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十年之间

“啊!来自东方的朋友,一路上可曾愉快。(看小说到全本小说网)莫斯科的冬天虽然很冷,但是这里的人民是全世界最热情的。”在克里姆林宫,列宁的办公室里,曾让等到了刚刚演讲完的列宁。

和蔼的笑容,热情的拥抱,让曾让心潮澎湃,这才是无产阶级国际同志,而不是一个国家的领袖,一面政党的旗帜。

“感谢您的邀请,乌里扬诺夫同志,我和我国内的战友,都希望**能在中国扎根,成长,拯救那四万万受苦受难的同胞于水火之中。”曾让紧紧的握着列宁的手,发自肺腑的说道,室内的高温将冰冷的眼镜片粘上了一层厚厚的雾气。

曾一阳虽然没有看到父亲的眼睛,但他猜想,父亲一定是雾眼朦胧。百年的屈辱,在这一刻终于找到了曙光,其中整整几辈人所担负的救国愿望,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他能不激动,不情不自禁吗?

“啵——”随着老式的镁光灯照相机极具夸张的白色烟雾升起,工作人员用照相机记录了这一伟大的时刻。在照片中,有面色微黑的列宁,消瘦的曾让,还有曾让黑色西装口袋边的一只小手。

拿到照片的曾一阳怎么也开心不起来,作为有幸成为国内为数不多,见过列宁的同志,还郑重其事的照了照片。照片中既没有他的笑脸,也没有他紧张拘谨的神态,而是只有他的一只手,一只右手。就是像是相片里的景物,一棵夏天的常春藤,还是秋天的一片落叶,

在拍照的时候,他还一个劲的得意,哥们连列宁都见到了,还一起照了相片,这世界哪里还去不得。

不久之后,曾让就开始忙碌起来,在第三国际的办公地点,他每天都是最早到,最后一个走。根本顾不上管曾一阳的事,这让他带着曾一阳出国变成了旅游来了。最后,还是第三国际的同志帮助下,让曾一阳上了中学,在莫斯科大学附属文科中学。

原本工作人员是给他安排的小学,但他死活不肯去,口口声声说要上莫斯科大学,这让办事处的同志很为难。

决定让考考曾一阳,让他知难而退。一考之下,顿时大吃一惊,除了他的俄语差点,属于二把刀之流,其他学科都已经到了大学预科的水平。

妥协之下,只好让他上了中学。用办事员瓦希雷夫的话说,先在中学养几年再说。

在这所中学里,一呆就是三年,直到民国十三年,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接受中国**和苏俄**帮助,改组国民党。并于3月组建黄埔军校,任命蒋介石为校长。

同时苏联做出反应,并派出代表,帮助国民党建立黄埔军校。而曾让正是陪同苏联代表马林等,和孙中山联系的翻译,之后加入孙中山的博士顾问团。

曾一阳的回国,是为了见母亲,没有了儿子在身边,陆静终于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她热爱的学业上去,短短三年都不到,就获得了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奖学金。曾一阳兴冲冲的回国,才发现,他母亲已经登上了赴美的游轮。和他的距离正好是,整个太平洋。这之后,再见到母亲,已经是建国以后的事情了,没想到一别竟然是三十年。

再次回到了苏联,由于他年纪小,而且还在中学读书,本身又是个闷罐子,不喜欢和人交流。于是,国内即便有人知道在莫斯科附属文科中学中,有一个不满十岁的神童,但基本上没有几个认识他。

享受着知识带给他的宁静,对于曾让的忙碌,曾一阳也不便多说,毕竟是一个革命者为了整个国家在忙碌,而不是为他个人。这种无私的精神,连曾一阳也敬佩不已。可是,如果要是曾一阳跟随他父亲去参加运动,指不定是看大门,盯特务的角色。可惜,他再次到了莫斯科,连这种机会都没有了。

