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鄢城后事

熊纪的首级摆在林玧琰的时候,已经是在鄢城的水灾已经是尽数退去,秦军将士在原先熨斗坡的位置重新挖建了一条疏通的水渠,直接是让这天古河道的水流直接又是引入了鄢水之中。

看着熊纪的头颅,林玧琰到并非是有什么厚葬优待的心思,毕竟这位荆国西柱国曾经的所作所为,让秦人皆是恨不得对其抽筋拔骨,以泄当初火烧南郡二十万石粮草的仇恨!

“桓羽将军在何处?”林玧琰抬起头,向身边的陈之庆询问道。

陈之庆回道:“斩杀了熊纪之后,便是返回了竟陵,还托某对殿下解释昔日的大仇得报,残缺之人就不面见殿下谢恩了!”

“唉……”即便是知晓桓羽心高气傲,林玧琰也是不免感叹一声,随即亦是朝着陈之庆等一众将领说道:“既然让桓羽背负起这鄢城数十万生民的性命罪名,亦是不可亏待了桓羽,就上表宛城,赐桓羽为竟陵君,以竟陵三千户作为食邑。”

“善!”对于桓羽背负的罪名,众将皆是没有异议,这番罪名,的确是担得起竟陵君这个封爵。

看着鄢城周围的水肿浮尸,亦是让林玧琰皱起来眉头,吩咐诸军道:“如今这鄢城已经是被攻伐下,荆国北境的精锐几乎全部丧失殆尽,甘鱼口几乎是在大秦军队的兵锋之下,倒是不急着整顿兵马南下攻取,倒是这鄢城周围数十万的浮尸……如今眼看着就是要进入了六月份的炎热天气,放任这些尸体不管,极容易生成瘟疫,危害极大!”

陈之庆也是知晓炎热的天气,双方战场战死的士卒,若是不及时掩埋,就容易生成瘟疫,通过水源,食物等等传播,一场小规模的瘟疫便是能够让一座数万人的城池荡然无存,这就是瘟疫的力量。

正是因为如此,陈之庆也是建言道:“殿下,既然不着急前往甘鱼口,便是下令三军将士收敛鄢城的周边的尸体,就地埋葬,省的爆发瘟疫!”

“理应如此!”林玧琰点了点头,欣然同意了陈之庆所说的建议。

鄢城一战,的确是触目惊心,其不费一兵一卒便能够斩杀数十万人,几乎是中原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战役,若是说有,便是上古时代黄帝和蚩尤那等传说之事,已经是不可考,正是因为如此,仅此一战造就的名声,便是直接能够将秦国一跃成为当世强国!

一直到此战结束,林玧琰才是颇为好奇了中原那些绝顶的贤才,譬如说,单单韩悝一人便是能够让大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再者,便是那位曾献出来水淹鄢城之计的范离,亦是让林玧琰生出来了爱才之心!

“单单只是一个范离便是能够拥有如此智谋……”林玧琰站在鄢城的城头之上,任着六月的阳光晒在身上,眺望着东南方向:“孰不知,那范离极为推崇的吴国伍员、孙长卿又是何等的国之英才!”

要知晓,即便是范离与林玧琰的闲聊之中,范离提及了吴国的两名大将伍员和孙长卿的时候,皆是一副忌讳异常的神色,当时林玧琰便已经是知晓,吴国似范离这等贤才还不止一人!

林玧琰有些惋惜,毕竟,似范离那等贤才,大秦举国上下也只有韩悝一人而已,再不济论起来那武关的由余再算上半个而已,偏居一偶的东南吴国,却是人才济济,颇让林玧琰感觉眼馋不已!

若是可能的话,林玧琰宁愿牺牲江北之地,换取范离一人效忠秦国,谁能够料到这位范离看似玩世不恭,实际上内心之中的坚定只有自己知晓,面对林玧琰隐隐的招揽意思,范离径直是拒绝了,由不得林玧琰半点开口的地方,以至于让林玧琰对于此事也就是不了了之了!

