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四章 何为天下

洛阳。

秦人善于修筑城墙关塞举世皆知,似宛城曾经修建的凌云台,现如今洛阳内亦是修建了一座比凌云台还要高耸的高台,名为【通天台】。

шшш _тт kan _c o

虽是名为通天,但立在其台顶,举头望去,仍旧是与蔚蓝色的天空隔了千万里,只不过此处却是能够瞭望洛阳的边际景色以及和满城的人来人往罢了。

太子政从赵地归来,又是巡游了列国一趟,如今站在通天台上,对着前方三尺处的王父秦王琰开口问道:“群臣皆是建议王父东至泰山封禅而登天子位,为何王父不允?”

秦王琰扫视洛阳满城景色的目光也是收了回来,徐徐回道:“孤乏了,经不得前往泰山的路途颠簸了!”

听闻王父这般说,太子政也是不再建言这事。

倒是林玧琰又是向前几步,走到了通天台顶端的栏杆处,稍稍俯身而叹道:“政儿,你今岁年纪也是而立之年了是吧?”

太子政点了点头,这些年或是周游列国,遍观各地的风土人情,或是在老秦处理政事,年年征战,年岁这东西忙起来就不怎么记得了。

“孤也是你这般年纪做上大秦君主的!”秦王琰如今的双鬓已经是苍白,徐徐叹息道:“这天下也该是交到你的手中了!”

“你可知晓,你伐赵之后欲要大军逼迫齐国,孤为何阻拦住了你?”

太子政正是好奇,先前公孙起伐赵一事便是让太子政颇为后悔,只不过当初王父看的比自己明白,如今倒是反了过来,劝阻进兵的倒是王父自己了,于是摇了摇头,也是猜测道:“或许是赵国之事启示了秦国,占据天下大势之后,未尝不是能够略施小计便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甚至是一统中原,兼济天下!”

秦王琰摇了摇头,道:“这一点,你并没有说错,如今举世观之,列国之中已经没有了大秦之敌,燕盟伐齐之后的齐国,纵然是恢复了国号,但终归是国力不再,大秦人口、兵力、疆域、武力皆是十倍百倍于齐国,焉能不兼并齐地,只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倒是省了一场兵祸,何乐而不为!”

说到这里,太子政也是回道:“如王父所说,儿臣已经是令张禄贿赂那齐相后胜,那后胜倒也是和郭开一般无二的贪婪,想来齐国的结局比赵国好不了多少,随时都可以领乐羿将军领淮泗秦军扑袭齐国境内,并于秦国疆域!”

“不妥!”林玧琰淡淡地回道。

太子政面色稍稍透露急意,且是问道:“王父,儿臣实在是不明白,还有何不妥?”

“因为孤大秦还有最后一个……也是最令人忧惧的敌人!”

“谁?”太子政也是稍显意气风发,抱拳应道:“如今这天下,焉能有我大秦兵锋所指而不惧的敌人,儿臣愿领兵灭之!”

秦王琰回过头,将视线落到了太子政的身边道:“这敌人远在天边,却也近在眼前。”

“我?”太子政迅速领悟了过来,当下也是一脸悻悻然之色:“王父说笑了,儿臣岂会是大秦之敌?”

“你且别急着否认,孤问你,为何你要攻打齐国?”

太子政面色一滞,当即是笑着回道:“儿臣自然是为了大秦能够包举宇内,并吞八荒,囊括四海!”

“此话不实。”

“儿臣……”太子政又是想要反驳,却是似乎想到了什么,当下心中不免是有些发虚,并未吐露心声。

秦王琰从太子政的身上撤回目光,再次看到了洛阳上空的太阳,道:“你在咸阳聚集了列国的术士,欲要求长生之术,想要将齐国打下来,乃是燕齐之地传闻的东海仙人始终是你的梦寐以求!”

“你出身王侯贵胄之家,且是年少之时便能够睥睨诸侯,兼并天下,如今只差一步,便是能够问鼎天下,齐国虽然你明明知晓已经是囊中之物,却不愿花费些许于你而言多余的时间等待,因为你将这天下百姓只当做蝼蚁。”

“牺牲区区一些蝼蚁,这个天下就是你的了,且是还可以永得长生,你觉得这份买卖十分合适,政儿,你觉得孤说的这番话可有误?”

