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北京复电

余额不足

袁世凯微微有些疑惑,他从没见过张一鏖有这样的习惯,于是下意识看了一眼文件封套,却是电文专用的牛皮纸封套,随即问道:“这是哪里送来的电文?”

张一鏖回答道:“冬月二日直隶滦州发生起义事件,驻唐山二十镇总镇随事件汇报一同发来的另一份电文,当时在下没有立刻呈递上来,是因为这份电文是私人信件,因此没有混在公文中一同送来。”

袁世凯更加疑惑了起来,一边打开封套一边喃喃自语似的说道:“私人信件?滦州那边还会有谁发来私人信件?”

当他看到电文首行称谓时,不禁连眉头都皱聚在一起。只见电文首行称谓使用的是信函格式,写着“叔父大人膝下敬禀者”,“叔父”自然是对他的称呼,“膝下”则是代意晚辈向长辈行跪拜礼的意思。只是他怎么也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还有一个在滦州的晚辈亲戚!

他没有去看电文的内容,而是抬眼盯着张一鏖,按理说张一鏖是一个经验老道的幕僚,对于那些莫名其妙之人发来电文妄图攀附权贵,对方应该是能一眼看破的才是。

“公绂,这是怎么回事?”

“大人请挪目往下看,落款处自有分晓。”张一鏖不慌不忙的说道。

袁世凯随即跳过电文正文,仔细看了一眼落款的地方,若不是看的仔细,还真把这落款当作是正文的一部分了,哪里会有人发电报时用这么复杂的落款?他耐着性子一字一字的看完落款,“高祖袁讳耀东之玄孙曾祖袁讳重三之曾孙父祖袁讳保恪之孙父袁讳世勋之子袁克礼季名肃谨禀”,这简直就是一个家系传承的名谱!

不过,从高祖到曾祖再到祖父这三代人,名字都是有据可依的,直至于父亲袁世勋时才觉得很是眼生,更别提什么袁克礼又名袁肃,根本是闻所未闻。唯一觉得可信之处,那就是每代人的字牌丝毫无差。

“你既能给我过目,必然是有其中道理。我袁氏一族人丁旺盛,同族同宗之人不在少数,但观此子之出生,理应不是偏远的亲戚,可我一点也没有印象。像这种电文何必还要拿给我来过目,由你代去一封回执打发了就算了。”袁世凯沉声说道,随即就将电文丢在桌案一旁。

“大人,一开始在下也认为这封电文只是宵小之徒的装蒜,不过在下仔细思索了一阵,觉得这件事颇有蹊跷,应当小心一些处理才是。电文是随二十镇总镇的汇报文件一同发来,据二十镇潘统制的介绍,这位袁克礼是陆军预备大学堂派驻二十镇的见习军官,滦州起义之前其还曾遭到革命党的暗杀,不仅如此,就连通永镇总兵王怀庆还特意提及他在乱兵之中救下宫保大人的侄子。”张一鏖加重语气说道。

“竟有此事?”袁世凯不是愚蠢之人,他当然立刻听明白张一鏖所说的蹊跷之处。

“大人试想,若仅仅只是一个街头行骗的宵小,岂能使得革命党劳师动众要去刺杀?又岂能让潘统制、王总兵如此将这件事记挂在心上?当然,假若这袁克礼当真只是奸佞欺诈之徒,那这件事的影响也会十分严重,不仅有辱宫保大人的尊誉,也使得潘统制、王总兵以及滦州大小官员蒙羞。”张一鏖郑重其事的说道。

“你可有调查过此人*?确切是何出身?”袁世凯如今正处在风头浪尖之上他,最担心的莫过于有人在这个不恰当的时候做出不恰当的事情来,听完张一鏖的话之后,他的脸色瞬间严厉起来。

尽管看上去只是区区一件小事,但他能够熬到今时今日,全靠的是步步为营、小心翼翼,深知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道理。

“正是,在下昨天特意去了一封电报到保定陆军预备大学堂,让学堂那边把袁克礼的学籍档案调出来彻查了一番,还找到与其熟络的同窗、教员询问。此人祖籍河南淮阳,父亲确实名叫袁世勋,原本家上还有几分田产,不过八年前袁世勋因病逝世,家道由此中落,没过几个月,其母也因积劳成疾而撒手人寰。”张一鏖立刻说道。

“淮阳?与项城并不远,我少年时还曾多次去过那里。”袁世凯若有所思的说道。

“确实相隔不远,项城袁氏几代兴旺,有旁支迁徙他处并不足奇。”张一鏖说道。

“可还有其他的查证?”袁世凯又问道。

“据说,父母双亡之后,袁克礼为躲避积债,变卖所剩无几的家产外出游学,先后在勤成学堂和莲池书院入学,生活基本上靠同窗和教员资助,他的学名袁肃正是莲池书院顾正明顾文鹭先生亲赐。再后来他因为生活实在难以为继,只能从书院辍学,进了陆军第一中学堂,后成绩优异而升入陆军军官学堂。”张一鏖补充的说道。

