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一个轴承引发的悲剧》

两天之后的下午。

常浩南专程来到科工委,跟丁高恒等人一起围坐在一台电视前面,准备观看NSK集团关于轴承造假事件的新闻发布会。

在90年代末这几年里,国内的电视转播技术有了翻天覆地的进步。

96年的时候,遇到一些临时内容(比如歼8C的那次试飞)还得等个两天才能制作成新闻。

而到了98年这会,已经能够对一些重大的事件进行当天播报,甚至是现场直播了。

事实证明,日本人的发挥还是非常稳定的。

90年代日本企业的道歉流程,和二十多年后也并没有什么不同。

开场之后,NSK集团的几个主要领导二话不说,就直接来了个集体鞠躬。

这架势直接把电视前面的另外几个人给惊到了:

“日本人开个发布会……也蛮豁得出去的啊……”

“早知道这样,不就没有后面那些事了么……”

“感觉……态度好像还行?”

“……”

常浩南没有出声,只是心说你们先别急,等会就知道这个发布会里面鞠躬环节的含金量了。

应该说,这个年代,日本人的道歉环节还是没那么常见的。

一开始都新鲜得很。

因此,这波突然袭击算是赚足了各路媒体的胶卷。

只不过,当这几个人坐下之后,发言的内容就逐渐有些不对味了。

“发生了这么严重的问题,一定是因为公司内部出现了不合理的情况……”

“经过我们的内部调查,发现在样品检测和出库过程中存在一些违规和疏漏,对此我们深感遗憾和不安……”

“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对公司的名誉也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害,我们一定会给出一个满意的交代,并进行深刻反省……”

“……”

坐在电视前面的各位,除了早就猜到剧情会如何发展的常浩南以外,全都已经是职场老油条了。

级别最低兰新志的也是个司局级干部。

发言打太极的功夫绝对炉火纯青。

然而,就这么一群人,仍然被一番废话文学给惊得目瞪口呆。

好一会之后,丁高恒才率先开口道:

“这个藤本社长车轱辘话说了一大堆,怎么一点实际内容都没有啊?”

“别的不说,公司出这么大丑闻,哪怕做做样子,也得找个人出来对此事负责吧?”

旁边的怀国莫也是一脸难以置信:

“而且,光是说要深刻反省,也完全没提以后要如何改进工作,避免同样的事情发生啊?”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把现场变成了吐槽大会。

如果这个年头有弹幕软件的话,想必一定会非常精彩。

也就在大概这个功夫,电视里面的一排五个人,又腾地站起来,朝着镜头鞠了一次躬。

然后,现场主持人就宣布,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这……就结束了?”

其它几个人本来还抱着看热闹的心思,准备看看NSK集团准备如何公关这次看似无解的企业形象危机。

结果人家倒好。

无解?那就不解了!

我直接就是一个破罐子破摔。

“我算是看明白了,这全场唯一的亮点就是鞠躬是吧?”

另外一名副主任张东旭刚才差点把水撒出来,于是一边把保温杯的杯盖拧紧一边说道:

“这是完全没有认错的意思啊……”

“那倒也不能这么说。”

已经憋笑很久的常浩南总算找到了合适的时机开口:

“他们这个意思应该是,我知道错了,但我下次还敢……”

一句话引得大家纷纷发笑,会议室里当即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陆续平静下来之后,丁高恒看着直播里面被记者猛怼但仍然熟练自如地以长难句应对的藤本社长,有些疑惑地问道:

“但是这样一搞的话,以后怎么可能还有客户敢去购买他们的产品,这家公司岂不是就要彻底完了?”

“这个么……倒也未必。”

常浩南摇了摇头,接着继续解释道:

“我估计,日本国内的其它企业应该是给NSK做出了一些保证,比如仍然会进行一定数量的采购之类,毕竟,也很少有终端客户购买产品的时候,会去深究这个产品的供应商都有谁。”

“如果NSK后面再改个名字,或者进行一下股权变更的话,恐怕很容易就能蒙混过关。”

“还能这样?”

会议室里的几个人今天算是大开了眼界。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能满足于此。”

常浩南顺势进一步说明了自己下一步的计划:

“必须要趁他病,要他命,向全世界,尤其是欧美市场的用户证明,这次事件并不是NSK集团这一家公司的孤例,而是整个日本企业的通病。”

“虽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按死日本制造业,但至少,要把假冒伪劣这个概念跟他们联系起来,让购买者在看到日本品牌的时候,就能想到这一轮造假事件!”

