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八章 弩炮利器

自灵宝以西、潼关以东,皆曰桃林。自崤山以西崤山,见河南名山三崤、潼津以南,通称函谷。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天下闻名的雄关要塞之一,是东去洛阳,西达咸阳的咽喉,故而有诗文曰“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函谷关依照着崤函之固的山势修建而成的,与列国会盟讨伐老秦的曲沃不过是依仗着大河上下数十里路。

嬴疾从嬴华的手中接过匣子,似乎是嗅见了熟悉的血腥味,面色都是平常,只听嬴华说“栎阳已经是平定妥当,惠后也是送往咸阳安置了起来”,便是挥了挥手示意嬴华下去,而自己则是亲自捧着匣子上了城门楼。

城门楼上,那位秦王琰盯着曲沃上方的月色,嬴疾的脚步声稍稍打断了秦王琰的神思。

嬴疾上前道:“秦王,此乃公子壮的头颅!”

见到嬴疾欲打开匣子印证此事,秦王琰却是摇了摇头,道:“不必了。”

三日之前,曲沃会盟终是在秦王琰和楚王壬针尖对麦芒的撕破脸面中而彻底告破,楚王以纵约长的身份居高临下的姿态知会离席奔走的秦王琰,只余下十日时间给予洛阳撤兵。

十日之后列国举兵攻伐老秦,只视阻挡列国进兵的将军士卒为敌,而不看所挂旌旗究竟是何国。

见秦王琰无兴,嬴疾也是将装载着公子壮头颅的匣子捧了下去,转即是看向了秦王琰,又是问道:“司马错,宣冉、王简、胡伤以及某等嬴姓公族的兵马尽数约定归秦王调动,不知晓秦王有何调度?”

“此事,太子政已经是年少有成,兵事之上孤也可放心,这老秦东境的数十万兵马便是太子政主管吧,再者你们素来就是军中宿将,自可从旁帮扶!”

见到秦王琰并未对老秦兵马流露出来明显的占有心思,嬴疾是一阵心安旋即也是不由得有了几分的担忧:“从未听闻过太子政有领兵出征的经历,而此番老秦东境数十万兵马的调动以及需要应对列国来伐的百万余兵马,嬴疾是担忧……”

秦王琰回过头来看着嬴疾,对着这位素来被称为老秦智囊的贤臣,也是徐徐开口问道:“若是太子政不能够守住老秦疆域,这老秦你们这些嬴姓公族当真是放心将这老秦社稷交到他的手上么?”

嬴疾面色一顿,方才是知晓此乃是秦王琰将老秦的江山社稷当作了太子政的试金石,获悉这一点,嬴疾只觉得自己说什么也是不合适了,只得称“喏”一声。

秦王琰知晓嬴疾心中有些忧虑,当即也是透露了一些风声:“此事你就是放心吧,孤只要是在这函谷关一日,这列国是攻不破老秦边境的!”

如此一说,嬴疾方才是些许心安,自是不会认为这是秦王琰的虚话,但回过头来只看见了秦王琰带过来的五千兵马,却是不由得皱起来了眉头。

……

楚王极为享受纵约长带来的某些得意,看着那原本作为东道主的老魏王都是在自己的面前隐忍着小心翼翼,楚王就是有着说不出来的痛快。

当日他也是看出来了诸侯列国不愿意与秦国为敌,故而楚王也是故作姿态的给了秦王琰十日的撤兵时间,其实楚王也是怕楚王这段时间,秦王琰过早的率军撤走,以免错失了楚王为大楚中兴霸业的算计。

幸而,楚王并未接到秦王琰撤走的消息,也就是放下心来,于是又是招来了春申君、陈珍等上卿,又是将景阳,项岩,唐昧和庄喬等将领悉数点齐,准备联络列国之军发军攻打函谷关。

嬴疾得到各地传来的联军消息,由着太子政和老秦东境的诸路兵马商议布防的对策落定之后,嬴疾便是将兵马尽数交给了嬴华统一调配,便是和太子政巡防函谷关段。

太子政见到了对面楚魏韩三军连营足足沿着山势数十里,虽说是并未主事过这等规模的战事,但太子政却是格外仔细,检查起来了各段城墙的雷石滚木和箭矢数量,十分仔细。

待得了空处,嬴疾方才是见着太子政故作轻松地笑道:“听闻太子政未曾领过兵事,今日见太子面临百万之兵却是怡然不惧,这份心态真是可畏……”

谁知晓太子政也是笑了笑,道:“母舅,政可从未听说过虎贲锐士和幼稚顽童相搏,而有所担心的……只不过王父曾经教导我狮子搏兔尚用全力,此番只是想着小心无大错罢了!”