陆军军官学堂正是现在的陆军预备大学堂,因为之前几经更换直辖的部门,有时是练兵处,有时又是陆军部,所以学堂名称也跟着频繁变动。不过如今只要提到陆军军官学堂,不是指保定陆军军官学堂,就是指陆军预备大学堂。

听完张一鏖的介绍,袁世凯反而对这个莫名其妙的“侄子”有几分好感。且先不管其品性如何,只说在家道中落之后的八年时间里,一个少年没有向本族亲戚寻求帮助,独自一人外出闯荡,并且还不是毫无志气的浪迹江湖,而是选择读书求学。即便到最后实在无以维持生计,最终也是进入军事学堂。如今还能凭借一己之力升任军官,当真是难能可贵。

想到这里,他又忍不住对比起自己膝下的十数儿女,若自己这个时候突然失势了,这些儿女当中能有多少人可以像袁克礼那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呢?

张一鏖等了一会儿,见袁世凯一脸沉思,他只好又接着说道:“在下昨日收到保定复电之后,还特意去翻查了一下宫保大人的族谱。据族谱记载,宫保大人的族从祖父敬有公直至晚年都未曾迁出故里,另外族谱上还记录敬有公有嫡子三人、庶子二人,不过不知什么原因,族谱上只留有嫡长子和嫡次子的名字,嫡幼子和庶子的名字却没有。”

袁世凯沉吟了一声,缓缓的说道:“我项城袁氏族谱只有嗣父在时稍微修编过一次,毕竟隔了两代人,多多少少会有考证不及的地方。”

张一鏖缓缓的点了点头,若有所思的说道:“在下正是因为顾虑到这一点,无论以对方在滦州的影响,又或者是他自身的家世*,这位袁克礼多多少少与宫保大人是有关联的,因此才需要慎重处理。”

袁世凯同样点了点头,不过之前凝重的脸色渐渐释然开来,他很清楚张一鏖既然能把事情调查的这么清楚,又特意选在今天告诉自己,显然对方早已经有了应对之策。随即,他不动声色的问道:“既有此事,公绂认为当如何处置?”

张一鏖平静的回答道:“依在下愚见,此事宜化小不宜闹大。既然滦州那边已经有人相信袁克礼是宫保大人的侄子,尽管尚且无从定论,但多少是有据可依,索性宫保大人就认了这个族从之侄,省的让滦州那边的人下不了台。”

袁世凯面无表情,默然不语。

张一鏖换了换气,继而又往下说道:“当然,袁克礼以区区下级军官的身份引得滦州一带又是风又是雨,哪怕现在并没有惹出什么大麻烦,可就怕宫保大人认了叔侄关系之后,难保这年轻人不会得意忘形。为保后顾无忧,宫保大人大可再令陆军预备大学堂那边去一封电报,将袁克礼召回保定继续完成学业。到时候无论此子是何德行,宫保大人都能进退有度。”

袁世凯脸上渐渐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他缓缓的点了点头,说道:“此法甚妙,就按照你的意思去办好了。”

张一鏖不慌不忙的又从桌案上的文件堆里取出另外一份牛皮纸封套文件,好整以暇的说道:“回大人,在下昨日晚上已经拟好了两份电文,一份是宫保大人答复袁克礼的私函,另外一份是带陆军预备大学堂所拟的公函。请大人先过目。”

袁世凯没有去接文件,脸上的笑容更加高兴起来,他赞叹的说道:“公绂啊公绂,若没有你帮我料理这些文案,老头子我该怎么办呐。行了,你直接发出去就是。”

