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五章 燕赵归心

肥义和乐羿的先后示好,的确是多少拉近了原本并不算亲近的与秦国关系。

短暂浮于客套的嘘寒问暖之后,赵国和燕国的来使亦是表明了此番的来意,赵太子何径直开口问道:“公子琰,不知晓秦国许诺给赵国的十万兵马军备究竟是否当真?”

原来,当初张禄东宫献计远交近攻的时候,便是在林玧琰的授意之下,以十万军备的许诺拉拢了赵国,这也是为何主管赵国政事的太子何受喜好兵事的主父前来应秦国洛邑会盟的缘由之一。

至于燕国亦是当初受到了秦国如此许诺,不过比不及赵国的底气,毕竟燕国可真真切切参与了齐盟伐秦,若非是最后骑劫和秦国暗地里达成了和谈,说不得燕国伐秦的五万军马就是要丢在了韩国境内。

真要是如此的话,对于现如今处境不佳的燕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燕太子丞父似乎是有着顾忌,言语之间也是犹豫不决,不知如何向秦公子赢琰开口。

如今见到赵太子何已经是问到了正题之上,似乐羿,骑劫,肥义等诸多燕赵臣卿皆是将目光落在了林玧琰的身上,期待着回应。

燕太子丞父也是开口道:“燕国原先应齐盟伐秦,不得不拒绝了秦国十万将士的军备要求罢兵的条件,但前不久贵国又是派遣使者向蓟城再言此事,请恕丞父斗胆,试问秦国此事当不当真?”

燕太子丞父这句问话,亦是让方才入堂的秦公子嬴渊、嬴诚、嬴穗和赢如意皆是看向了林玧琰,往昔在外征战,宛城中与诸侯列国的伐交之策无暇顾及,如今乍一听闻,自是十分诧异。

倒是嬴穗和赢如意听懂了其中的关键,准确的说其二人自小随着林玧琰一同长大,早已经是摸透了兄长“欲要取之必先予之”的处事手段,眼下看六兄已经是拿出来了燕赵各十万将士的军备,这般天大的诱饵,所要图谋的必定是能够影响中原列国之间走势的大局!

“此事……”林玧琰有意吊着赵国和燕国两者的胃口,顿了顿,端起桌案上的茶水抿了一口。

赵太子何与燕太子丞父以及肥义、乐羿和骑劫见到这一幕,认为这秦公子赢琰的举止稍显轻佻和敷衍,当即是心中咯噔一下,然此时却是由不得两国发难,必定是秦国主场。

林玧琰见状,亦是止住了继续卖关子的意思,当即是回道:“君无戏言,大秦之所以许诺燕赵两国十万将士的军备,若是说之前还有合纵两国化解齐盟伐秦甚至是秦魏交战的胁迫,但如今大胜于齐魏,仍要履行这般许诺,也是有着燕赵二国为中原列国、诸夏子民戍守北塞的钦佩之意!”

“我秦国自陇西老秦迁移至岭南之地,虽说是免于戎狄胡虏之祸,却也是在先祖长辈的口中得知边疆列国的艰难和大义,塞北苦寒,燕赵二国的将士乃是守卫诸夏疆土的勇士,秦国献上些许的军备作为燕赵抵抗戎狄胡虏的敬意,乃是顺应天意,感激人事罢了!”

林玧琰言语之间多有对燕赵二国的钦佩之意,其言辞慷慨,掷地有声,亦是让燕赵两国的使团动容,秦国这般胸襟,倒是让见惯了齐魏这等昔日的中原霸主欺凌弱小、背后插刀行径的燕赵二国备受感激。

这一次倒是燕国率先于赵国提前表态,秦国这般豁达,燕太子丞父和亚卿乐羿、上大夫骑劫皆是伏首跪拜在了林玧琰的面前。

臣民面君,匍匐已见!

这是燕国摆出来这番姿态是愿意尊秦国为盟主的意思。

燕国亚卿乐羿道:“齐国夺燕百二十城,燕王给养十余万将士捉襟见肘,燕国国力只能够蓄养蓟城、渔阳和上谷三军的粮草供应,军中士卒多只能够斩木为兵,与塞北胡虏交战,兵革之利并不占优,反而因为粮草掣肘,战机多有延误!”

“如今秦国许诺十万将士的军备给予燕国,则蓟城、渔阳和上谷三军则享受兵革之利,日后未尝不能够借此以伐取胡虏补给己身,于齐面前,亦是有着自保之力,假以时日,未尝不能够借以兵势向齐国讨要回来蓟城以南的百二十燕国城邑!”

“善!”林玧琰点了点头,燕国能够直接摆出臣服的姿态,亦算是开了一个好头,林玧琰亦是再度许出来一件条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秦国不久也将会经由郑地、宋国和鲁国境内开辟一条与燕国的商道,助燕国将塞北所获的胡虏牛羊马群售完中原,为燕国换取源源不断的财力物力!”

