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允执厥中

暄暄走上讲台,逗趣道:“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人物和我一样,也有着令人头疼的童年。在十二岁的时候,他写了一首私塾先生都觉得深奥的小诗——《蔽月山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那一年,他还说出了自己的理想:‘人生的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这句话在当时的社会里可是大逆不道的狷狂之言。听到这句话的老父亲顿时被吓得六魂无主。父亲王华实现了一个书生在几十年寒窗苦读后所得到的最高荣誉——状元及第。可是,‘如何成为圣人’,那是父亲想都不敢去想的事情。

“等到王阳明渐渐长大后,他那卓然超群的军事才略开始让他展露头角。平定江西匪患,是王阳明为官后初试锋芒的精彩表现。匪患聚集的地点在江西、湖南、福建、广州四省交界之处,是朝廷最头疼的“四不管”地区,而且这一片地区又是很容易藏匿土匪的深山老林,所以官兵的搜捕常常难以奏效。在几十年时间里,土匪们从一开始的偷鸡摸狗、小打小闹,到后来占山为王、组建联军,明目张胆地攻占城镇、洗劫乡里,把整个江西搞得乌烟瘴气、满目疮痍。为此,朝廷增设了巡抚专门驻守在江西,并不断增加军卒来平定匪患。可几年、十几年,数十年过去了,土匪并没有被消灭,反而做大做强了,从农具菜刀的山林游击发展成了装备整齐的规模军队,让朝廷苦不堪言。朝廷不断派出官员去镇压,但这些官员要么白忙一场无功而返,要么直接告病不敢前去。朝廷无奈之下,便让王阳明去江西接了这份苦差事,权且把死马当作活马医。这差事就是烫手的山芋,不,比烫手的山芋还坑。可是,明知入坑的王阳明却并没有消极怠工,反而仔细地考察了当地形势,并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剿匪屡战屡败的根源在于衙门里有土匪的内应。于是,他放出剿匪的假消息,顺藤摸瓜调查后,一举抓获了那些长期跟土匪勾结的老仆役,并成功策反了他们。有了这些双面间谍的情报,后面的剿匪出奇地顺利。王阳明借助剿匪成功的威势,对当地进行了整顿。“十家牌法”就是连坐制度,十家牌法规定每十家为一牌,牌上注明各家的丁口、籍贯、职业,轮流巡查。如果一家隐匿盗贼,其余九家连坐,谁敢和土匪再勾结,就会被其余九家揭发。这样一来,王阳明就切断了山中土匪和外界联系的渠道,困居山中的土匪渐渐变成了瓮中之鳖。当然,土匪造反的根源是吃不上饭,所以王阳明在剿匪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当地吏治的整顿,减轻赋税、兴办教育、移风化俗,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一年多时间下来,赣南汀漳数十年的匪患基本上就被平定了,当地百姓将王阳明尊敬为神人。

