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郢都落幕

楚军攻郢之战,终是开启,战况激烈,隔着十数里开外的林玧琰接连几日都是能够隐隐约约听到了郢都之外的厮杀声音,这几年,或许是三家分晋,也有可能是田氏已经掌握了齐国的政权,中原的战争皆是比不了郢都之战的激烈战况。

归根究底,是中原各国在己方的国境之内,相继修建了大量的直道,也是为了支撑起来整个诸侯国的作战系统,中原诸侯还是在各自的国境之内选用了各种各样的驿站,乡邑民夫徭役制度,与河南楚国,吴国和秦国的战事的时候征用民夫充入作战序列,大有不同。

齐国和三晋的士卒已经是有了军饷,并且这已经是在数十年前便是开始了,反观秦国,也是在林玧琰组建羽林军之后,尝试着以一地赋税供养满足一支军队的自给自足之后,秦公才是在大秦境内推行此种制度。

数十年前的河西之战,晋魏氏不过只有五万魏武卒,便是能够将聚集了五十万老秦人的秦军一举击溃,追亡逐北,以至于让老秦人进行了举族迁移。

这也是楚军在攻伐郢都城池如此作战勇猛的原因所在,楚王为了攻下郢都,不惜撒下千金与千户侯作为赏赐,激励士卒先登郢都,但是郢都之内,已经是经历了数场大战的老卒,尤其是在知晓郢都不可能守住的情况下,芈负更是下令将祝融天公时期积攒下的粮仓,尽数拿了出来。

凡是守城士卒,其亲属分得足够的粮食,随荆王撤退,余下的士卒亦是在郢都之内每日饱食饮满,免除后顾之忧的荆军将士作战亦是十分勇猛,楚军士卒的士气正激烈,甚至是几次有楚军士卒借用云梯爬上了郢都的城头,却是被荆军士卒连刀砍翻丢落下城墙,尸骨粉碎!

如此一来,几乎是连续了三四日,几乎是在楚国和荆国的拉锯战之中,楚王亦是失去了最后的耐心,大怒道:“给孤去知会吴国和秦国,配合楚国攻下郢都!”

蔓成然如实回道:“这几日已经去派人催促了,但是吴军却是借口那荆地南王率军十万支援郢都,吴军正是在拼死抵挡,至于秦国,亦是被大江横亘,荆军严守之下,难以渡过大江进攻郢都!”

“哼!”楚王冷哼了一声,这个时候,楚王怎么还不明白吴国和秦国这是坐山观虎斗的举动,但是楚王却是无法责难两人,因为无论是吴国,亦或者秦国,楚王除了其已经占领了失地,根本没有办法进行任何许诺,究其原因,便是因为楚王绝不舍得与吴国和秦国共同瓜分郢都之内的积藏。

楚王大怒之下,又是连发了数道诏令传给大将军景舍,虽是明面上的诏令只是询问,实际上人老成精的景舍岂会是不明白,这是楚王在责难。

其实景舍还是在留有蓄力的,越是要攻伐下郢都的时候,景舍越是有一种极为不详的颤抖在内心深处,究其原因,正是因为此时的景舍已经是注意到了占领郢都之后,将会何去何从?

刚开始,景舍还是认为乃是担忧自己功高盖主之后,楚王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心,于是从此战开始,景舍便是极为明哲保身的将此战统率知会悉数还给了楚王自己,但是越发是到了最后时刻,景舍终于是明白了自己内心那种预感的不祥之感究竟是来自何处!

吴国!还有秦国!

景舍已经是预料到了楚国收复了郢都之后,几乎是意味着楚西之地再度回归在了楚国的之下,毫不犹豫的说,只要是收复了楚西之地,即便是楚国面临百年前中原诸侯联合伐楚,亦是不会是有着多大的威胁,毕竟楚国的阔土千里足以消耗再多的敌军士卒。

占据了楚西之地,楚国亦是有着足够的势力北上,那么之前所做的呢,必定是要解决在新蔡会盟之中对自己极为不敬的吴国和秦国,正是这样的情况下,难道吴国和秦国就没有能人志士看得出来?