秦王琰的这番话,就像是洪钟大吕震颤了太子政的心声,猛地令人一颤,旋即太子政看向了自己的这位王父,只觉得自己内心深处掩藏着不曾流露一次的念想都是被王父看穿了。

“儿臣……儿臣,”太子政实在是不知晓自己如何回答。

“政儿,孤将大秦王位交给你之前,你只需要再悟透一句话,且是一生去饯行它,这天下就牢牢地掌握在你的手中了。”

太子政又是跪拜道:“还请王父明言告知儿臣。”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乍一听闻这句话,太子政只觉得稍稍在理,但心中却是有一丝不以为然,那黔首之民愚昧无知,何况自己乃是注定的天子,另有人神先祖护拥,岂会是简简单单的舟船之论便是能够概括的了的。

秦王琰也是知晓太子政短时间内因为自己固有的见识不足以想通这句话,毕竟自上古至姬周传承数年前且是不断强化的宗法制已经是让血脉尊崇决定出身的认识根深蒂固。

就好比如今的秦国朝堂有寒士出身的士卿,却是没有真正的黔首出身,乃是因为前后不可能读书识字,但是在太子政看来,那些血脉低下的黔首或者奴隶,根本就是没有识字的能力。

所幸的是,今天下几乎已定,许许多多以前因为战国大乱的格局而没有事实的想法还停留在秦王琰的脑海里,秦王琰自觉还有着几年充足的时间去矫正太子政的这番认识。

故而,秦王琰方才是语重心长的对太子政说道:“你所认识到的天下还是太小了,故而方才是认为这天下你已经是最大,而对于你未知的天下,你自以神仙鬼怪、杂谈野说去看待,故而未免是有一些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太子政眉目皱了起来,混迹在洛阳的小说家最为繁盛,故而一些寓言故事传流的很快,太子政博览群书,也是知晓这坐井观天对应的乃是井底之蛙。

太子政自问本身格局就志在天下,若是自己都是井底之蛙了,那么天下人都是什么?!

太子政虽是不解,也极为不忿,却仍旧是恭敬的对秦王琰道:“儿臣愚钝,还请王父告知,王父眼中的天下是什么样的?”

如是,秦王琰也是停驻在通天台思虑良久,终是将太子政领下了高台,前往秦宫内处,一处往常太子政并未到达的深宫大院内。

太子政跟随在秦王琰身后三步之内,到了那深宫大院,秦王琰又是吩咐其他人勿要近身服侍了,只让太子政追随去,其他人守住院门就好。

于是太子政随着秦王琰入了这深院内,四处皆是荒草丛生,看来是好久未有人打理了,又是折返三道长廊,方才是见到了一处行宫。

这行宫极大,却是十分简朴,正门处的门匾只写了两个秦篆大字,【天下】。

太子政望去,方才是笃定这行宫之内的就是王父意味深长的天下。

推开正门,太子政往里一瞥,方才是知晓其内十分普通,十分空旷,地面似乎是有些不平,皆是用着黑布蒙上了。

一进入其内,秦王琰就是让太子政将那些黑布一一揭开。

太子政照做,待完全掀开黑布方才是发现,这黑布掩盖之下的乃是类似于小时候于子息学宫内所玩耍的沙盘,这些年征战四方也是在营帐中作为排兵布阵的地图所用。

太子政又是打量四下,有山河湖泊,山脉走向的图画,方才是料定这就是一块地图,细细看了几眼之后,又是皱起眉头来,只觉得这地图和平日里自己见到的似乎是大不一样。

“你左脚下的,正是洛阳。”王父的声音缓缓传来。

太子政挪开左脚,方才是发现的确是有一个方寸长宽的城邑图案,亦是写着两字【洛阳】,小如蚊蝇,刻在四方城邑图案的中央里。

“若此处是洛阳的话,这条洛阳北面的蓝色长线就必定是大河了!”太子政如此猜测道,方才是见到自己的右脚正压在“大河”,又是挪开了,方才脚下又是一方城邑图案,方才也觉得右脚下有着膈脚,现在才发现这右脚之下的居然是一处山脉刻雕,内有城邑图案,四下又是有着关塞图案。

这城邑名为【成皋】,那四下关塞皆是【虎牢】【汜水】之流。

这让太子政十分诧然:“王父,儿臣略有不解,为何这洛阳与成皋相距百里,这方地图布满了这座行宫大殿,为何地图上的洛阳和成皋只有小小的一步距离?”

