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逐步事变

汉口,北洋军事改革委员会的会议室内,所有尚在汉口的高级军事幕僚,如今全部都聚集在这里。不过这些人并不像以往那样轻松,开会的时候无非是走马观花,抽抽烟,附和几句,点点头,会议就算是过去了。哪怕即便是在前几天孝感已经传出十分危急的消息的时候,只要敌人还没有打到眼皮子低下,对于他们来说都可以继续高枕无忧。

只是今时今日情况俨然已经大有不同,被称为最坚固的西部防线,原本预估能坚守到最少三个月以上的时间,如今才两个月的时间就彻底崩盘。更可怕的是,整个崩盘的过程也绝不是像战前他们所预料的那样,孝感防线的败军还能从阵地上撤退,哪怕撤退一半也是好的。如今近卫军是突破了侧翼阵地,然后蔓延到后方完成了战略阻截,不仅破坏了阵地,更是直接包围了主力部队,并顺利俘获了一大半守军。

按照早先布置的计划,孝感防线撤退的兵力回到汉口,与汉口这边留守的兵力能够迅速组成一道全新的防线。经过孝感一战之后,近卫军肯定是元气大伤,要想再急着进攻汉口肯定只会陷入僵局。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每天可以高枕无忧的原因之一,反正孝感失守是必然的,关键是只要能够拖延足够的时间即可。

可是现在孝感的主力部队阵亡了一部分,俘虏了一部分,走失或逃跑了一步,真正撤回到汉口来的还不到五千人。汉口这边剩下的留守兵力只有一万左右,而且大部分还是王占元的人马,也就是说曹锟的嫡系部队在汉口已经没多少了。

几分钟后,曹锟迈着沉重的步子走进会议室,身后跟着一众幕僚,所有人脸色都很不好。

会议室内早已等候的众人纷纷站起身来,在看到曹锟的脸色之后,气氛愈发显得沉重。

曹锟都懒得再打招呼,自顾自的落座下来,然后直接开口说道:“确认的电报已经发回来了,孝感算是真的完蛋了。近卫军的先头部队正在沿着官道向黄陂转移。不是明天就是后天便能占领黄陂。”

会议室内起了一阵交头接耳的议论,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战火波及到了他们所在的后方,还有什么事情能比这件事情更让人感到头疼的?如果汉口陷落,整个北洋军事改革委员会就算是彻底完了,到时候他们能何去何从?政治生命算是真正的结束。弄不好连本人的小命也会难保幸存。

“这下可如何是好?”王占元十分懊恼的问道。

“没错,我知道你们现在都很慌张,之前预期的孝感防线最少可以支撑三个月的时间,如今才两个月便被近卫军攻破,确实算是出乎意料之外。不过我们好歹成功拖延了两个月的时间。如今国内的声势已经可以说是完全定格在反对帝制一事上。”曹锟郑重其事的说道。

“即便如此又能如何呢?是啊,整天都有人吵着闹着要反对帝制,但护国军仍然按兵不动,陕西、江西两省也都没一个消息。现在近卫军都打到汉口了,我们光顾着制造声势有什么用,到头来还不是为别人做了嫁衣?”另外一名军官哎声叹息的说道。

这番话立刻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之前曹锟的的确确说的很好,只要能拖延住时间就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北洋军事改革委员会从年初拖延到今天,已经足足有七个月的时间,单单作战也有两个月的时间,可是最终换来的效果是什么?南方那些人依然隔岸观火,北洋内部的其他势力也都是说的好听,却一个都没拿出实际行动来。

所为打造的声势,除了声音叫的响亮之外,还能有什么其他的意义吗!

