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有意招揽

南梁城内,申不亥已经是摆下了宴席,从中不乏看出来大秦和晋韩氏的国力差距。

秦军北伐,将士们十日有七日吃的是干粮,剩下的三日中还是因为大秦粮草辎重的运送能力,致使前方的将士常常饿着肚子去打仗。

韩悝执掌北境以来,对此事十分看重,虽然有改善,但是与晋韩氏相比,还有诸多不足。

比如说眼下,申不亥摆出来的这道己方说“薄酒之宴”的宴席,鸡鸭鱼肉,应有尽有,甚至申不亥多次唤来军中舞姬助兴。

其中彰显晋韩氏的国力心思,昭然若揭!

尤其是申不亥虽不言兵事,但宴席之外,隔着屋墙,传来士卒操练的“嚯嚯”声,其中夹杂着战马的嘶鸣声,也有刀戈碰击声……

显得杀气腾腾!

忽然,有晋韩氏亲卫走进来,神色有些严肃,对申不亥的耳旁附言几句,申不害闻言之后,有些讶然之色的看了韩悝一眼,不过转瞬即逝,旋即便是挥了挥手,示意着亲卫退下去。

随即申不亥神色恢复正常,与韩悝继续言笑往昔之事,十数息之后,似乎是兴趣被什么打断一般,申不亥挥了挥手,吩咐道:“兵戈声刺耳,吩咐他们去往其他地方操练!”

令行禁止,果然,片刻之后,再无任何兵戈之声。

而申不亥继续看向韩悝询问:“不知韩子在秦庭作何职位?”

韩悝不卑不亢的回道:“秦伯授悝以上卿。”

申不亥闻言,淡淡的笑了一声,“韩子…韩侯授某国相之时,某心挂你与卫鞅,又听闻你们在魏国郁郁不得志,便派人前去寻找,可终究错身而过……不然你和卫鞅之才,韩侯自然也是授你们上卿之位,不知道韩子认为,秦国的上卿与某大韩的上卿,孰轻孰重?!”

申不亥此言,以韩庭上卿之位招揽之意明显,韩悝久然不语。

申不亥继续添柴加火,直接暴露了自己的实在意思道:“韩子,如今韩侯乃是一位求贤若渴的贤君,也重用某等法家之士,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韩子难道不想一展心中抱负么!”

韩悝起身,脸色再无之前与申不亥的言笑,神情严肃的站在申不亥的对面,正襟危言道:“悝闻大大夫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世人皆称韩人为【晋韩氏】,申兄岂不知个中缘由!今申兄所言,乃是疑悝之品性,悝不敢苟同,告辞!”

瞧着韩悝转身就走,申不亥也是动容,旋即起身小趋快走,终于是拉住了韩悝,道:“不亥也是想为韩子谋一个出路罢了,毕竟韩廷上卿多如草芥,不亥不想韩子之才被淹没……罢了罢了,就当不亥是唐突了这番心思,还请韩子勿怪,回席与不亥再论法家之道,如当初稷下学宫一般!”

申不亥本来就是善于犀利言辞,此话又是说的大义凛然,让韩悝也是停下了步,旋即又是被申不亥拉了回去。

见到韩悝落座,申不亥这才返回自己的座位,神色比之先前,要收敛一些,不过还是说出了一些话:“先前答应韩子不言兵事,但你我两人终究是各为其主,如今有些话却是不得不提前说了,韩子虽为秦国上卿,但终究不是决定大秦国策之人,韩侯授某国相,不亥已经修国书一封,派遣使者前往宛城……”

闻言,韩悝点了点头,诚然,申不亥如今的确是有资格与秦伯直接对话。

见到韩悝没有怪罪的意思,申不亥也是笑了笑,明白韩悝终究不是气量狭隘之人,随即也不言兵事,转为论法:“韩子与不亥辞别稷下学宫已有七载,不亥求仕韩国至今,所见所闻颇多,对于法家应用于强国,也有理解得更为深刻。”

“申兄得慎师遗传,必然对法家有独到的看法,悝愿闻其详。”

学术流派,向来如此,尤其是法家,向来要求集思广益,而反对敝帚自珍。

申不亥听闻韩悝提到恩师慎到,也是面露追忆之色,当下感慨的道:“韩子之师鬼谷子亦是一位举世大才,韩子从师多年,必然是继承了鬼谷法家的精髓!”