秦国暂且不说,单单拿出来吴国,吴国朝堂上有一支几乎是由楚人组建起来的派系,被称为“亡楚党”,其中以伍员和伯丕为首,甚至是吴国最为盛名的大将孙长卿都算是大半个“亡楚党”。

“亡楚党”并非是从楚国逃亡的意思,而是灭亡楚国的意思,究竟原因,乃是伍员、伯丕这些人皆是楚国逃走的家族独子,而他们的家族正是死在了楚王亲自下发的诏令之中,杀父之仇,灭族之恨,以至于无论是伍员、伯丕,还是寻求建功立业的孙长卿,皆是支持吴国发起对楚一战!

尤其是在亡楚党帮助吴王吞并了越国之后,亡楚党的风声已经是超过了吴国本土的势力,几乎是吴王都是认为亡楚党乃是吴国北上争霸的最主要助力,是故,伍员乃是吴王的亚父,伯丕掌握了吴国都邑姑苏的七成兵马,而孙长卿更是被吴王封为了大将,全领吴国出征的全部人马。

就是这样无时无刻不想亡楚的吴国,居然是会答应了楚国的新蔡会盟,尊楚国为盟主,原本景舍还是认为吴国乃是慑于楚国发起新蔡会盟的威胁,被迫入盟的,但是如今细细追究吴国在豫章战场的种种动静,无疑不是为景舍的心头平添上几朵疑云。

因此,景舍始终是为楚国留有最后的实力,尤其是在衡阳一战之后,景舍宁愿将费无极当作弃子,都要携带楚国的精锐士卒返回本营,不肯冒半点风险。

“楚王不失为一代雄主,唯独就是……急功近利了一些!”景舍哀叹了一声,如今郢都几乎已经是囊中之物,但楚王还是不愿意等候过多的时间,景舍甚至是怀疑,若是再继续这样保持微弱的优势攻伐郢都,楚王一定是会临阵更换主将的!

楚王能够这么做,但是景舍却是不肯冒临阵更换主将的风险,尤其是景舍对收复郢都已经是产生了一种执念,是故在做了简单的权衡利弊之后,景舍亦是给了楚王的亲使一份准确的回复:“三日……至多三日,郢都城内必会插上楚国的王旗!”

楚王亲使笑着对景舍恭迎了几句,便是笑意盈盈的离开了,看着楚王亲使离开,景舍的脸色也是逐渐变得阴暗,回过头来,看着在战火和厮杀声之中的郢都城墙还是在尸山血海之中屹立着,空气弥散着的血腥之气,亦是让景舍把心一横,终是说道:“传令左右两军,不必防备吴国和秦国,全力突破荆军对郢都的封锁!”

“喏!”

果然是在楚军的全力进攻郢都之下,荆军节节败退,那号称是固若金汤的郢都城墙亦是在楚军日夜不停的抛石机的轰炸之中,变得满目疮痍,不过是一日的时间,郢都的城墙亦是百砸出了一个个小小的豁口。

翌日的时候,临近正午的时候,突然下起来了一阵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见到这场大雨,景舍也是大喜道:“天时助大楚也!”

也是因为这场雷雨,让守城的东柱国芈负亦是有一些悲悯之意,不过并没有多少担心,自始至终,东柱国芈负皆是没有想过能够在楚军的倾尽全力之下,能够固守住郢都。

或许是这场雨的原因,亦是让东柱国芈负认为天命难为,便是派人知会芈云撤军。

当芈云从郢都城西撤军之后,吴国和秦国亦是整编军队,虎视眈眈,对着郢都之内露出来了贪婪的獠牙。

又是一日过后,因为昨日的那一场短暂的雷雨,楚军士卒在其后朝着那些被雨水润湿的城墙阶段,再次进行了狂轰滥炸,那些大石每次都会携带了一些城墙的夯土沾染了一些荆军的血肉,几乎是在夜间,楚军士卒也是挑灯野战。

终于是在今日的午后,郢都的东部城墙有一段轰然倒塌,看着原本高耸屹立的郢都城墙终于是出现了一个豁口,等待了数日之久的景舍亦是拔出来了佩剑,朝着郢都虚指道:“大王有赏,先登郢都者,赏千金,斩杀敌匪首这,封千户侯!”

