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决心一博

他记得历史上袁世凯在被参议院选举为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清帝便宣诏退位了。这也就是说,从明天开始中国南北两个政权将正式统一,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由此诞生。同时,这也意味着军阀割据的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看到袁肃一副沉思的样子,陈文年不禁有些着急,他忍不住催问道:“梓镜,你在想什么呢?这件事与日期有什么关系吗?”

袁肃渐渐回过神来,他表情严肃的说道:“陈大人,咱们中国总算是要变了,眼下全国的老百姓都渴望能恢复太平,但是我相信那些革命党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陈文年愈发感到奇怪,之前他确实与袁肃讨论过清王朝垮台之后的中国情况,彼此都意识到军阀割据可能会成为盛极一时的现象,可怎么袁肃突然又牵扯到革命党?共和国都成立了,满族人都投降了,这些人还革谁的命去?

“我怎么听不懂你的话?这事又与革命党有什么关系?”

“陈大人,你还记得上个月的今天发生什么事吗?”袁肃反问道。

“你是说你叔父遇刺的事?”陈文年若有所思的回答道,随即脑海中忽然闪出一个念头,渐渐意识到袁肃想要说什么。

“没错,行刺的刺客已经被证实就是同盟会天津分会的人。南北议和是去年年底开始的,可上个月革命党却还阴谋要我叔父的命,由此可以说明一点,革命党人根本不想放权。如今南方诸省的议员认为革命党成不了气候,所以才另外选举我叔父出任大总统,但这不代表革命党会心悦诚服。”袁肃快速的说道。

“可是,这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既然陈文年心中已经明白袁肃的意思,他现在反而还是疑惑袁肃为什么会对自己说这些。

“当务之急,我们有两件事必要抓紧一些才行。只不过第一件事陈大人你之前说过要考虑,所以我也不知道该不该与你讨论这件事。”袁肃忽然露出一副遗憾的样子,说道。

陈文年深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袁肃所谓的第一件事就是脱离二十镇的筹备。自从上次谈话之后,他这几天确实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虽然事实已经摆在自己面前,但若是要下定这个决心,还是需要很强大的一股底气才行。

袁肃看得出陈文年的彷徨之态,毕竟陈文年与赵山河不同,赵山河归根结底是一个粗人,脑袋里不会想那么多闲杂的东西。但陈文年却是一个有深谋远虑的人,做出重大决定之前总要三思慎行。他等了一会儿,见陈文年依旧无从开口,于是缓缓的说道:“其实陈大人今天来此找我,已经可以说明陈大人心中的想法了。如若陈大人不打算脱离二十镇,何必要对这件事如此上心?”

陈文年怔了怔,袁肃这番话当真是一针见血。他再次叹了一口气,终于开口说道:“梓镜,你说的很对,其实你我心里都早就应该有了一个答案了。只不过这件事确实有几分难以取舍的私人感情,所以我才会犹豫至今。”

袁肃笑了笑,说道:“自古以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陈大人应该早看透这一点才是。”

陈文年跟着笑了起来,随后郑重其事的说道:“既然如此,我现在就给你一个答复,若梓镜你决定脱离二十镇另立行事,我陈文年一定鼎力支持。”

袁肃肃然起来,认真的说道:“多谢陈大人,有陈大人这句话,在下此事足以告成。”

陈文年解决了这个心结,整个人都显得轻松了许多,他继而又问道:“那么,梓镜,你刚才所说的当务之急两件事,其二是什么?”

袁肃有条不紊的说道:“陈大人应该明白,我之所以决定脱离二十镇的目的,就是不希望沦为地方势力所操控的工具,拥有独立的指挥权,为国家为民族做实际的贡献。至于第二件事,正是我最近才刚刚想明白的一点,也就是我刚才提到有关革命党的事情。”

陈文年微微皱起了眉头,一时还没能弄明白袁肃的打算。

“我想说的第二件事,正是要提防革命势力趁着共和国成立初的这股热浪,别有用心的渗透到我们的军队当中。”袁肃简而言之的说道。

“第一件事是为了防止军阀化,第二件事是为了防止革命化。我算是明白了,梓镜你的意思是要保证我们的独立性,对吗?”陈文年一边点着头,一边恍然的说道。

“陈大人果然是明白人,没错,正是如此。”袁肃欣然的说道。

其实他原本就打算跟陈文年仔细谈论一下关于对待革命的态度,毕竟之前滦州兵谏和滦州起义时,陈文年都是站在革命的立场上。除此之外,七十九标许多军官也都深受革命的感染,这绝对是一件很严重的问题。

