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九章算术

“诸子百家,各有所长,然各有所弊,鲁国信奉儒家,君子处世之道,如今不过是沦落于齐国附庸,楚国践行黄老之道,终不过错失中原霸主,兵道虽是悍勇,若是无国力支撑,穷兵黩武只能拖垮国家,纵横虽是玩弄诸侯列国于股掌之间,但终究逃不过天下大势而为……”

林玧琰的声音响起来在这厅堂之中,虽是人数众多,但却是无一人发声。

谷梁丘也是颇为惊诧的看着这位秦公子赢琰,当年子息学宫教授其的时候,尚且只是觉得此子虽是聪慧,但终不过一个玩心太重,尤其是想到了其出自秦国公室之内,谷梁丘任着其胡来。

但是今时今日谷梁丘才是发现,这位秦公子隐藏的太深了,当年子息学宫之内,谷梁丘怎么也不会想不到秦公子赢琰居然会是后来的秦国名将,率领着秦军开疆拓土,御敌于国门之外。

也未曾料到,今时今日,秦公子赢琰居然是能够说出来如此鞭辟入里的独到见解。

比起来谷梁丘的惊诧,公孙俶已经是用震惊来形容了,若非是顾及场合,公孙俶必然是霍然起身,拍案而起,大口称赞公子琰的见解。

比起来谷梁丘对于儒术的固守,其实公孙俶的治学并不保守,甚至一度坚持“儒法合流”的见解,即便是兵家,公孙俶在郑国被韩国吞并之后,也是更认识到一群清儒空谈国事的无能。

若是郑国重视富国强兵,岂会是将大好河山被韩人占取,这也是公孙俶的弟子郑伦方才首先倡议将兵家列入南阳学宫主流学派的原因,这不仅仅是为了迎合秦国好战的秦人,更多的是源自逃亡秦国的郑人对国无强兵的深刻反省。

“殿下所言非虚!”

公孙俶点了点头,随后亦是看向了林玧琰,如是称赞之后,又是转过头来说道:“殿下是要在这南阳学宫合儒墨,兼名法,集众家之所长?”

林玧琰侧过头来,看着公孙俶,心中着实有些诧然,他能够想到这些自然是无可厚非,但若是公孙俶能够准确的描述出来自己所想,只有一个可能了,便是公孙俶曾经已经是有过这般想法!

如是,想到这一点的林玧琰,看着公孙俶,似乎是更为看重了,当下不由得说道:“公孙师对此有什么看法?”

公孙俶闻言,想了想,又是朝着林玧琰笑了笑:“老朽已经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心中只想捍卫法家学说,至于公子琰所说,的确是匪夷所思,老朽愚钝,实在是想不出来什么见解!”

“真是一只狡猾的老狐狸……”

林玧琰心中啐骂道,公孙俶这句话明显不过是明哲保身,先前的反应林玧琰岂会猜测不出来公孙俶的态度,只是这位郑地大贤不想自己年迈至此背负上“离经叛道”的名声,始终不肯松口发表对此事的看法。

林玧琰亦是对着公孙俶皮笑肉不笑,便是转回头来,公孙俶这幅态度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最起码暗地里南阳学宫推行百家争鸣一事是有着人支持的。

林玧琰亦是扫视了一圈周围的士子人影,便是挥了挥手对身旁的荆翊等人将一些定装成册的书籍散发了下去,道:“我在中原列国游历了一次,深有感触,便是召集门客书写了这样的一份数理之册,诸位士子过目一下……”

“周公制礼而有九数,九数之流则九章是矣,故此,我也是将此册定名为《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公孙俶也是接过了一本《九章算术》,先前林玧琰也是说过,周公制礼而有九数,九数之流则九章是矣,故此博学多才的公孙俶也是知晓九章算术听其书名便是已经知晓乃是一本数理之作。

众人知晓此时公子琰拿出来《九章算术》一定不是无的放矢,一一观览起来,秦国的士子已经是接纳了“白纸”作为书写工具的存在,但是郑地士子还是认为竹简和帛书才是文人士子书写的正统,到了秦国,虽是好奇白纸乃是如何制造的,但因为其低廉的价格流行在寒门士子之中,那些郑地士子也是将白纸归拢于最为下品的书写材料之一。

造纸术和印刷术在如今的大秦还是属于秘密,林玧琰的心腹孔宣如今还是在竹山邑造着纸张,这数年间大秦的战事着实不在少数,也是让林玧琰忽视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作用。