秦王琰回道:“此方地图与现实相比,乃是一步一百里。”

“这……”太子政不敢相信,却也是不敢不轻易相信,于是又是沿着那天代表着大河的蓝色长线继续往下复行十数步,果然是一一见到了刑丘、荥阳、宅阳、安城、朝歌、濮阳、博望、高唐……一直到大河入海之地渤海。

瞧着触及眼底的深蓝色,必定是代表着那无边无际的大海,太子政心中已经是猜测到了什么,却是不敢相信,当下又是南北走向,又是见到了北部燕赵长城、蓟城、邯郸、大梁、寿春、姑苏、会稽一直到最南的南海郡府。

瞧着这些地图上标注的位置的的确确是与自己脑海中的亲自到过的地方一一对应,太子政方才是相信这东西南北所走数十步之内的的确确乃是一副完整的中原地图。

到了这里,太子政便是十分惊愕,自己所走的不过只是在这方地图的中央数十步,眼下望去,这行宫之内铺满了地图,上下左右的纵横长度皆是在数百步,又四下望去,果然这中原数十步地图之外,另有山势起伏,湖泊流行的图案标注。

相对而言,处在地图中央的的中原只有区区二三十步,实在是太小了一些。

太子政还是不肯相信,道:“若这是天下,那么这标注为中原的地图面积,未免是过于小了!”

