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不是空想,而是科学,是因为它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个规律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经过了社会主义的实践检验,证明了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美好未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十六大党章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坚持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得出的科学结论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的决定性的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仅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而且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历史上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确立,都是以一定水平的生产力为基础的。人类社会到目前为止,已经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描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即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国家消亡。到那时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虽然存在,但它的社会职能已经失去其阶级性质。这些特征,虽然只描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大致轮廓,但它已经向我们展示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把实现这样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仅代表了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最高利益,而且表明了共产党人最高的价值取向。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们党把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不仅仅因为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的理想,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它的基本矛盾的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一定要灭亡,社会主义制度一定要胜利,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资本主义把封建社会的小生产和自然经济变为社会化的大生产,使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矛盾的集中反映。生产的社会性表现为生产资料的使用不再是单个人的行为,而是一种日益复杂的社会行为。同时,还表现为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果的社会性。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协作的广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日益专业化,个体分散的生产过程演变成一系列企业和部门相互紧密联系的社会生产过程。随着分配和交换的进一步扩大,市场也进一步得到了发展,由单一的地方市场发展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与之相适应,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生产资料的使用是社会性的,而生产资料的占有却是私人的。共同使用生产资料的工人却一无所有,但占有生产资料的少数人却不劳而获;资本家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社会,而是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实现对无产阶级剥削的最大化。资本主义这一矛盾的尖锐化,加剧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20世纪前半叶,出现了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个社会基本矛盾日益激化,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并且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1933年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没有因为西方国家经济、科技的发展而有本质的变化。但是,自从社会主义这个资本主义的对立面在世界上出现,并且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千方百计地同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斗争,这种斗争尽管形式不断变换,但从未停止过。同时,它们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和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运行、管理机制作了不少的自我调节、改良、改善,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做法,从而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仅能够容纳现实的生产力,而且生产力还在发展,资本主义统治下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也有一定程度上的缓和。尤其是二战后,在资本主义允许的范围内,他们在税收、福利政策、企业组织结构以及加强国家对企业的干预等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调节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特别是他们吸收和利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但是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我改良和改善,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基本原理的真理性。西方国家大力发展“新经济”,加速推动经济全球化,造成了西方国家的财富不断增加,但这些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不可避免地会加剧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共产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在认识上一定要清醒,决不能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在具体演进中产生的一些繁荣现象,就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论断。
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的充分证明
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理论到实践,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当时马恩创立科学社
会主义理论,只是诸多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个流派。以后它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发展成为浩浩荡荡的社会主义运动,并且创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自己的革命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人数从最初的四百余人发展到1864年第一国际时的四十万会员;到20世纪初,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政党已有二十八个,拥有三百多万党员。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垄断为资本主义带来了新特征,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预言和结论没有被证实。在这种情况下,修正主义思潮泛滥,给科学社会主义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总结了帝国主义阶段无产阶级斗争的特殊规律,分析了当时俄国的客观实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领导了俄国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把社会主义运动推向了新的**。在它的影响下,到20世纪40年代的中后期,世界上先后十几个国家夺取了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到20世纪80年代,由共产党、工人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十五个。在第三世界新独立的近一百个国家中,也有许多自称奉行社会主义或宣布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党,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号召力。进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经过两年多的剧变,苏东地区九个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分裂和重组,形成了二十七个政治取向已不是社会主义的国家。一度间,西方反共势力兴高采烈,弹冠相庆,说什么社会主义失败了,共产主义将彻底消亡。面对这些攻势,邓小平同志严肃地指出:“苏联的演变并不意味着共产主义理想的失败,而只是社会主义一种模式的失败。世界上一些国家发生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工资增长被通货膨胀抵消,生活水平下降,长期过紧日子”的结果。他进一步强调,“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他还强调,思想教育当然重要,但不是万能的。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苏东剧变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西方“和平演变”得手和苏东国家“改革”变成“改向”是两个主要的原因。国内经济没有搞好和执政党本身陷入了危机是两个深层的根源。背离和抛弃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根本的经验教训。而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党领导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共产党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6西方一些信仰共产党的人士说:只要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的社会主义阵地不丢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就有希望,社会主义就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