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穿越团队委员会于阴历四月二十七做出了支援北汉、抵抗后周的决定,当天晚间有关决议的内容便通过电报传达到了正在灵仙府做总兵官的杨新手上。由于这份决议既涉及到穿越团队重要生产原料的供应问题,又关系到自己的义弟杨业,因此杨新在接到电报后丝毫没有耽搁,当即提笔给杨业写了一封信,向自己的义弟示警,并在字里行间暗示了北平军愿意在不引起后周朝廷注意的情况下,给予北汉朝廷力所能及的帮助。既然只是暗示,那么信中自然不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太明确,如此也就避开了向杨业解释北平军这样做的原因与目的的麻烦。

尽管杨新并没有在信中写明北平军为什么要做这种暗中“资敌“的事情,可一方面出于对自己义兄的信任,另一方面这件事事关北汉政权的生死,再加上自幽云之战以来北平军与后周朝廷之间貌合神离的种种表现摆在那里。因此当杨业在阴历五月初一接到杨新的亲笔信后,丝毫没有怀疑自己义兄这封信的可靠性,他将自己镇守的代州的防务向副手交待了一番后,便带着杨新的信件离开代州,直奔太原城而去。

杨业的突然归来令此时的北汉皇帝刘钧很是诧异,不明白自己的这个养子为什么不好好的在北疆驻守,却在未得诏旨的情况下跑回太原来。不过,诧异的想法只存在了片刻,便被另一种令他心惊胆战的想法所替代——北平军发兵南下,进攻瓶形砦、雁门关,剑指太原。这种想法一出,刘钧当即就坐不住了,他也顾不得再追究杨业擅离职守的责任,连忙命人将杨业宣入殿来问话。

虽然不像自己的养子杨业那样能够经常与身为穿越团队成员的杨新联系,能够从杨新写来的信件中比较直观的了解到北平军自身以及北平军和后周朝廷之间的关系,但作为一名还算比较勤勉的皇帝,刘钧对北汉周边各国及各种势力也是有所知晓的。即便不能了解到一些细节和隐秘的内容,可他还是很清楚那个占据了十六州之地,称得上是后周辖下最大藩镇的北平军与其朝廷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当初率“幽州义军”将辽军打得大败亏输、损兵折将的“清园”兄弟们,几乎可以说是硬逼着后周朝廷以及他们那个柴皇帝将北平军十六州交到自己手中的。这种近似于逼宫的做法,其结果自然是会令后周朝廷与北平军之间关系恶劣,甚至是暗中相互作对。

因此,当杨业将杨新的信件交到刘钧手中,并向对方讲述完自己与杨新之间的关系时,刘钧不但没有在意自己的养子什么时候突然有了这么一位来自幽州的义兄,反而很欣慰自己的养子能够交到这样一位对北汉朝廷来说非常有帮助的朋友,并且也相信了信件中所说后周即将征伐北汉的消息是真实的、可靠的。而信中所透露出来的北平军打算从多方面支持北汉朝廷的意愿,更是令刘钧心里踏实了不少——如今辽国因为幽云之战而元气大伤,面对后周大军的攻伐,刘钧对自己的“干爹”耶律璟的支援已经不抱任何希望。这会儿有一支将辽国数十万人马打得一败涂地的势力愿意向自己伸出援手,刘钧自然是求之不得。

当然,在看到了新的希望的同时,刘钧也懂得“无利不起早”、“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的道理。他很清楚,北平军此番如此大方的主动向自己示好,愿意冒着里通外国、攘助敌军的罪名向自己示警,并有意为自己提供多方面的支援,绝对是有所图或者有所求。在他看来,以后周朝廷与北平军之间如此不和谐的关系,加之顾念自己结义兄长的安危,杨新给杨业通风报信虽然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但若说杨新及其一班兄弟这样做只是为了这些,他刘钧是绝不相信的——哪怕杨新在信中并没有提及任何先决条件。…,

看完了杨新信件的刘钧,一边将信交还给自己的养子,一边问道:“尽管汝的那位义兄杨新在信中并未言及他和他的那班兄弟如此作为的原因,以及他们这样做需要吾朝付出何种代价。但正所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汝的这位义兄和他的那班兄弟既然愿意冒着与伪周朝廷反目成仇的风险来向吾朝通风报信,想来绝不仅仅是因为他和汝的兄弟情义,以及北平军与伪周朝廷之间龃龉不断、面合心不合的关系。那杨新可曾向汝提出过何种条件、或者只是暗示过何种要求?”