随即,申不亥对韩悝一一说道:“郑乃是昔时大国,如今却是被【七穆】把持君权,吏治昏暗,因此自稷下归来,在郑国逗留半载便是前往韩国求仕,起初为小吏,然如今乃是大争之世,乃是某等的机遇,昔魏韩有争斗,虽同为三晋,但魏强韩弱,某献计免韩魏之斗,后某又促成了韩齐结盟,被韩侯拜为国相。”

韩悝点点头,然后说:“悝下山以来,未入秦国之前,在晋魏氏担任小吏。”

对此申不亥也没有嘲笑的意思,而是介绍起来了自己的治国理念:“韩子,慎师之【术治】【势治】,某更倾向于术治,是故,韩国富有,但吏治不清,氏族林立,是故自居相位时,某便献韩侯计谋,对朝堂内诸臣升降刑杀并用,不至三年,如今韩侯尽收政权兵权于一身,令行禁止,国内老氏族不敢有丝毫抱怨!”

闻言,韩悝有些意动,毕竟如今的大秦境内,老氏族专权的情况也是十分严重,不过也有差距,晋韩氏的老氏族多是王室姬姓韩氏的旁支,直接参与夺取了王权。

但是大秦则是不然,大秦的朝堂虽然有斗争,但终究是在合理范围之内,老氏族夺取的权力还大多属于地方上“作威作福”。

但是这并不妨碍韩悝向申不亥“取经”,总有可用的借鉴之处。

果然,申不亥在韩悝提问之后,也是毫无藏私的道出了自己针对韩国老氏族的“升降刑杀”之策。

韩悝一点就透,申不亥所说无非是让君主恩威并施,收拢政权君权统一于己身。

是故,一直到傍晚,这场宴席才堪堪落幕,韩悝见天色已晚,当下提出来告辞,申不亥也是亲切的将韩悝送出南梁城。

临别之时,申不亥抓着韩悝的手,语重心长的道:“为韩候,某不愿秦国因法而强,但为了法家,为了韩子,也是为了某心中所愿,某愿秦因法而强……儒家盛于鲁,黄老强于楚,墨家更是流行中原,唯有法家……未成大行于世之势,我辈任重而道远!”

韩悝以士子之礼对申不亥行了一礼,道:“天下大才不知凡几,其中妖孽之才也不在少数,法家……必成大势!”

韩悝说这句话的时候,想起来了林玧琰,那位曾经以“礼法之辩”胜了自己的秦公子赢琰!

申不亥却是略带一丝傲然道:“天下妖孽?哈哈……未来数十年法家国士,恐怕唯有三人,你,我以及那卫国公孙鞅!”

韩悝却是摇了摇头道:“此言错矣,申兄,悝下山之时,已经被家师告诫,大争之世,俊杰者崛起数不胜数,天下之学,诸子百家,也不尽然出于稷下学宫或者清溪鬼谷!”

申不亥也不愿意与韩悝在此事辩论,只是告诫道:“或许就是在这几日,秦都就会传来消息,届时是战是和,还请韩子早日准备。”

韩悝点了点头,然后便是抱拳转身离去了。

申不亥看着韩悝渐渐远去的背影,脸色也是逐渐变的严肃,丝毫没有先前的狂傲或者之色……

韩国名士赵卓是申不亥的幕僚,看着韩悝背影消失,也是出言提醒道:“申相,如此对秦人是否有些养虎为患?”

申不亥回过头,向着住处走过去,道:“秦国南境战事已经了结……秦国胜了。”

赵卓这才明白了申不亥的用意。

而韩悝远远的便是看见了秦军驻军军营灯火通明,还见着士卒吟唱着秦风无衣。

当下,韩悝心中一喜,不过却是有些不确定,所幸不久便是遇见了几名秦军斥候。

斥候什长证实了韩悝心中的猜想。

“韩帅,大秦南境我们胜了!”