那些传声力士亦是重复着景舍的言语,卢宏道:“大王有赏,先登郢都者,赏千金,斩杀敌匪首这,封千户侯!”

“杀啊!”

几乎是被赏赐声猩红了眼睛的楚军士卒,亦是像看见了血食的饿狼一般,如同涌起来的潮汐一般涌向那郢都之内的豁口。

景舍见状,也是抬头看了看天空,能够率军攻陷郢都,景舍亦是十分激动,这个豁口的出现,亦是宣告着楚军已经是占取了郢都,失去了郢都城墙的依仗,荆军只能是节节败退!

整整半柱香的时间,景舍已经是看到了楚军士卒源源不断的冲进了郢都城内,他能够想象的出来,在郢都之内荆军士卒是如何在楚军面前节节败退的。

“啊!”

一道尖利的痛嘶声,亦是让景舍的视线落到了郢都之内,声音是在那个豁口之内出现的,并且不止一声,那种凄厉的痛嘶声似乎是让景舍感觉到了灵魂的颤抖!

“这!”

几乎是万人的咆哮声,景舍便是能够看见了那豁口之内,正有着大量的楚军士卒向后撤退,因为后方士卒的冲锋与涌进,亦是造成了大量的践踏事故。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景舍目眦欲裂,随后他便是越过了那道郢都城墙的豁口,看向的城内,似乎是有着火光涌起,过了一会儿,便是从郢都之内跑出来大量身着火焰的楚军士卒,向着本阵冲击过来。