第一百二十四章 国之义将第五百三十四章 行军沂邑第四百三十五章 秦卒遭围第四百一十章 范离辞行第六百五十二章 嬴肆处置第二百九十七章 郑人冯简第六百五十三章 蓝田君赢信第七百八十八章 初元七年第一百五十六章 伊水会谈第五百六十一章 因豫震怒第一百六十六章 韩国真意第八百二十三章 赵国之亡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柱国熊纪第一百一十一章 “分赃”不均第七百五十一章 嬴肆抵宛第三百四十一章 阶下囚第五百四十一章 离间之策第十五章 旬朝前夕第五百零三章 江陵告破第八百一十八章 长平后事第六百一十三章 攻下无盐第一百六十四章 说服莒劢(上)第三百零四章 柘城之“富”第一百五十四章 申不亥到来第八十八章 首攻若县第三百一十六章 扩充宛城第四百五十三章 兄弟相见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秦备战!第四百九十六章 吴楚开战第四百四十二章 秦国反应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战将起第一百六十四章 说服莒劢(上)第八百一十三章 秦魏对峙第七百四十二章 秦魏对峙第七十二章 决战前夕第七十七章 决战落幕第三百三十三章 苏顷第七百七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四百六十六章 儒法之争第八百二十章 庆柯刺燕第一百六十二章 收拢兵权第二百五十八章 击溃孟骧第四百六十二章 伐交之策第三百八十一章 知己知彼第八百二十章 庆柯刺燕第一百一十五章 针锋而对第三百八十三章 隶人行伍第三百四十一章 阶下囚第八百零九章 兼并之心第二百八十六章 炼出成盐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应第十章 推行新制第一百四十六章 具甲骑兵第三十四章 印刷成册第二百五十五章 陇西密事(下)第七百二十一章 合围之势第五百零四章 察觉秦意第一百九十四章 撼动南郡!第八百一十四章 秦赵开战关于【加更】的二三事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城规模(上)第七百九十九章 速战楚国第三百八十九章 进军鄢城第八百零六章 列国出兵第五百一十九章 魏王之虑第六十九章 应城大捷第四百七十二章 说服莒劢第五百八十八章 老秦乡邑第六百五十五章 归入府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明子夫至南郡第六百七十章 黄雀谋算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六十八章 应城攻守第六百七十一章 巴人攻秦第四百九十六章 吴楚开战第三百四十九章 邀请寿王第四百一十八章 楚军攻郢第六百二十一章 震惊老秦(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突飞猛进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关防线第三百零一章 宣政殿对问(上)第七百零七章 鹰隼出击第四百六十六章 儒法之争第三百五十五章 柘王出军第四百八十三章 孟津始战第三百五十八章 歃血为盟第二百五十五章 陇西密事(下)第四百六十九章 秦卒归乡第七百五十六章 应对鲁国第五百九十七章 陷入死局?第二百八十四章 武关外闻第五百六十一章 姻亲之好第五百零六章 秦公来至第六百九十章 伐秦七月第六百零二章 善后之事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心之战第七百五十六章 应对鲁国第六百八十三章 战势如荼第六百一十四章 兵临安邑第十二章 旬朝党争
第一百二十四章 国之义将第五百三十四章 行军沂邑第四百三十五章 秦卒遭围第四百一十章 范离辞行第六百五十二章 嬴肆处置第二百九十七章 郑人冯简第六百五十三章 蓝田君赢信第七百八十八章 初元七年第一百五十六章 伊水会谈第五百六十一章 因豫震怒第一百六十六章 韩国真意第八百二十三章 赵国之亡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柱国熊纪第一百一十一章 “分赃”不均第七百五十一章 嬴肆抵宛第三百四十一章 阶下囚第五百四十一章 离间之策第十五章 旬朝前夕第五百零三章 江陵告破第八百一十八章 长平后事第六百一十三章 攻下无盐第一百六十四章 说服莒劢(上)第三百零四章 柘城之“富”第一百五十四章 申不亥到来第八十八章 首攻若县第三百一十六章 扩充宛城第四百五十三章 兄弟相见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秦备战!第四百九十六章 吴楚开战第四百四十二章 秦国反应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战将起第一百六十四章 说服莒劢(上)第八百一十三章 秦魏对峙第七百四十二章 秦魏对峙第七十二章 决战前夕第七十七章 决战落幕第三百三十三章 苏顷第七百七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四百六十六章 儒法之争第八百二十章 庆柯刺燕第一百六十二章 收拢兵权第二百五十八章 击溃孟骧第四百六十二章 伐交之策第三百八十一章 知己知彼第八百二十章 庆柯刺燕第一百一十五章 针锋而对第三百八十三章 隶人行伍第三百四十一章 阶下囚第八百零九章 兼并之心第二百八十六章 炼出成盐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应第十章 推行新制第一百四十六章 具甲骑兵第三十四章 印刷成册第二百五十五章 陇西密事(下)第七百二十一章 合围之势第五百零四章 察觉秦意第一百九十四章 撼动南郡!第八百一十四章 秦赵开战关于【加更】的二三事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城规模(上)第七百九十九章 速战楚国第三百八十九章 进军鄢城第八百零六章 列国出兵第五百一十九章 魏王之虑第六十九章 应城大捷第四百七十二章 说服莒劢第五百八十八章 老秦乡邑第六百五十五章 归入府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明子夫至南郡第六百七十章 黄雀谋算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六十八章 应城攻守第六百七十一章 巴人攻秦第四百九十六章 吴楚开战第三百四十九章 邀请寿王第四百一十八章 楚军攻郢第六百二十一章 震惊老秦(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突飞猛进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关防线第三百零一章 宣政殿对问(上)第七百零七章 鹰隼出击第四百六十六章 儒法之争第三百五十五章 柘王出军第四百八十三章 孟津始战第三百五十八章 歃血为盟第二百五十五章 陇西密事(下)第四百六十九章 秦卒归乡第七百五十六章 应对鲁国第五百九十七章 陷入死局?第二百八十四章 武关外闻第五百六十一章 姻亲之好第五百零六章 秦公来至第六百九十章 伐秦七月第六百零二章 善后之事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心之战第七百五十六章 应对鲁国第六百八十三章 战势如荼第六百一十四章 兵临安邑第十二章 旬朝党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