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南京失守

姚广孝向朱棣汇报了审讯的结果:“殿下,此人是锦衣卫的一个副千户,不知道徐辉祖从哪里找来的一个人,不仅很建文很像,而且颇有智谋气度,依老衲之见,此人应该留下,以后老衲会想办法收服他,将来会有大用处的。”

“难得听到大师这么称赞人啊,难得啊,其实本王也很欣赏他,慷慨赴死,临危不惧,气度也雍容,我看他比我那侄子要强,要是他是真皇帝啊,恐怕你我到不了南京哦!”朱棣对姚广孝的判断一向很尊重。

说完,朱棣和姚广孝都不约而同大笑起来,笑声响彻大帐。他们似乎都觉得朱明复挺可爱的。

这边是笑声,南京城下就是一片喊杀声。

朱棣做事一向很快,马上让朱能带兵攻城了,他想先试试水深,朱能带着黑压压一片人,从正南进攻,一直打了一天,成果很丰富,那就是拉回来的一车车尸体。

因为南京的城墙和地形实在太好,因为王伦是个出色的守卫者,他手里兵不多,加上临时征用的百姓,不过五万人,但士兵和百姓在他的带领下,士气高涨,加上他自己带着两个儿子,亲自上城墙,南京守军可谓众志成城,一心抗敌,坚决不让不付门票的外乡人到南京来旅游。

在朱明复没有出现的历史中,朱棣进占南京是因为李景隆和谷王开城门投降,而如今这二人因为朱明复的出现提早报销了,因为朱明复的出现,导致徐辉祖受重用,导致建文帝听从徐辉祖和朱明复的建议跑去了武昌,总之朱明复这只小蝴蝶,改变了很多很多·····················

现在朱棣已经骑虎难下,退是不可能的,只有尽快攻下南京,登基称帝,号令天下,然后再收拾建文的残余势力。

“是的,必须尽快拿下南京,迟则生变,不然真的回不去了。”朱棣看到一车车尸体时发出这样的感叹。

朱棣觉得还是找个熟悉南京的人来咨询一下为好,他找来了刚投降的水军都督佥事陈瑄。

陈瑄果然不负朱棣所望,降臣陈瑄提供了比较完善的建议:可以用水军从长江攻进去,但是他只有战舰一百余艘,攻下南京,起码需要二百艘各类战舰,现在造太慢了,但他可以去劝降浙江的定海水师,只是需要一个多月时间。

“好,陈将军,就这么办,事成之后,封你为平江侯,本王说到做到”朱棣觉得陈瑄很能办事。

朱棣给了陈瑄一大笔钱去劝降定海水师,陈瑄临行前请领导训话,朱棣就说了四个字:越快越好!

为防万一,朱棣自己也开始在镇江造船,船多一点总是好的,就算攻南京用不上,以后去其他地方旅游也可以用嘛!

自古以来,劳师远征,困于坚城之下是很危险的事情,朱棣自然不会干等,他派兵肃清了南京外围,不许一颗粮食进入城内,之后,他派兵攻取了常州、无锡、芜湖等地,获取粮食财货,准备把他们建成攻城的后勤保障基地。

一个月后,陈瑄带着定海水师的一百多艘船回来了,朱棣很高兴。

既然人都到齐了,那我们就开工吧!

被关押的朱明复也知道了燕军搞来了好多战舰,准备从水路攻入南京,因为每个燕军士兵都在为此欢欣鼓舞,毕竟跑了那么多路,打了那么多战,死了那么多战友,终于终点快到了。

但朱明复知道王伦的苦日子要来了,水路确实是进攻南京的最好方式。古人不是有诗云: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本来朝廷有水师的,但现在一支水师被陈瑄拉去投降了,剩下的全跟徐辉祖去武昌了,如果朝廷城内部队多的话也还好,可现在只有五万人,除去三万民夫,能战之士只有两万,要抵挡朱棣的二十万百战之师,谈何容易!