第三百四十二章 会面第二百五十一章 败家第五百九十二章 蓝田各部第二百八十一章 辞别回乡第七百六十二章 列国之军第二百七十章 夺回武关第七百六十八章 东宫草案第五百零六章 秦公来至第四百六十九章 秦卒归乡第六百四十七章 老秦宫前第六百零二章 善后之事第一百九十八章 寿王退兵第三百四十五章 公报私仇?第七百二十章 迅猛反击第三百六十三章 楚使离去第四百七十三章 张宜第六百九十八章 范离使间第一百二十八章 哗变将起?第四十七章 上报田税(三)第五百一十七章 申包胥入秦庭第三百七十五章 芈云到访第六百七十二章 芈权罪行第七百二十七章 屠城第七十五章 决战(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归来第五百二十三章 秦国酌量第四百四十六章 齐聚东宫关于【加更】的二三事第三百八十二章 江夏破围第五百一十八章 请求援楚第六百四十四章 宣后召见第七百一十五章 楚应秦盟第三百三十八章 立储(下)第五百零四章 察觉秦意第一百三十三章 屠刀第三百六十六章 用意第一百一十六章 东窗事发第六百三十二章 四面魏歌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打南梁第二百六十章 戎狄反常第七百九十七章 又闻变故第七百二十五章 伐韩第十八章 老将卸甲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魏换粮第三百零七章 土地争夺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秦州试第五百八十章 琰肆见面第六百五十二章 嬴肆处置第三百零五章 起于垒土第二百五十四章 陇西密事(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说服芈云第六百七十章 黄雀谋算第五章 度量衡第四百四十六章 齐聚东宫第七百七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六百六十五章 战略落定第二百八十六章 炼出成盐第三百三十章 真相第三百四十八章 冲突(上)第七百九十四章 弹指十年第三百零四章 内朝新政第五百七十九章 赶回咸阳第三十三章 秦王宫朝宴第六百七十三章 探病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泉反击第四百一十五章 范离又至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战前夕第七百二十五章 伐韩第五百一十四章 嬴肆归秦第一百六十九章 韩悝入府第七百二十二章 条件第二百一十二章 颖阴守人选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关防线第二百零二章 汉水军第七百三十二章 谋取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安第八百一十三章 秦魏对峙第一百二十章 有意招揽第四百一十章 范离辞行第七百四十七章 远交近攻第九十九章 陈之庆的顾虑第九十八章 兵临襄城(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公报私仇?第七十二章 决战前夕第五百六十三章 举发真相第二百七十一章 秦宫反应第七百三十三章 申相卒第九十六章 拉拢北王第五百二十二章 范离心思第一百零一章 寿王军使者第一百二十四章 国之义将第一百一十四章 诸事安排第八百一十五章 赵庭君臣第六百二十六章 战势激烈第六百二十七章 桐乡暂歇第七百七十二章 滞留荆地第三百五十七章 兵败竟陵第二百三十一章 越国郑旦第三百六十八章 不欢而散第四百五十七章 九宾之礼
第三百四十二章 会面第二百五十一章 败家第五百九十二章 蓝田各部第二百八十一章 辞别回乡第七百六十二章 列国之军第二百七十章 夺回武关第七百六十八章 东宫草案第五百零六章 秦公来至第四百六十九章 秦卒归乡第六百四十七章 老秦宫前第六百零二章 善后之事第一百九十八章 寿王退兵第三百四十五章 公报私仇?第七百二十章 迅猛反击第三百六十三章 楚使离去第四百七十三章 张宜第六百九十八章 范离使间第一百二十八章 哗变将起?第四十七章 上报田税(三)第五百一十七章 申包胥入秦庭第三百七十五章 芈云到访第六百七十二章 芈权罪行第七百二十七章 屠城第七十五章 决战(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归来第五百二十三章 秦国酌量第四百四十六章 齐聚东宫关于【加更】的二三事第三百八十二章 江夏破围第五百一十八章 请求援楚第六百四十四章 宣后召见第七百一十五章 楚应秦盟第三百三十八章 立储(下)第五百零四章 察觉秦意第一百三十三章 屠刀第三百六十六章 用意第一百一十六章 东窗事发第六百三十二章 四面魏歌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打南梁第二百六十章 戎狄反常第七百九十七章 又闻变故第七百二十五章 伐韩第十八章 老将卸甲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魏换粮第三百零七章 土地争夺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秦州试第五百八十章 琰肆见面第六百五十二章 嬴肆处置第三百零五章 起于垒土第二百五十四章 陇西密事(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说服芈云第六百七十章 黄雀谋算第五章 度量衡第四百四十六章 齐聚东宫第七百七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六百六十五章 战略落定第二百八十六章 炼出成盐第三百三十章 真相第三百四十八章 冲突(上)第七百九十四章 弹指十年第三百零四章 内朝新政第五百七十九章 赶回咸阳第三十三章 秦王宫朝宴第六百七十三章 探病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泉反击第四百一十五章 范离又至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战前夕第七百二十五章 伐韩第五百一十四章 嬴肆归秦第一百六十九章 韩悝入府第七百二十二章 条件第二百一十二章 颖阴守人选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关防线第二百零二章 汉水军第七百三十二章 谋取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安第八百一十三章 秦魏对峙第一百二十章 有意招揽第四百一十章 范离辞行第七百四十七章 远交近攻第九十九章 陈之庆的顾虑第九十八章 兵临襄城(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公报私仇?第七十二章 决战前夕第五百六十三章 举发真相第二百七十一章 秦宫反应第七百三十三章 申相卒第九十六章 拉拢北王第五百二十二章 范离心思第一百零一章 寿王军使者第一百二十四章 国之义将第一百一十四章 诸事安排第八百一十五章 赵庭君臣第六百二十六章 战势激烈第六百二十七章 桐乡暂歇第七百七十二章 滞留荆地第三百五十七章 兵败竟陵第二百三十一章 越国郑旦第三百六十八章 不欢而散第四百五十七章 九宾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