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意外事件

余额不足

次日,程德全、郑汝成在江南制造局举行第一场新闻发布会,袁肃和宋教仁都到场。

发布会现场云集无数记者,各式各样的语言,各式各样的肤色,各式各样的问题。袁肃和宋教仁交替的做了一番回答,当然,大部分都是对此次南北合作充满希望和期待。不过一切看上去很顺利,偏偏在发布会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名上海本地记者突然问起关于前天袁肃与宋教仁在长江饭店会晤时,遭到不明身份投掷燃烧瓶的事情。

虽然说,在长江饭店发生的这件事情引起了不少路人的注意,那些以搜集头等新闻为生的记者捕风捉影必然是在所难免,不过之前郑汝成早已下了命令要低调处理这件事,包括今天所邀请到场参加发布会的各个记者也都提前打过招呼。如此突如其来的发问,显然让人有所措手不及,此人要么是冒着大风险都要揭露这个新闻素材,要么是受人指使故意如此。

整个会场的气氛一下子变了格调,一旁的郑汝成脸色阴沉,上海当局的官员们也都捏出了一把汗。郑汝成甚至恨不得立刻下令派人把这个记者轰出去,不过毕竟今天到场的都是新闻界有头有脸的人士,就怕会闹出更大的影响。

就在会场显然尴尬之际,宋教仁忽然站起身来做出了回答,他义正严词的表示前天晚上发生的事情是一场意外,不管是北洋政府还是自己,都绝不会受到这次事件的干扰影响。

宋教仁的这番严正的讲话,立刻给整个现场气氛带来了缓和的余地。

一旁的袁肃心中很是感激,同样也很是感慨,他昨天已经听林伯深说过国民党党内会议的事情,宋教仁明明收到了警告,可对方却坚定不移的认为应当北上。这不仅仅是有勇气有信仰有毅力这么简单,更是一种为了国家大义可以奉献个人全部的无私精神。

发布会结束之后,郑汝成立刻派人去调查那个提问的上海本地记者究竟怎么回事,幕后是不是受人指使,倘若真有线索倒也是一件好事。袁肃没有劝止郑汝成,他虽然与林伯深做出过承诺,不会公开调查这件事背后的情况,毕竟现在谁都说不准北方的局势到底怎么样,也不能盲目的断定外面的谣言是假的。但是今天那名记者的提问显然太明目张胆,如果真有人指使的话,那也是咎由自取。

袁肃与宋教仁退让到后面的休息室,他发自肺腑的对宋教仁说了一些赞佩的话。

宋教仁只是淡然的笑了笑,推说自己只是说了该说的话罢了。他同样希望这些谣言真的只是谣言,自己到北方之后诚然能够与北京政府达成合作。

又过了两天,上海街头渐渐开始传出长江饭店遇袭事件的言论。正所谓欲盖弥彰,官方越是希望能够低调处理,可事情的结果越是不能得偿所愿。尤其是在上海这样一个鱼龙混杂的大都市,各方势力参杂其中,总会有不少好事者推波助澜、兴风起浪。

郑汝成之前调查过在新闻发布会上提问的本地记者,不过一时间没有太多的进展,只知道是报馆老板要求记者一定要就此提问,目的只是为了拿到第一手的新闻资料,增加本报纸的销量罢了。然而当郑汝成派人追查下来后,这个报馆老板意识到事态严重,连忙又赔礼道歉,并且没有刊发相关的新闻,看上去确实没有太多的嫌疑。

到了三月二十日,郑汝成这才召开了第二次新闻发布会,此次会议比预期推迟了三天,其原因就是上海最近盛传的舆论声势。几天前北京已经获悉了上海的动静,大总统办公室亲自下令要尽快平息不利的言论,以至于郑汝成一下子压力徒增。

可是常言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郑汝成总不能下令但凡还有人议论此事就抓起来杀头,哪怕不杀头只是*起来都不可以。虽然他表面上显得很是着急,也显得很是手足无措的样子,不过心里却是一点没有大碍,对于上面交代的命令,除了嘴巴上着急之外,也着实见不到什么实质的行动。

袁肃早在“长江饭店事件”的当天晚上就觉得郑汝成不对劲,一上来就说要宣布全城戒严,这显然是不符合常识的命令。再加上最近这段时间上海城内言论日益加剧,郑汝成每天也是哎声叹息的样子,可终归丝毫没见到任何进展。

他不禁在心里猜测,郑汝成到底是在想什么,又或者是打算做什么?

