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九章 兼并之心

楚、魏、韩、赵和燕五国攻秦函谷关一战,终是在曲沃之会的二十余日后赵国和燕国兵马的撤退而极快的落下了帷幕!

实际上黑火药的出现已经是让这场与冷兵器的交战中的胜负已经是毫无预料了。

函谷关前,楚魏韩三国兵马计八十余万士卒,沿着函谷关三十里的城墙未曾有半点保留,如今这个时代讲究兵阵有序行进的列国联军,自然就是成了弩炮黑火药弹下的密集活靶子。

结局毫无意外,函谷关前楚魏韩这路八十余万士卒的大军瞬间都是被打蒙了,死伤无数,而楚魏韩三国的国情,这八十万士卒大多数是临时征召的,伤亡一大,又是眼见着连函谷关的城墙都是未曾触摸得到,这些联军士卒自然就是溃不成军了。

胜负优势就是在这般一来瞬间倒转了过来,依照太子政的目光自然是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当即是下令将军嬴华、宣冉、公孙起和王简等人率领兵马主动出击。

那弩炮比投石车倒是要简便许多,尤其是大秦伊始就是设计了能够将弩炮安在了特制的战车上,随军出征。

故而,洛阳兵马隔岸观火,单单是老秦的兵锋就是让楚魏韩三国屡战屡败,于是从散约败,老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楚魏韩三国折损严重!

出兵攻打老秦东北上郡和北地的赵国和燕国兵马,听闻到老秦在函谷关前骇人听闻的遭遇,尤其是传的神乎其神的那弩炮黑火药弹如同天雷滚滚的威力,赵国和燕国兵马刚和司马错、胡伤的老秦军队打开没多久,便是接到消息撤军返回境内了。

如是,除了函谷关前楚魏韩三国丢了二三十万条青壮的性命之外,别处的战争规模损伤的倒也是并不大!

恐怕整个中原的有识之士都是没有想到,这楚魏韩赵燕五国攻秦聚集百万余兵力的一战居然是如此虎头蛇尾的画上了句号。

……

洛阳,秦王宫宣政殿。

范离将手中刚刚得到的消息送到了秦王琰的手中,道:“王上,刚刚从咸阳传回来的消息,太师公孙鞅月前逝世,为了稳定彼时五国攻秦的危局,太师也是留下遗言秘不发丧,再者,张宜也是病入膏肓,药石无灵了!”

闻言,秦王琰站了起来,缓缓地走了几步,长长的叹息了一声,才是回过神来叹道:“公孙鞅和张宜乃是老秦的两代贤臣,太子政能够入主咸阳,勿要辜负了公孙鞅和张宜这些对老秦忠贞不渝的直臣吧……厚葬太师于商於之地,至于张宜,也是尽力救治吧,至于封赏……则是世袭两千户采邑下去吧。”

“喏!”此事对范离来说,只是一个由头,果然点头应下之后,又是陪着秦王琰走出了宣政殿,下了台阶,方才是开口试探着问道:“王上,函谷关前一战,楚魏韩三国折损严重,元气大伤,当此之时,应当是立即出兵讨伐!”

秦王琰回过头来,当即是回道:“此事孤也是在想着,范卿,你素来就是有着筹谋天下的格局,看来应该是从何国开始讨伐?”

“楚国!”范离当即是应道,旋即也是解释道:“此番函谷关前一战乃是以楚王为纵约长,此便是给了大秦一个绝佳的出师之名,再者,进军河北之前先一统河南,乃是定天下之局!”

林玧琰点了点头,也是笑道:“孤还以为范卿会建言率先出兵韩国呢。”

闻言,范离却是讥讽一笑,又道:“臣,可从未将韩国视为大秦之敌……现如今函谷关前一战,韩国精锐全部丧失,仅存的精锐亦是被大秦作为俘虏,现如今的韩国,恐怕只等着大秦派遣官吏直接去接管地方郡县制。”

“这倒是实话!”秦王琰点了点头一笑,如今的韩国的确是没有让大秦顾忌的地方:“终归是一国之宗祀,便是令将军蒙敖,刑部正卿张平负责此事吧,至于韩王,便是将其留在这洛阳城内囚禁着,韩王室以及那些遗老也不必心惜,便是安置在南海之滨那些岛屿上吧。”

“至于楚国……”秦王琰终是沉吟了片刻,方才是说道:“大秦并非是无将可派,只是诸将皆有安置,务必是要借函谷关之战彻底束缚住中原列国对秦国的反攻。”

秦王琰又是想了想,终是说道:“伐楚同时,也是让四兄嬴诚为主帅,兵部正卿孙长卿为主将、客卿孙伯灵为军师,整合北境兵马三十万着手准备以伐魏国!”

