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抵达洛邑

秦公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公崩于太庙,传位于公子琰,谥为“安”,即秦安公。

好和不争曰安;兆民宁赖曰安;宽容平和曰安;宽裕和平曰安;所保惟贤曰安;中心宅仁曰安;修己宁民曰安;务德不争曰安;庄敬尽礼曰安;敬而有礼曰安;貌肃辞定曰安;止于义理曰安;恭德不劳曰安;静正不迁曰安;懿恭中礼曰安;凝重合礼曰安。

定秦公谥号为“安”的确是有争议,毕竟秦公期内,秦国开疆拓土的速度以及疆域已经是远远的超过了先君武伯。但林玧琰还是力排众议将“安”作为了君父的谥号。

秦安公崩亡之后,韩悝也是谏言推迟洛水会盟一事,但林玧琰决定还是暂且秘不发丧,以诸多兄弟尚还在宛城等日后归来一同扶灵柩将君父的棺椁送往陵寝之地,韩悝也是应允。

秦国素来有着只留下新君一人固守宛城的传统,避免兄弟阋墙的尔虞我诈,明争暗夺,即便是这代的储君公子琰比较强势,但还是遵循了这个规矩,似公子嬴渊、嬴诚、嬴穗和赢如意等诸多成年公子皆是在洛邑组织洛水会盟一事。

宛城之中的大秦公子除了林玧琰之外,也只有公子行而已,后者因为伤残定然不能够亲身参与进储君的争夺中,故而也是被渐渐的遗忘。

太庙这些事暂且是有着宗正嬴珅和鲁阳君嬴焘打理着,暂且勿要林玧琰再去烦心,眼下的当务之急就是成了后日的洛水会盟。

至于韩王以及韩王室宗老与韩国的一众士卿,林玧琰也并未再得寸进尺的逼迫,而是让韩王亲赴洛邑参与洛水会盟,其余除了必要之人皆是遣散回韩国境内去。

只是韩王似乎是在为秦公牵马走了一遭后,回到了宛城的韩国驿馆突然是胡言乱语、举止疯癫了起来,见其精神失常之后,林玧琰并未逼迫,而是选韩太子苍,即韩相国张开地、上卿公仲朋、田苓一同随行前往洛邑。

此番前来应洛邑会盟的声势不可谓不大。

老秦作为大秦的铁杆盟友,也是在此番齐盟伐秦至桂陵之战结束这一期间,唯一向秦国伸出援手的诸侯,亦是派遣了掌管老秦军政大权的大良造公孙鞅前来,若是再加上已经是赶赴来洛邑许久的司马错、宣冉和公孙起,老秦这边的老壮青三代皆是有着人物参与。

赵国派遣来的使团是太子何,随行的有赵相国肥义,赵王并不贪恋权位,却是独爱领兵作战,为了能够专心用于赵国兵事,赵王也是将政事的大权悉数移交给了太子何,由相国肥义辅佐。

当初魏国徐州会盟的时候,赵国以“林胡楼烦诸胡来犯”为由,只派遣了肥义携带重礼前往,甚至是连赵王的公子都是并未派出一位,对比之下,可见赵国对于秦国洛水会盟的重视。

燕国这边的使团也是燕太子丞父,随行的还有主管燕国兵权的亚卿乐羿,太子的亲卫将骑劫。

鲁国亦是太子午和掌管鲁国上军的主将亦是鲁国朝堂的正卿季文。

楚国亦是派遣了太子章以及令尹子西、将军景阳与唐昧前往来了洛邑。

越国这边倒是十分简单,除却范离之外,似乎是越王的公孙无疆前来,不过并未和范离通行在宛城停驻了几日,而是直接前往这洛邑,请见了姬周天子。

除此之外,似巴蜀苴三国皆是派来了王子公孙,见这模样,中原十数年后当家作主的诸侯多半是在此处了。

听闻秦公子赢琰的车驾进了洛邑,这些耳目灵聪的诸侯就像是嗅见了血腥味的苍蝇一般围了上来,一一向着秦国在洛邑购置下的府邸投下拜帖,一一请见。

这中原诸侯列国千余年前或许还是能够在姬周王朝的统一列土封疆下,能够言明一样的言语和文字,但是如今随着以邻为壑和战火纷争,诸侯列国之间的文字大多迥异。

哪怕是号称同出一脉的三晋,韩赵魏三国即便是最为简单的一个字,都是分别有着不同的写法。

这些东西过目实在是头疼,一时之间也是找不出来合适的译者,当即林玧琰亦是顾不得投入拜帖的前后次序,派遣先是安抚了老秦的大良造公孙鞅、司马错之后,当即是招入了燕国和赵国两国的使团。

此番前来应洛邑会盟的诸侯列国怀揣的目的各自不同,这燕国和赵国却是最为简单也是最为直接的,即是为了【利】而来。

此时的燕国和赵国之间还有代、中山(残余)等列国,塞外还有林胡、楼烦、匈奴和东胡的窥伺,大多时候,燕国和赵国之间还是合作多过敌对的。

故而赵太子何和燕太子丞父以及身后的一众燕赵士卿几乎是联袂上了林玧琰所在的中堂的。

赵相国肥义倒是十分的仔细,见到了林玧琰面色似乎是有些不佳,当即是开口言道:“公子琰似乎是面色有恙,多半是车马劳顿所致,理当是注意些歇息!”