“然而真正让王阳明功成名就的,是宁王送来的神助攻,果真是‘自助者,天恒助之’。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当时,王阳明行至江西吉安与南昌之间的丰城,正准备前往福建平定匪患。得到朱宸濠叛乱的消息后,王阳明就局势做出了分析:如果宁王顺长江东下,那么南京肯定保不住。作为留都的南京丢了,叛军在政治上就会占有主动,倘若江南各地的土匪再因势响应,那么南方的局势就会变的非常棘手。于是,王阳明立即赶往吉安,就地发出檄文,开始募集义兵,准备征讨宁王。可是,率领这几天临时拼凑的义军来对战准备了几十年的宁王军队,王阳明完全没有胜算。所以一开始,王阳明便筹划使用疑兵之计将宁王军队拖延在江西,‘拖’是王阳明制胜的关键。王阳明拿捏准了叛军的心态,毕竟犯上作乱的人心中通常都缺乏底气。所以,他一方面积极备战,一方面假装传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更到处张贴假檄文来迷惑朱宸濠。檄文声称朝廷派援了边兵和京兵共八万人,会同自己在南赣的部队以及湖广、两广的部队,号称十六万,马上就要进攻宁王的老巢南昌。为争取更多的时间集结军队,王阳明写蜡书让朱宸濠的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劝朱宸濠发兵攻打南京,同时又故意将此事泄露给了朱宸濠。因此,当李、刘二人依照战略提请宁王进兵南京时,朱宸濠心中犹疑不定,迟迟按兵不动。宁王等了十多天后,才探知到朝廷根本没有派出那么多的军队。上了当的朱宸濠这才沿江东下,攻下九江、南康(今江西星子)两城后,逼近安庆。正在朱宸濠率兵六万自九江沿江而下、窥伺南京的时候,王阳明已经率领仓促组建的八万平叛军,直捣了宁王的老巢——南昌,迫使朱宸濠进行回援。当时有人建议王阳明去救安庆,他不肯,分析说:如果救安庆,与宁王主力相持江上,而南康和九江的敌人就会乘虚攻我后背,令我们腹背受敌;而且我们的军队锐气正足,趁着南昌守备空虚,必可一举拿下;南昌为叛军老巢,宁王出师未捷却先失大营,这将严重挫伤叛军本就不高的士气,所以宁王一定会班师回救,到时我们再以逸待劳迎击叛军就能取胜。后来的事实果真如同王阳明所预料的一样。朱宸濠回兵救南昌时,在鄱阳湖和王阳明的义军展开了决战,经过三天的激战,王阳明用朱元璋击败陈友谅的办法再一次击溃了宁王的乌合之众。至此,这场轰轰烈烈的宁王叛乱历时43天后宣告结束。

“博识、精思、问疑、苦索,最终悟道。王阳明如神般的军事禀赋,源自于他对整个战场的清晰把控。从复杂的形势中,看清楚问题的主症,并依症找出上佳的对策,这就是我们所仰慕的‘大智慧’。

“《左传》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王阳明在立德方面,开创阳明心学;在立功方面,43天平定宁王叛乱;在立言方面,龙场悟道之后开馆授徒,最终留下了《王阳明全集》。“三不朽”是中国传统士大夫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王阳明又是历史上少有能实现“三不朽”的人物。所以很多人便把王阳明当成了成功的偶像,试图用成功学的思维去解释王阳明的成就。然而,王阳明自己又是如何来评价成功的呢?

“王阳明认为衡量成功有两把尺子,一把叫做‘成色’,一把叫做‘斤两’。王阳明说,圣人之所以为圣,与‘斤两’无关,只看成色。圣人‘成色’足,是指他的心纯乎天理而无掺杂一丝一毫人欲。当然,圣人也有‘斤两’,王阳明打个比方说,尧舜好比黄金万镒,孔子好比黄金九千镒,伯夷、伊尹好比黄金四五千镒。但他们都是足金,这是关键,所以后世才尊他们为圣人。圣人之所以有斤两不同,是因为时势使然。尧舜有做圣王的条件,而孔子没有。如果孔子有尧舜那样的条件,那他的事功就能跟尧舜一样大。王阳明的成色论否定了功学所鼓动浮躁的斤两之争,他认为自己的‘三不朽’功德乃时运所济而成,而并非自己有什么特殊之处。

“这就好比有一个人跑到王阳明的面前,问:‘阳明大师,我必须得成功!怎么做才能像你一样成功呢?’王阳明却回答道:‘做个好人吧!我没想成功,只是想做个好人。’这在很多现在人的眼里,不是跟‘小目标’、‘脸盲君’、‘嫌钱多’一样,也‘装’的太气人了!

