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2章 终章 九三年(十)

第1492章 终章 九三年(十)

在巴黎,刘钰的名声,尤其是在巴黎沙龙间的名声,相当不错。在这里,就完全不一样。

在欧洲的“沙龙”界,基本上,在里斯本大地震之前,当时还活着的刘钰,“先知”般狂喷了天主教廷和耶稣会,在那之后,至少在欧洲,他在巴黎的沙龙间,已经成为了启蒙运动的“东方旗手”。

这事,在大顺,就是个小事,小到不能再小的事。

但在欧洲启蒙运动中,却是个大事。

一方面,刘钰“先知”般地提前把耶稣会和天主教听在地震后可能要说的话,讽刺了一番,而事实果然如此,里斯本大地震之后,耶稣会果然声称这是天罚。

另一方面,刘钰提前的狂喷和打预防针,为早期启蒙运动的重要支柱——莱布尼茨乐观主义——降了降温。

这在欧洲的启蒙运动中非常的重要,按照欧洲的宗教浸润人心的传统,理性主义很容易走向极端,而极端又很容易在面临里斯本大地震的时候懵圈:说好了,这是万千种可能中,最不坏的那个世界被上帝选中,可里斯本的大地震血肉模糊的场景真正入眼的时候,怎么也没法相信这就是“万千种可能中最不坏的世界”。

那场之前所谓的“启蒙运动加速年”之后,由里斯本大地震等问题作为导火索,最终引爆了耶稣会问题、各国与教廷关系等,导致了耶稣会被解散,这被视作启蒙运动的一场重大胜利。

加上法国作为启蒙运动的重要阵地,和德国的绝对理性主义启蒙还不一样,他们更激进,最终也更倾向于无神论。

而舍弃莱布尼茨的乐观主义——世间虽有恶,但这是一种平衡,是上帝创世时候弄了成千上万个程序后,发现这才是BUG最少、相对来说最好的那个——对法国启蒙运动的激进加速到反教会、反宗教、甚至最后破四大旧把圣母院改理性圣殿,是非常重要的。

启蒙运动既然是一场伟大的运动,那么必然得有两个条件。

一:为现状的批判。

二:对未来的展望。

不是说别的没有。

而是说,想要伟大,这两条是必须的。

那么,对未来的展望,又得具备一定的世界视角。

于是,刘钰鼓吹的自由贸易、配上自然秩序论,自然可以作为对未来展望的一部分。

包括说。

67年法国发生饥荒,而重农学派认为不应该管,应该等待自然秩序的调节。

这是不是启蒙运动?

当然是启蒙运动的一部分。

这就好比说,伏尔泰和卢梭整天对喷,那你总不能因为他俩意见不同,就开除卢梭或者伏尔泰的启蒙籍。

现在的大顺,处在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状态下。

这不是说军事或者地缘,而是说“文化”上。

大顺实学派的对外扩张派,秉持的是刘钰当初定下的“把世界的,伪装成民族的”。

这是进攻手段。

但一样。

大顺不能接受基督教,而欧洲自然也不可能接受大顺的旧时代的诸多传统文化。

是以,这个“自然秩序”、“道法自然”,便是大顺最佳的进攻手段。

首先,这玩意儿,你别管这道、自然,到底是谁创的。是上帝、耶和华、盘古,亦或者别的什么玩意儿,那都无所谓。你觉得是谁,那就是谁。关键是自然,而不是自然是谁创的。

其次,这玩意儿,是一种对未来的展望。而启蒙运动中,自然包括着对未来的展望,这种展望又必须是世界范围内的,不能说这东西在伱这对,在别处就错。

最后,刘钰在大顺一战之前,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各国自由贸易,充分发挥各国的绝对优势、比较优势、整个人类都一起携手蒸蒸日上。

这东西吧,在之前的大顺,其实影响力没那么大。

但在支离破碎的欧洲,影响力可比在大顺这边大多了。

人,不能虚空打靶。

在大顺,具体到经济问题上,之前喷的方向,一直延续着盐铁论里的几个事:无非就是盐到底是否该彻底放开,商贾去经营;朝廷到底有没有必要铸钱,为啥不把铸钱下放给私人?

而别的事,确实没法喷。比如说,之前大顺真没有说,让陕西对松苏的丝绸增加100%关税以保护陕西丝织业;也没有说,立法要求禁止人死了,必须要穿松苏产的棉布下葬……

是以,在大顺内部,准确来说,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是本身存在的。这玩意儿本来就是黑的,你难道去喷说这玩意儿不是黑的吗?

