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阶段所要实现的总目标、总任务和总方针的集中概括,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全部实践的指南和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对外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个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是党的基本路线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回答;“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回答,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通过什么途径去实现这个任务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科学准确地确立党在新时期工作的中心任务。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的第一条,就是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决定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是最基本的国情、最主要的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摆脱贫穷落后,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全国人民的迫切需要和最大愿望,是现阶段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邓小平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它从根本上决定并制约着全部社会生活领域,从根本上决定并制约着人类总体历史的进程及其趋势。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从根本上决定社会的形态及其性质。一个社会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归根到底都是由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乃至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所有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由当时的先进生产力所产生的力量推动而萌发、演进。
(二)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社会的发展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中,但集中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优越,就在于它能够推动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不断得到改善。
(三)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生产力体现的是人们改造、控制自然的能力和程度。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表现在物质的不断丰富上,而且表现在人的不断发展上。
正因为此,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准”,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也正是基于此,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衡量和判断一个政党是先进还是落后及其先进性程度,最重要的是看政党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如何,生产力标准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最高标准。毛泽东说:“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邓小平讲:“教育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就为我们事业的健康发展从根本上提供了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这样的大国,离开了党的领导就失去了凝聚的核心。实践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离开了社会主义,中国没有别的道路可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的民主与对敌人专政的结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民主政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党的建设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中国社会的发展就会迷失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实现社会安定团结的政治基础,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没的政治保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方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我们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发展中得出的真理性认识。
(二)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的思想基础。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政局稳定的政治保证。没有党的统一领导,我国就会出现四分五裂的局面,就会一事无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稳定的保证。只有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手段有力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才能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要求的正常秩序。
(三)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针、政策以及各项措施,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制定和执行的。我们制定和执行各项政策所遵循的根本方向,就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我们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必须要有人民民主专政来保障。因此,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才能制定和执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针、政策,保证全党和全国人民意志和行动的统一。
三、坚持改革开放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同时他们又指出:“在没有阶级和阶级对抗的情况下,社会进化将不再是政治革命。”那么,剥削阶级作为完整的阶级被消灭以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又是什么呢?斯大林和毛泽东虽然做过有益的探索,但没有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斯大林提出“道义上和政治上的一致”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这里,斯大林抓住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的事实,突出了同一性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难能可贵的探索。但是由于斯大林否认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把社会发展的动力建立在无矛盾的思想基础上,从而不可能找到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因。同斯大林相比,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的著名论断,无疑抓住了问题的根本,为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做出了重要贡献。可惜他后来越来越片面强调对立面的斗争,忽视对立面的统一,甚至强调阶级斗争是一切工作的动力。强调用“政治大革命”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因而也没有真正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继承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创造性地发展了这一学说,提出了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的思想。他认为,当前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就是发展生产力与经济、政治、教育、科技等落后的体制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改革,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及其他各种体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把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正是邓小平这一思想的体现。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实践的发展,邓小平
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日益丰富、深化。
(二)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条件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明确提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一光辉论断,高度概括了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和客观基础。对外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从18世纪开始发生的世界工业革命,推动了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过渡和生产社会化,把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从而使民族的孤立性和闭塞性逐渐消失,揭开了开放世界的序幕。进入19世纪中叶以后,开放的世界经济逐步形成,到了20世纪初,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垄断资本日益向外扩张,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进一步卷入了世界市场,从而进一步打破了民族、国家、地域之间的封闭,使生产和流通更趋于社会化和国际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发展日新月异,经济生活国际化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向前发展,世界市场的开拓和扩大,国际分工的完善和发展,标志着世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新的科技革命使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大大加快,高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创造已不是一国的力量所能承担,联合攻关成为必然趋势。可见,当今国际经济联系已远远超出了商品交换的范围,而已渗透到生产协作、资金和科技交流等领域。世界市场几乎已经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世界范围的社会经济联系的网络之中。世界越来越开放,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离开国际社会而孤立地生存和发展。各国经济的发展,已不仅仅决定于本国资源和其他社会经济条件,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这些国家能否利用国际经济条件,来求得自己的发展。综观世界许多国家实现本国现代化的过程,不难证明这一点。
四、正确理解“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在党的基本路线中,经济建设居于核心地位,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必须服从于这个中心,同时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也离不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力的落后状况。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从根本上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搞经济建设,除非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服从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绝不能以任何理由冲击和干扰这个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离不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和我们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离开四项基本原则,我们的事业就没有根基,没有方向。改革开放是我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推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改变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才能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不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就没有出路,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希望。
总之,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不是两个“中心”;是两个“基本点”,不是一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忽视和动摇“两个基本点”;强调“两个基本点”重要,不能代替或冲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