫中对谈第66章 ,所谓顾虑第12章 ,筹码在手第30章 ,唐氏云南第72章 ,整军欲动第19章 ,最终试探第1章 ,太子一党第50章 ,约谈合作第27章 ,京城风声第62章 ,青年北洋第24章 ,另有一手第24章 ,别有用心第64章 ,儿女情长第51章 ,英人扶持第99章 ,中方态势第37章 ,晓以大义第61章 ,学习方法第75章 ,赈灾募捐第34章 ,另有目的第121章 ,一种妥协第83章 ,陷义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