曾经他也想问问父亲,希望将来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见过父母绝望眼神的他,绝对能够体会到父母的心情。让他想不到的是,向来对他爱做安排的父亲,却少有的民主了一把,让他自己选择将来的道路。不过在共青团成立的时候,曾让还是特权了一回,把曾一阳的名字列入了共青团的组织中。

对此,曾一阳也只能笑笑,父亲急着要让自己进入组织,将来为**而奋斗。哪里晓得,只要过几年,回到国内,一人是**,全家都是**。蒋介石可不管大人小孩,宁可杀一千,也不放走一个。就是他对待曾经的盟友的态度。

不知不觉之间,他已经在莫斯科度过了近十个春秋,在获得了莫斯科大学的学士学位后,他又进入了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介于知道今后历史的他,军事课程比其他任何学科都重要。中国已经进入国内战争时期,接着就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不想在战争年代,成为一个政工干部,写标语印书刊这样的工作。

他一心想到抗日战场上,为中华民族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战士。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战士,他比其他同学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年少时的一身肥肉早就在不停的锻炼中,练成了一身的肌肉。炮科、和步兵科是他主要的学习内容,而伏龙芝的特色教学就是多兵种协同,可以说是培养元帅的摇篮。

让他失望的是,即便是在世界著名的伏龙芝军事学院中,战术依旧落后。苏联人相信,他们的红军有一百五十万的骑兵,可以在广阔的平原上所向披靡,炮兵和步兵的教学只是分开,涉及协同作战的学习并不是太多。这让他更向往于,当时世界上有着最强陆军的德国,好在和约瑟夫·冯·舍费尔还能联系上。

1930年的冬天,他见到了一个本不想见的人。这个人在25年的时候就见过,在建国后,一代伟人**还这样评价过他,“王明同志做妇女工作还是很有一套的。”

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当时已经成为了党的‘太上皇’,指派自己的亲信——博古(真名秦邦宪),代理了党的总书记一职。

无疑,他来苏联不是为了革命,而是为了捞政治资本而来。当时的党还是受共产国际的领导,而共产国际最高领导人从1919年的列宁,到现在的斯大林,都是在苏联,换句话说,他是紧赶着抱老毛子的大腿来了。

曾一阳即便很少谈论政治,他一直以自己是一个军人,合格的革命军人为标准,原本是不想见他的,但这一次他不能不见,因为王明带来了他父亲的消息。

“一阳贤侄啊!王叔叔来晚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王明远远的看见一身戎装的曾一阳,一路哭喊着,伤心欲绝的样子,做的比最好的戏子都真。

曾一阳厌恶的皱着眉头,在他眼里王明就是一个小人,做贡献的时候站在最后,捞功劳的时候抢在最前。

被曾让深深影响到了的他,哪里看得惯这样的货色。

王明快跑着来到了曾一阳的前面,装腔作势的想要抱着曾一阳的头,失声痛哭,来个真情流露。但曾一阳眼中的憎恶,使得他不禁一怔,右手尴尬的停在了空中,虽说是哭喊着跑来,但可惜的是眼泪没流多少,而额头上却出了密密麻麻的一层细汗。

王明心中暗暗恼怒,小兔崽子不知道好歹,和你那死鬼老爹一个德行,今后别犯在老子手里,不然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哇——”

王明这一嗓子把曾一阳吓的不轻,大男人,哪里有这样的,一惊一乍,不是有病就是有阴谋。

“泰来兄(曾让的字),小弟恨不得能替你去了,让小弟在世上空余悲伤……”或许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戏子,可他终于说明白了一件事情。

曾一阳随着王明的不断嚎叫,他的脸就白了一分,这辈子重生,他和父亲的感情说不上亲密无间,但父子之情依然存在。说是离多聚少,但他一直在远方默默的为父亲祈祷,能够在国内无恙,在他眼中,父亲更是一个兄长,引导着他的人生道路。虽然说,革命斗争没有不流血的,但是他在心里总是幻想着,自己的父亲能够平安。