鄢城一战,声势浩大,尤其是衡阳一战之后,伐荆之战局势已经是愈发明朗,秦军亦是从原先的隐忍转化为耀武扬威一些,宣扬大秦的文功武治。

鄢城之战的战报呈到了秦公的面前,虽然六子在书信之中将此战的功劳归功于那桓羽,但是知子莫若父的秦公岂能不知晓这是六子在维护其与大秦的名声,省的背负起不义之名,否则以六子的谨慎,怎么会将大秦的兵马托付到其他人手中。

“孤的大秦……后继有人!”

秦公如是点头称赞道,随即才是注意到身边还是站着高锦,当下也是正了正神色,将鄢城之战的消息也是分给高锦知晓,当下也是对此战名义上的主将桓羽进行了嘉赏:“桓羽此战功不可没,孤嘉赏其竟陵君,三千户邑,另赐下帛布百匹,上币(黄金)百两!”

秦国的欣喜传到了楚国之时,楚王这才是面目可憎的盯着秦国的战报,览阅之后,将其狠狠地丢在了楚国一种将领的面前:“这就是你们给孤的战报,看看秦国,鄢城一战不费一兵一卒便是能够斩杀数十万荆地乱军,再看看你们,孤要你们有什么用!”

连曾经被誉为楚国柱石将的景舍亦是一言不发,无言以对,毕竟鄢城一战,实在是有一些惊世骇俗,中原多少年的英雄辈出,何曾出现过这般诡异的战事!

楚王亲自西征,攻下衡阳之后,大肆屠城,已经是让楚军士卒声名狼藉,正是因为如此,楚军随后的攻城之中,遭遇到的抵抗愈演愈烈,攻城之前,往往是能够发现城门外有一处上千人的首级堆叠成“京观”,众人皆是知晓,那是衡阳一战,楚军降卒的首级。

楚王见状,恼怒之下,又是调集重兵不顾一切的攻伐下数座城池,又是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城之后,一直打到了眼下的永州城,这已经是聚集了衡山郡战场上的所有溃兵,荆人亦是在这里布置了二十万重兵抵挡楚国人!

永州距离吴国攻打的豫章已经是非常近了,在楚国猛烈的攻势之下,以及秦国相继取得了鄢城之战的胜利,吴国依旧是沉静的有些诡异。

“孤,要三日之内打下永州,尔等若是不能够办到,就自刎谢罪吧!”

说到最后,看着景舍,淖齿等人,楚王也是不耐烦的摆了摆手,随即又是看向了蔓成然等人,吩咐道:“知会寿郢那边,给孤征集兵马再度西来支援,孤此次务必是要灭了荆地的乱军!”

秦国鄢城之战的胜利已经是刺激到了楚王,让蔓成然等楚国朝堂重臣,也是叫苦不迭,几番大战楚国已经是战死了一半,在征用士卒,恐怕楚东之地十六岁以上的青壮,皆是要被扩入军中,与此相应的,粮草的供应亦是成为了楚国严重的负担!

但是面临着此时此刻的楚王,蔓成然很难再行劝谏,毕竟失去了费无极的牵制,楚王极易动怒,以至于一旦战场上出现了什么异常的情况,军队的将领又是不再楚王的面前,受责难的便是蔓成然等一众重臣了!

景舍看着暴躁的楚王,亦是无可奈何的暗自摇摇头,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臣领命!”

与楚王以及秦公不同,吴王亦是一位领兵作战,身先士卒的猛将,当初吞并越国的一战之中,吴王便是身先士卒,鼓舞士气,连越国最为骁勇的猛将皆是一一败在了吴王的手中。

此番攻打豫章、桂阳两地,吴王本就想待在姑苏城内好生享乐的,但是范离所献之计实在是非同小可,如今的吴王虽然是纵情于酒色之中,但是胸中的那些抱负却从未忘却,因此,吴王也是亲自随军驻扎在彭蠡一带。

吴国的领兵将领有不少闻名中原的名将,别的不说,伍员、孙长卿与伯丕等人皆是有着问鼎当世一流名将的行列之中,正是因为如此,内政有伍员、范离等人谋划,还有一个越国俯首听命,亦是让吴王隐隐有北上与中原诸侯争霸之意。

但是奈何,楚东之地,吴国以北的江淮之地,还有一个楚国在横亘着,吴王想要实现心中的抱负,必须要解决楚国的威胁,故此吴王看着彭蠡湖,始终是觉得彭蠡湖难以比拟东海的磅礴,故此吴王也是看向了此番领兵的孙长卿,问道:“孙卿,楚国衡阳之战可是失去了二十万士卒啊!”