林玧琰也是在众人看的七七八八的时候,解释道:“《九章算术》拢共包括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及勾股等九个方面,乃是数理集大成之作。”

“鞭辟入里,发人深省……”公孙俶也是给出来了极高的评价,这九章算术之中的数理运算,乃是结合实际选出来的例子,虽说旁边列出来了一些蝌蚪文字,让公孙俶看不懂,但公孙俶也是看出来了,那蝌蚪文字不过只有数十种,只要运用得当,便是能够以最短的速度掌握这《九章算术》之中的精髓。

“的确是数理集大成之作……”谷梁丘也是点了点头,这么多年来,谷梁丘一直钻研儒家经学之作,数理接触的也是比较少,但并不是没有接触,就谷梁丘所知,那位南阳书院出身的师弟,如今大秦司空、南郡守明子夫便是在数理一学上有着独到的天赋。

尤其是方才林玧琰已经是明指出来了,这《九章算术》乃是源自姬周王朝初期的那位鲁国太公周公旦“周公制礼而有九数,九数之流则九章是矣。”

恰巧这位周公旦也是儒家学说推崇的先贤之一,更何况但凡是能够为吏者,甚至是领政一方的郡守,皆是要掌握一定的数理,如此方能够更好的调度,治理地方也是井然有序,不至于乱了套子。

先天上,这本《九章算术》在谷梁丘看来就是属于儒家之作。

“暂且不论南阳学宫如何,大秦的乡邑已经是陆陆续续开办了名为【私塾】的讲学启蒙之地,除了宣传大秦的法治之外,则是需要教授乡邑子弟读书认字,倒不如从这《九章算术》之中挑出来一些浅显易懂的数理教授乡邑子弟,如何?”

有教无类已经是成为了中原士子的共识,真是一度还产生了“肉食者鄙”的观点,教授乡邑子弟以数理并非是难以接受。

但是这些士子已经是察觉到了《九章算术》之中的珍贵之处,不过碍于对上面的蝌蚪文字并不熟识,故此不便看懂罢了,是故也是有着士子站起来请求公子琰教授这《九章算术》之上的蝌蚪文字。

林玧琰笑了笑,这些士子看不懂的蝌蚪文字不过是后世简简单单的阿拉伯数字罢了,至于其他的不过只是一些数学运算之中的常用符号罢了,并不难理解,林玧琰不过是花了半个时辰,一一详细解释清楚,场中便是有着聪慧者完全领悟了其中的意思。

“未曾料到勾股尚还能够如此推算!”

“方程也是极为巧妙,简直难以想象数理之中还能够隐藏着如此玄妙的东西……”

林玧琰的视线一一扫过这些沉浸在数理巧妙的士子,也是勾起来了嘴角,数千年积攒起来的数理常识此时此刻爆发式的展现在这些士子的面前,岂会是没有丝毫的诱惑?

“如此一来,倒是好将这些士子引入局了……”