“虎贲锐士和幼稚顽童……”嬴疾听闻这话,也是说不出来什么了。

太子政似乎是注意到了嬴疾的这番神态,当即是问道:“怎么,母舅不信?”

“倒是谈不上不信?”嬴疾摇了摇头,连忙着解释道:“只是嬴疾实在是有些不解为何太子政甚至是与秦王为何是这般视诸侯列国百万之卒如无物而已。”

听闻嬴疾说出来这话,倒是让太子政一笑,旋即看了看四周,也是注意到了南秦军队的将士们,旋即是开口解释道:“王父此番所携带明面上不过只有五千兵马,实则不然……”

闻言,一想到数十年前秦公子琰时候的用兵之道,嬴疾猜测着道:“莫不是秦王还有着洛阳调动的暗地兵马?”

太子政摇了摇头,道:“不是,而是这五千兵马并非普通兵卒,足以守住函谷关这三十余里的城墙而不让列国兵马有着丝毫寸进!”

“并非普通兵卒?”嬴疾更是不解道:“难不成是天兵天将不成?!”

太子政见到嬴疾这般模样,当即也是说道:“这五千精兵当中,不似寻常士卒,所装备的军械乃是【弩炮】!”

“弩炮?”嬴疾不解这个物件究竟是什么玩意。

故而,太子政也是招来了一组弩炮手带着器械落在这函谷关后的一座山丘密林,对嬴疾太子政是显而易见生出来拉拢之心的,故而将弩炮这等大秦军中被视为最高的机密也是没有对嬴疾隐瞒。

这弩炮为了便于运输,在正式动用之前需要进行组装,可见大秦的弩炮手面对着散成架子的弩炮也是不过半个时辰便是得心应手地组装完毕。

嬴肆仔细看着这所谓的【弩炮】,不过只有略差于方丈占地,约莫只有七八尺高。

这弩炮带有坚固的支架,主梁置于支架之上,其前端两侧装有两具机括一般的物件,每个机括带动一只弩臂,弩臂末端连接弓弦,弓弦正中是容纳投抛所用石弹的容勺。

“这……”嬴疾忍不住用着手磨拭了这弩炮数息,方才是回过头来,开口问道:“此物类抛石车?”

太子政见这嬴疾居然是猜中了五六分,心中也是肯定这智囊果真是眼力不俗,当即挥了挥手,令那弩炮手演示一番。

那弩炮的横梁上侧带着燕尾长槽,一个带长导轨的滑块可以沿着长槽前后滑动,滑块的后断装着一套精巧的击发机构,可以方便的琐定和释放弓弦,横梁的末端装有绞盘,这两边的弩炮手扳动着手柄,后面的弩炮手拖曳绳索滑块移动。

Www⊕ttKan⊕C○

如此数息之后,那两束张紧的马鬃皮绳已经是将这弩炮蓄力了一个六七分,这个时候,一名力士抬过来了一块三十余斤的圆石,放在了容勺当中。

“唰!”

“咚!”

说时迟那时快,弩炮手便是松开了机关,这容勺中的圆石便是应声而去,传来一阵破空声,三息之后,轰隆一声,声势着实骇人!

嬴疾被这瞬间发力的弩炮声势吓了一跳,待回过神来看那圆石落地之处,足足是在两百五十丈开外,待走近一观的时候,只见嵌进去了一块巨石中,足足没了进去有二三尺,圆石周围尽成一滩齑粉。

嬴疾叹道:“此物,虽是比抛石车小巧不少,但威力却是毫不逊色!”

但是旋即嬴疾又是问道:“老秦虽是不善技巧,却也是在函谷关内造了几千架抛石车,列国联军必有牛皮防具,以此为取胜之道似乎有些不大妥当!”