噩耗来的太突然,突然的打击下,眼前一片模糊,眩晕的感觉席卷了全身,一个踉跄,差点跌倒。眼明手快的王明,见状一把扶住了曾一阳,幸好曾一阳遭遇了莫大的打击,神情恍惚。不然自己的戏真的演不下去了,莫斯科的冬天外头是零下四十多度,进了屋里,房间里的暖气是十八度,见鬼了,自己在一冷一热下感冒了。本来哀号啼哭中间,眼泪是必不可少的,可惜,他现在除了一袖子绿油油的鼻涕,什么也没有。

王明的行程中,最想要得到的无疑是曾一阳的效忠,一方面,他父亲是党的元老,最早牺牲在武装起义中的政治局常委。

另一方面是曾一阳本人。不知道曾家是什么妖孽投胎,出了个曾让还不行,又出了个曾一阳,连列宁和斯大林都很看中的天才。听说两岁就启蒙,五岁已经学会了三门外语,这还是人吗?王明腹诽道。但是,只要获得了他的效忠,那么他在党内,无疑将巩固他的领袖地位。而且他也明白,单靠博古等人,军事上不行,如今国民党百万大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拉上个会军事的人才,委以重任,才是他此行的最主要的目的。

眼见曾一阳只过了愣了一下,就恢复过来了,他又开始声嘶力竭的哀号,不过曾一阳确实很反感王明,一个小人,不值得他结交。再说了,是自己的老爹牺牲,你王明,哭的跟孝子似的做给谁看?

振作了一下自己的精神,曾一阳扶着窗台,悠悠的说了一句:“为中华之崛起,流尽最后一滴血,他终于做到了。”