第四百一十三章 松口第四百二十四章 秦楚开战第四百九十八章 南巡第一百七十四章 到达狼皋第五百四十四章 肃清隐患第六百二十七章 桐乡暂歇第六百零九章 张宜归来第六百一十章 右军出击第八十五章 恼怒的寿王第三十六章 书肆盛况第一百六十一章 新相不放火?第八十七章 大秦北境第二百零四章 伐木造船(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营地第七百五十六章 应对鲁国第二百二十六章 宛城诸事第二百二十七章 吴楚来使第四百二十章 郢都失陷第一百八十章 商议大策(上)第四百二十一章 楚军入郢第七百四十九章 蔡泽建言第三百四十六章 隶人筑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秦备战!第三百五十七章 兵败竟陵第一百六十二章 收拢兵权第六百九十七章 冬岁之前第四百五十四章 宅中冲突第二十五章 韩郑边境第六百七十九章 范宣迎接第一百二十章 有意招揽第六百七十一章 巴人攻秦第六百五十三章 蓝田君赢信第八百一十五章 赵庭君臣第五百一十一章 柏举之战第七百零二章 楚军发力第七百九十四章 弹指十年第六百七十五章 韩悝态度第十一章 谋取田地第六百七十一章 巴人攻秦第六百零九章 张宜归来第五百六十二章 父子议政第三百七十五章 芈云到访第七百三十七章 逄涓关于【加更】的二三事第一百六十六章 韩国真意第一百零二章 正面交战?第七百六十二章 列国之军第四百零六章 围三阙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卢县首战感言第七百三十二章 谋取第七百七十章 新制推行第二百三十一章 越国郑旦第三章 筹钱第二百九十六章 招贤试第三百二十二章 初面(上)第三百六十三章 楚使离去第十八章 老将卸甲第五百九十五章 蓝田反应第一百零一章 寿王军使者第六十二章 土龙面目第二百六十三章 毒攻武关第三百三十一章 兄弟相见第九十四章 真正用意第一百七十七章 迎回鲁阳(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感触第十六章 大旬朝第五百一十八章 请求援楚第四十六章 上报田税(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到达咸阳第五百一十章 洛邑在手第四百一十一章 抵止北岸第六百九十五章 高陵战后第六百一十章 右军出击第四百一十章 范离辞行第六百二十六章 战势激烈第一百八十章 商议大策(上)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战落幕第五百六十六章 公孙起第六百五十九章 嬴肆下落第七百八十二章 初元四年第二十四章 羽林军第七百九十二章 范离至秦第四百四十四章 成皋之策第六十四章 抢班夺权第十四章 百石台第七百二十二章 条件第一百五十六章 伊水会谈第七百零七章 鹰隼出击第三百零六章 滓垸之愁第三百五十六章 甘鱼口之危第七百三十六章 又是战起第六百四十七章 老秦宫前第三百一十六章 扩充宛城第九十章 南郡大战已起第三百九十九章 芈负回郢第六百七十六章 韩悝之言第四百九十二章 翻盘之战第六百一十三章 攻下无盐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江水战
第四百一十三章 松口第四百二十四章 秦楚开战第四百九十八章 南巡第一百七十四章 到达狼皋第五百四十四章 肃清隐患第六百二十七章 桐乡暂歇第六百零九章 张宜归来第六百一十章 右军出击第八十五章 恼怒的寿王第三十六章 书肆盛况第一百六十一章 新相不放火?第八十七章 大秦北境第二百零四章 伐木造船(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营地第七百五十六章 应对鲁国第二百二十六章 宛城诸事第二百二十七章 吴楚来使第四百二十章 郢都失陷第一百八十章 商议大策(上)第四百二十一章 楚军入郢第七百四十九章 蔡泽建言第三百四十六章 隶人筑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秦备战!第三百五十七章 兵败竟陵第一百六十二章 收拢兵权第六百九十七章 冬岁之前第四百五十四章 宅中冲突第二十五章 韩郑边境第六百七十九章 范宣迎接第一百二十章 有意招揽第六百七十一章 巴人攻秦第六百五十三章 蓝田君赢信第八百一十五章 赵庭君臣第五百一十一章 柏举之战第七百零二章 楚军发力第七百九十四章 弹指十年第六百七十五章 韩悝态度第十一章 谋取田地第六百七十一章 巴人攻秦第六百零九章 张宜归来第五百六十二章 父子议政第三百七十五章 芈云到访第七百三十七章 逄涓关于【加更】的二三事第一百六十六章 韩国真意第一百零二章 正面交战?第七百六十二章 列国之军第四百零六章 围三阙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卢县首战感言第七百三十二章 谋取第七百七十章 新制推行第二百三十一章 越国郑旦第三章 筹钱第二百九十六章 招贤试第三百二十二章 初面(上)第三百六十三章 楚使离去第十八章 老将卸甲第五百九十五章 蓝田反应第一百零一章 寿王军使者第六十二章 土龙面目第二百六十三章 毒攻武关第三百三十一章 兄弟相见第九十四章 真正用意第一百七十七章 迎回鲁阳(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感触第十六章 大旬朝第五百一十八章 请求援楚第四十六章 上报田税(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到达咸阳第五百一十章 洛邑在手第四百一十一章 抵止北岸第六百九十五章 高陵战后第六百一十章 右军出击第四百一十章 范离辞行第六百二十六章 战势激烈第一百八十章 商议大策(上)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战落幕第五百六十六章 公孙起第六百五十九章 嬴肆下落第七百八十二章 初元四年第二十四章 羽林军第七百九十二章 范离至秦第四百四十四章 成皋之策第六十四章 抢班夺权第十四章 百石台第七百二十二章 条件第一百五十六章 伊水会谈第七百零七章 鹰隼出击第三百零六章 滓垸之愁第三百五十六章 甘鱼口之危第七百三十六章 又是战起第六百四十七章 老秦宫前第三百一十六章 扩充宛城第九十章 南郡大战已起第三百九十九章 芈负回郢第六百七十六章 韩悝之言第四百九十二章 翻盘之战第六百一十三章 攻下无盐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江水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