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技高一筹

刘备听了贾诩之言,果然一阵激动,急忙问道:“敢问先生良策?”

贾诩带着刘备到了书房,坐定之后,才缓缓言道:“高顺在洛阳所为,一心只为取荆州,其知天子就在襄阳,而有此为,心中早无汉室,将军何不上书朝廷,只说洛阳之事,乃高顺私自所谓,其窝藏祸心,故弄玄虚,作此欺天之事,其心可诛,再下旨各诸侯共讨之,岂非一举两得?”

刘备听罢,一阵愕然,贾诩之计果然狠毒,诸葛亮比之,确实有些稚嫩,按照贾诩的计策,他可以更轻松的联合孙权,甚至还能让吕布和刘璋等人都有所动作,对高顺造成更大的威胁,既然一定要战,占据主动总比被动的强!

想通之后,刘备心中的忧虑暂时减去不少,虽说下旨让各诸侯讨贼,但对最主要的孙权,好处还是不得不给的,封官进爵一样都不能少,刘备拜别了贾诩,匆匆而去!

刘备走后,贾诩脸上却无半分欣喜之色,站起身来看着院中新翻的泥土,半晌才自语道:“高顺,你的弱点究竟在哪里?”

是人就有弱点,攻其必破,贾诩深谙人性,最善利用盲点,但这几年据他搜罗的信息来看,高顺每战皆准备充分,毫无破绽,处处料敌在先,却又出人意料,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样的对手,可比张良、陈平,他的智谋,甚至让人都忘记了高顺还是昔日陷阵营统帅,率军杀敌,攻无不克,是一员征战沙场的猛将,而高顺还有许多谋士辅佐,拾遗补漏,贾诩似乎看到了一角未来,细小的眼中精芒闪烁!

第二日早朝,刘备一改昔日和蔼面目,十分珍重而又慷慨陈词的痛斥上书,将高顺说成一个心怀叵测、窝藏祸心的叛逆之人,与王莽、董卓无异,高顺明知天子不会移驾洛阳,而如此作为,定有自立之心,请献帝下旨征讨!

朝堂一片安静,献帝莫名所以,杨彪等人目瞪口呆,不明白刘备为何一夜之间想出这么多说辞,将高顺从天堂直接推到了地狱,反掌之间,为国尽忠的大将变成了窃国之贼!

好一阵安静之后,杨彪余悸未消的言道:“陛下,大将军此言若公诸天下,恐会逼反高顺啊!”

献帝吃了一惊,其他人也神色大变,高顺已经占据半壁江山,此时还能奉迎天子,说明其心存汉室,而刘备却颠倒黑白,痛斥高顺,要是高顺心一横,拥军自立,以高顺如今的实力,谁能抵挡?这不是逼着高顺自立?

群臣反应过来,马上又是一窝蜂的开始吵闹,当然也有刘备的心腹,双方各持己见,而献帝又是个没注意的,他知道自己现在全都仰仗刘备,才能安心呆在襄阳,但杨彪等人的忠臣,献帝也毫不怀疑,从洛阳到长安,再到弘农,这些人始终不离不弃,是真正的忠臣!

“自高祖斩蛇,建立帝邦以来,四百余年,某奉祖之命,一心匡扶汉室,再兴炎刘,莫非比不上一个外姓之人乎?”刘备神色肃然,完全是强势神态:“本将军奉大义而讨逆,乃是顺应天意民心,无往不利,高顺兵多,逆天行事,焉能不败?”

训斥一番朝臣,刘备也不给他们说话的余地,作为大汉皇叔,加上他现在的地位,也有执掌朝政的权力,当下便向献帝谏言:“高顺起于行伍之间,乃丁原旧部,心怀不轨,今拥兵自立,请传旨天下,共起而讨之!”

献帝左右看看,群臣都垂首不语,就连杨彪也再未说话,而他与刘备之前便商议过此事,绝不会移驾洛阳,只好点头答应!

罢朝之后,杨彪一声长叹,他已经年过古稀之年,早就该辞官回乡,只是看到大汉岌岌可危,天子年幼,无人辅佐,又有先皇遗嘱,杨彪不忍离去,如今刘备终于露出狰狞之色,杨彪忽然生出无力之感!

他在洛阳便与高顺见过一面,知道此人必成大事,后来又奉旨到冀州劝和高顺与袁绍,高顺也遵旨罢兵,从各处情报来看,高顺断无篡逆之心,刘备却如此指责高顺,只能说明刘备不愿让天子移驾,不愿放弃到手的权力,照此情形,日后刘备掌权,恐怕皇权也难说的清楚,而刘备又是汉室宗亲的身份,自立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但现在整个皇室都是仰仗刘备之力,杨彪历经世故,怎会看不出刘备此次是决心要与高顺决裂,多说无益,反而会让天子增加危险,如今局势虽然不值得欣喜,但比起在西凉军手中之时,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年迈无奈的杨彪告老还乡,朝臣皆以杨彪为首,刘备的阻力最大便是来自他,二人形成默契,杨彪要走,刘备并未阻拦,几日后便告老还乡,返回弘农去了!