电视里面仍然在播报着藤本社长毫无营养的回答,但已经没有人关心里面的内容了。

“所以,这就是你选择欧洲市场作为切入点,再从国内进行配合的原因?”

丁高恒的这个问题,有点捧哏那意思,非常适合引出常浩南后面的内容。

因此后者当即点了点头:

“没错,对于欧美市场来说,日本产品,在十几年前,也就是80年代初期,还是劣质低价产品的代名词,是一直到最近五六年,才逐渐开始往中端和中高端靠拢。”

“也就是说,在欧美那边,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当年日本产品的情况有深刻印象,会更容易接受我刚刚说的那套思维定式,甚至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他们本来可能也还是这么想的,这次只是进一步强化了过去的刻板印象罢了……” “而反观国内市场,一来国际影响力还是不能跟欧美比,二来么……”

说到这里,常浩南稍微停顿了一下,又继续道:

“日本企业当年进入国内,就是以相对高端的形象起步的,再加上这么多年的形象塑造,还有通过收买媒体对消费者的灌输,已经形成了很强的思想钢印,要想从内部破局,难度非常之大。”

“但是另一方面,欧洲在国内的认同程度更高、形象塑造更好、思想钢印也更强,所以等到他们都对日本企业失去信心之后,我们再在国内发力,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这一轮解释,可以说是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只不过,从丁高恒到兰新志的所有人,都感到了几分唏嘘。

他们知道,常浩南的话,虽然有些地方说的不太好听。

但全都是真的。

“这些年,咱们总体上确实是变得富裕了一些,但是有些人呐,这腰包越鼓,膝盖骨反而越软下去了……”

丁高恒毕竟是搞两弹一星出身的,在这块的感触比其他人还要更深一些。

“所以,我们这一轮组合拳,不只是要让咱们华夏企业能在物理上占领日本人留下来的市场空缺,也要在精神上打一场反击战!”

原本大家也只是随便emo一下,谁也没想到常浩南竟然在这方面也有准备。

虽然没人问出口,但几道带着疑惑的目光都已经投了过来。

“咱们国内的有些媒体,还有文化界的一部分人,不是喜欢编造小作文,来吹捧国外么?”

“像什么《夏令营里的故事》,还有《华盛顿砍倒樱桃树》这种,甚至都进了咱们的小学生教材,简直不像话。”

紧接着,常浩南说出了自己早就想干的事情:

“既然如此,我们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找人来写一些这种文章,发表在一些娱乐性的报刊杂志上面,至少跟他们来个对冲。”

他的思路,在眼下这个年代,多少还是有点超前的。

尤其对于在场这些技术出身的领导们来说。

不过道理却并不复杂。

因此,很快有人想通了其中的关节:

“小常这个办法不错,我们如果光靠官方的新闻去报道,那么对于不怎么关注新闻,或者不愿意相信新闻的人来说,效果肯定不好。”

“但写成小故事,穿插在娱乐性的内容中间,就能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影响。”

“就是这个道理。”

见到终于有人get到自己的想法,常浩南露出一个满意的微笑:

“而且,我们不搞编故事那一套,就写现实世界发生的事情。”

“就比如这次NSK集团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觉得就可以写出一篇故事来,就叫《一个轴承引发的悲剧》,用来告诉大家,做事一定要讲究诚信,否则,哪怕是一家规模巨大的跨国公司,也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轴承而砸了自己的盘子!”

常浩南作为一个没什么文学背景的人,故事思路自然也不是原创,而是来自于前世看过的小作文。

就是讲日本餐馆刷盘子都必须刷7次,结果有个华夏留学生过去只刷了5次,结果被辞退了的那个。

故事内容虽然是纯纯瞎编,但方式方法还是可以借鉴的。

于是,就被常浩南拿来稍微改了改,反过来回去恶心对方。

不过,对于没太见过这种套路的其他人来说,这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负责宣传工作的人事教育司司长当即眼前一亮:

“我突然觉得,这种小故事,好像……还是挺有趣的……至少表面上不显得非常刻板。”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还略微有点不好意思。

不过从其他人的表情和眼神来看,似乎都跟他的想法差不多……

然后,他又试探着问道:

“那不如……我们自己搞一份刊物,专门刊载一些这种没什么营养,就是看个乐子的内容,然后……在每一期里面穿插几个有针对性的故事?”

