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魏换粮

弦高的谦逊之言,并没有让其他人轻眼以待,反而眼中更是崇敬了。

弦高在郑国的商贾之名可是流传已久,最令人称道的乃是数年前,韩国派遣一支强兵正要暗中袭夺公孙辄治下的城父,但是没有想到被从姬周王畿洛邑过来的弦高所发现。

彼时的弦高正在积极为公孙辄准备粮草,携带着商队四处经商,为公孙辄筹集粮草,查获韩国阴兵的时候,弦高的身边不过只有数十人罢了,但是弦高却是将商队之中的唯一几头牛当作犒赏韩军士卒的赏赐,谎称郑国已经是得知了韩国这支阴兵,因此派遣来犒赏韩军。

当时韩军将领亦是有有些迟疑之色,正是这丝迟疑,亦是让弦高派遣了随从回禀了公孙辄,公孙辄调兵遣将终是对这支韩国阴兵严加防范,致使韩国的阴兵之计终是破解。

待到韩国发现了遭受了弦高的欺骗之时,已经是为时晚矣。

这件事亦是被郑国一时之间传为美谈。

到了眼下,郑国的士卿前前后后又是将此事对林玧琰告知,后者也是颇为惊讶,方才看上去第一印象并不佳的弦高居然是这般智勇双全的国之义士,何况这位弦高正是林玧琰手底下极为缺少的商贾人才,当下林玧琰再次站起来走到了弦高的面前。

林玧琰解下自己的外衣,套在了弦高的身上,道:“弦子乃是闻名郑地的大商贾,必定是锦衣玉食,如今为了郑地募兵,散尽家财,眼下褴褛裹身,实在是令我钦佩,秦锦虽是粗糙,但胜在一片真意暖心,还请弦子留在大秦,继承公孙将军的遗志!”

与公孙辄不同,弦高看着林玧琰,亦是对这位秦公子的态度十分感触,弦高爱国,但是自从郑国大败之后,弦高对于郑国的看法已经是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尤其是雍丘一战,公孙辄及公子伯有皆是被穆族游氏刺杀献给了韩国人,弦高才是发现,他散尽家财、拼尽全力、出生入死想要保住的郑国……骨子里已经是烂透了!

如今的弦高已经是成了“亡国之人”,尤其是在公孙辄死后,弦高对于郑国的归属感已经是弱了不少,年少的时候,他便是想要仿照名震中原的魏国大商贾白圭,襄助自己的国家郑国再度恢复昔日的荣光。

但是如今,弦高此方面之上的欲望已经是淡了不少,如今的弦高比起来当初,已经是少了一份执念了。

正是这份执念的松动,亦是让弦高在受到了秦公子赢琰的如此礼待之后,也是将后者披在自己身上的秦国锦衣略微抓紧了一些,沉默了两声才是说道:“弦高自当是献尽毕生所学,让世人皆知秦锦的真心暖心……”

林玧琰点了点头,将弦高亦是联袂拉向了首席之上,其间,弦高亦是向着林玧琰推荐了一名郑国的商贾,道:“郑国大商贾不少,但其中佼佼者乃是属于奚施,如今奚施一族也是停留在秦国境内,殿下若是有意招揽,弦高愿意代殿下前去说服奚施!”

“如此再好不过!”林玧琰点了点头应道。

继公孙俶、裨谌、弦高之后,林玧琰已经是知晓,郑地的繁华已经是将荆国跻身于中原文治最为繁盛的区域,新蔡学宫临近郑国,更是为郑国奉献了许多的力量,郑地也是出现了不少贤才。

相比较之下,大秦的人才就是有一些凋敝姿态,大秦朝堂之上如今本土出身的士子,真正凭借才学的寥寥无几,几乎是屈指可数。

弦高之后,又是数名郑地的贤才自荐于前,虽然自身的才能并不出众,亦是在原先的郑地没有公孙俶、裨谌与弦高有名,但是凭借着这份敢于自荐于前的勇气,亦是让林玧琰极为欣赏。

以至于让那位自命不凡的公孙挥急了,这公孙挥交友广泛,尤其是在郑地四周的诸侯皆是有自己的耳目,尤善外交辞令一事,但是来至大秦之后,并无机会让公孙挥施展,故此才是泯然众人了。

作为多年的好友,冯简看着公孙挥的模样,亦是为难的点了点头,示意后者稍安勿躁,待众人逐渐平息下来,冯简才是向林玧琰引荐道:“殿下,公孙挥善外交辞令,其知识渊博,年少之时周游列国,深晓列国的人文风俗,可堪一用!”