“禀父皇,儿臣的义兄杨新只派人给儿臣送来了这封书信,既没有其他信件,也没有让送信之人给儿臣留下任何与所谓‘条件’有关的只言片语。义兄他只是让送信之人告诉儿臣,若是儿臣及朝廷对其这封信的内容没有异议,便由朝廷选派一名深得父皇信任、头脑清楚、办事踏实的大臣担任联络使者,前往北平军灵仙府灵丘县常驻。按儿臣义兄所讲,这位联络使者在灵丘县一方面负责将北平军打探到的有关伪周北侵大军的消息传递回太原,另一方面则是将吾朝希望北平军协助或者支持的事情转达给儿臣的义兄,以便北平军那边酌情予以办理。”

说到这儿,杨业略顿了顿,见自己的养父依然在那里沉思,并没有打断自己的意思,便依照自己对义兄及其那班兄弟的了解,依照自己在来太原的路上琢磨出来的一些道理,继续分析道:“至于父皇所说儿臣的义兄以及他的那班兄弟这般卖力所为何来,尽管儿臣的义兄没有向儿臣明言,但儿臣以为北平军节度府诸君之所以如此做,无外乎两种原因。

一则,北平军与伪周朝廷貌合神离、互相戒备,北平军诸人自然不愿看到伪周朝廷实力越来越大、所占疆域越来越广。其对我大汉示好、甚至愿意暗中助我朝抵抗伪周大军,便能够在不与伪周朝廷正面对抗的前提之下,借我大汉之手削弱伪周军力与国力。若是伪周朝廷此次北侵失败,无论是其伪朝廷还是伪皇帝的声威都会大大受损。伪周朝廷与皇帝的声威受损,那么对于与其离心离德的北平军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二则,扫视北平军四周,其北面是与其已然势同水火的辽国,南边是对其充满戒心的伪周,如今能与其和睦相处、没有仇怨与利益冲突的仅只有我大汉一国。若是我朝为伪周所败,则伪周与辽国的边界将联为一体,北平军将陷于辽国与伪周的四面包围之中。虽说目下辽国与伪周乃是敌对之国,但正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面对北平军这样一个可以说已经强悍到极点的势力,无论是与其有着血海深仇的辽国,还是对其实力极为忌惮、生怕对方将目光转向中原的伪周,为了限制甚至消灭北平军,很有可能冰释前嫌、联手对付这一对双方都有极大威胁的势力。届时,北平军便会陷入四面受敌、疲于应付的困境,这恐怕是北平军诸人绝不愿意看到的。

有了以上两点理由,纵然我朝不给北平军任何回报,单凭使其免于陷入四面受敌这一点,便可令其尽全力支持我朝抵抗伪周侵扰。因此,儿臣以为,北平军之所以不提回报之事,并非其有什么不利于我朝的图谋,而是因为我朝屹立不倒对其来说便是最大的回报。”…,

刘钧听了杨业的分析点点头,说道:“吾儿所言有理。想那北平军实力虽然极为强悍,但要想以北平军十六州之地与大辽和伪周两股势力相抗衡却绝非易事,更遑论这两个对手联起手来共同对付他一家。此番伪周北侵,对我大汉固然是生死攸关之战,对他北平军又何尝不是决定其未来命运之战。如此看来,北平军主动向我朝示好,愿意帮助我朝抵御伪周,也就不足为奇了。”

说到这儿,刘钧叹了口气,一边摇头,一边有些无奈的自嘲道:“想我堂堂大汉王朝,面对仇敌的侵略,却要暗中依靠敌方与自己中枢有嫌隙的藩镇来帮助自己御敌,实在是让朕觉得颜面无光、羞愧不已呀!”