“宣传阵地嘛,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要占领,倒不如主动一些,还可以筛选掉一些别有用心的投稿内容。”

国防科工委这个级别,自然有出版权限。

实际上,他们甚至有自己的杂志社。

只是过去从来没人想起来要干这个而已。

这个略显奔放的想法让常浩南都是一愣。

旋即意识到完全可行。

如果没记错的话,后世大(臭)名鼎(昭)鼎(著)、诞生了无数小作文的《逸林》杂志,眼下这功夫就还没创刊。

“我觉得,完全值得一试。”

常浩南也试探着表达了肯定的意见。

当然,他虽然号称编外副主任,毕竟不是真的副主任,决策权和投票权是没有的。

但却起了个好头。

然后,从丁高恒开始,众人纷纷点头。

于是,这件本来有点节外生枝的事情,从第一次被提出开始,只花了不到五分钟时间就被确定了下来。

“那么……杂志的名字应该叫什么?”

这个问题本来是问丁高恒和几位副主任的。

但是,他们几乎是不约而同地看向了常浩南。

这个意思很明确——

既然话题是你引导这来的,那想来应该已经有了腹稿吧?

其实后者还真没有。

不过气氛都到这了,他也总不好不开口。

“不如,就叫“逸林”,如何?”

第822章 用预警机做测试第865章 能不能到太空去种地?第71章 我选择回国果然是正确的(为盟主fla第199章 高级软卧第419章 困顿之中的二毛第581章 好TM大的导弹!(月初求一波月票)394.第394章 一个人,带动一个行业273.第273章 飞豹,重获新生312.第312章 来到华夏的伊尔78第132章 上新闻了?第145章 二十年前的055型驱逐舰第422章 电子战,不只是干扰第55章 另请高明第144章 航改燃的可能性(为flankerr的加更第140章 由涡喷14引发的连锁反应(下)第695章 精确制导导歪了第458章 要不,送常总一辆车?第427章 打开欧洲市场的钥匙第796章 先记在小本本上第119章 摸不透的需求261.第261章 雷达干扰,电磁学之盾!365.第365章 从梦想公司手里抢资源!262.第262章 互有胜负,发现问题第525章 Nh90直升机,看向东方358.第358章 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第43章 新改型第194章 首见歼10(下)第551章 装备工业司的开门红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机动(HARV)技术验证第78章 歼83,第二次首飞!第491章 你们不会自己改嘛?第69章 超级计算机(45)第4章 下一步工作320.第320章 地面测试验收,以及总装备部的诞生第58章 项目进展第412章 也算是衣锦还乡吧(继续日万)第72章 回到京航(为盟主flankerr加更25)第154章 普适性积冰生长模型第634章 你的下一枚导弹,何必只是导弹第83章 赶赴阎良第856章 瓦良格号回国第132章 上新闻了?320.第320章 地面测试验收,以及总装备部的诞生第458章 要不,送常总一辆车?248.第248章 频分多通道,规避高规格元器件第762章 大象漫步第37章 歼7E总设计师的震惊第624章 涡扇10,全权限数字控制系统第868章 全球核平衡第822章 用预警机做测试第191章 波斯空军重生计划(二合一)第662章 那个飞机是我设计的第472章 路线之争406.第406章 给领导画饼第440章 机械制造业的曙光第89章 意大利人的橄榄枝第159章 自然结冰试验第51章第12章 钞能力也是很重要的第633章 超远程空空弹第617章 反巡航导弹宝具第71章 我选择回国果然是正确的(为盟主fla第567章 取代运8的新一代空中平台329.第329章 国企负责人提名,三百万的项目第39章 我,大三,给全学院讲课!367.第367章 向波音和美国航空局提条件,攻守易型!第53章 直道超车第59章 这个机翼还有改进的余地第701章 你们信我啊,真是巧合!294.第294章 这写教材,当真是一件美事啊第184章 离间计307.第307章 理论水平LV3,小试锋芒!第519章 新世纪的陆军主力(日万,祝兄弟们406.第406章 给领导画饼第667章 常浩南的进部第103章 制造难题(为月票金主flankerr加更第449章 材料突破,满盘皆活340.第340章 跑得飞快的西方记者第677章 相控阵雷达第837章 豪华的审稿阵容第721章 南亚风云第734章 搞到名额了第172章 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畅想第713章 让美国人帮忙排除错误答案第800章 震撼法鸡一整年第105章 高空台模拟第460章 歼11总装下线,多弧离子镀技术!第865章 能不能到太空去种地?第752章 三大型号,给基层同志的定心丸220.第220章 我的软件还有这种功能?第670章 不准有中文!第567章 取代运8的新一代空中平台第827章 穿透地球表面第607章 华夏产品,走进欧洲!352.第352章 江城重型机械厂的猫腻(4K)第658章 把航母项目整个搬回来?298.第298章 多物理场仿真第564章 对图160有点想法?第536章 涡扇9A,终于熬出来了第601章 NSK集团,东窗事发