太子政闻言,又是示意嬴疾稍安勿躁,旋即又是挥手让人再做准备,边走回去便道:“此番援助老秦的利器从未在中原列国之战中用过,只在南拓五岭开挖灵渠的时候用过一些,故而不为中原列国所知也!”

太子政这般说倒又是让嬴疾来了兴致,抬头看去那后方装圆石的力士此番搬过来的也是半尺为径的圆球,似乎是用着铁皮制成的,在一端居然是放出来了半尺长的绳信。

又是见到弩炮手将这机括蓄力好,不过此番取代圆石的铁皮圆体被人点了才是被抛了出去,比起来方才那三十余斤圆石的动静,这铁皮圆体的动静无疑是小了很多,甚至是落在地上,都是没有那圆石砸成齑粉的威力。

就当嬴疾神思回撤之际,却是一声雷鸣般轰鸣之声传来,嬴疾还未撤回目光,只见视线的尽头突然是爆出来一团火焰,浓烟滚滚,待北风吹散那烟雾之后,嬴疾方才是发现,那铁皮圆体落地之处居然是生生地炸出来了数丈半径的大坑!

“这!”嬴疾的眼中闪出来浓浓的震惊之色,许久之后方才是回过神来,转回身看向了太子政,连忙开口问道:“此究竟是何物?!”

“此物乃是王父令人秘制出来的,平日监管甚是严厉,不为外人所知也,”太子政回道:“王父只称此物为【黑火药】!”

“黑火药?”

太子政点了点头,又是解释道:“黑火药弹比起来那圆石要轻上不少,只有十余斤重,这弩炮也不过使了六七成力,若是全力而用,射程足足能够达到四百五十余丈,而这黑火药弹落地之处,五丈之内血肉之躯必成齑粉!”

听闻太子政这般细细描述,又是亲眼所见这黑火药弹的巨大威力,前不久还萦绕在心头对列国百万余联军的担忧之意也是一扫而空,看着太子政,嬴疾也是一阵后怕。

嬴疾是在想,若是没有做出决断斩杀公子壮扶持太子政这等果断之事,甚至是和洛阳南秦为敌,老秦又怎敌得过这黑火药弹!

ωwш ⊙ttκǎ n ⊙C〇

旋即嬴疾又是在庆幸撑到了眼下这处境,不免是看向了那函谷关东聚集的列国兵马,心中居然是升起来了急不可耐之意……

“有此利器,纵然列国百万之卒来伐,恐也不是一合之敌啊!”