这景观就像是面对一条火龙,正在吞吐着火蛇,不一会儿,滔天的火势便是从郢都城内,迅速蔓延到了楚军本阵之中,伴随着的是阵阵歇斯底里的惨叫声……

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楚朝堂第一百一十九章 韩相申不亥第四百二十一章 楚军入郢第六百五十七章 嬴行建言第七百五十五章 燕赵归心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名状第二百三十三章 揽事用意第一百一十一章 “分赃”不均第三百零一章 宣政殿对问(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徐州会盟第八十章 进军南郡(上)第七百七十二章 滞留荆地第七百三十四章 变局第一百三十章 冯辞到来第二百五十二章 感触第一百一十四章 诸事安排第五百六十章 赶回宛城第七百二十五章 伐韩第七百九十七章 又闻变故第六百零八章 捷报传来第六百七十七章 释然第一百六十七章 惊现刺杀第三百五十八章 歃血为盟第八百一十七章 长平惨胜第二十九章 北陵族迁第八十章 进军南郡(上)第五十一章 古唐道第九十章 南郡大战已起第二百七十八章 斥候营(中)第八百二十章 庆柯刺燕第一百九十章 荆奴贸易第七百六十四章 初露峥嵘第五百四十五章 巴氏之富第三百六十九章 屈平妥协第六百二十八章 秦卒请战第八百一十二章 天下暂安第一百七十八章 荆国局势第六百三十四章 左军来至第四百八十二章 田氏发兵第五百零三章 江陵告破第二百三十九章 鞠信领命第四百零七章 再起战事第三百七十六章 进宫朝谢第五百三十九章 雪上加霜第七十八章 决战过后第一百二十四章 国之义将第二百九十二章 陇东之战(下)第六百七十五章 韩悝态度第一百零九章 寿王归城第六百二十七章 桐乡暂歇第十一章 谋取田地第三百四十一章 阶下囚第六百三十八章 归返老秦第四百二十四章 秦楚开战第一百六十三章 风雨欲来第六百四十六章 公君顾虑第三百四十七章 严肃军纪(下)第七百五十三章 临终第七百九十七章 又闻变故第一百五十九章 封公大典(下)第七百零五章 洲邑要害第八百零二章 老秦变故第四百八十一章 天子之惧第二百五十一章 败家第一百三十四章 送别第六百四十四章 宣后召见第八十二章 寿王归襄第六百八十八章 范离归来第五百三十五章 全军出击第一百七十六章 迎回鲁阳(上)第四百五十三章 兄弟相见第六章 事实说服第八十五章 恼怒的寿王第七百七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三百九十八章 降?战!第五十一章 古唐道第七百二十五章 伐韩第三百五十四章 桓羽意动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战欲起第十六章 大旬朝第一百三十三章 屠刀第三百零三章 收取柘城第三百四十四章 利器第八十七章 大秦北境第五百三十一章 两军首战第一百零三章 正面交战!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阳事变第五百七十章 杜阳公主第三百二十九章 最后一名隐贼第七百二十一章 合围之势第七百二十七章 屠城第五百九十四章 胡伤心意第一百四十章 意外来援第一百八十五章 突飞猛进第三十五章 宛城书肆第八百一十四章 秦赵开战第三百一十二章 假储君第六百零八章 捷报传来第五百九十五章 蓝田反应第六十八章 应城攻守
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楚朝堂第一百一十九章 韩相申不亥第四百二十一章 楚军入郢第六百五十七章 嬴行建言第七百五十五章 燕赵归心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名状第二百三十三章 揽事用意第一百一十一章 “分赃”不均第三百零一章 宣政殿对问(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徐州会盟第八十章 进军南郡(上)第七百七十二章 滞留荆地第七百三十四章 变局第一百三十章 冯辞到来第二百五十二章 感触第一百一十四章 诸事安排第五百六十章 赶回宛城第七百二十五章 伐韩第七百九十七章 又闻变故第六百零八章 捷报传来第六百七十七章 释然第一百六十七章 惊现刺杀第三百五十八章 歃血为盟第八百一十七章 长平惨胜第二十九章 北陵族迁第八十章 进军南郡(上)第五十一章 古唐道第九十章 南郡大战已起第二百七十八章 斥候营(中)第八百二十章 庆柯刺燕第一百九十章 荆奴贸易第七百六十四章 初露峥嵘第五百四十五章 巴氏之富第三百六十九章 屈平妥协第六百二十八章 秦卒请战第八百一十二章 天下暂安第一百七十八章 荆国局势第六百三十四章 左军来至第四百八十二章 田氏发兵第五百零三章 江陵告破第二百三十九章 鞠信领命第四百零七章 再起战事第三百七十六章 进宫朝谢第五百三十九章 雪上加霜第七十八章 决战过后第一百二十四章 国之义将第二百九十二章 陇东之战(下)第六百七十五章 韩悝态度第一百零九章 寿王归城第六百二十七章 桐乡暂歇第十一章 谋取田地第三百四十一章 阶下囚第六百三十八章 归返老秦第四百二十四章 秦楚开战第一百六十三章 风雨欲来第六百四十六章 公君顾虑第三百四十七章 严肃军纪(下)第七百五十三章 临终第七百九十七章 又闻变故第一百五十九章 封公大典(下)第七百零五章 洲邑要害第八百零二章 老秦变故第四百八十一章 天子之惧第二百五十一章 败家第一百三十四章 送别第六百四十四章 宣后召见第八十二章 寿王归襄第六百八十八章 范离归来第五百三十五章 全军出击第一百七十六章 迎回鲁阳(上)第四百五十三章 兄弟相见第六章 事实说服第八十五章 恼怒的寿王第七百七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三百九十八章 降?战!第五十一章 古唐道第七百二十五章 伐韩第三百五十四章 桓羽意动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战欲起第十六章 大旬朝第一百三十三章 屠刀第三百零三章 收取柘城第三百四十四章 利器第八十七章 大秦北境第五百三十一章 两军首战第一百零三章 正面交战!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阳事变第五百七十章 杜阳公主第三百二十九章 最后一名隐贼第七百二十一章 合围之势第七百二十七章 屠城第五百九十四章 胡伤心意第一百四十章 意外来援第一百八十五章 突飞猛进第三十五章 宛城书肆第八百一十四章 秦赵开战第三百一十二章 假储君第六百零八章 捷报传来第五百九十五章 蓝田反应第六十八章 应城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