他很清楚,中华民国的成立并不意味着“革命”的结束,恰恰相反这反而掀起了另外一场更持久、更混乱、更具有破坏性的大革命。

诚实的说,他本人的的确确不反对革命,即便遭到革命党人的刺杀也绝不会诋毁革命真义。但是对于一个想要掌权的人来说,这纯粹是两码事。他不希望革命思想渗透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这样只会影响自己的权力。

正因为之前一直忙着其他事情,转眼之间南北双方已经达成共识,让他错失了太多时间商谈这件事,如今只好趁着这个机会直接向陈文年挑明问题所在。

陈文年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革命志士,他与七十九标前任标统岳兆麟一样,之所以积极为革命奔走,同时期盼能在革命成功之后平步青云。如今他选择支持袁肃脱离二十镇,事实上同样是为了前途考虑。

因此,他在了解袁肃的用意之后,非但没有任何反对,反而还十分支持。毕竟袁肃成为领导人之后,他肯定也能谋取一个重要职位,若是让革命党人再来搅和,自己的权利同样会受到影响。

“你说的很对,保持我们的独立性这一点很重要,稍后我会跟下面好好谈一谈,希望他们也能明白这个道理。”当即,他立刻表态的说道。

得到陈文年的答复,袁肃心里总算畅快了许多,只要能解决这两个问题,他相信自己很快就能牢牢实实掌控滦州的军政大权。

之后,陈文年又询问袁肃到底该如何脱离二十镇,具体又该如何行事?倘若总镇那边严办此事,又该如何应付?

这些问题袁肃之前早有想过,虽然没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能担保一切顺利,但他依然有一定把握能让这件事蒙混过去。

他告诉陈文年,如果二十镇没有被调回关外,那事情就简单的多。只不过他估测十之八九二十镇还是会被调回关外,到时候自己会找借口让张建功的第三营先走,等二十镇大部队撤的差不多了,再利用与滦州豪绅的关系,将七十九标其余两个营强留下来。

至于挽留七十九标其余两个营的借口也好找,可以拿之前石门镇、安山镇的匪患来说事,凭借他与张家的关系,再加上袁氏家族的背景,潘矩楹必然不敢轻易追究,最多是把这件事上报到北京来做处理。

陈文年担心的就是这一点,万一上报到京城,到时候有人追究下来又该如何应对?若不是袁世凯亲自追究倒好,最怕的就是袁世凯认为袁肃这是胡乱作为,亲自下令严办此事,到时候大家都别想好过。

袁肃知道陈文年的担心不是没道理,事实上他也担心这一点。有些位高权重的人并不会纵容自己的亲属心腹胡作非为,相反还十分介意这种事情的发生,毕竟站在高处的人要顾虑个人的颜面以及对公众的形象。

他相信其他人都不会理会这件事,无非是两个营的兵力罢了,再者滦州方面也确实有正当理由需要一支部队保障安全。要调查的话也只能是袁世凯亲自下令,而这个可能性绝对是有的。纵然他是袁世凯的侄子,可素未谋面也不知道彼此的真实想法,滦州是直隶近畿之地,岂能容得半点闪失?

倘若袁世凯真的调查这件事,对于袁肃而言当真是一个非常不妙的情况。

而他现在就是要赌上这一把,赌的就是袁世凯不会查这件事,或者不会严查这件事。

这场赌博并不是毫无胜算,他相信中华民国刚刚成立,而且南北政权还没有完全进行交替,袁世凯手头上忙着要处理的事情多不胜数,根本不会有闲工夫把目光放到滦州这边。

陈文年一时半会没有听明白袁肃的意思,但是他也感觉到袁肃确实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过既然之前自己已经出言答应了,现在自然不能反悔。