第六百一十三章 攻下无盐第二十四章 羽林军第二百八十三章 武关变化第二十一章 大秦之裂变第一百五十四章 申不亥到来第二百五十章 武关仓第六百一十四章 兵临安邑第二百一十七章 “贵客”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楚朝堂第七百七十二章 滞留荆地第十三章 上林苑与推恩令第二百六十九章 丹水一战(下)第七百零二章 楚军发力第五百四十章 荆王松口第七百三十八章 奇天大阵第二百零三章 伐木造船(上)第三百二十三章 初面(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宣氏密谈第七百六十二章 列国之军第六百七十七章 释然第六百一十七章 魏武卒败第二百零七章 诡异之处第七百四十三章 魏军后撤第六百一十八章 安邑附降第八百零一章 二十一年第六百八十八章 范离归来第三百三十七章 立储(上)第六十九章 应城大捷第八百章 伐楚落幕第一百八十八章 寿王求粮第三百二十一章 在劫难逃第六百三十九章 干柴烈火第五百六十章 齐盟伐秦第七百五十九章 魏齐请谈第一百六十一章 新相不放火?第一百二十六章 势态终止?第七百三十三章 申相卒第八百零五章 洛阳出兵第三百一十章 赵氏赵庸第二百六十章 戎狄反常第六百九十六章 入秋第五百九十章 征剿庸人第五十章 诡兵道第一百三十章 冯辞到来第四百九十五章 如意归来第八十九章 南郡大战将起!第四百七十五章 言尽意现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十章 推行新制第三百六十三章 楚使离去第三百章 君臣谈心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肆炼盐第五十七章 粮烟四起第七百八十五章 巴地之战第六百四十三章 班师回朝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秦宣后第三百三十三章 苏顷第三百八十三章 隶人行伍第一百一十四章 暴起刺杀第四十八章 上报田税(四)第五百四十一章 离间之策第八百零三章 秦王无氏第三百五十七章 兵败竟陵第五百三十章 吴军欲来第八百一十六章 战于长平第六百五十六章 东宫二署第二百七十四章 和谈(下)第二百零六章 南阳巨变!第五百三十九章 雪上加霜第四百章 郢都后事第五百四十六章 先兵后礼第五百一十五章 徐州落幕第七百六十三章 胡服骑射第七百九十五章 太子政归秦第四百六十一章 返归大秦第三百五十七章 兵败竟陵第五十二章 随国失守第三百八十章 桓羽兵败第九十七章 兵临襄城(上)第三百零六章 滓垸之愁第七百五十六章 应对鲁国感言第一百二十六章 势态终止?第二百一十九章 辩罪【二合一】第五百七十五章 嬴珏责难第四十九章 青穂宫落幕第一百八十章 商议大策(上)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变第三百四十四章 利器第二章 公子琰求官第八百零六章 列国出兵第七百七十五章 嬴肆行踪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魏换粮第二百七十七章 斥候营(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阳事变第七百零一章 衡山冬日第一百零五章 嵇狩应战第六百零八章 捷报传来第七百七十五章 嬴肆行踪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赵不利
第六百一十三章 攻下无盐第二十四章 羽林军第二百八十三章 武关变化第二十一章 大秦之裂变第一百五十四章 申不亥到来第二百五十章 武关仓第六百一十四章 兵临安邑第二百一十七章 “贵客”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楚朝堂第七百七十二章 滞留荆地第十三章 上林苑与推恩令第二百六十九章 丹水一战(下)第七百零二章 楚军发力第五百四十章 荆王松口第七百三十八章 奇天大阵第二百零三章 伐木造船(上)第三百二十三章 初面(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宣氏密谈第七百六十二章 列国之军第六百七十七章 释然第六百一十七章 魏武卒败第二百零七章 诡异之处第七百四十三章 魏军后撤第六百一十八章 安邑附降第八百零一章 二十一年第六百八十八章 范离归来第三百三十七章 立储(上)第六十九章 应城大捷第八百章 伐楚落幕第一百八十八章 寿王求粮第三百二十一章 在劫难逃第六百三十九章 干柴烈火第五百六十章 齐盟伐秦第七百五十九章 魏齐请谈第一百六十一章 新相不放火?第一百二十六章 势态终止?第七百三十三章 申相卒第八百零五章 洛阳出兵第三百一十章 赵氏赵庸第二百六十章 戎狄反常第六百九十六章 入秋第五百九十章 征剿庸人第五十章 诡兵道第一百三十章 冯辞到来第四百九十五章 如意归来第八十九章 南郡大战将起!第四百七十五章 言尽意现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十章 推行新制第三百六十三章 楚使离去第三百章 君臣谈心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肆炼盐第五十七章 粮烟四起第七百八十五章 巴地之战第六百四十三章 班师回朝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秦宣后第三百三十三章 苏顷第三百八十三章 隶人行伍第一百一十四章 暴起刺杀第四十八章 上报田税(四)第五百四十一章 离间之策第八百零三章 秦王无氏第三百五十七章 兵败竟陵第五百三十章 吴军欲来第八百一十六章 战于长平第六百五十六章 东宫二署第二百七十四章 和谈(下)第二百零六章 南阳巨变!第五百三十九章 雪上加霜第四百章 郢都后事第五百四十六章 先兵后礼第五百一十五章 徐州落幕第七百六十三章 胡服骑射第七百九十五章 太子政归秦第四百六十一章 返归大秦第三百五十七章 兵败竟陵第五十二章 随国失守第三百八十章 桓羽兵败第九十七章 兵临襄城(上)第三百零六章 滓垸之愁第七百五十六章 应对鲁国感言第一百二十六章 势态终止?第二百一十九章 辩罪【二合一】第五百七十五章 嬴珏责难第四十九章 青穂宫落幕第一百八十章 商议大策(上)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变第三百四十四章 利器第二章 公子琰求官第八百零六章 列国出兵第七百七十五章 嬴肆行踪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魏换粮第二百七十七章 斥候营(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阳事变第七百零一章 衡山冬日第一百零五章 嵇狩应战第六百零八章 捷报传来第七百七十五章 嬴肆行踪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赵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