冯简既然都是这般说了,林玧琰岂会是拂了这个面子,尤其是近来林玧琰也是得知,冯简在郑国的亲友族人便是这位公孙挥带回来大秦的,是故,林玧琰也是招了招手,出言将公孙挥招来了自己的面前。

东宫招揽一事,终是落下了帷幕,这些自郑地而来的士卿,亦是多被东宫一网打尽,以至于让前几日还是门可罗雀、有名无实的东宫一下子便是变得人才济济。

宛城纸贵可并非是虚言,尤其是近来大秦缺粮,国库也是空虚,虽是有着大量郢都搜集而来的珍宝,但自始至终宛城还是严重的缺粮,秦公亦是不可避免的将征粮的主意打到了老氏族身上,秦公周围的宅院、土地便是引诱老氏族拿出来粮食的筹码,以至于让近来秦公周围的田地身价倍涨。

裨谌、弦高与公孙挥最后还是留在了林玧琰的府邸之上,荆翊等人皆是被派遣出去安置公孙俶这位大儒了尚只能够这么办。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仅仅是第一日的傍晚,林玧琰的府邸之上灯火通明,那些白日里在东宫大殿网罗的郑地贤才亦是齐聚堂下。

林玧琰看着众人亦是问起来了郑地失陷以后,秦国该当自处。

见到如此机密之事,秦公子赢琰便是托付给自己这些新近投效之人,众人皆是有所感触,当下裨谌也是率先出言道:“谌善野战不长城战,成皋地险,筹谋一番足以挡住韩国!”

公孙挥亦是说道:“秦国能胜楚,何畏惧韩人乎?”

倒是弦高提出来的意见让林玧琰精神一震:“某在大秦境内流返几日,深知此时大秦无力出兵郑境,然郢都之战,秦国得到了旧楚珍宝并不在少数,那些珍宝终究乃是死物,于国无益,不若售于他国,为大秦折算回来大量的粮食!”

林玧琰闻言,也是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随后才是看着弦高说道:“此计某也是有所预料,只是断然没有想到韩国悍然发动并郑之战,大秦通往中原之路,战火四起。”

弦高闻言,朝着林玧琰拱了拱手说道:“但凡商贾之人皆是有一条不为人知的商路,大秦到达王畿自是无忧,只要到达了王畿周围,便是能够利用大河水道前往魏国大梁和齐国临淄,这些皆是天下有名的商城,是故,弦高自荐,愿意为大秦筹粮!”

而一旁的公孙挥也是想了想说道:“魏侯的确是喜好玩物之人,尤其是喜爱青铜器,若是有楚国的青铜器,魏国的世族必定会争先抢先买下献于魏侯,至于齐国,田氏不爱珍奇重宝,但是齐国却是喜爱楚国的玉石珍珠,某昔日的齐国旧友之中便是有着愿意散尽千金换取楚国美玉的齐国权贵!”

而在一旁却是静默不语的冯简也是瞧了瞧众人,其并非是东宫中人,若非是秦国已经是定下了储君,依照冯简的谨慎,必然是不会轻易到来林玧琰的府邸之中。

更何况冯简还是林玧琰在江夏的郡丞,平日里也是交好,冯简对于林玧琰已经是没有了什么避讳之处,因此想了想,才是说道“殿下,眼下绝非是伐战之际,不若伐交,魏侯喜好珍奇重宝,不若齐国以入盟国的身份请见魏都邑大梁,拜见魏侯,此番才能够换来魏地足够的粮食!”