战争之中,除了武器之外,人都意志也是能改变很多的,徐辉祖选中王伦的时候,就和他挑明了:皇帝有难,国家有难,需要有人在南京拖住燕王,当然最后的结局肯定是殉国,如果你不愿意,可以直说,我不勉强。

王伦的回答很简单:为国尽忠,是臣子的本分!

王伦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陈瑄被任命为这支庞大舰队的总指挥,他带着浩浩荡荡的燕军舟师出发了,他离南京越来越近了,他离朱棣许给他的平江侯越来越近的,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五日之内就可以攻陷南京。

可是意外确意外地发生了。

因为王伦从朱元璋的军火库神奇得找出了很多很多水雷,明朝的火器其实已经很有成就了,朱元璋对南京城的防守想了很多很多,其中一项就是储备了这些水雷。

王伦在仓库发现这些宝贝疙瘩的时候,立马跪下来,激动的欢呼,“太祖皇帝神灵护佑啊!”

那时的水雷还很原始,只是在一个罐子里装满火药,然后再罐子上放一个铁碗,碗里点上火,把它放在水上漂,水雷碰到船只,装火的碗就会倾覆,火药就会爆炸。

燕军的舰队很密集,这些水雷炸了他们一个卒不及防,一些北方的士兵没见过这玩意,以为河神发怒了,齐刷刷跪在船上磕头求饶,一时燕军军心大乱。

幸好陈瑄见过世面,让水性好的人下水过去捞了几个水雷,给士兵们看,才消除了大家的恐惧。

但是即使这样,由于守军不断放出水雷,燕军的行军速度还是大大延缓了。总共用了十几天,才解决这些水雷,过程比较痛苦,伤亡比较惨重。

不过他们终于上岸了,二十万大军遮天蔽日般涌过来,王伦把部队散开去,十个八个一组,躲到民居中去,拿起他们最后的王牌—火器,火器同样是朱元璋仓库里压箱底的宝贝。

燕军又陷入了贴身巷战之中,但是他们毕竟在一步步前进,不过每前进一步都有付出若干尸体作为代价。

值得一提的是。姚广孝的特务工作再次发挥奇效,很多部队投降了,有些甚至燕军刚登岸,就欢天喜地跑过去了,其中就包括洪鹏的前任,原锦衣卫指挥使刘忠,刘忠还带去了南京城防图,还有一个是佥事都督刘荣,有些是包围后投降的,有些是自己就解散了。

最后只有王伦的五千子弟兵在做最后的抵抗,他们按照密道图的指引平时藏在密道中,看见小队的燕军就出去砍人,如此周而复始,搞得燕军疲惫不堪。

最后的最后,王伦血战而死,身受十余创,王伦死了,但他却没有倒下,他死后仍是站立的,仍旧是双眼圆睁,手握大刀,把一群燕军着实吓坏了。

直到惊动了姚广孝,姚广孝也佩服王伦的忠义,就下跪给他磕了头,说了一句:“王将军,我们知道你是大忠臣,我们钦佩你,现在仗打完了,你安息吧。”说来也怪,这句话说完,王伦终于眼睛一闭,向前扑倒了。

王伦的两个儿子也都光荣殉国了,旗手卫五千义士的血全都流在了南京的土地上,他们的忠魂浩气云天!

后来姚广孝请示朱棣后,派人好生安葬了这群忠义之士。

王伦完成了他对徐辉祖的承诺,他在不利的条件下把自己的力量用到了极限,他成功为徐辉祖的反攻赢得了宝贵时间,他守了两个月零五天。

方孝孺也殉国了,他和几个家丁一直在王伦身边,直到最后一刻。方孝孺同样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忠孝之道,他同样是铮铮铁汉。

朱棣终于得到南京城了,他心情却是阴晦,他知道自己已经犯了兵家大忌,他在这里被拖得太久了。此时的徐辉祖已经积聚了足够反攻的力量。

都是那个可怕的王伦啊!

他进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建文帝,但是怎么也找不到,不过姚广孝很快从俘虏中得到情报,原来城内的皇帝也是假的,原来一切都是徐辉祖安排的。

朱棣现在对自己的事业前途有点迷惘了,自己中计了!南京只是一个诱饵,两个假皇帝也是一个诱饵,目的是吸引住自己的二十万大军,消耗自己的实力。

而真正的建文帝和徐辉祖则去武昌募兵后再打回来,本来以为攻入南京就结束了,现在看来连开始都算不上,简直就是掉进一个大坑!