肥义的这句客套话,林玧琰自然是不会当真,若是赵国使团有意让林玧琰休息的话,岂会是再者马不停蹄赶往洛邑还未整顿一番的档口便是迫不及待的入了府邸。

林玧琰也是伸出了手,示意燕赵两国的使者对号入座下来,再次说道:“宛城近来忙碌,故而今日方才是赶到了洛邑,若是有怠慢之处,还请诸位见谅。”

肥义又是笑道:“齐盟伐秦至桂陵之战,秦国真可谓是大发神威,某赵国当年王上继位的时候,齐魏燕楚便是挥兵伐赵,彼时赵国的处境未尝不是和秦国一样危急,不过所幸的是,无论是某赵国,还是公子琰的秦国,终归是胜了!”

这肥义本就是赵国的外交辞令出身,言谈颇为了得,三言两语之间便是找到了秦国和赵国之间的共同点,隐隐之间同病相怜的意思无意间拉近了原本两者的生疏关系。

与此相比,燕国使团这边表现的就是逊色的多了,似那骑劫,虽然是领着兵马参与齐盟伐秦一事,但后来也算是与秦国有了一个双赢的结局,不过今日看这骑劫的表现,已经是怯场了。

还是燕太子身边面色严肃的乐羿站了出来言道:“公子琰有所不知,燕国前些年因为子之之乱,盟友齐国却是背后插刀,出兵夺取了燕国百二十城,若非是赵国助燕王复国,恐怕八百年燕国社稷就是要断绝了!”

林玧琰闻言,亦是面色愠怒道:“这田陈氏果真是虎狼之辈,田氏代齐已经是令世人所不耻,燕国君臣为中原诸侯列国戍守边疆数百年,未让胡虏寸进中原,燕国受难之际,齐国却是趁火打劫,实在可恨!”

乐羿也是深受感染,义愤填膺道:“如今燕国只能够是固守蓟城以北的疆域,且是受东胡、匈奴时时侵略,列国局势,燕国只能够奉齐魏行事,若是之前有什么得罪秦国之处,并非是出自燕王本意,还请公子琰勿要迁怒!”

就是在乐羿忙于解释和撇清燕国在齐盟伐秦责任的时候,嬴渊、嬴诚和嬴穗、赢如意亦是前来这里,正好是见到乐羿言语这一幕,嬴渊和嬴诚皆是纷纷不解,为何看上去赵国和燕国会对六弟流露出来如此姿态!

倒是嬴穗和赢如意见到了记忆中被尘封已久的这一幕,几乎是相视一眼,面面相觑,从彼此的眼中皆是看到了一抹熟悉的意味……似乎六兄每每流露出来这般义正言辞的模样,必定是看中了某个……冤大头!