孙长卿,乃是吴国最为优秀的武将,即便是伍员和伯丕两人见到了孙长卿,论起来在兵法与运兵之道上的造诣,则是比孙长卿差上数筹不止。

孙长卿知晓吴王胸中的抱负,故此才是看着吴王说道:“王上,某在这豫章彭蠡训练的三万先登士卒已经是操练完毕,虽是可以征战,但是眼下还并非是出战的时机,还请王上耐心等待,想来也是用不了多久,便是可以举兵伐楚了!”

吴王闻言,哈哈大笑,看着孙长卿,亦是道:“孤不着急,只是你也知晓,伍员和伯丕视楚国为生死之敌,处置而后快,两位皆是吴国的大贤,孤实在是不想寒了他们的心……孤随勇威,但运兵不及孙卿,罢了罢了,此战已经是交给了孙卿,孤便是不再多言了!”

孙长卿知晓吴王的性格更类似于江湖草莽,十分豪爽,所言也并非是托辞,乃是真心实意,毕竟自己那位仁兄伍员与楚国的仇恨的确是不共戴天的灭族之仇!

当下,孙长卿亦是抱了抱拳头对吴王应道:“某认为,荆人已经是决定了固守郢都,但是桂阳乃是荆人的退路,正是因为如此,王上不应攻取桂阳,待取下彭蠡之后,便是走小道直扑郢都,届时便是不费吹灰之力到达郢都城下,绝不落后于楚国半步!”

“好好好……“吴王称赞道,随即也是看着郢都的方向,如是说道:“秦国不费一兵一卒便是能够尽灭鄢城数十万荆人,孤有孙卿这等提三万士卒便是敢于战天下的将军,孰强孰弱,郢都之下自有分晓!“

“秦国居然是不费一兵一卒占据了鄢城,还屠灭了数十万的荆人?……“

对于此事,孙长卿也是有一些意外,但终究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将军,不过是转瞬之后,孙长卿便是点了点头,有些庆幸的说道:“说来也是幸事,如此良将不生于楚国,实乃吴国之幸!“