在这几天的思索之中,他渐渐意识到郑汝成或许是故意这么做,目的就是希望这件事闹大,而且是越大越好。从表面上来看,这件事闹大了对北洋政府确实没有一点好处,对他这个上海警备司令也不见得有什么利益。

但是从另外一面来想,一旦南北的矛盾加剧,无论是北边又或者是南边,都有可能“被迫”采取更强硬的措施,如此一来就能阻止民主党派的人士争夺执掌国家的大权。不仅如此,往小的方面来说,郑汝成身为上海警备司令,而上海又是南方政治聚焦的地方,这里本来就不容易治理,万一宋教仁与袁世凯达成合作,最终在宋教仁的周旋之下更换一名国民党籍的官员代替其出任上海长官,那到时候自己又该何去何从?

尽管这都是猜测,但是袁肃觉得也并无可能。哪怕郑汝成是袁世凯的门生,可在利益面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更何况从北洋大局出发,这些旧派的官僚也不算是背叛北洋,只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为稳固北洋的统治权罢了。

袁肃这才意识到北方的局势当真是扑朔迷离,当真他猜测的是真的,连袁世凯的门生都能另有打算并且是反对南北合作,那这北洋内部必然还会有更多打着小算盘的人。从政治角度上他确实不能责怪这些人,不同的利益团体追求不同的利益结果,再加上北洋的军人、政客们都是一股子老派的思想。然而从国家大义的角度上,他却不得不扼腕叹息,若是南北都能各退一步,中国何须经历这二十年的纷争?

直到这个时候,他不由自主的发出感慨,原本以为自己今时今日是有几分地位和分量,但是在整个北洋集团面前,自己依然只是一粒微砂,根本无法做出任何影响。但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不禁进一步刺激了他对权力的欲望,只有自己掌握了更多的大权,才能以个人之力来改变国家的命运。

到了二十一日下午,陈文年这才将启程的定案分别呈递给了袁肃和宋教仁,行程日期按照袁肃的要求推延到二十四日傍晚七点钟,预计凌晨三点钟到达南京。在南京休息六个钟头,晌午时再乘坐津浦线的火车北上。所有火车都安排了加挂花车车厢,有专门的通道直接进站上车,到时候现场会有欢送的仪仗队和负责保卫工作的警察、士兵等等。

袁肃看完这份行程方案之后,稍微可以安心下来,虽然他知道自己这么做有一些杯弓蛇影,不过能多一份心理安慰终归不是一件坏事。他相信以现在自己精心准备的情况,刺客绝不可能在像历史上那么容易得手。

又过了一天时间,林伯深总算从淞江返回上海,并且主动来到袁肃下榻的庄园拜访。

袁肃知道林伯深心里多少还是对自己有所偏见,不过好在大的矛盾二人已经化解,眼下正是需要同心协力合作的时候。与林伯深见面之后,袁肃很热情的与其寒暄了一番,同时也透露了自己将在随后几天带宋先生启程北去。他没有告诉林伯深具体的消息,并非是不信任,只是希望能够少一些心理负担罢了。

林伯深的态度比起之前要好了很多,不过神色依然有一些心事重重,二人落座之后,他说道:“我这几日也在考虑,是不是跟宋先生一起北上。”

袁肃微微皱了皱眉头,反问道:“你为何突然有这样的打算?”