看着眼下的这个情势,嬴穗和赢如意皆是心领神会的寻找六兄眼中的冤大头究竟是在何处,当即是将目光落到了燕太子丞父和赵太子何的身上……

第五十八章 北王军的应待第七百五十五章 燕赵归心第四百八十八章 陷入僵持第二百三十三章 揽事用意第四百七十三章 张宜第三百六十八章 不欢而散第四百九十三章 捷后应待第六百三十八章 归返老秦第三百零一章 宣政殿对问(上)第二百九十八章 众说纷纭(上)第五十章 诡兵道第三百二十九章 最后一名隐贼第二百五十二章 感触第五百二十七章 夫概攻秦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五百一十四章 嬴肆归秦第四百六十二章 伐交之策第四百七十八章 二十等功爵第五百三十六章 唐邑攻防第四十章 献土归秦第一百三十五章 归来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外之客第七百五十七章 姬周之意第五百六十章 齐盟伐秦第五百八十二章 嬴肆应诏第七百五十章 现局安排第五百二十一章 范离入郢第一百零五章 嵇狩应战第三十五章 宛城书肆第四百七十九章 说服秦公第七百五十二章 宗府太庙第五百六十一章 姻亲之好第四百零九章 密夺郢都第六百一十八章 安邑附降第二百二十七章 吴楚来使第一百六十五章 说服莒劢(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和谈(下)第六百九十三章 识破玄襄阵第七百九十七章 又闻变故第七百七十四章 老秦有变第七百四十六章 新郑暴乱第三百零四章 柘城之“富”第七百一十五章 楚应秦盟第五百二十七章 夫概攻秦第一百八十二章 锻铁突破第七百九十九章 速战楚国第四百一十章 范离辞行第五百六十章 赶回宛城第七百四十六章 新郑暴乱第五十六章 火烧乌林第七百二十九章 韩庭第一百三十八章 赶赴北境(下)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泉反击第七百零一章 衡山冬日第三百六十七章 首次议约第五百七十一章 阳宫之谈第二百五十章 武关仓第一百三十八章 赶赴北境(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阳新闻【二合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甘鱼口之危第五百七十二章 宣氏密谈第六百二十五章 首战河西军第二百二十六章 宛城诸事第三十六章 书肆盛况第七百七十五章 嬴肆行踪第三十三章 秦王宫朝宴第八章 天下大势第七十二章 决战前夕第三百九十三章 桓羽应战第四百九十八章 南巡第七百一十二章 子西回军第三百零六章 滓垸之愁第三百六十四章 狡猾的范离第二百零五章 新设商司第五百九十九章 杀鸡儆猴第六十七章 北王进军第二十一章 大秦之裂变第六百章 初生悔意第七百九十五章 太子政归秦第七百八十四章 初元五年第二百一十二章 颖阴守人选第四十八章 上报田税(四)第二百三十九章 鞠信领命第六十八章 应城攻守第五百一十二章 徐州会盟第一百三十章 冯辞到来第八百一十九章 四面伐魏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安第四百六十二章 伐交之策第八百零九章 兼并之心第五百八十章 琰肆见面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正用意!第三百八十九章 破敌之机第三百五十六章 甘鱼口之危第四百五十三章 兄弟相见第六百一十二章 百里突袭第六百七十四章 刀兵之宴第四十八章 上报田税(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突飞猛进
第五十八章 北王军的应待第七百五十五章 燕赵归心第四百八十八章 陷入僵持第二百三十三章 揽事用意第四百七十三章 张宜第三百六十八章 不欢而散第四百九十三章 捷后应待第六百三十八章 归返老秦第三百零一章 宣政殿对问(上)第二百九十八章 众说纷纭(上)第五十章 诡兵道第三百二十九章 最后一名隐贼第二百五十二章 感触第五百二十七章 夫概攻秦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五百一十四章 嬴肆归秦第四百六十二章 伐交之策第四百七十八章 二十等功爵第五百三十六章 唐邑攻防第四十章 献土归秦第一百三十五章 归来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外之客第七百五十七章 姬周之意第五百六十章 齐盟伐秦第五百八十二章 嬴肆应诏第七百五十章 现局安排第五百二十一章 范离入郢第一百零五章 嵇狩应战第三十五章 宛城书肆第四百七十九章 说服秦公第七百五十二章 宗府太庙第五百六十一章 姻亲之好第四百零九章 密夺郢都第六百一十八章 安邑附降第二百二十七章 吴楚来使第一百六十五章 说服莒劢(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和谈(下)第六百九十三章 识破玄襄阵第七百九十七章 又闻变故第七百七十四章 老秦有变第七百四十六章 新郑暴乱第三百零四章 柘城之“富”第七百一十五章 楚应秦盟第五百二十七章 夫概攻秦第一百八十二章 锻铁突破第七百九十九章 速战楚国第四百一十章 范离辞行第五百六十章 赶回宛城第七百四十六章 新郑暴乱第五十六章 火烧乌林第七百二十九章 韩庭第一百三十八章 赶赴北境(下)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泉反击第七百零一章 衡山冬日第三百六十七章 首次议约第五百七十一章 阳宫之谈第二百五十章 武关仓第一百三十八章 赶赴北境(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阳新闻【二合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甘鱼口之危第五百七十二章 宣氏密谈第六百二十五章 首战河西军第二百二十六章 宛城诸事第三十六章 书肆盛况第七百七十五章 嬴肆行踪第三十三章 秦王宫朝宴第八章 天下大势第七十二章 决战前夕第三百九十三章 桓羽应战第四百九十八章 南巡第七百一十二章 子西回军第三百零六章 滓垸之愁第三百六十四章 狡猾的范离第二百零五章 新设商司第五百九十九章 杀鸡儆猴第六十七章 北王进军第二十一章 大秦之裂变第六百章 初生悔意第七百九十五章 太子政归秦第七百八十四章 初元五年第二百一十二章 颖阴守人选第四十八章 上报田税(四)第二百三十九章 鞠信领命第六十八章 应城攻守第五百一十二章 徐州会盟第一百三十章 冯辞到来第八百一十九章 四面伐魏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安第四百六十二章 伐交之策第八百零九章 兼并之心第五百八十章 琰肆见面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正用意!第三百八十九章 破敌之机第三百五十六章 甘鱼口之危第四百五十三章 兄弟相见第六百一十二章 百里突袭第六百七十四章 刀兵之宴第四十八章 上报田税(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突飞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