杨新闻言也是心中郁闷,大殿之中一时间安静下来,只能听到父子二人的叹息之声。不过郁闷归郁闷,在如今这种情形下,失去了辽国给予的各种保护,刘钧并不认为以自己的实力能够抵挡得住伪周近十万大军的征伐,该决定的事情还得抓紧做决定。因此,刘钧在沉默片刻后,便说道:“事关我大汉生死存亡,无论汝那义兄以及他的兄弟们有何图谋,无论借助北平军之力抵挡伪周侵扰是否光彩,北平军这一强大奥援绝不可轻易放弃。朕这便召集朝中重臣入宫,与咱们父子一起商议此事。”

言罢,刘钧便传旨召朝中重臣入宫商议。

面对后周军即将大兵压境的现实威胁、面对以北汉与后周之间实力的巨大差距、面对契丹“干爹”已然无力支援自己的实际情况,北汉朝廷的一众文臣武将基本上都与刘钧是一个心思。在得知实力强悍、武力远超辽国的北平军愿意暗中相助自己后,众文武几乎是一边倒的赞同刘钧与北平军暗结盟约、共抗伪周的决定。

至于前往灵丘与北平军交通的联络使者的人选,刘钧在仔细考虑之后,派出了自己非常信任、同时又以好学多闻善于谈辩著称、时任北汉朝廷谏议大夫的郭无为出马。

北汉天会四年(后周显德七年)阴历五月初四,就在端午节来临的前一天,怀揣北汉皇帝刘钧密旨、刚刚被指派为北汉朝廷与北平军联络使的郭无为,与杨业一起离开太原,一路打马如飞的直奔北汉与北平军交界处的瓶形砦而去。