林伯深叹了一口气,说道:“我总觉得我留在上海也是浑浑噩噩过日子,我原本是有干一番大事的想法,却没想到屡屡受挫。如今党内的情况错综复杂,其实平日里我几乎插不上什么话,与其留在这里毫无建树,还不如跟宋先生去北京闯一闯。只要宋先生能顺利在国府任职,我相信还是能在宋先生身边谋一个职位,多少能尽一些力。”

袁肃沉思了片刻,随即不疾不徐的说道:“仁卿,之前我已经跟你说过,本来此次我到上海来找你,是希望你能到我那边去任职。不过在跟你谈过之后,显然你现在在国民党党内还是有一些地位,也能接触到许多信息。如此我倒是改变了之前的主意,更希望你能继续留在上海这边。”

林伯深说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我一北一南便于沟通,也能清楚彼此之间的动静。只是,我之前之所以能够获知这些秘密,那是碰巧跟宋先生在一起,平时是决计不会这样的。等到宋先生离去之后,恐怕我也没办法在接触到那么多党内的信息了。”

袁肃说道:“正所谓事在人为,我想你跟着宋先生一起去北京作用也不大。国民党籍议员那么多,宋先生又要应付与国府的谈判,又要跟这些议员交流,显然是无暇顾及你的。到时候你反而更没办法有作为。”

林伯深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再次叹了一口气之后,说道:“这次来也是想听听你的意见,其实你说的有道理。我之所以犹豫,也是因为顾及到会有这一点。”

袁肃进一步说道:“你也毋须太过迫切,很多事是急不来的。你放心,今后我在北方必然会多方资助你,再加上宋先生那边若是可以提拔照应,相信你很快就能在党内站稳位置。”

林伯深苦笑道:“希望如此吧。”

转眼间到了三月二十四日,一大早袁肃便起来收拾打点,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可以做的,该做的杜预都已经安排好了。陈文年在与袁肃见了一面做了一些汇报之后,便提前带了五十名士兵赶往火车站,与郑汝成派去的军警人员以及国民党的负责人会合,开始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布置好一些宣传道具,分配安保工作等等。

吃过中午饭后,袁肃本打算先去宋教仁的住所迎接,不过总觉得有些不放心,还是要去火车站现场亲自督导相关的安排。一阵寻思,他吩咐杜预带二十名警卫员前去宋教仁家中等候,时间差不多了再护送宋先生和其他人到火车站来,自己则带领剩下的警卫员直接去火车站与陈文年会合。

午后刚过的时候,火车站并没有很多人。里里外外看到的全都是身穿制服的军人、警察和站务员,就连一些卖香烟、花生、小吃之类的小贩都主动退避到很远的地方。袁肃见到陈文年和郑汝成派来的官员后,询问各方面准备的情况,继而又亲自到处走动巡视了一下。

随着天色越来越暗,旅客反而越来越多了起来,因为火车调度的原因,不少列车都错开了之前的时间段,大部分都分成了好几个集中的时间,其中就有傍晚这一会儿。

五点钟时,郑汝成打电话到火车站,邀请袁肃到附近的一家饭店吃饭,还说上海当局的官员都已到场,专程前来为袁公子饯行。袁肃想到时间还早,最近都忙了一整个下午,没必要真的时时刻刻提心吊胆,于是就应承了下来,前往郑汝成约定的饭店吃饭。

来到饭店时,正好宋教仁和前来送行的人也都受邀来到饭店,袁肃与宋教仁等人一起来到订好的包间,郑汝成、程德全和其他一众官员早早到场等候。为了不耽误行程,菜肴早已点齐预先做好,众人到场落座之后,马上就开始上菜。

宴席上大家还算很热情,相互之间频频敬酒,就连宋教仁本人都喝了不少杯。

不过终归是赶时间,整个酒席不到一个钟点就匆匆结束。郑汝成本打算亲自送一行人到火车站,无奈刚才喝上头,一时晕乎乎的只能作罢,由其他官员代为前去。

再次来到火车站时,正好赶上从南京开来的一列火车进站,旅客和接客的人来来往往,整个火车站显得很是热闹。袁肃一行人各自下车,在警卫人员的陪护之下,先行来到火车站的站长室休息。不过站长室毕竟不大,容不下那么多人,于是有一些官员就站在外面,袁肃先让宋教仁进去休息,他正打算找陈文年来询问南京那边的安排情况。