“公子琰高义!秦公高义……秦国高义!”乐羿激动之余,连说三声“高义”。

那燕太子丞父见到秦国如此真诚相待燕国,丝毫不已兵势淫威加以欺凌,亦是以燕国八百年的王室血脉之身对林玧琰拜道:“齐魏争霸,尔虞我诈,欺凌弱小,不似秦国待燕国这般真诚之至,燕国愿奉秦国为盟主,尊秦国为【霸】!”

林玧琰倒是摆了摆手,道:“我秦国志不在称霸,之所以援助燕国,还是那一句,为我诸夏子民,为酬谢燕国戍守中原边疆,为天理昭昭不负有心之人!”

闻言,燕太子丞父亦是再度将额头贴到了地面之上,默然不言,表现出臣服之意。

见到这一幕,赵国也是动容,主管赵国政事许久,亦是自小侵淫权谋已久,赵太子何自认为能够看清楚中原列国诸侯的虚伪和功利,但入这洛邑之后,尤其是见到了秦国公子琰之后,倒是觉得自己愈发看不懂秦国了!

这些念头不过是一闪而过,赵太子何继燕国之后,也是表露了愿意臣服秦国,尊秦国为霸主的意思。

十万将士的军备,已经是足够赵国动容的了,就是如同赵太子何知晓自己是为赵国之利而来,亦是知晓不管这位秦公子那套冠冕堂皇的说辞究竟是不是真假,却是知晓秦国绝无可能无的放矢。

赵国的处境要比时时受到齐国欺凌的燕国处境好过太多,故而也是决定了赵太子何绝无可能摆出如燕太子丞父一眼的低姿态,不过却也是选择了执圭之礼对林玧琰行礼一番。

且是赵太子何亦是心照不宣的许诺:“魏国虽标榜三晋一家,却是多次趁势伐取赵国之地,虎狼之心人尽皆知,主父临行之前已经是吩咐过,若是秦国以真诚待赵,赵国必定以诚意回报秦国!”

“日后秦魏若战,赵,绝不援魏!”

对此,林玧琰也是瞧出来了这位赵太子何已经是一位合格的雄主了,至于摆出低姿态的燕太子丞父,林玧琰也是并未有着瞧不起的意思,理解其燕国虽然是八百年传承古国,却是遭受齐国时常欺凌的危难处境。

这一点也是在天性上决定了,燕太子丞父多半是不如赵太子何日后那般雄才大略的!

林玧琰还是摆出来了那副大义炳然的姿态,站了起来,走上前将燕赵二国的使者皆是一一扶了起来,随即也是朝着众人拱手道:“日后,我诸夏子民抵御戎狄胡虏的重担,就继续交给燕赵二国了,还请燕赵诸君能够尽心尽力抵御外侮!”

“之前秦国无力则也罢了,如今若是再有任一列国敢趁着戎狄胡虏侵犯北塞之际对着燕赵二国攻伐,大秦将视为此乃是对大秦的进攻,必当举兵以讨伐之,策应燕赵二国的安危!”

如此一说,不管是出自心中的感动,还是已经快要摆在明面上的利益,赵太子何与燕太子丞父皆是重重的点了点头,朝着林玧琰再度鞠躬作揖行礼道:“必不辜负秦国所托!”