范离闻言,也是苦笑道:“王上这番话倒是堵住了范离的建议的伐楚人选,兵马调度也是让范离犯了难,不知该从何处调兵。”

“南海有着史禄安定着,倒也不可能出什么大乱子,可以调遣屠睢、任嚣和赵佗这些大秦的后起之秀领兵二十万士卒由吴越之地进攻楚国!”

听着王上说出来这些话,范离也是有着一些顾虑,当即是道:“楚国虽然是在函谷关之战有些折损,但……终归是经历了十数年的休养生息,国力还有积存,屠睢等将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范卿这顾虑,孤也是想到了……”秦王琰也是点了点头,意识到这这一点,也是早有对策:“所以,孤向咸阳发了一封调令,令公孙起和王简二将率领兵马由大江而下,西路伐楚!”

“蒙敖接管韩国军队之后,可借此削弱韩国世家大族,也可从北路讨伐楚国!”

范离点了点头,对秦王琰这番在兵事之上的谨慎慎密也是让范离察觉不到任何疏漏,当即是点了点头:“王上极善兵事,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臣也是认为此计可行!”

秦王琰又是将话题说到了老秦这事上:“函谷关一战也是让太子政彻底安稳住了老秦,老秦的国情比较特殊,既然太子政在那边安稳住了政局,便是让他留在那里治理老秦吧,且是将大秦的诸项郡县制在老秦那边推行开几年稳定下来再说。”

“至于太子政在那边以洛阳的太子身份治理老秦也不合适,便是按照老秦那边的传统,赐号太子政为【秦少君】,三年之内能不能让老秦那边和大秦本土诸项制度并轨,就看太子政的本事了,这也是孤看他能够不能够担起来大秦之主的考验了……”

范离也是拱了拱手对秦王琰道:“王上圣明。”

“范卿先别急着恭维,孤还有最后一道诏令,”秦王琰顿了顿,略带一些玩味的道:“制诏,进张禄为右丞相,主管大秦伐楚后勤辎重、列国伐交之事。”

闻言,范离面色一滞,还未待范离说什么的时候,又是听见秦王琰说道:“至于范卿,便是以国相位拜范卿,孤托付你……大秦兼并列国诸事!”