其实曹锟对这件事同样很是恼火,一方面是想不通,另外一方面是事情迫在眉睫,如果再没有任何转机,只怕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要彻底付诸东流。可是事到如今,他除了继续煎熬下去还能怎么做,要知道现在放手那就等于什么都没有了,哪怕连最后一丝的希望也都会彻底覆灭。不仅如此,自己还将背负永远不可洗脱的骂名。

“你们慌什么,这几日我已经与江西、陕西两省在联络。虽然陕西那边还没有什么确切的消息,不过昨日南昌的李将军回了电文,他已经答应会尽快安排响应之事。”曹锟加重语气,郑重其事的对在场众人说道。

“这……这是真的吗?李将军会如何安排响应之事?”众人连忙追问道。在这个时候若是陕西或者江西两省能有反应,那北洋军事改革委员会不仅能提高权威,同时也能扭转目前危急的局面。

“李将军已经决定会在三天之内抽调九江的海军抵达汉口,另外也会陆续调派一些物资支援我们这边。至于出兵之事,虽然现在还没有确定议程,不过相信也是不需要多久的时间了。总之,李将军现在是表态了,我们毋须在说什么一点作用都没有。”曹锟强调的说道。

众人相互对视了一眼,每个人的仍有不同程度的忧愁。

哪怕李纯有了这些表态,可只要一天不肯出兵,一天都是一件说不准的事。

现在只能说是稍微有了一些希望,毕竟李纯肯调动海军和物资来支援汉口这边,多多少少也算是表明了一些个人立场。若李纯当真是纹丝不动的话,也不会眼看汉口这边危急还要派遣一些援助过来,这就等于把自己推进嫌疑之中。既然已经有了嫌疑,那自然要一簇到底。真等到汉口这边完蛋了,江西铁定会成为下一个目标。

“总之,现在必须敦促江西方面尽快采取行动,哪怕只是打出旗号也好。联络方面不能怠慢,一定要让李纯知道我们汉口这边已经很危险了……不,不对,不能说是很危险,如果把我们这边的情况说得太严重的话,只怕会让他们没有信心。必须说是……就说我们已经尽力了,该做的我们都已经做了,对,就这么说。”王占元连忙说道。

“没错,就这么安排。今天下午我会再去一封电文到南昌。”曹锟点着头说道。

会议室内稍微冷静了一阵,虽然现在好像有了一些希望和解决办法,但气氛仍然是低沉的缺乏活力的。每个人依然还是脸色不好。

“现在我们必须加强对汉口的防御工作,孝感一战咱们损失了不小,但是近卫军那边显然也不会好过。所以我猜测他们一时半会儿不可能立刻就杀到汉口来。我们手里还有一点手里来安排布防工作。”顿了顿之后,曹锟打破了沉默,把话题转入到正事上面。

“可是,主席,咱们现在在汉口的兵力不多,这会儿武昌那边也正在开战。只怕接下来的布防可不是那么容易了。”一名军官说道。

“军火库还有多少武器可以调度使用?”曹锟问道。

“可能还有几千支步枪吧。汉阳兵工厂那边可能还有两千到三千的存货。”负责后勤的军官连忙说道。

“把军火都集中起来,从现在开始征召武汉本地的壮丁编入队伍。不管是城内还是城外,所有能征召的人都征召起来。先编足一万人再说。”曹锟果断的下达了命令。

“什么?征召武汉本地的壮丁?这……”徐良基一下子就露出了惆怅的表情。

“主席,前阵子征召壮丁已经弄得民怨四起,这会儿还要征召武汉本地的人,只怕城中的那些大户人家一定会先行反对,紧跟着其他老百姓也会闹事。这可不是一个好主意啊。”之前的那名军官忧心忡忡的说道。

“是啊,弄不好民乱发于内,到时候咱们管都不好管。”王占元也叹息的说道。

“总之,现在是危机的时刻,就必须采取非常的手段。无论如何都要坚守住汉口,直到江西、陕西两省肯出兵为止。都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还理会那么多做什么?不拼上这一把,咱们算是彻底满盘皆输了!”曹锟大声的说道,显得斩金截铁。

在场众人只能叹息,正如曹锟所说的那样,事情都到了这个阶段,还能有什么顾忌?这会儿最大的顾忌莫过于丢了汉口,仓皇之中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唉,也是,现在当真是到了顾不了那么多的时候了。”王占元摇着头说道。

“总之,就按照这样先去办。然后在汉口北部加强阵地防线。把能调用的物资全部调用起来,上战场上的一人一天发十块钱,擅自后撤者当场枪决。汉口是不能再退了!绝对不能再退了。”曹锟十分果决的说道。

这番话虽然算不上鼓舞,但有那么一会儿还是激烈了一些士气。但不管怎么激烈,也仅仅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对于众人来说,他们心中依然没谱儿。