“做一个好人如何会有成为圣贤那般宏远的意义呢?这跟个人的成功,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最近的历史学习,给了我答案。

“人拥有两个意识,一个是我们熟知的自我意识(显意识),另一个就是潜意识。西方人认为:自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这个概念后,人们才知道了这扇大门可以照见自己的人性,并能够借助这种自鉴的方式调整自己的心理,从而过上稳定的心灵生活。可他们不知道的是,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已经掌握这样的方式,并把它称之为‘内省’,而那时的中国人称呼潜意识为‘天理’。没错,就是那句‘去人欲,存天理’,让理学招致了‘灭绝人性’的骂名。‘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有人把‘天理’当成了自然界的客观法则去解释,这显然不是‘天理’的真正涵义。因为客观的东西,怎么会以‘存’、‘灭’来形容呢?正是因为对‘天理’的误解,儒家的哲学才被打上了唯心的烙印。

“要弄清‘天理’是什么,我们先要明白潜意识工作的规律。假如你还不知道什么是潜意识,那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找到它的存在。刚学自行车的时候,我们总是以为控制好平衡,就能够避免摔倒。可我们越试图控制,我们手里的车把就似乎越不听话;反之,当我们不去刻意控制车把后,我们才真正学会了骑车。那个要强烈控制车把的意念,就是我们的显意识;而当显意识知道让渡给潜意识管理这辆车时,一切都变得那么轻松和顺畅了。并且我们一边骑车还能和别人一边说笑,这时的潜意识承担着骑车的工作,而显意识则承担着说笑的任务。一心二用的真正原因,人们很少会去探究,是因为我们太习以为常了。可这项本领却是动物们在亿万年的进化中得到的生存绝技。有了这项绝技,兔子们才能够一边吃草,一边警戒。

“一心二用虽然能够提高我们做事情的效率,但这项能力有使用的前提:其中一件事我们得熟练到不需要显意识来参与甄辨;另一件事虽需要显意识参与甄别,但不必调度潜意识进行深度思索。也就是说,一心二用是我们应急的手段,一心一意才能使我们获得认知的拓展。我们学习时,需要聚焦显意识来完成认知和思考。但当你的显意识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这块知识的理解后,你的学习才刚刚开始。显意识把知识交给潜意识后,你的潜意识还继续承担着你完全无法想象的工作量。首先,这块知识应该放置到你知识体系里的那个位置?然后,与你原有的知识发生冲突后如何融入?还有,以什么样的方式存放才能保证你在需要的时候将它激活?如何维持知识系统的认知升华?......而我们的创新过程,就是大脑驱动显意识和潜意识共同工作,直到结果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潜意识的工作量要远远超过显意识的工作量,而且越智慧的人,潜意识的工作量就越重。所以,显意识如何为潜意识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这才是一个关乎智慧的根本问题。

“有助于潜意识工作的方面有两个,休息时间的保障和认知节奏的维护。休息包括,睡觉、娱乐和冥想等。人在睡觉时,我们的潜意识依旧在工作,而且相当高效。很多创新的灵感就来自于梦境,比如著名数学家拉马努金。所以,对于学生和脑力工作着来说,睡觉是头等大事,悬梁刺股的方法并不值得提倡。维护潜意识的顺畅认知节奏,一方面要克制纵欲,无欲则刚的精神状态是显性意识能够给潜意识提供的绝佳条件;另一方面,就是避免外部因素对我们节奏的侵扰,这就是庄子所追求的身如不系之舟的状态。就拿儒释道来说,它们的核心教义都是‘先克欲,方见道’。人的七情六欲是人的生物本能,是人存在的基础。所以,儒家把人必要的情欲行为划归到礼的范畴,却严格地克制那些逾礼以外的放纵欲望。当人的显意识没有被这些过分的欲望给占用时,它才能更好地与潜意识完成交流与协作。在这个交流过程中显意识感应到了潜意识所传来的信息,将其总结梳理后便形成了人类文明中智慧的累积。潜意识的运行极为客观,也会因此而产生极为客观的理念和判断,这些认识被古人认为是上天所赐予的真理,故称呼其为‘天理’。而显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辉映过程,就是审美的实现。这便是‘去人欲,存天理’的真正意义。

“做一个好人,就意味这个人已经脱离了低级的趣味,而不会被欲望轻易地摆布,这样的人自然能够获得更多的智慧。有了这些智慧的加持,成功还会远吗?