所以,这东西,在大顺的影响力,和在欧洲,真的是完全不一样。

再换个说法。

比如说,法革的一项伟大成就,是在继承法上取消了摩西律,也即长子继承。这在欧洲,是要被惊呼为惊天创世之举的。

而在大顺的民间,这玩意儿,肯定当不起“惊天创世”这样伟大的称赞,因为这对老百姓来说,没啥惊奇的,反倒觉得这不该是理所当然的事吗?

是以说,刘钰当年的一些言论,在欧洲启蒙运动这边,威望是很高的,很多人对于未来的希冀,至少在经济学上,是相信自然秩序会带来全人类的幸福的。

还有一点。

启蒙学者,基本都是脱产的。

既不种地。

也不纺织。

他们的感受,和底层的感受,是不同的。

这几个因素摆在这,无疑,使得刘钰在巴黎沙龙间的名声,总的来说,还好。

当然,谁要是真敢把刘钰的灵柩拉到里昂去,那真的会被当地的纺织工人,开棺戮尸,挂在教堂上的。

而在印度。

尤其是在吉吉拉特、摩诃罗嵯这两个最早被西方殖民者渗透、统治、交易的地区。

只能说,刘钰的名声实在太臭。

这里不是说欧洲东印度公司就是好人、而大顺就是坏人。

而是说,在这之前,欧洲的所有的东印度公司,按照后世的标准,挂个“买办”的帽子,那是一点不冤的。

东印度公司是要花钱,在议会游说,大谈【白银外流未必是坏事】的。

这是大顺打一战,也即1760年之前的东西方之间的生产力差距决定的。

包括说,当初刘钰改革的时候,就明确表示过:

大顺的手工业,和先发的工业资本,和东印度公司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大顺与荷兰合作的基础。

而真正的矛盾,在于两点:

其一,东西方贸易的转运利润,大顺的商业资本想要,而东印度公司不想给。

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那就只能打呗。

其二,欧洲的手工业、本国工业资本、圈地后搓羊毛的土地贵族,和大顺手工业、先发工业资本之间的矛盾。

这个也是不可调和的,也只能打。

那你问英国东印度公司对《棉布禁止令》的看法,觉得他们支持吗?他们怎么可能会支持?

但本国庞大的羊毛土地贵族、乡绅力量,人家也是有力量的。力量强大到很多年后,都工业革命了,都有力量推出《谷物法》引起那么大的风波,一个连印度土地税还没收的、当时在印度被法国打的节节败退全面战略被动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哪能推动撤销一系列的重商主义法案?

再说了,反重商主义,得靠自由贸易。没有大义,做不成事。而东印度公司本身又是重商主义的受益者,怎么可能自己反对自己有利的“规矩”?

理解了大顺和欧洲的矛盾,和欧洲这些东印度公司之间的可调和与不可调和的矛盾,也就明白此时大顺在印度引起了巨大反弹。

既然谈矛盾。

那就好理解了。

松苏纺织业,和吉吉拉特纺织业,有没有矛盾?

这矛盾,是可调和的吗?

大顺,能不能像之前的欧洲东印度公司一样,一年从吉吉拉特这买大几百万两的棉布?

这和道德无关。

大顺哪个商人脑子有虫?跑苏拉特买一堆棉布,去松苏卖?

现在的情况,就是所谓的【欲当买办而不得】。

这是无形之手。

而有形之手呢?

大顺当年起义,是因为啥?

因为没饭吃。

所以,大顺会认可法国重农学派的粮价无需管控、无形之手政策吗?

至少,在粮食上,是不会的、也是绝不可能的。

尤其是,当年的太子,在湖北搞出来“米禁”风波后,对粮食问题,大顺更是相当在意。

这里面,就必须知道一个道理。

什么道理呢?

粮食啊,其实是地里长出来的!

而棉花呢,其实也是地里长出来的!

多种三五斤棉花,就意味着会少收三五十斤的粮食。

缺了粮食,就大顺这物流状况,内地地区真缺粮了,就算不考虑耗损,真运过去的时候,说不定饥民都把府衙给占了。

故而,大顺这边的政策就很明确了。

工商业是好的,要发展。

棉纺织业,是大顺工商业的支柱产业,要支持。

但还要保证粮食安全。

那么怎么办呢?

印度种棉花。

那印度种棉花,岂不是意味着印度缺粮,会导致饥荒?

那就两回事了。

河南要是种棉花缺粮了,起义军越过黄河,说不定就把紫禁城扬了。

那印度缺粮了,难道印度的起义军,还能翻越喜马拉雅山一路北上直冲京城?