第三十章 通天之路(一)第三十五章 开源节流的问题第三十六章 通天之路(七)第五十一章 密议(三)第五十六章 万钧行动(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三战长城边(二十一)第二十四章 火烧“百花寨”第五十一章 密议(三)第二十章 谈情(上)第二十三章 意外(一)第十三章 战前动员第四十六章 通天之路(十七)第三十三章 战太原(六)第五十三章 通天之路(完)第五十七章 新的练兵计划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战保兴庄(五)第一百八十八章 “黄袍加身”(四)第六十八章 见不得光的交易(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三战长城边(五)第四十八章 “拉壮丁”(上)第二十三章 善后工作第一百九十四章 “黄袍加身”(十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战长城边(二)第二十四章 意外(二)第一百一十章 对峙保兴庄(四)第一百四十二章 撇清第四十八章 “拉壮丁”(上)第五卷 幽州风云 第九十章 过枪瘾第十六章 文官?武将!第一百八十章 背约第五十九章 军火交易(中)第一百八十九章:“黄袍加身”(六)今日停更说明第三十一章 纠结的张维信第五章 王峰的婚礼第六十章 考核第七十三章 农业组成立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战长城边(二)第七十四章 义子到来第二章 下马威(一)第十八章 白飞的阴谋(上)第六十九章 大战前夜(三)第二十章 刘继业的好奇心第四十六章 意外收获第五十九章 立威第十四章 塘沽盐场(下)第十四章 林仁肇的悲哀(下)第六十六章 改装燧发枪第十五章 扎营秋林庄(下)第十章 内外有别(中)第一百六十章 设计取云州(上)第四十六章 通天之路(十七)第五十四章 出师不利的张燕第二十五章 意外(三)第三十四章 翁婿对话(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逃亡(完)第一百二十九章 渐行渐远(中)第一百四十九章 三战长城边(十九)第八十五章 驻跸瓦桥关(下)第五十二章 最佳选择与最好归宿第一百五十三章 不反?逼他反!(中)第四十八章 安全第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战保兴庄(五)第十三章 论功行赏第五卷 幽州风云 第九十四章 居庸关上(下)第九十五章 并不明智的炮击第一百四十章 飞扬的心思(下一)第三十章 陌生的访客第三十九章:我心飞扬第五十三章 密议(完)第三十七章 以诚服人第五十一章 通天之路(二十二)第四十七章 仇人的图谋第五卷 幽州风云 第八十二章 再次招揽(上)第一百零三章 意料之外的来访者第十五章 海边之夜第五十六章 去做私盐贩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定(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战幽州城(下)第三十五章 才子再见佳人第二十章 涉足海外贸易(下)第十三章 全体会议第一百三十章 渐行渐远(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黄袍加身”(四)第二十章 谈情(上)第二十章 逆袭第一百一十四章 对峙保兴庄(完)第二十一章 机构重组第十六章 幸遇“同路人”(下)第三十六章 拍卖会(一)第四章 乾坤大挪移第十二章 不平静的新年(完)第一百五十三章 不反?逼他反!(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战长城边(六)第六章 羽翼渐丰(四)第二十八章 一次重要的扩大会议(五)第五十八章 王崤峻再进幽州城(三)第六十一章 逢山开路第一百零九章 对峙保兴庄(三)第七十五章 摸底
第三十章 通天之路(一)第三十五章 开源节流的问题第三十六章 通天之路(七)第五十一章 密议(三)第五十六章 万钧行动(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三战长城边(二十一)第二十四章 火烧“百花寨”第五十一章 密议(三)第二十章 谈情(上)第二十三章 意外(一)第十三章 战前动员第四十六章 通天之路(十七)第三十三章 战太原(六)第五十三章 通天之路(完)第五十七章 新的练兵计划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战保兴庄(五)第一百八十八章 “黄袍加身”(四)第六十八章 见不得光的交易(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三战长城边(五)第四十八章 “拉壮丁”(上)第二十三章 善后工作第一百九十四章 “黄袍加身”(十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战长城边(二)第二十四章 意外(二)第一百一十章 对峙保兴庄(四)第一百四十二章 撇清第四十八章 “拉壮丁”(上)第五卷 幽州风云 第九十章 过枪瘾第十六章 文官?武将!第一百八十章 背约第五十九章 军火交易(中)第一百八十九章:“黄袍加身”(六)今日停更说明第三十一章 纠结的张维信第五章 王峰的婚礼第六十章 考核第七十三章 农业组成立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战长城边(二)第七十四章 义子到来第二章 下马威(一)第十八章 白飞的阴谋(上)第六十九章 大战前夜(三)第二十章 刘继业的好奇心第四十六章 意外收获第五十九章 立威第十四章 塘沽盐场(下)第十四章 林仁肇的悲哀(下)第六十六章 改装燧发枪第十五章 扎营秋林庄(下)第十章 内外有别(中)第一百六十章 设计取云州(上)第四十六章 通天之路(十七)第五十四章 出师不利的张燕第二十五章 意外(三)第三十四章 翁婿对话(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逃亡(完)第一百二十九章 渐行渐远(中)第一百四十九章 三战长城边(十九)第八十五章 驻跸瓦桥关(下)第五十二章 最佳选择与最好归宿第一百五十三章 不反?逼他反!(中)第四十八章 安全第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战保兴庄(五)第十三章 论功行赏第五卷 幽州风云 第九十四章 居庸关上(下)第九十五章 并不明智的炮击第一百四十章 飞扬的心思(下一)第三十章 陌生的访客第三十九章:我心飞扬第五十三章 密议(完)第三十七章 以诚服人第五十一章 通天之路(二十二)第四十七章 仇人的图谋第五卷 幽州风云 第八十二章 再次招揽(上)第一百零三章 意料之外的来访者第十五章 海边之夜第五十六章 去做私盐贩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定(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战幽州城(下)第三十五章 才子再见佳人第二十章 涉足海外贸易(下)第十三章 全体会议第一百三十章 渐行渐远(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黄袍加身”(四)第二十章 谈情(上)第二十章 逆袭第一百一十四章 对峙保兴庄(完)第二十一章 机构重组第十六章 幸遇“同路人”(下)第三十六章 拍卖会(一)第四章 乾坤大挪移第十二章 不平静的新年(完)第一百五十三章 不反?逼他反!(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战长城边(六)第六章 羽翼渐丰(四)第二十八章 一次重要的扩大会议(五)第五十八章 王崤峻再进幽州城(三)第六十一章 逢山开路第一百零九章 对峙保兴庄(三)第七十五章 摸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