第七百五十九章 魏齐请谈第二百五十二章 感触第五百六十二章 父子议政第二百九十章 陇东之战(上)第六百五十七章 嬴行建言第六百三十八章 归返老秦第六百七十七章 释然第三百七十六章 进宫朝谢第一百三十七章 筹集粮草第七百六十一章 议定盟誓第六百六十八章 螳螂捕蝉第六百五十二章 嬴肆处置第七百九十五章 太子政归秦第六百四十四章 宣后召见第三百五十三章 柘王屈衍第五百四十一章 离间之策第二百零二章 汉水军第六十六章 大战将起第二百九十章 陇东之战(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说服芈云第四百四十四章 成皋之策第八十六章 若县前夕第五百八十四章 张宜连横第八十章 进军南郡(上)第六百五十四章 回返宛城第七十八章 决战过后第六百九十七章 冬岁之前第二十八章 尚书府落成第八百章 伐楚落幕第三百零二章 宣政殿对问(中)第一百七十六章 迎回鲁阳(上)第二百零三章 宣政殿对问(下)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秦国事第七百零四章 破秦秘策第五百七十一章 阳宫之谈第七十二章 决战前夕第五百八十章 琰肆见面第七百三十七章 逄涓第五百四十一章 离间之策第四百八十一章 天子之惧第八百零一章 二十一年第八百零一章 二十一年第八百一十七章 长平惨胜第四十九章 青穂宫落幕第三百七十章 再回宛城第四百一十九章 郢都落幕第四百八十章 秦卒之忧第三百九十六章 芈负降楚?第七百二十一章 破齐营第二百二十七章 吴楚来使第六十五章 商议决战第四百九十八章 南巡第五百六十八章 咸阳朝堂第五百八十五章 张宜辞别第一百八十六章 铸造坊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关防线第八百二十章 庆柯刺燕第七百零六章 攻守方略第九十二章 秣兵厉马(中)第六百一十四章 兵临安邑第六百七十八章 淯水商谈第七百八十章 吴越落幕第七百四十七章 远交近攻第一百五十九章 封公大典(下)第六百七十四章 刀兵之宴第三百九十九章 芈负回郢第三百一十一章 长公子回都第五百零九章 兵临城下第六百五十四章 回返宛城第六百零三章 东出大计第三百四十二章 嬴钟第四百五十二章 魏相翟璜第二百六十七章 丹水之战(上)第五百三十五章 全军出击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二百零八章 内朝商泽第一百九十九章 奴隶处置第五百一十一章 柏举之战第五百一十章 洛邑在手第五百九十八章 少年王简第三百一十七章 售卖府邸第六百五十四章 回返宛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惊现刺杀第四百二十二章 吴军动向第五百二十六章 夫概请战第一百一十三章 登徒子?第一百八十五章 突飞猛进第三百二十六章 查询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营地第二百一十六章 争储现状第五十三章 攻陷随都第四百一十四章 秦荆密盟第三十六章 书肆盛况第六百九十七章 冬岁之前第七百一十九章 重装出阵第一百四十九章 火烧南梁第一百七十四章 到达狼皋第二百八十章 腊肠第六百七十八章 淯水商谈第一百六十六章 韩国真意
第七百五十九章 魏齐请谈第二百五十二章 感触第五百六十二章 父子议政第二百九十章 陇东之战(上)第六百五十七章 嬴行建言第六百三十八章 归返老秦第六百七十七章 释然第三百七十六章 进宫朝谢第一百三十七章 筹集粮草第七百六十一章 议定盟誓第六百六十八章 螳螂捕蝉第六百五十二章 嬴肆处置第七百九十五章 太子政归秦第六百四十四章 宣后召见第三百五十三章 柘王屈衍第五百四十一章 离间之策第二百零二章 汉水军第六十六章 大战将起第二百九十章 陇东之战(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说服芈云第四百四十四章 成皋之策第八十六章 若县前夕第五百八十四章 张宜连横第八十章 进军南郡(上)第六百五十四章 回返宛城第七十八章 决战过后第六百九十七章 冬岁之前第二十八章 尚书府落成第八百章 伐楚落幕第三百零二章 宣政殿对问(中)第一百七十六章 迎回鲁阳(上)第二百零三章 宣政殿对问(下)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秦国事第七百零四章 破秦秘策第五百七十一章 阳宫之谈第七十二章 决战前夕第五百八十章 琰肆见面第七百三十七章 逄涓第五百四十一章 离间之策第四百八十一章 天子之惧第八百零一章 二十一年第八百零一章 二十一年第八百一十七章 长平惨胜第四十九章 青穂宫落幕第三百七十章 再回宛城第四百一十九章 郢都落幕第四百八十章 秦卒之忧第三百九十六章 芈负降楚?第七百二十一章 破齐营第二百二十七章 吴楚来使第六十五章 商议决战第四百九十八章 南巡第五百六十八章 咸阳朝堂第五百八十五章 张宜辞别第一百八十六章 铸造坊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关防线第八百二十章 庆柯刺燕第七百零六章 攻守方略第九十二章 秣兵厉马(中)第六百一十四章 兵临安邑第六百七十八章 淯水商谈第七百八十章 吴越落幕第七百四十七章 远交近攻第一百五十九章 封公大典(下)第六百七十四章 刀兵之宴第三百九十九章 芈负回郢第三百一十一章 长公子回都第五百零九章 兵临城下第六百五十四章 回返宛城第六百零三章 东出大计第三百四十二章 嬴钟第四百五十二章 魏相翟璜第二百六十七章 丹水之战(上)第五百三十五章 全军出击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二百零八章 内朝商泽第一百九十九章 奴隶处置第五百一十一章 柏举之战第五百一十章 洛邑在手第五百九十八章 少年王简第三百一十七章 售卖府邸第六百五十四章 回返宛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惊现刺杀第四百二十二章 吴军动向第五百二十六章 夫概请战第一百一十三章 登徒子?第一百八十五章 突飞猛进第三百二十六章 查询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营地第二百一十六章 争储现状第五十三章 攻陷随都第四百一十四章 秦荆密盟第三十六章 书肆盛况第六百九十七章 冬岁之前第七百一十九章 重装出阵第一百四十九章 火烧南梁第一百七十四章 到达狼皋第二百八十章 腊肠第六百七十八章 淯水商谈第一百六十六章 韩国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