至于无形之手……

只能说,在粮食问题上,法国的重农学派,刚做了个“好”榜样:别的玩意儿就无形吧,粮食这玩意儿还是悠着点吧。

看来说,这人没饭吃会饿死,竟然是个在东西方都准确的道理啊。

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

历史上,印度棉纱,确确实实导致了本土的手工布产业发展,并且创下了大约6亿匹的土布巅峰。

这也导致了大顺现在面临的现实:

纺织业,要分开看。

织业,只能靠外部市场,靠商业霸权和舰队决战,促进织业工业化。

想靠大顺内部市场,直接织业工业化,那真是异想天开,根本就不懂什么叫“男耕女织”。

纺业,则大不同。

其实也很简单:就物价来说,同样的劳动量,是把棉花搓成纱的劳动量更“值钱”?还是把纱纺成布更“值钱”?

劫夺制下的印度原棉和印度棉纱,自然会对大顺的原本经济产生冲击。

但是,这种冲击,是可承受的、甚至有利的。前提是大顺的海军,能保证运输;大顺的刺刀,能保证原棉和棉纱的低价。

大量的印度棉纱进入大顺本土,再飞入寻常百姓家——大顺原本专业只为搓棉纱而生的劳动者,并不多。更多的,还是自己纺棉花搓线织布一条龙。

既然同样的劳动时间,织布比纺棉花赚的更多,那么这种经济结构的调整,自然是可以推广的。

一方面,大顺解决了“改麦为棉”这个让朝廷一直头疼的问题。总有人觉得老百姓傻,不知道自己种经济作物;实际上恰恰相反,从明晚期开始,朝廷就一直头疼老百姓自发改种经济作物导致粮食价格波动的问题。

另一方面,这也为大顺此时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之前三十年的印度殖民,让印度棉花和棉纱,取代了本土的棉花和棉纱——毕竟,有些事在印度能干,而在大顺没法干。刘钰只能在两淮盐地圈地种棉,改良棉种;而在别处,小农经济且朝廷组织力极其低能的情况下……这么说吧,要是大顺能完成全面的棉种改良,在现有土地制度的前提下,那证明大顺的组织力已经不存在任何意义上的“困难”了。想修铁路修铁路、想移民就移民。

当然,在印度,有些事就可以干……比如组织力控制力不行,那我换个思路,变种大土地种植园不就得了?

于是,这三十年间,大顺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内部市场。

这个内部市场,是对棉纱的需求。

三十年前,大顺不存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因为小农经济下,自己搓、自己纺、自己织。

三十年后,对小农副业冲击最小的纺纱业,完成了对大顺内部市场的冲击:【各地皆用印度纱】。

这个市场,是如此之大。

大到,走锭精纺机一出线,大顺的商业资本、工业资本,立刻明白,这玩意儿要发财!

因为这个市场,不只是先发地区那些对外贸易的织布厂需求。

更有一个超过三四亿人的广袤市场:没错,我机织布或许卖不出去,但是机纱,却能从松江一路卖到甘肃!

市场是如此之大、前景是如此之好。

纺纱,当然是有利润的。没利润,谁纺纱?

所以,为啥纺纱的利润,要让印度人拿到?为什么不直接进口印度原棉,运回来在本地机纺,且赚一笔原棉到棉纱这个过程中的剩余价值?

这个问题,还有另一重意思:

印度,在这三十年的变革中,在为大顺三亿多人的经济体量,提供棉纱。换句话说,印度有多少人实际上是靠纺纱出口到大顺而生存的?

大顺和历史上的英国有个很不一样的地方。

历史上英国的人口其实也就将将够第一次工业革命,所以,英国可以允许印度纺纱业发展。因为劳动力就这么多,印度人纺一部分纱,这对英国是有利的。

英国要摧毁印度的棉布,但对棉纱,不一定非要摧毁。甚至允许印度当地建一些纺纱厂。

不是好心,而是因为人口不是太足,干这个就不能干那个,只能选最高端、附加值最高的产业去干。

而大顺……

嗯。

什么叫人口不足,以至于若是纺纱就会缺人去织布?

这个问题,大顺这边是不可能理解的。

反倒是,大顺这边欣喜若狂,他妈的,又能容纳至少百十万的无业人口了!

毕竟,纺纱不只创造了纱工这一个就业。还有机械制造、煤矿、运输、蒸汽机、建筑材料、住房、照明、玻璃制造等等一系列的产业。

举个可能最不起眼的例子:你都上蒸汽机加走锭精纺机了,你不二十四小时两班倒?你都上二十四小时两班倒了,摸黑干?那你的纺纱厂得要玻璃吧?得要照明设备吧?