与此同时,突破孝感的消息传到北京的时候,多少稳住了一些新华宫的政治局面。

不过即便如此,高层之间的内部矛盾却依然没有减轻。这不单单是那些被软禁在瀛台上的反帝制北洋官僚,也包括段祺瑞为首的总理派,与袁世凯为首的皇宗派之间的斗争。这份斗争从始至终都隐藏在暗地里的一面,哪怕总理派一直咄咄逼人,喧嚣叫板,但袁世凯这边仍然不敢撕破脸来跟段祺瑞对着干。

总理派与皇宗派之间所争执的主题,自然就是为了帝制和取消帝制的矛盾。

早在五月份的时候,段祺瑞计划安排在二十七日正式宣布取消帝制,甚至把发布会的细节以及邀请见证的各国时节、社会贤达,等等,全部都安排到位。不过袁世凯在夏寿康的建议之下,忽然装出病情发作,在二十五日这几天便卧床不起。医馆处自然是早就被安排好了,经过所谓的诊断和证明,确实是病情不稳,不能轻易下床走动。

段祺瑞来探望袁世凯时,袁世凯还装模作样的拉着段祺瑞的手,让段祺瑞去安排取消帝制的典礼,并说到时候即便自己不能亲自前往,仍然可以由他本人来代替主持。

事实上段祺瑞也确实有这个打算,反正发布会只是一个对外公布消息的契机,先表明了北洋政府的立场再说。可是以军事参议处和秘书处为首的一众军官,却时不时的在段祺瑞以及其他总理派面前吹风,强调在袁世凯如此病危的时候做这样的事情,就怕袁世凯情绪不稳,一下子就挺不过去了。

不管怎么说,哪怕总理派中有想要争权夺利的野心家存在,可袁世凯做为近代北洋军事集团的缔造人,其中的旧情是不可能轻易跃过。中国社会本来就是一个人情社会,并且袁世凯身体的状况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如今拖拖拉拉吊着半条命到今时今日,完全是靠着每天大量的中药和西药维持。

早先有人私底下曾打听和调查过,按照袁世凯现在每天服用药剂的量,就算能够勉强控制之前的病症,也迟早会被这些药本身所带的毒性慢慢积累,而导致身体不可能再恢复。简单的来说,袁世凯只不过是在延续已经为时不多的生命,很快就会走到尽头。

正因为如此,当皇宗派的那些官员们到处散播这些悲观的言论时,段祺瑞这边多少都会感到犹豫。毕竟帝制是袁世凯的夙愿,虽然这并不是一件好事,而且还导致北洋走上了一条极其危险的道路,但人都快死了,还计较这些做什么?倒不如让袁世凯安安心心的走,最起码也还是穿着龙袍的走,对他本人来说也算是“有始有终”了。

正因为如此,段祺瑞最终取消了二十七日的安排。

而在随后的几个月里,随着袁世凯处处表现出拖延、不配合,段祺瑞渐渐有所意识到,这一切都是虚假的。也因而段祺瑞与袁世凯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