洛阳降瑞之事传的沸沸扬扬,高顺上书襄阳请天子移驾洛阳,人们都在观望,等候消息,没想倒半月之后,忽然圣旨下到各州,将高顺斥为****,拥兵自立,天下哗然,不明白天子为何如此颠倒黑白,尤其是洛阳百姓和那些见到异相的人,更是愤愤不平,为高顺喊冤,他们可是亲眼所见,岂能有假?

高顺等人也知道刘备定然不会同意将天子送到洛阳,定会找一番说辞推却,只是高顺没想到刘备做出的反应如此犀利,不仅拒绝移驾,还将自己骂得狗血淋头,成了包藏祸心的窃国之贼,这可真是始料未及!

诸葛亮虽然足以应对此事,但以诸葛亮的性格来讲,绝不会如此断然狠毒,能做出如此对策的,只有一人,那便是贾诩,高顺一阵苦笑,看来和这样的对手过招,还是要小心才好,一不小心,便是身败名裂,万劫不复!

高顺立即做出反应,当然不可能直接说天子不是,只说刘备沽名钓誉,独掌朝政,政令不通,百官之言,不达天听,而天子诏意,也不能下达黎民,刘备才是大大的窃国之贼,号召诸侯共起而讨之,以清君侧!

二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私下里自然更加较劲,说是天下诸侯,如今也只剩下吕布、孙权、刘璋而已,而这最关键的便是江东的孙家,说能够说动孙家,谁便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诏书发出,军营的诸葛亮得知小心,却怔然半晌,他也没想到刘备居然没有采用他的计策,而是破釜沉舟,这个计策诸葛亮不用想也知道是贾诩的主意,而从大局来讲,贾诩的计策比他更加老辣,也高出一筹!

既然二人意见相同,都知道高顺必会用兵,诸葛亮之计,便显得温和,只是推脱,而贾诩则更加凌厉,先将大义掌控手中,贬斥高顺,而等高顺再说刘备独掌朝政,假借发兵时,便由主动变成了被动!

这一来一去之间,刘备却占到便宜,至少对士气、民心都是一个极大的鼓动,诸葛亮皱着眉,劫持放在左手上半晌未动,他出山辅佐刘备,正是看中刘备正处于弱势,又无谋士辅佐,自己必将一展所长,极尽发挥,他需要刘备完全的信任和支持,但他忽略了这个一直名声不显的贾诩,第一次用计,便输了一筹!

草草结束了训练,诸葛亮回到府中,其实他这次提前出山,是有些准备不足,比如他的天文之法还未学完,阵法还不过完善,只能等在军中慢慢研究学习了,但贾诩的本事似乎比他更强,这让诸葛亮心中有些不舒服!

他派心腹开始搜集贾诩的资料,几日后,诸葛亮看完这些,大吃一惊,暗叹贾诩之谋,料敌之准,甚至连他都有些自叹不如,就最近一计而言,刘备之所以能够如此轻松取得荆州,正是贾诩算准了刘表爱惜名誉,胸无大志才会如此,否则荆州数年的经营,哪能会让刘备如此轻易便得到?

诸葛亮心中的危机顿时增加了不少,他要想在刘备帐下做到独掌一军,就必须要强于贾诩,或者越过这个障碍,但贾诩毕竟是随军多年的老将,经验摆在那里,诸葛亮要想超过贾诩,恐怕非克日能就,那就只能有第二种策略,扫平这个障碍!

刘备这几日正忙着和高顺南北对话,各执一词,同时派出使者联络各地诸侯,甚至不惜策反高顺所管辖州郡内的郡县,也无暇和诸葛亮见面,而关张等人也都加紧训练兵马,与高顺一战无法避免,便只能全力迎战了!

诸葛亮来见刘备,刘备正想着如何与刘璋取得联络,以汉室同宗的身份让他出兵讨伐高顺自然最合适不过,但刘璋生性暗弱,恐怕不敢主动出兵,刘备需要一个让刘璋无法拒绝的理由!

寒暄几句,不等诸葛亮说话,刘备倒先开了口:“刘璋在益州,兵马无数,粮草充足,欲令其出葭萌关攻打汉中,以分高顺之心,军师有何良策?”

诸葛亮略作沉吟,答道:“刘璋坐守西川,但求偏安一隅,主公可遣使往成都,言高顺若取荆州,益州也将不保,其心有畏惧,定会出兵!”