(本章完)

第1146章 多歧路,今安在(一)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503章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第207章 西域不过小事第511章 依旧还是收租的模式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1502章 终章 九三年(二十)第1202章 木牛流马(九)第265章 反对一口通商第440章 嘉靖年间的古董第479章 全套一条龙服务第289章 看不到差距第192章 超胜十年第522章 证明自己的忠诚第928章 战前舆论准备(下)第992章 最后的盐改配套政策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324章 唯一的傻子第939章 自觉(一)第838章 赌国运(下)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690章 锡兰的双重属性第431章 主战者皆国贼也第181章 监狱船第15章 居高临下第524章 怀疑对象第1346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六)第1505章 终章 九三年(廿三)第1107章 上国心态(一)第1441章 分歧(七)第401章 战前准备第1162章 备战(一)第30章 立信第699章 身份的转变第1123章 乡约村社(四)第839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一)第1088章 工业革命(一)第1499章 终章 九三年(十七)第1501章 终章 九三年(十九)第1277章 属性相克(下)第220章 双簧保底第197章 活路第444章 暂苦诸君十年第1495章 终章 九三年(十三)第932章 觉醒(四)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275章 明知故问第779章 艰难的第一步(下)第1243章 三战定印度(十)第920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四)第284章 商人是晴雨表第1127章 自身定位(下)第1439章 分歧(五)第370章 翻译优先级第1155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第1392章 凡尔赛和约(十九)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716章 归义军(下)第927章 战前舆论准备(中)第1205章 太子难当(中)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377章 最后一次外交(下)第847章 双赢(下)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694章 做给百姓看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九)第1393章 泡沫第636章 鸡肋第954章 钓鱼第1412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三)第872章 “不正当”竞争(四)第1455章 最终的闹剧(二)第381章 胪音第868章 我是来监管你们的(四)第256章 优劣第364章 朝贡算不算侵犯垄断权第474章 屎里掺饭第1439章 分歧(五)第916章 南洋大开发(十一)第1206章 太子难当(下)第1281章 死与复仇(二)第6章 邀请第1040章 大获成功(五)第1229章 开战(八)第597章 下西洋第504章 善胜敌者,胜于无形第1365章 里病外治(一)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1369章 里病外治(五)第1103章 工业革命(十六)第787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四)第750章 卧榻之侧(下)第227章 超脱低级趣味?第393章 一人可当两万兵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255章 两制第88章 变革的第一抹涟漪第569章 金钱操控舆论第1064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八)第321章 一牛之力
第1146章 多歧路,今安在(一)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503章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第207章 西域不过小事第511章 依旧还是收租的模式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1502章 终章 九三年(二十)第1202章 木牛流马(九)第265章 反对一口通商第440章 嘉靖年间的古董第479章 全套一条龙服务第289章 看不到差距第192章 超胜十年第522章 证明自己的忠诚第928章 战前舆论准备(下)第992章 最后的盐改配套政策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324章 唯一的傻子第939章 自觉(一)第838章 赌国运(下)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690章 锡兰的双重属性第431章 主战者皆国贼也第181章 监狱船第15章 居高临下第524章 怀疑对象第1346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六)第1505章 终章 九三年(廿三)第1107章 上国心态(一)第1441章 分歧(七)第401章 战前准备第1162章 备战(一)第30章 立信第699章 身份的转变第1123章 乡约村社(四)第839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一)第1088章 工业革命(一)第1499章 终章 九三年(十七)第1501章 终章 九三年(十九)第1277章 属性相克(下)第220章 双簧保底第197章 活路第444章 暂苦诸君十年第1495章 终章 九三年(十三)第932章 觉醒(四)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275章 明知故问第779章 艰难的第一步(下)第1243章 三战定印度(十)第920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四)第284章 商人是晴雨表第1127章 自身定位(下)第1439章 分歧(五)第370章 翻译优先级第1155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第1392章 凡尔赛和约(十九)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716章 归义军(下)第927章 战前舆论准备(中)第1205章 太子难当(中)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377章 最后一次外交(下)第847章 双赢(下)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694章 做给百姓看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九)第1393章 泡沫第636章 鸡肋第954章 钓鱼第1412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三)第872章 “不正当”竞争(四)第1455章 最终的闹剧(二)第381章 胪音第868章 我是来监管你们的(四)第256章 优劣第364章 朝贡算不算侵犯垄断权第474章 屎里掺饭第1439章 分歧(五)第916章 南洋大开发(十一)第1206章 太子难当(下)第1281章 死与复仇(二)第6章 邀请第1040章 大获成功(五)第1229章 开战(八)第597章 下西洋第504章 善胜敌者,胜于无形第1365章 里病外治(一)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1369章 里病外治(五)第1103章 工业革命(十六)第787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四)第750章 卧榻之侧(下)第227章 超脱低级趣味?第393章 一人可当两万兵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255章 两制第88章 变革的第一抹涟漪第569章 金钱操控舆论第1064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八)第321章 一牛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