第822章 用预警机做测试第865章 能不能到太空去种地?第71章 我选择回国果然是正确的(为盟主fla第199章 高级软卧第419章 困顿之中的二毛第581章 好TM大的导弹!(月初求一波月票)394.第394章 一个人,带动一个行业273.第273章 飞豹,重获新生312.第312章 来到华夏的伊尔78第132章 上新闻了?第145章 二十年前的055型驱逐舰第422章 电子战,不只是干扰第55章 另请高明第144章 航改燃的可能性(为flankerr的加更第140章 由涡喷14引发的连锁反应(下)第695章 精确制导导歪了第458章 要不,送常总一辆车?第427章 打开欧洲市场的钥匙第796章 先记在小本本上第119章 摸不透的需求261.第261章 雷达干扰,电磁学之盾!365.第365章 从梦想公司手里抢资源!262.第262章 互有胜负,发现问题第525章 Nh90直升机,看向东方358.第358章 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第43章 新改型第194章 首见歼10(下)第551章 装备工业司的开门红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机动(HARV)技术验证第78章 歼83,第二次首飞!第491章 你们不会自己改嘛?第69章 超级计算机(45)第4章 下一步工作320.第320章 地面测试验收,以及总装备部的诞生第58章 项目进展第412章 也算是衣锦还乡吧(继续日万)第72章 回到京航(为盟主flankerr加更25)第154章 普适性积冰生长模型第634章 你的下一枚导弹,何必只是导弹第83章 赶赴阎良第856章 瓦良格号回国第132章 上新闻了?320.第320章 地面测试验收,以及总装备部的诞生第458章 要不,送常总一辆车?248.第248章 频分多通道,规避高规格元器件第762章 大象漫步第37章 歼7E总设计师的震惊第624章 涡扇10,全权限数字控制系统第868章 全球核平衡第822章 用预警机做测试第191章 波斯空军重生计划(二合一)第662章 那个飞机是我设计的第472章 路线之争406.第406章 给领导画饼第440章 机械制造业的曙光第89章 意大利人的橄榄枝第159章 自然结冰试验第51章第12章 钞能力也是很重要的第633章 超远程空空弹第617章 反巡航导弹宝具第71章 我选择回国果然是正确的(为盟主fla第567章 取代运8的新一代空中平台329.第329章 国企负责人提名,三百万的项目第39章 我,大三,给全学院讲课!367.第367章 向波音和美国航空局提条件,攻守易型!第53章 直道超车第59章 这个机翼还有改进的余地第701章 你们信我啊,真是巧合!294.第294章 这写教材,当真是一件美事啊第184章 离间计307.第307章 理论水平LV3,小试锋芒!第519章 新世纪的陆军主力(日万,祝兄弟们406.第406章 给领导画饼第667章 常浩南的进部第103章 制造难题(为月票金主flankerr加更第449章 材料突破,满盘皆活340.第340章 跑得飞快的西方记者第677章 相控阵雷达第837章 豪华的审稿阵容第721章 南亚风云第734章 搞到名额了第172章 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畅想第713章 让美国人帮忙排除错误答案第800章 震撼法鸡一整年第105章 高空台模拟第460章 歼11总装下线,多弧离子镀技术!第865章 能不能到太空去种地?第752章 三大型号,给基层同志的定心丸220.第220章 我的软件还有这种功能?第670章 不准有中文!第567章 取代运8的新一代空中平台第827章 穿透地球表面第607章 华夏产品,走进欧洲!352.第352章 江城重型机械厂的猫腻(4K)第658章 把航母项目整个搬回来?298.第298章 多物理场仿真第564章 对图160有点想法?第536章 涡扇9A,终于熬出来了第601章 NSK集团,东窗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