第三百三十章 真相第五百一十四章 嬴肆归秦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子血诏第四百七十九章 说服秦公第六百五十一章 公君交底第四百六十二章 伐交之策第三百四十一章 门客内争第四百七十六章 张宜献计第五百一十八章 请求援楚第四十二章 谋划出兵第六百零三章 东出大计第四百二十一章 楚军入郢第八十八章 首攻若县第七百三十四章 变局第三百四十五章 纳商入官第五百二十八章 复楚准备第四百八十四章 齐兵来犯第二百零二章 汉水军第二百七十七章 斥候营(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在劫难逃第六百零七章 重赏勇夫第五百二十三章 秦国酌量第三百零七章 土地争夺第六百五十章 郿县事变第四百六十二章 伐交之策第一百八十八章 寿王求粮第五十七章 粮烟四起第三百零三章 收取柘城第三百七十六章 进宫朝谢第三百八十六章 压倒式胜利第一百八十章 商议大策(上)第三百七十章 再回宛城第四百六十九章 秦卒归乡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肆炼盐第二百一十一章 鸩杀第二百六十八章 丹水之战(中)第五百零六章 秦公来至第一百二十七章 襄城角力第四百一十一章 抵止北岸第七百九十六章 又逢巨变!第六百二十二章 震惊老秦(三)第六百三十三章 魏风伐檀第二百六十章 戎狄反常第五百七十八章 终是被获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征人选第五百七十章 杜阳公主第九十七章 兵临襄城(上)第五百六十三章 封令祝融第七百六十九章 高位落定第三十八章 返回上林苑第四百六十九章 秦卒归乡第六十五章 商议决战第六百八十一章 接连得胜第二百九十章 陇东之战(上)第七百九十五章 太子政归秦第五百七十四章 长公主嬴珏第五百八十二章 嬴肆应诏第七十八章 决战过后第七百六十五章 陇东骑卒第四百五十五章 嬴诚际遇第一百三十二章 公子叙来访第二百七十五章 招揽由余第二百八十一章 辞别回乡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应第六百七十一章 巴人攻秦第二百零五章 新设商司第五百二十九章 察觉诡异第四百三十七章 返归宛城第六百四十章 回归栎阳第七百二十一章 合围之势第五百九十章 征剿庸人第一百五十章 秦军大胜第六百三十一章 千里驰援第七百四十五章 韩国豪族第三百零四章 柘城之“富”第四百六十三章 对魏之谋第四百五十二章 魏相翟璜第一百零六章 寿王返阵第五百六十八章 咸阳朝堂第三百九十七章 芈负心意第六百七十七章 释然第二百七十四章 和谈(下)第七百七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二百一十二章 颖阴守人选第四百一十二章 扣留芈云第五百七十六章 愤然离开第五百三十六章 唐邑攻防第二百三十章 吴国范离第一百四十三章 三家分晋第十二章 旬朝党争第四百二十六章 抢滩登陆第七百二十九章 韩庭第二百九十三章 陇东落幕第七百零二章 楚军发力第二百五十一章 败家第七百七十章 新制推行第七百六十九章 高位落定第七百五十六章 应对鲁国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战前夕第五百零九章 兵临城下
第三百三十章 真相第五百一十四章 嬴肆归秦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子血诏第四百七十九章 说服秦公第六百五十一章 公君交底第四百六十二章 伐交之策第三百四十一章 门客内争第四百七十六章 张宜献计第五百一十八章 请求援楚第四十二章 谋划出兵第六百零三章 东出大计第四百二十一章 楚军入郢第八十八章 首攻若县第七百三十四章 变局第三百四十五章 纳商入官第五百二十八章 复楚准备第四百八十四章 齐兵来犯第二百零二章 汉水军第二百七十七章 斥候营(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在劫难逃第六百零七章 重赏勇夫第五百二十三章 秦国酌量第三百零七章 土地争夺第六百五十章 郿县事变第四百六十二章 伐交之策第一百八十八章 寿王求粮第五十七章 粮烟四起第三百零三章 收取柘城第三百七十六章 进宫朝谢第三百八十六章 压倒式胜利第一百八十章 商议大策(上)第三百七十章 再回宛城第四百六十九章 秦卒归乡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肆炼盐第二百一十一章 鸩杀第二百六十八章 丹水之战(中)第五百零六章 秦公来至第一百二十七章 襄城角力第四百一十一章 抵止北岸第七百九十六章 又逢巨变!第六百二十二章 震惊老秦(三)第六百三十三章 魏风伐檀第二百六十章 戎狄反常第五百七十八章 终是被获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征人选第五百七十章 杜阳公主第九十七章 兵临襄城(上)第五百六十三章 封令祝融第七百六十九章 高位落定第三十八章 返回上林苑第四百六十九章 秦卒归乡第六十五章 商议决战第六百八十一章 接连得胜第二百九十章 陇东之战(上)第七百九十五章 太子政归秦第五百七十四章 长公主嬴珏第五百八十二章 嬴肆应诏第七十八章 决战过后第七百六十五章 陇东骑卒第四百五十五章 嬴诚际遇第一百三十二章 公子叙来访第二百七十五章 招揽由余第二百八十一章 辞别回乡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应第六百七十一章 巴人攻秦第二百零五章 新设商司第五百二十九章 察觉诡异第四百三十七章 返归宛城第六百四十章 回归栎阳第七百二十一章 合围之势第五百九十章 征剿庸人第一百五十章 秦军大胜第六百三十一章 千里驰援第七百四十五章 韩国豪族第三百零四章 柘城之“富”第四百六十三章 对魏之谋第四百五十二章 魏相翟璜第一百零六章 寿王返阵第五百六十八章 咸阳朝堂第三百九十七章 芈负心意第六百七十七章 释然第二百七十四章 和谈(下)第七百七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二百一十二章 颖阴守人选第四百一十二章 扣留芈云第五百七十六章 愤然离开第五百三十六章 唐邑攻防第二百三十章 吴国范离第一百四十三章 三家分晋第十二章 旬朝党争第四百二十六章 抢滩登陆第七百二十九章 韩庭第二百九十三章 陇东落幕第七百零二章 楚军发力第二百五十一章 败家第七百七十章 新制推行第七百六十九章 高位落定第七百五十六章 应对鲁国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战前夕第五百零九章 兵临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