“讲到这里,仍旧有人会跳出来说:‘我没有成功,难道我就不是好人了吗?’这时,我们就要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好人’。我没有触犯法律,没有伤害别人,那我就应该是好人了吗?其实不然,电影《狗镇》里的淳朴农民,在诱惑到来之前,他们都算不上恶人。因此,好人并不是用这些固态标准来衡量的,正是这些固态的评价标准才使‘孔教’拥有了禁锢国民的枷锁。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好人,由自己内心世界的三维‘真、善、美’而决定的。求真为了知善,知善方能审美。不是成功的人都是好人,但好人一定知道自己心中所求的成功到底是什么!做一个真正的好人,就会拥有成为圣贤的潜质,即拥有圣贤一样的‘成色’。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笔下的脊梁,便是阳明眼中的圣贤。

“夫圣人之学,心学也。学以求尽其心而已。尧、舜、禹之相授受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道心者,率性之谓,而未杂于人。无声无臭,至微而显,诚之源也。人心,则杂于人而危矣,伪之端矣。见孺子之入井而恻隐,率性之道也;从而内交于其父母焉,要誉于乡党焉,则人心矣。饥而食,渴而饮,率性之道也;从而极滋味之美焉,恣口腹之饕焉,则人心矣。惟一者,一于道心也。惟精者,虑道心之不一,而或二之以人心也。道无不中,一于道心而不息,是谓‘允执厥中’矣。一于道心,则存之无不中,而发之无不和。是故率是道心而发之于父子也无不亲;发之于君臣也无不义;发之于夫妇、长幼、朋友也无不别、无不序、无不信;是谓中节之和,天下之达道也。放四海而皆准,亘古今而不穷;天下之人同此心,同此性,同此达道也。

“这段话正是王阳明在《重修山阴县学记》里对于‘心学’的诠释。‘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即过不恋。’这是多少现代人所向往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呀!而‘心学’却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到达这样的境界,只需要你做到正心诚意,就能够领会‘恕’的真意。