冯简这话已经是提醒了林玧琰,当今诸国之中,以魏国最为势大,魏国当年在大梁会盟之事,秦国为了抵抗住晋韩氏的胁迫,投入了魏国的阵营之中,这并不算丧权辱国,似齐国、楚国碍于魏国的崛起,虽未入盟,但是依旧是派遣了使者前往大梁贺见,名义上还是承认了魏国的大梁会盟。

“魏侯好大喜功,必定欣然同意!”深知魏侯弱点的公孙挥也是点了点头,加重语气说道。

林玧琰却是想了想,此事已经是并非林玧琰能够做主的了,还需明日早早地前往秦宫之内拜见君上商议,此举虽然是有一些屈辱,但终究还是列国之战的伐交之策,想那开疆拓土的韩国,甚至曾经乃是中原霸主的齐国和楚国,皆是面对崛起的魏国不得不承认其霸主地位。

这番议定之后,已经算是有了对策,是故林玧琰也是让诸位早早地歇下。

翌日一大早,心忧大秦粮草一事的林玧琰也是早早的进了秦王宫,亦是让比其更高入了宣政殿的秦公颇为惊讶。

“孤六子何时会这般勤勉了……”

疑惑归疑惑,对于六子提出来的“向魏国称臣,以郢都搜刮而来的珍宝换取魏国的大量粮食”一策欣然同意,似乎是丝毫没有顾虑到“向魏国称臣”这一条件的尴尬之处。

似乎是察觉到了林玧琰脸上的异色,秦公也是说道:“孤六子莫不是在疑惑孤为何这般轻易承认魏国的霸主地位?”

“你四兄如今正在魏国大梁作为质子……”秦公叹息了一声,随后说道:“你只有游历过魏国,方能够知晓魏国的……强悍,河西一战,魏国以五万魏武卒破孤大秦先祖五十万老秦人,并非是没有缘由的……”