第65章 ,说赵山河第12章 ,初谈青岛第91章 ,唐海重工第76章 ,宫中对谈第8章 ,不做不休第21章 ,另有对策第67章 ,初显针对第5章 ,进谏工业第21章 ,军事部署第10章 ,转危为安第50章 ,叔父认侄第113章 ,逐步事变第95章 ,借口生事第5章 ,商业计划第16章 ,定制式化第17章 ,调派入豫第36章 ,官办银行第55章 ,前往保定第53章 ,暂定行程第65章 ,联谊会上第52章 ,商丘发展第26章 ,拼上一把第90章 ,拟两部分第69章 ,惊天变故第48章 ,异人异志第8章 ,会见蔡锷第30章 ,惨案发生第14章 ,借机行事第77章 ,顾秉钧言第53章 ,一战阴影第98章 ,培植政府第35章 ,制订政策第49章 ,信使突来第40章 ,宴席之间第11章 ,入豫心思第49章 ,南北剧势第77章 ,洋商企第41章 ,瀛台大会第33章 ,不容忽视第47章 ,会众豪绅第58章 ,似是而非第11章 ,别有用心第102章 ,麻城摩擦第48章 ,游说成事第43章 ,交心之谈第41章 ,除夕夜宴第61章 ,郑家大少第110章 ,妥善善后第80章 ,时局进展第105章 ,会战序幕第18章 ,京城气象第64章 ,乌云密布第97章 ,另有剖析第45章 ,北京复电第30章 ,双面处理第52章 ,商丘发展第39章 ,急收缓放第28章 ,安山急事第51章 ,剖心之言第92章 ,先发制人第60章 ,推波山雨第8章 ,会见蔡锷第32章 ,新官上任第88章 ,另有算盘第24章 ,其人之道第95章 ,借口生事第91章 ,坚守阵线第45章 ,以退为进第86章 ,给下马威第19章 ,擢王怀庆第11章 ,别有用心第22章 ,谋取出路第105章 ,会战序幕第77章 ,神秘来宾第15章 ,事发突然第90章 ,发展工商第115章 ,长远打算第23章 ,新的任命第17章 ,获其消息第35章 ,制订政策第92章 ,滦州煤矿第66章 ,帝制进言55章 突发事件第8章 ,毕业策论第45章 ,书房夜谈第32章 ,另有想法第78章 ,晓之大义第52章 ,西南事变第43章 ,交心之谈第26章 ,惊动中央第45章 ,北京复电第50章 ,约谈合作第64章 ,儿女情长第26章 ,高顺消息第12章 ,各有部署第52章 ,西南事变第77章 ,洋商企第21章 ,另有对策第39章 ,急收缓放
第65章 ,说赵山河第12章 ,初谈青岛第91章 ,唐海重工第76章 ,宫中对谈第8章 ,不做不休第21章 ,另有对策第67章 ,初显针对第5章 ,进谏工业第21章 ,军事部署第10章 ,转危为安第50章 ,叔父认侄第113章 ,逐步事变第95章 ,借口生事第5章 ,商业计划第16章 ,定制式化第17章 ,调派入豫第36章 ,官办银行第55章 ,前往保定第53章 ,暂定行程第65章 ,联谊会上第52章 ,商丘发展第26章 ,拼上一把第90章 ,拟两部分第69章 ,惊天变故第48章 ,异人异志第8章 ,会见蔡锷第30章 ,惨案发生第14章 ,借机行事第77章 ,顾秉钧言第53章 ,一战阴影第98章 ,培植政府第35章 ,制订政策第49章 ,信使突来第40章 ,宴席之间第11章 ,入豫心思第49章 ,南北剧势第77章 ,洋商企第41章 ,瀛台大会第33章 ,不容忽视第47章 ,会众豪绅第58章 ,似是而非第11章 ,别有用心第102章 ,麻城摩擦第48章 ,游说成事第43章 ,交心之谈第41章 ,除夕夜宴第61章 ,郑家大少第110章 ,妥善善后第80章 ,时局进展第105章 ,会战序幕第18章 ,京城气象第64章 ,乌云密布第97章 ,另有剖析第45章 ,北京复电第30章 ,双面处理第52章 ,商丘发展第39章 ,急收缓放第28章 ,安山急事第51章 ,剖心之言第92章 ,先发制人第60章 ,推波山雨第8章 ,会见蔡锷第32章 ,新官上任第88章 ,另有算盘第24章 ,其人之道第95章 ,借口生事第91章 ,坚守阵线第45章 ,以退为进第86章 ,给下马威第19章 ,擢王怀庆第11章 ,别有用心第22章 ,谋取出路第105章 ,会战序幕第77章 ,神秘来宾第15章 ,事发突然第90章 ,发展工商第115章 ,长远打算第23章 ,新的任命第17章 ,获其消息第35章 ,制订政策第92章 ,滦州煤矿第66章 ,帝制进言55章 突发事件第8章 ,毕业策论第45章 ,书房夜谈第32章 ,另有想法第78章 ,晓之大义第52章 ,西南事变第43章 ,交心之谈第26章 ,惊动中央第45章 ,北京复电第50章 ,约谈合作第64章 ,儿女情长第26章 ,高顺消息第12章 ,各有部署第52章 ,西南事变第77章 ,洋商企第21章 ,另有对策第39章 ,急收缓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