第三十七章 鸥鹭忘机第二十八章 约从离衡第十四章 循循善诱第三十七章 鸥鹭忘机第三十六章 缥缈只影第一章 熠熠生辉第二十六章 云端之城第三十一章 龙门点额第十三章 允执厥中第十三章 允执厥中第三十二章 善善从长第三十四章 豁然确斯第十二章 国史之光第三十章 捩手翻羹第八章 积厚流光第十三章 允执厥中第三十六章 缥缈只影第三十八章 还施彼道第二十一章 龙渊玉英第三章 水清如许第一章 熠熠生辉第二十六章 云端之城第十二章 国史之光第二十三章 厉兵秣马第二十一章 龙渊玉英第二十一章 龙渊玉英第三十一章 龙门点额第十五章 沧海月明第十九章 艰难玉成第九章 国士无双第二十八章 约从离衡第二十四章 关门打狗第三十三章 憬然有悟第二十章 盗火济生第十九章 艰难玉成第十九章 艰难玉成第二十五章 肃肃其羽第十九章 艰难玉成第三十九章 析骸而爨第十九章 艰难玉成第十三章 允执厥中第二十二章 地城煌煌第三十五章 食荼卧棘第一章 熠熠生辉第二十七章 云泥之变第三十四章 豁然确斯第八章 积厚流光第二十七章 云泥之变第十四章 循循善诱第十三章 允执厥中第三十九章 析骸而爨第十四章 循循善诱第二十三章 厉兵秣马第十一章 哲妇成国第二十七章 云泥之变第七章 姑射仙子第八章 积厚流光第二十九章 其命维新第二十章 盗火济生第五章 幽幽乡土第十五章 沧海月明第三十一章 龙门点额第十九章 艰难玉成第十二章 国史之光第三十七章 鸥鹭忘机第二十四章 关门打狗第十六章 惟兹何功第十四章 循循善诱第三十章 捩手翻羹第十二章 国史之光第二十七章 云泥之变第十八章 囊锥露颖第五章 幽幽乡土第二十二章 地城煌煌第三十五章 食荼卧棘第二十七章 云泥之变第四章 煊烂星火第三十四章 豁然确斯第十二章 国史之光第二十八章 约从离衡第九章 国士无双第十六章 惟兹何功第十七章 缘鹄饰玉第十四章 循循善诱第二十六章 云端之城第一章 熠熠生辉第二十一章 龙渊玉英第十九章 艰难玉成第七章 姑射仙子第十七章 缘鹄饰玉第二章 向阳花开第三十五章 食荼卧棘第二十九章 其命维新第十二章 国史之光第十章 国香荀令第三十七章 鸥鹭忘机第二十五章 肃肃其羽
第三十七章 鸥鹭忘机第二十八章 约从离衡第十四章 循循善诱第三十七章 鸥鹭忘机第三十六章 缥缈只影第一章 熠熠生辉第二十六章 云端之城第三十一章 龙门点额第十三章 允执厥中第十三章 允执厥中第三十二章 善善从长第三十四章 豁然确斯第十二章 国史之光第三十章 捩手翻羹第八章 积厚流光第十三章 允执厥中第三十六章 缥缈只影第三十八章 还施彼道第二十一章 龙渊玉英第三章 水清如许第一章 熠熠生辉第二十六章 云端之城第十二章 国史之光第二十三章 厉兵秣马第二十一章 龙渊玉英第二十一章 龙渊玉英第三十一章 龙门点额第十五章 沧海月明第十九章 艰难玉成第九章 国士无双第二十八章 约从离衡第二十四章 关门打狗第三十三章 憬然有悟第二十章 盗火济生第十九章 艰难玉成第十九章 艰难玉成第二十五章 肃肃其羽第十九章 艰难玉成第三十九章 析骸而爨第十九章 艰难玉成第十三章 允执厥中第二十二章 地城煌煌第三十五章 食荼卧棘第一章 熠熠生辉第二十七章 云泥之变第三十四章 豁然确斯第八章 积厚流光第二十七章 云泥之变第十四章 循循善诱第十三章 允执厥中第三十九章 析骸而爨第十四章 循循善诱第二十三章 厉兵秣马第十一章 哲妇成国第二十七章 云泥之变第七章 姑射仙子第八章 积厚流光第二十九章 其命维新第二十章 盗火济生第五章 幽幽乡土第十五章 沧海月明第三十一章 龙门点额第十九章 艰难玉成第十二章 国史之光第三十七章 鸥鹭忘机第二十四章 关门打狗第十六章 惟兹何功第十四章 循循善诱第三十章 捩手翻羹第十二章 国史之光第二十七章 云泥之变第十八章 囊锥露颖第五章 幽幽乡土第二十二章 地城煌煌第三十五章 食荼卧棘第二十七章 云泥之变第四章 煊烂星火第三十四章 豁然确斯第十二章 国史之光第二十八章 约从离衡第九章 国士无双第十六章 惟兹何功第十七章 缘鹄饰玉第十四章 循循善诱第二十六章 云端之城第一章 熠熠生辉第二十一章 龙渊玉英第十九章 艰难玉成第七章 姑射仙子第十七章 缘鹄饰玉第二章 向阳花开第三十五章 食荼卧棘第二十九章 其命维新第十二章 国史之光第十章 国香荀令第三十七章 鸥鹭忘机第二十五章 肃肃其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