这次的攻城之战打得十分窝囊,和当年攻打济铁铉镇守的济南时同样窝囊,以绝对优势的兵力,竟然阵亡了三万人,好一个王伦啊!

姚广孝的情报很快到了:建文帝和徐辉祖带兵进驻湖广后,清洗了当地的地方官,因为他们没有积极到南京勤王救驾,然后徐辉祖迅速组织了十五万人的部队,加上带过去的十五万,一共有三十万部队,他们正和淮安总兵梅殷(梅殷是朱元璋的驸马,淮安有十万守军)联络,准备前后夹击,拿回南京。

朱棣不怕建文帝的人多,在过去四年中,他都是以少打多的,他就怕迟则生变,因为建文帝毕竟是真正的皇帝,建文帝数次让各地勤王,各地地方官之所以观望,是因为朱棣一直在打胜仗,地方官不敢随便下注。如果这场仗打成持久战,那么自己的优势就会慢慢减少。

这里有一个关键,就是建文帝是皇帝,而朱棣不是。

但朱棣决定再冒险一搏,准备宣称建文帝已死,自己在南京迅速称帝,然后迅速派兵消灭徐辉祖的部队。

而且朱棣手里有一个朱明复,要是搞一场火灾什么的,再让大臣们来认皇帝的尸体,大概没人能分辨出吧。

此时的朱明复被关在一处僻静的地方已经两天了。他知道自己危险已经临近了,姚广孝肯定已经把他姐保护起来了,那么他对朱明复就没什么怕的了。不过自己已经多活了两个月了,也该知足了,戏弄了朱棣还能活这么久,自己也算是独一份了。

傍晚时,一个燕军军官带着十几个军士冲进来了。

“你,跟我们走。”军官向朱明复一指,两个彪悍的士兵就像抓小鸡一样,把朱明复抓起来了。

他们把朱明复重新带进了皇宫,军官拿出一包东西扔过来,“你现在穿这个衣服。”

“军爷,这套行头现在应该是燕王穿吧”朱明复嬉皮笑脸道。

“你少废话,让你干啥就干啥?”那人满脸横肉,十分凶狠。

“哈哈,我穿就是了吧。”朱明复套上了龙袍,然后被安排住在皇帝寝宫最偏僻的一个院落。

朱明复知道朱棣要灭口了,之所以选择皇宫作为他最后的场所,很可能想制造建文帝已死的假象。

凶狠军官告诉朱明复:“今晚你想吃啥就吃啥吧,我们燕王很仁义的。”