就在这时,袁肃忽然看到火车站候车室大门口闪过几个人影,本来火车站人来人往没什么奇怪的地方,可是这几个人影当中有一个明显的女子身影。这个女子走在最前面,其他几个男子却老老实实的跟在后面,单单这一点就有值得注意的地方。袁肃本以为只是某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可是仔细看去时又忽然发现走在前面难的女子没有大家闺秀的仪态,甚至从侧面的轮廓还感到有几分似曾相识。

然而还没等看得仔细,这些人已经消失在候车室的人群当中。

袁肃凝思了片刻,最终只当是刚才喝了一些酒看走眼了,更何况就算是熟人也没什么大不了,自己又不需要主动上前去打一个招呼什么的。

到了上车的钟点,袁肃这才回到站长室找到宋教仁。此次跟随宋教仁一起北上的除了其秘书孙礼赞,以及国民党宣传部副委员吴仲华之外,还有另外两名国民党籍的议员。这两名议员也是刚从北京南下上海汇报选举工作,此次正好便与宋教仁结伴同行。

简单的絮叨了几句,袁肃与宋教仁一起走出了站长室。陈文年、杜预带了几名警卫员在前面开路,火车站站长陪同在后面,其他送行的官员和国民党成员都陆续跟行。一路上宋教仁跟袁肃聊了一些北方气候的问题,不过都是一些闲聊,袁肃没有太过认真,只是随便顺口的应承了几句罢了。

从站长室到站台有一条专门的走道,如今走道两侧都已经被袁肃带来的警卫员和郑汝成派来的军警戒严。当一行人刚刚出了走道,来到站台上时,事先早已等候在站台上前来送行的学生团体以及其他国民党成员,纷纷举起手中欢送的旗帜,又是摇旗又是呐喊。其中还有不少记者,纷纷点燃镁光灯,争抢着拍照。

袁肃印象中,站台上这些送行的人应该是郑汝成特意安排的,包括那些记者也都是事先打了招呼,目的就是为了给这次迎接任务烘托气氛。当然,他相信其中有一些人是自发前来进行欢送,不过可能仅仅只会占的一小部分。