第390章 卧牛山第71章 满载而归第181章 另辟蹊径第165章 西凉儿郎第671章 直冲中军第661章 故伎重演第605章 螳螂计划第523章 家有喜事第626章 力战吴军第321章 燕人张翼德第64章 一路向西第238章 金蝉脱壳第383章 折衷之策第180章 北地枪王第596章 威震逍遥津第78章 陷阵军团第586章 苦思对策第162章 卫氏家丑第439章 打铁手艺第436章 不留大神第723章 虎士出动第282章 兵发易水第270章 河北名将第546章 虎豹出动第529章 明星见面会第613章 杀出重围第470章 乌巢煮酒第373章 名不虚传第640章 南蛮入侵第484章 官兵动态第440章 漏网之鱼第577章 逢林莫入第12章 金玉良言第639章 东吴备战第162章 卫氏家丑第34章 儒雅之相第33章 王佐之才第468 故人来投第186章 未解之谜第466章 不祥之地第719章 大势已去第490章 如此使者第392章 鱼死网破第310章 庞然大物第396章 归海之策第706章 孤城待援第617章 再图益州第620章 首破难题第211章 进身之路第46章 追名逐利第304章 安身之所第352章 捉拿奸细第143章 志得意满第69章 惺惺相惜第680章 中间阻隔第526章 水师初成第708章 东吴危机第532章 令牌风波第36章 太丘书院第347章 彭城之战第406章 胜券在握第191章 张绣心情第460章 奇袭白马第600章 乌桓绝技第391章 不留面子第583章 一人之过第371章 利益为先第245章 专攻为守第372章 引蛇出洞第390章 卧牛山第117章 赛马规则第298章 大侠童渊第199章 猛人兵器第542章 识路之人第537章 拜师学艺第110章 无奈求援第630章 强取庐江第196章 一将难求第600章 乌桓绝技第564章 末日来临第702章 全线压进第429章 乘胜追击第657章 破军枪法第542章 识路之人第329章 目不识珠第234章 进退两难第437章 过关游戏第469章 心有所感第91章 挥师北上第609章 再烧湖阳第237章 各除异己第591章 凤雏设谋第418章 老当益壮第545章 乌桓突骑第333章 自乱阵脚第260章 英雄末路第682章 东门祭奠第61章 传国玉玺第681章 连成一线第291章 引蛇出洞
第390章 卧牛山第71章 满载而归第181章 另辟蹊径第165章 西凉儿郎第671章 直冲中军第661章 故伎重演第605章 螳螂计划第523章 家有喜事第626章 力战吴军第321章 燕人张翼德第64章 一路向西第238章 金蝉脱壳第383章 折衷之策第180章 北地枪王第596章 威震逍遥津第78章 陷阵军团第586章 苦思对策第162章 卫氏家丑第439章 打铁手艺第436章 不留大神第723章 虎士出动第282章 兵发易水第270章 河北名将第546章 虎豹出动第529章 明星见面会第613章 杀出重围第470章 乌巢煮酒第373章 名不虚传第640章 南蛮入侵第484章 官兵动态第440章 漏网之鱼第577章 逢林莫入第12章 金玉良言第639章 东吴备战第162章 卫氏家丑第34章 儒雅之相第33章 王佐之才第468 故人来投第186章 未解之谜第466章 不祥之地第719章 大势已去第490章 如此使者第392章 鱼死网破第310章 庞然大物第396章 归海之策第706章 孤城待援第617章 再图益州第620章 首破难题第211章 进身之路第46章 追名逐利第304章 安身之所第352章 捉拿奸细第143章 志得意满第69章 惺惺相惜第680章 中间阻隔第526章 水师初成第708章 东吴危机第532章 令牌风波第36章 太丘书院第347章 彭城之战第406章 胜券在握第191章 张绣心情第460章 奇袭白马第600章 乌桓绝技第391章 不留面子第583章 一人之过第371章 利益为先第245章 专攻为守第372章 引蛇出洞第390章 卧牛山第117章 赛马规则第298章 大侠童渊第199章 猛人兵器第542章 识路之人第537章 拜师学艺第110章 无奈求援第630章 强取庐江第196章 一将难求第600章 乌桓绝技第564章 末日来临第702章 全线压进第429章 乘胜追击第657章 破军枪法第542章 识路之人第329章 目不识珠第234章 进退两难第437章 过关游戏第469章 心有所感第91章 挥师北上第609章 再烧湖阳第237章 各除异己第591章 凤雏设谋第418章 老当益壮第545章 乌桓突骑第333章 自乱阵脚第260章 英雄末路第682章 东门祭奠第61章 传国玉玺第681章 连成一线第291章 引蛇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