“军爷,我一个人住这怕鬼,你给我多找些酒来,再搞几个菜,我死了也感激你的大德啊。”朱明复装作很怕的样子。

“好说,你等着。”军官走了,十几个士兵还守住周围,朱明复在内心祈祷,菩萨保佑啊,这里一定要有个密道入口啊。

第41章 阴招叠出第41章 阴招叠出第4章 御书房内第4章 公仇私恨第31章 北征蒙古第4章 御书房内第51章 救君和杀将第50章 战不过才和第9章 南京失守第23章 复杂人生第7章 叔侄相逢第5章 心事已了第47章 琴儿姑娘第1章 开大朝会第29章 祸乱邻国第6章 千古奇论(二)第9章 南京失守第16章 浪子归家第42章 求贼捉贼第10章 明教总坛第5章 心事已了第13章 和尚生活第6章 冒死上书第30 七章 你很有前途第49章 解决方案第1章 奸商无敌第1章 奸商无敌第7章 秦淮之旅第2章 千年教堂第21章 教育可是大问题第33章 南征安南第12章 栖霞寺里第43章 凯旋而归第5章 千古奇论(一)第49章 解决方案第18章 报恩之时第11章 天价主意第15章 救梅景正第1章 奸商无敌2 明史梅殷传摘录第44章 阴谋暴露第51章 流放台湾第32章 说服梅殷第53章 一死一疯主角朱明复年表二第31章 看海的秀吉第45章 食尔之肉第38章 太湖里的阴谋第30章 对马岛上第49章 走向虎穴第8章 夜访柳隐(一)第16章 浪子归家第41章 明教内讧第15章 救梅景正第24章 一系列改变第5章 心事已了第11章 大喜大悲第56章 他是我孙子(二)第9章 玉汝于成第14章 洪蛟其事第46章 擒获反贼第25章 魔鬼宴会第42章 谁在骗谁第35章 巡视苏州第7章 秦淮之旅徐辉祖反对朱熹的背景材料2第13章 大内议婚处(下)第39章 密道之旅第52章 铜亭危局第11章 大内议婚处(上)第15章 致命一击3 明史徐辉祖传第56章 平倭之战(四)第4章 御书房内第33章 好日子也有烦恼第10章 铜亭密议第8章 深陷敌营引子第10章 明教总坛第38章 太湖里的阴谋第10章 明教总坛第34章 妙计定安南第39章 跑不掉的大锦鲤第2章 疯狂的雄第56章 他是我孙子(二)第30 四章 无间道第27章 酒之祸福主角朱明复年表二第18章 各得其所第46章 兵戎相见第6章 冒死上书第11章 大喜大悲第42章 求贼捉贼第55章 平倭之战(三)第48章 试图逃走第6章 千古奇论(二)第35章 凯旋路上第11章 大内议婚处(上)第41章 阴招叠出第57章 平倭之战(五)
第41章 阴招叠出第41章 阴招叠出第4章 御书房内第4章 公仇私恨第31章 北征蒙古第4章 御书房内第51章 救君和杀将第50章 战不过才和第9章 南京失守第23章 复杂人生第7章 叔侄相逢第5章 心事已了第47章 琴儿姑娘第1章 开大朝会第29章 祸乱邻国第6章 千古奇论(二)第9章 南京失守第16章 浪子归家第42章 求贼捉贼第10章 明教总坛第5章 心事已了第13章 和尚生活第6章 冒死上书第30 七章 你很有前途第49章 解决方案第1章 奸商无敌第1章 奸商无敌第7章 秦淮之旅第2章 千年教堂第21章 教育可是大问题第33章 南征安南第12章 栖霞寺里第43章 凯旋而归第5章 千古奇论(一)第49章 解决方案第18章 报恩之时第11章 天价主意第15章 救梅景正第1章 奸商无敌2 明史梅殷传摘录第44章 阴谋暴露第51章 流放台湾第32章 说服梅殷第53章 一死一疯主角朱明复年表二第31章 看海的秀吉第45章 食尔之肉第38章 太湖里的阴谋第30章 对马岛上第49章 走向虎穴第8章 夜访柳隐(一)第16章 浪子归家第41章 明教内讧第15章 救梅景正第24章 一系列改变第5章 心事已了第11章 大喜大悲第56章 他是我孙子(二)第9章 玉汝于成第14章 洪蛟其事第46章 擒获反贼第25章 魔鬼宴会第42章 谁在骗谁第35章 巡视苏州第7章 秦淮之旅徐辉祖反对朱熹的背景材料2第13章 大内议婚处(下)第39章 密道之旅第52章 铜亭危局第11章 大内议婚处(上)第15章 致命一击3 明史徐辉祖传第56章 平倭之战(四)第4章 御书房内第33章 好日子也有烦恼第10章 铜亭密议第8章 深陷敌营引子第10章 明教总坛第38章 太湖里的阴谋第10章 明教总坛第34章 妙计定安南第39章 跑不掉的大锦鲤第2章 疯狂的雄第56章 他是我孙子(二)第30 四章 无间道第27章 酒之祸福主角朱明复年表二第18章 各得其所第46章 兵戎相见第6章 冒死上书第11章 大喜大悲第42章 求贼捉贼第55章 平倭之战(三)第48章 试图逃走第6章 千古奇论(二)第35章 凯旋路上第11章 大内议婚处(上)第41章 阴招叠出第57章 平倭之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