【新年越来越近了,各位大大激动不?哈哈,传统佳节最喜欢了,哈哈!】

第53章 ,暂定行程第29章 ,军纪之乱第50章 ,上海晚会第16章 ,定制式化第73章 ,谘议之事第48章 ,游说成事第6章 ,不留俘虏第87章 ,随营学堂第56章 ,见林伯深第65章 ,说赵山河第59章 ,组建情报第93章 ,飞来横祸第92章 ,强猛攻势第38章 ,逐步善后第79章 ,建近卫军第93章 ,大胆之举第55章第14章 ,少壮北洋第78章 ,晓之大义第88章 ,军政发展第14章 ,事与愿违第4章 ,出水芙蓉第1章 ,江湖义气第57章 ,诱敌之策第63章 ,制式产业第49章 ,南北剧势第87章 ,以身涉险第31章 ,任大都督第19章 ,擢王怀庆第61章 ,审余小鱼第75章 ,各自为政第25章 ,几番折腾第69章 ,实业之想第85章 ,初露野心第10章 ,小年宴会第66章 ,所谓顾虑第112章 ,突破孝感第31章 ,突发事件第6章 ,日本妥协第112章 ,突破孝感第78章 ,突然而见第79章 ,决心一博第92章 ,滦州煤矿第92章 ,滦州煤矿第25章 ,几番折腾第38章 ,逐步善后第42章 ,府院巧遇第78章 ,晓之大义第70章 ,堂上之争第88章 ,军政发展第18章 ,大学拜访第86章 ,偏远事故第93章 ,酒后之言第65章 ,辖内发展第85章 ,双重密谋第88章 ,另有算盘第96章 ,告一段落第76章 ,宫中对谈第88章 ,声名渐显第9章 ,内部矛盾第10章 ,各怀鬼胎第76章 ,慈善宴会第112章 ,突破孝感第44章 ,事在北京第40章 ,宴席之间第109章 ,暴力事件第93章 ,酒后之言第38章 ,逐步善后第1章 ,扩大战场第50章 ,约谈合作第13章 ,深夜变故第73章 ,事前筹划第111章 ,孝感硬战第56章 ,奇袭湖南第100章 ,不期而遇第83章 ,着手行动第20章 ,越闹越大第112章 ,突破孝感第85章 ,见何其巩第44章 ,对话叔父第81章 ,两淮扩军第19章 ,趁势而起第103章 ,独断专行第43章 ,返回滦州第16章 ,辽东善后第39章 ,过河拆桥第77章 ,新的内情第86章 ,三旅番号第22章 ,鱼龙混杂第41章 ,再访张府第29章 ,洋河水库第59章 ,少壮声势第99章 ,到突破口第81章 ,两淮扩军第20章 ,独立事宜第9章 ,玄机暗喻第14章 ,事与愿违第83章 ,亲去隆庄第33章 ,擒贼擒王第41章 ,再访张府
第53章 ,暂定行程第29章 ,军纪之乱第50章 ,上海晚会第16章 ,定制式化第73章 ,谘议之事第48章 ,游说成事第6章 ,不留俘虏第87章 ,随营学堂第56章 ,见林伯深第65章 ,说赵山河第59章 ,组建情报第93章 ,飞来横祸第92章 ,强猛攻势第38章 ,逐步善后第79章 ,建近卫军第93章 ,大胆之举第55章第14章 ,少壮北洋第78章 ,晓之大义第88章 ,军政发展第14章 ,事与愿违第4章 ,出水芙蓉第1章 ,江湖义气第57章 ,诱敌之策第63章 ,制式产业第49章 ,南北剧势第87章 ,以身涉险第31章 ,任大都督第19章 ,擢王怀庆第61章 ,审余小鱼第75章 ,各自为政第25章 ,几番折腾第69章 ,实业之想第85章 ,初露野心第10章 ,小年宴会第66章 ,所谓顾虑第112章 ,突破孝感第31章 ,突发事件第6章 ,日本妥协第112章 ,突破孝感第78章 ,突然而见第79章 ,决心一博第92章 ,滦州煤矿第92章 ,滦州煤矿第25章 ,几番折腾第38章 ,逐步善后第42章 ,府院巧遇第78章 ,晓之大义第70章 ,堂上之争第88章 ,军政发展第18章 ,大学拜访第86章 ,偏远事故第93章 ,酒后之言第65章 ,辖内发展第85章 ,双重密谋第88章 ,另有算盘第96章 ,告一段落第76章 ,宫中对谈第88章 ,声名渐显第9章 ,内部矛盾第10章 ,各怀鬼胎第76章 ,慈善宴会第112章 ,突破孝感第44章 ,事在北京第40章 ,宴席之间第109章 ,暴力事件第93章 ,酒后之言第38章 ,逐步善后第1章 ,扩大战场第50章 ,约谈合作第13章 ,深夜变故第73章 ,事前筹划第111章 ,孝感硬战第56章 ,奇袭湖南第100章 ,不期而遇第83章 ,着手行动第20章 ,越闹越大第112章 ,突破孝感第85章 ,见何其巩第44章 ,对话叔父第81章 ,两淮扩军第19章 ,趁势而起第103章 ,独断专行第43章 ,返回滦州第16章 ,辽东善后第39章 ,过河拆桥第77章 ,新的内情第86章 ,三旅番号第22章 ,鱼龙混杂第41章 ,再访张府第29章 ,洋河水库第59章 ,少壮声势第99章 ,到突破口第81章 ,两淮扩军第20章 ,独立事宜第9章 ,玄机暗喻第14章 ,事与愿违第83章 ,亲去隆庄第33章 ,擒贼擒王第41章 ,再访张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