【多谢各位读者大大的支持,我一定会重振心态,把后面写好!】

第7章 ,针锋相对第63章 ,招募改制第23章 ,临行安排第13章 ,重挫元气第18章 ,一时冲突第13章 ,重挫元气第94章 ,奇正虚实第42章 ,一声令下第89章 ,步步落实第52章 ,各有意外第49章 ,信使突来第23章 ,顺势而为第44章 ,对话叔父第65章 ,局势急转第18章 ,大学拜访第35章 ,刀俎鱼肉第19章 ,时势所趋第107章 ,保存名义第12章 ,故设伏击第45章 ,一念之间第54章 ,见宋教仁第95章 ,借口生事第35章 ,刀俎鱼肉第64章 ,杨度试探第80章 ,紧急行动第61章 ,汽车公司第28章 ,继任赈灾第91章 ,坚守阵线第2章 ,痛下狠手第28章 ,根本隐患第6章 ,暗藏势力第34章 ,着手收网第80章 ,共和成立第4章 ,借力打力第118章 ,临别之谈第28章 ,虚情假意第94章 ,背后阴谋第15章 ,战后狂热第14章 ,事与愿违第29章 ,滦州驰援第97章 ,制式武器第60章 ,北洋新星第13章 ,以寡敌众第37章 ,晓以大义第87章 ,林氏合作第18章 ,局势变故第75章 ,先有计划第75章 ,三两天内第64章 ,杨度试探第19章 ,见宋教仁第93章 ,郑州事变第10章 ,学堂过审第18章 ,大学拜访第38章 ,会袁克定第6章 ,制式步枪第92章 ,滦州煤矿第96章 ,新式步枪第112章 ,突破孝感第105章 ,会战序幕第11章 ,请缨出战第6章 ,制式步枪第58章 ,背后杀出第39章 ,结交豪绅第96章 ,新式步枪第71章 ,英式装备第100章 ,不期而遇第114章 ,北方南方第99章 ,加强铺垫第93章 ,酒后之言第6章 ,制式步枪第8章 ,毕业策论第87章 ,以身涉险第40章 ,宴席之间第8章 ,会见蔡锷第27章 ,验证关系第89章 ,壬子新年第15章 ,讨论武器第13章 ,不合时宜第71章 ,重新聚力第5章 ,时势之见第57章 ,诱敌之策第17章 ,遇孙连仲第49章 ,南北剧势第12章 ,故设伏击第81章 ,崛起之路第83章 ,颇有深意第96章 ,打探消息第89章 ,先入铺垫第52章 ,纳捐集资第24章 ,人满为患第74章 ,乱中生财第96章 ,保定催电第57章 ,遇袁克端第39章 ,袁氏家宴第53章 ,豫南对策第65章 ,筹安谋策第61章 ,汽车公司第15章 ,讨论武器第51章 ,别有深思第36章 ,俘周宝林
第7章 ,针锋相对第63章 ,招募改制第23章 ,临行安排第13章 ,重挫元气第18章 ,一时冲突第13章 ,重挫元气第94章 ,奇正虚实第42章 ,一声令下第89章 ,步步落实第52章 ,各有意外第49章 ,信使突来第23章 ,顺势而为第44章 ,对话叔父第65章 ,局势急转第18章 ,大学拜访第35章 ,刀俎鱼肉第19章 ,时势所趋第107章 ,保存名义第12章 ,故设伏击第45章 ,一念之间第54章 ,见宋教仁第95章 ,借口生事第35章 ,刀俎鱼肉第64章 ,杨度试探第80章 ,紧急行动第61章 ,汽车公司第28章 ,继任赈灾第91章 ,坚守阵线第2章 ,痛下狠手第28章 ,根本隐患第6章 ,暗藏势力第34章 ,着手收网第80章 ,共和成立第4章 ,借力打力第118章 ,临别之谈第28章 ,虚情假意第94章 ,背后阴谋第15章 ,战后狂热第14章 ,事与愿违第29章 ,滦州驰援第97章 ,制式武器第60章 ,北洋新星第13章 ,以寡敌众第37章 ,晓以大义第87章 ,林氏合作第18章 ,局势变故第75章 ,先有计划第75章 ,三两天内第64章 ,杨度试探第19章 ,见宋教仁第93章 ,郑州事变第10章 ,学堂过审第18章 ,大学拜访第38章 ,会袁克定第6章 ,制式步枪第92章 ,滦州煤矿第96章 ,新式步枪第112章 ,突破孝感第105章 ,会战序幕第11章 ,请缨出战第6章 ,制式步枪第58章 ,背后杀出第39章 ,结交豪绅第96章 ,新式步枪第71章 ,英式装备第100章 ,不期而遇第114章 ,北方南方第99章 ,加强铺垫第93章 ,酒后之言第6章 ,制式步枪第8章 ,毕业策论第87章 ,以身涉险第40章 ,宴席之间第8章 ,会见蔡锷第27章 ,验证关系第89章 ,壬子新年第15章 ,讨论武器第13章 ,不合时宜第71章 ,重新聚力第5章 ,时势之见第57章 ,诱敌之策第17章 ,遇孙连仲第49章 ,南北剧势第12章 ,故设伏击第81章 ,崛起之路第83章 ,颇有深意第96章 ,打探消息第89章 ,先入铺垫第52章 ,纳捐集资第24章 ,人满为患第74章 ,乱中生财第96章 ,保定催电第57章 ,遇袁克端第39章 ,袁氏家宴第53章 ,豫南对策第65章 ,筹安谋策第61章 ,汽车公司第15章 ,讨论武器第51章 ,别有深思第36章 ,俘周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