第八百零六章 列国出兵第三百九十七章 芈负心意第二百七十三章 和谈(上)第五百零二章 水攻真意第六十一章 杀锏出现第四百一十三章 松口第十一章 谋取田地第一百零五章 嵇狩应战第一百三十章 冯辞到来第三百八十一章 知己知彼第三百五十六章 甘鱼口之危第五百零九章 兵临城下第四百二十九章 交战之中第六百零四章 真正用意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公崩亡第五百二十九章 察觉诡异第六百六十五章 战略落定第四百二十二章 吴军动向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谌第五百四十一章 离间之策第六百六十五章 战略落定第二百八十九章 斥候营密谋第二百八十四章 武关外闻第四百五十九章 嬴诚怒言第三百五十四章 桓羽意动第五十四章 升帐议事第十二章 旬朝党争第五章 度量衡第二百八十五章 金山之地第二百零三章 宣政殿对问(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商议大策(下)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秦宫第三百零一章 宣政殿对问(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打南梁第十八章 老将卸甲第二百八十二章 韩悝手笔第一百一十一章 “分赃”不均第四百三十三章 江筑回乡第六百五十章 郿县事变第四百九十九章 一路向南第一百六十六章 韩国真意第一百五十六章 伊水会谈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郡事发第五百六十三章 举发真相第二百一十三章 安置嬴复第六章 事实说服第六百七十章 黄雀谋算第七百五十一章 嬴肆抵宛第二百九十九章 众说纷纭(下)第五百七十六章 愤然离开第一百四十九章 火烧南梁第三十六章 书肆盛况第九十六章 拉拢北王第七百九十七章 又闻变故第一百一十九章 韩相申不亥第一百一十八章 宛城反应第八百零一章 二十一年第六百三十七章 魏国谋算第七百三十八章 奇天大阵第五百七十五章 嬴珏责难第二百五十八章 击溃孟骧第十三章 上林苑与推恩令第十九章 莒府深谈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战前夕第一百三十八章 赶赴北境(上)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战欲起第八百二十四章 何为天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柘王出军第一百三十章 冯辞到来第一百二十二章 明子夫至南郡第五百二十七章 夫概攻秦第七十一章 应城落幕第四百五十七章 九宾之礼第三百一十二章 假储君第二百九十一章 陇东之战(中)第七百八十四章 初元五年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名状第五百七十八章 终是被获第七百二十四章 托付第三百五十一章 驱狼吞虎第六百七十二章 芈权罪行第二百零三章 宣政殿对问(下)第三百六十七章 首次议约第四百六十九章 秦卒归乡第一百九十二章 交易达成第八百一十一章 招纳贤将第三百七十八章 新蔡会盟第三百四十三章 隶人之弊第五十三章 攻陷随都第六百零一章 终是收降第二百一十三章 安置嬴复第五百八十二章 嬴肆应诏第三百五十四章 桓羽意动第七百零二章 楚军发力第一百七十一章 索要兵权第七百八十五章 巴地之战第五百七十五章 嬴珏责难第六十五章 商议决战第一百九十九章 奴隶处置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阳事变
第八百零六章 列国出兵第三百九十七章 芈负心意第二百七十三章 和谈(上)第五百零二章 水攻真意第六十一章 杀锏出现第四百一十三章 松口第十一章 谋取田地第一百零五章 嵇狩应战第一百三十章 冯辞到来第三百八十一章 知己知彼第三百五十六章 甘鱼口之危第五百零九章 兵临城下第四百二十九章 交战之中第六百零四章 真正用意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公崩亡第五百二十九章 察觉诡异第六百六十五章 战略落定第四百二十二章 吴军动向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谌第五百四十一章 离间之策第六百六十五章 战略落定第二百八十九章 斥候营密谋第二百八十四章 武关外闻第四百五十九章 嬴诚怒言第三百五十四章 桓羽意动第五十四章 升帐议事第十二章 旬朝党争第五章 度量衡第二百八十五章 金山之地第二百零三章 宣政殿对问(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商议大策(下)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秦宫第三百零一章 宣政殿对问(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打南梁第十八章 老将卸甲第二百八十二章 韩悝手笔第一百一十一章 “分赃”不均第四百三十三章 江筑回乡第六百五十章 郿县事变第四百九十九章 一路向南第一百六十六章 韩国真意第一百五十六章 伊水会谈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郡事发第五百六十三章 举发真相第二百一十三章 安置嬴复第六章 事实说服第六百七十章 黄雀谋算第七百五十一章 嬴肆抵宛第二百九十九章 众说纷纭(下)第五百七十六章 愤然离开第一百四十九章 火烧南梁第三十六章 书肆盛况第九十六章 拉拢北王第七百九十七章 又闻变故第一百一十九章 韩相申不亥第一百一十八章 宛城反应第八百零一章 二十一年第六百三十七章 魏国谋算第七百三十八章 奇天大阵第五百七十五章 嬴珏责难第二百五十八章 击溃孟骧第十三章 上林苑与推恩令第十九章 莒府深谈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战前夕第一百三十八章 赶赴北境(上)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战欲起第八百二十四章 何为天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柘王出军第一百三十章 冯辞到来第一百二十二章 明子夫至南郡第五百二十七章 夫概攻秦第七十一章 应城落幕第四百五十七章 九宾之礼第三百一十二章 假储君第二百九十一章 陇东之战(中)第七百八十四章 初元五年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名状第五百七十八章 终是被获第七百二十四章 托付第三百五十一章 驱狼吞虎第六百七十二章 芈权罪行第二百零三章 宣政殿对问(下)第三百六十七章 首次议约第四百六十九章 秦卒归乡第一百九十二章 交易达成第八百一十一章 招纳贤将第三百七十八章 新蔡会盟第三百四十三章 隶人之弊第五十三章 攻陷随都第六百零一章 终是收降第二百一十三章 安置嬴复第五百八十二章 嬴肆应诏第三百五十四章 桓羽意动第七百零二章 楚军发力第一百七十一章 索要兵权第七百八十五章 巴地之战第五百七十五章 嬴珏责难第六十五章 商议决战第一百九十九章 奴隶处置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阳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