第八百零八章 弩炮利器第一百一十五章 针锋而对第六百零九章 张宜归来第七百四十六章 新郑暴乱第五百五十七章 巴墨和谈第一百六十五章 说服莒劢(下)第三百三十三章 苏顷第四百三十五章 秦卒遭围第一百零九章 寿王归城第二百零五章 新设商司第一百一十章 公子芈云第四百八十六章 齐军攻秦第一百七十七章 迎回鲁阳(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阶下囚第二百零八章 芈云到来第六百五十九章 嬴肆下落第三百一十一章 长公子回都第七百五十章 现局安排第三百零九章 公子琰的应对第六百八十八章 范离归来第三百七十八章 新蔡会盟第一百七十八章 荆国局势第一百一十五章 针锋而对第一百九十三章 计划开始第九十八章 兵临襄城(下)第六十八章 应城攻守第四百五十八章 魏朝谈判第二百章 劝降敌俘第八百一十六章 战于长平第一百一十四章 诸事安排第三百六十章 战火熄灭第五十五章 古华容道第八十四章 南郡初战第十四章 百石台第六百零七章 重赏勇夫第二百九十章 陇东之战(上)第七百一十七章 伯丕大败第十六章 大旬朝第五百八十六章 再见公君第七十一章 应城落幕第三百五十四章 桓羽意动第三百三十一章 兄弟相见第五百五十八章 巴女子清第六百一十七章 魏武卒败第四百三十五章 秦卒遭围第四百九十六章 吴楚开战第三百七十章 再回宛城第三百八十一章 知己知彼第四百零七章 说服荆王第七百七十五章 嬴肆行踪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战前夕第一百五十六章 伊水会谈第二百八十五章 金山之地第八十八章 首攻若县第五百三十四章 行军沂邑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度震惊第六百四十二章 咸阳安定第二十章 筹办上林苑第七百六十二章 列国之军第七百八十九章 初元八年第五百九十三章 右军间隙第六百一十七章 魏武卒败第三百零五章 起于垒土第四百四十九章 前往魏国第五百一十八章 请求援楚第一百八十一章 商议大策(下)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战欲起第五百七十七章 猫捉老鼠第二十六章 雍丘众首,雍耻!第四十四章 八月第四百零八章 吴国野心第八章 天下大势第一百四十三章 三家分晋第三百二十一章 在劫难逃第七百二十二章 条件第七百七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五百四十章 荆王松口第五百八十三章 意动第一百一十八章 宛城反应第三百六十七章 首次议约第七百六十四章 初露峥嵘第三百四十七章 秦人江筑第三百零七章 土地争夺第三百章 君臣谈心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关防线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战将起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战前夕第一百八十一章 商议大策(下)第五十五章 古华容道第五百四十四章 肃清隐患第五十一章 古唐道第三百三十章 真相第四百零五章 费无极归来第七百四十四章 放退魏军第六百零六章 效仿武卒第一百七十一章 索要兵权第五百六十八章 咸阳朝堂第七百五十八章 会盟开始第二百七十八章 斥候营(中)第二百零三章 宣政殿对问(下)
第八百零八章 弩炮利器第一百一十五章 针锋而对第六百零九章 张宜归来第七百四十六章 新郑暴乱第五百五十七章 巴墨和谈第一百六十五章 说服莒劢(下)第三百三十三章 苏顷第四百三十五章 秦卒遭围第一百零九章 寿王归城第二百零五章 新设商司第一百一十章 公子芈云第四百八十六章 齐军攻秦第一百七十七章 迎回鲁阳(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阶下囚第二百零八章 芈云到来第六百五十九章 嬴肆下落第三百一十一章 长公子回都第七百五十章 现局安排第三百零九章 公子琰的应对第六百八十八章 范离归来第三百七十八章 新蔡会盟第一百七十八章 荆国局势第一百一十五章 针锋而对第一百九十三章 计划开始第九十八章 兵临襄城(下)第六十八章 应城攻守第四百五十八章 魏朝谈判第二百章 劝降敌俘第八百一十六章 战于长平第一百一十四章 诸事安排第三百六十章 战火熄灭第五十五章 古华容道第八十四章 南郡初战第十四章 百石台第六百零七章 重赏勇夫第二百九十章 陇东之战(上)第七百一十七章 伯丕大败第十六章 大旬朝第五百八十六章 再见公君第七十一章 应城落幕第三百五十四章 桓羽意动第三百三十一章 兄弟相见第五百五十八章 巴女子清第六百一十七章 魏武卒败第四百三十五章 秦卒遭围第四百九十六章 吴楚开战第三百七十章 再回宛城第三百八十一章 知己知彼第四百零七章 说服荆王第七百七十五章 嬴肆行踪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战前夕第一百五十六章 伊水会谈第二百八十五章 金山之地第八十八章 首攻若县第五百三十四章 行军沂邑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度震惊第六百四十二章 咸阳安定第二十章 筹办上林苑第七百六十二章 列国之军第七百八十九章 初元八年第五百九十三章 右军间隙第六百一十七章 魏武卒败第三百零五章 起于垒土第四百四十九章 前往魏国第五百一十八章 请求援楚第一百八十一章 商议大策(下)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战欲起第五百七十七章 猫捉老鼠第二十六章 雍丘众首,雍耻!第四十四章 八月第四百零八章 吴国野心第八章 天下大势第一百四十三章 三家分晋第三百二十一章 在劫难逃第七百二十二章 条件第七百七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五百四十章 荆王松口第五百八十三章 意动第一百一十八章 宛城反应第三百六十七章 首次议约第七百六十四章 初露峥嵘第三百四十七章 秦人江筑第三百零七章 土地争夺第三百章 君臣谈心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关防线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战将起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战前夕第一百八十一章 商议大策(下)第五十五章 古华容道第五百四十四章 肃清隐患第五十一章 古唐道第三百三十章 真相第四百零五章 费无极归来第七百四十四章 放退魏军第六百零六章 效仿武卒第一百七十一章 索要兵权第五百六十八章 咸阳朝堂第七百五十八章 会盟开始第二百七十八章 斥候营(中)第二百零三章 宣政殿对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