更何况他同样很清楚,没有什么事情能百分之百顺利,有时候还是要搏上一搏。

———————————————————————————————

第38章 ,战后善后第92章 ,先发制人第78章 ,晓之大义第14章 ,事与愿违第69章 ,实业之想第94章 ,绑架之案第58章 ,分开进货第38章 ,战后善后第97章 ,制式武器第90章 ,拟两部分第87章 ,随营学堂第55章第25章 ,天津寓居第62章 ,滦州隐士第67章 ,保定信函第77章 ,顾秉钧言第19章 ,见宋教仁第81章 ,两淮扩军第121章 ,一种妥协第42章 ,府院巧遇第35章 ,合击围堵第32章 ,长痛短痛第11章 ,别有用心第75章 ,北洋态势第22章 ,鱼龙混杂第5章 ,进谏工业第66章 ,突来冷言第77章 ,洋商企第29章 ,滦州驰援第15章 ,讨论武器第37章 ,逼上梁山第90章 ,改制共和第92章 ,强猛攻势第6章 ,暗藏势力第80章 ,时局进展第59章 ,少壮声势第76章 ,慈善宴会第32章 ,新官上任第92章 ,滦州煤矿第19章 ,趁势而起第51章 ,剖心之言第27章 ,京城风声第76章 ,试重机枪第91章 ,别有阴谋第50章 ,约谈合作第38章 ,收买人心第34章 ,着手发展第3章 ,洋商开矿第53章 ,暂定行程第67章 ,初显针对第97章 ,另有剖析第48章 ,北方动荡第16章 ,知难而退第63章 ,背道消息第81章 ,崛起之路第22章 ,落井下石第51章 ,别有深思第44章 ,曹锟劫见第78章 ,矿务公司第55章 ,车站送行第41章 ,税收分配第23章 ,顺势而为第20章 ,郑州军事第33章 ,学堂同窗第31章 ,南方筹谋第38章 ,加紧提防第51章 ,妖媚妖娆第48章 ,南北驳火第74章 ,张家送别第22章 ,鱼龙混杂第86章 ,不待而见第99章 ,随县之战第48章 ,河南新策第75章 ,先有计划第70章 ,正式会商第94章 ,奇正虚实第1章 ,扩大战场第34章 ,着手发展第68章 ,着手铺垫第27章 ,京城风声第56章 ,奇袭湖南第13章 ,会蒋百里第104章 ,水深火热第63章 ,招募改制第71章 ,江湖小鱼第68章 ,行将开战第59章 ,组建情报第57章 ,军火清单第41章 ,除夕夜宴第44章 ,曹锟劫见第74章 ,铺路搭桥第62章 ,神秘女子第44章 ,对话叔父第83章 ,着手行动第56章 ,道听途说第21章 ,公所典礼第59章 ,意外事件第41章 ,瀛台大会第84章 ,以理服人第93章 ,郑州事变
第38章 ,战后善后第92章 ,先发制人第78章 ,晓之大义第14章 ,事与愿违第69章 ,实业之想第94章 ,绑架之案第58章 ,分开进货第38章 ,战后善后第97章 ,制式武器第90章 ,拟两部分第87章 ,随营学堂第55章第25章 ,天津寓居第62章 ,滦州隐士第67章 ,保定信函第77章 ,顾秉钧言第19章 ,见宋教仁第81章 ,两淮扩军第121章 ,一种妥协第42章 ,府院巧遇第35章 ,合击围堵第32章 ,长痛短痛第11章 ,别有用心第75章 ,北洋态势第22章 ,鱼龙混杂第5章 ,进谏工业第66章 ,突来冷言第77章 ,洋商企第29章 ,滦州驰援第15章 ,讨论武器第37章 ,逼上梁山第90章 ,改制共和第92章 ,强猛攻势第6章 ,暗藏势力第80章 ,时局进展第59章 ,少壮声势第76章 ,慈善宴会第32章 ,新官上任第92章 ,滦州煤矿第19章 ,趁势而起第51章 ,剖心之言第27章 ,京城风声第76章 ,试重机枪第91章 ,别有阴谋第50章 ,约谈合作第38章 ,收买人心第34章 ,着手发展第3章 ,洋商开矿第53章 ,暂定行程第67章 ,初显针对第97章 ,另有剖析第48章 ,北方动荡第16章 ,知难而退第63章 ,背道消息第81章 ,崛起之路第22章 ,落井下石第51章 ,别有深思第44章 ,曹锟劫见第78章 ,矿务公司第55章 ,车站送行第41章 ,税收分配第23章 ,顺势而为第20章 ,郑州军事第33章 ,学堂同窗第31章 ,南方筹谋第38章 ,加紧提防第51章 ,妖媚妖娆第48章 ,南北驳火第74章 ,张家送别第22章 ,鱼龙混杂第86章 ,不待而见第99章 ,随县之战第48章 ,河南新策第75章 ,先有计划第70章 ,正式会商第94章 ,奇正虚实第1章 ,扩大战场第34章 ,着手发展第68章 ,着手铺垫第27章 ,京城风声第56章 ,奇袭湖南第13章 ,会蒋百里第104章 ,水深火热第63章 ,招募改制第71章 ,江湖小鱼第68章 ,行将开战第59章 ,组建情报第57章 ,军火清单第41章 ,除夕夜宴第44章 ,曹锟劫见第74章 ,铺路搭桥第62章 ,神秘女子第44章 ,对话叔父第83章 ,着手行动第56章 ,道听途说第21章 ,公所典礼第59章 ,意外事件第41章 ,瀛台大会第84章 ,以理服人第93章 ,郑州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