起点中文网www.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三零零章 肃清残余第一零七章 战略意识(上)第七十一章 举棋不定的土肥原第三十四章 首战告捷(2)第二卷 保卫长城 第一零七章 战略意识(上)第二六八章 增兵拉林河(下)第二二一章 血染东京城(5)第二七八章 调兵第八十四章 初入湖南第五十二章 最后一根稻草第二三五章 送上门的空城第一九四章 老将出马第三六五章 梅津失势第一章 铁流1937第一一七章 打谷场的故事第三四八章 江边破敌(6)第四七零章 敌后制胜(中)第一章 谈判(一)第二零五章 杀人地,死亡林(2)第三十五章 首战告捷(3)第一一六章 执政目光第二四三章 误会大了!第四九六章 反攻1943(3)第二十五章有我无敌第二三四章 一个不留第九十八章 磺胺(下)第二四零章 狗急跳墙(下)第四三四章 毁灭的焰火第二五零章 冒充红军的鬼子(中)第一O三章 曙光第四十五章 血战李家庄(2)第二四零章 狗急跳墙(下)第八十六章 兖州城下话乾坤第十四章 杀狼曲(一)第一九九章 疯狂的波波沙(中)第四七零章 敌后制胜(中)第二四八章 给大炮上刺刀第四十九章 再下娘子关第一一四章 洛川会议(完)第三二二章 围歼驻蒙骑兵联队(下)第一六五章 破绽第四四八章 几代鬼子的误区第三八四章 越来越玄乎的战斗第三八四章 越来越玄乎的战斗第五十八章 摩步团第一五九章 点将(中)第五十一章 最后的疯狂第一零九章 尘埃落定(二)第二十七章 总攻(4)第二章 雄起!东北军!第六章 兵出阴山第五十六章 卖(上)第一六四章 汉贼不两立第一二三章 警报——零式战机来袭第一七七章 关东军的烟雾弹(中)第二二零章 血染东京城(4)第三二零章 围歼驻蒙骑兵联队(上)第三六七章 土烟雾弹的厉害第四二一章 口令第二八五章 挫折第四十章 招俘(上)第一一七章 打谷场的故事第八十三章 出征第三七七章 放长线第一一七章 打谷场的故事第五十三章 补充第一旅的覆灭第九十五章 副团长失踪了第二九五章 我们投降第三一一章 阵前反水第八十七章 风卷残云第六十章 血炼军魂(三)第六十二 血炼军魂(五)第一章 谈判(一)第二二六章 抢占敦化(中)第四三一章 火线出击(下)第二十六章 总攻第三三一章 燃烧的寨门(上)第三四七章 江边破敌(5)第三十一章 蒋介石的政治手腕第二卷 保卫长城 第一零七章 战略意识(上)第一九九章 疯狂的波波沙(中)第一二五章 诺门坎(中)第一一四章 洛川会议(完)第一六二章 鬼子进山第一九零章 鲁庄阻击战(上)第二七四章 狡猾第九十二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三五七章 火烧白浪洲(下)第三四一章 骑兵的未来第一七九章 潜伏在迷雾下的危机第六十五章 猎鹰行动第四二三章 表面下的暗流第三零八章 狭路相逢第七十三章 血色战旗第二卷 保卫长城 第一零七章 战略意识(上)第三零六章 伪军的心思第三四七章 江边破敌(5)第三十九章 信使王维第二六一章 书生闯军统第二零零章 疯狂的波波沙(下)
第三零零章 肃清残余第一零七章 战略意识(上)第七十一章 举棋不定的土肥原第三十四章 首战告捷(2)第二卷 保卫长城 第一零七章 战略意识(上)第二六八章 增兵拉林河(下)第二二一章 血染东京城(5)第二七八章 调兵第八十四章 初入湖南第五十二章 最后一根稻草第二三五章 送上门的空城第一九四章 老将出马第三六五章 梅津失势第一章 铁流1937第一一七章 打谷场的故事第三四八章 江边破敌(6)第四七零章 敌后制胜(中)第一章 谈判(一)第二零五章 杀人地,死亡林(2)第三十五章 首战告捷(3)第一一六章 执政目光第二四三章 误会大了!第四九六章 反攻1943(3)第二十五章有我无敌第二三四章 一个不留第九十八章 磺胺(下)第二四零章 狗急跳墙(下)第四三四章 毁灭的焰火第二五零章 冒充红军的鬼子(中)第一O三章 曙光第四十五章 血战李家庄(2)第二四零章 狗急跳墙(下)第八十六章 兖州城下话乾坤第十四章 杀狼曲(一)第一九九章 疯狂的波波沙(中)第四七零章 敌后制胜(中)第二四八章 给大炮上刺刀第四十九章 再下娘子关第一一四章 洛川会议(完)第三二二章 围歼驻蒙骑兵联队(下)第一六五章 破绽第四四八章 几代鬼子的误区第三八四章 越来越玄乎的战斗第三八四章 越来越玄乎的战斗第五十八章 摩步团第一五九章 点将(中)第五十一章 最后的疯狂第一零九章 尘埃落定(二)第二十七章 总攻(4)第二章 雄起!东北军!第六章 兵出阴山第五十六章 卖(上)第一六四章 汉贼不两立第一二三章 警报——零式战机来袭第一七七章 关东军的烟雾弹(中)第二二零章 血染东京城(4)第三二零章 围歼驻蒙骑兵联队(上)第三六七章 土烟雾弹的厉害第四二一章 口令第二八五章 挫折第四十章 招俘(上)第一一七章 打谷场的故事第八十三章 出征第三七七章 放长线第一一七章 打谷场的故事第五十三章 补充第一旅的覆灭第九十五章 副团长失踪了第二九五章 我们投降第三一一章 阵前反水第八十七章 风卷残云第六十章 血炼军魂(三)第六十二 血炼军魂(五)第一章 谈判(一)第二二六章 抢占敦化(中)第四三一章 火线出击(下)第二十六章 总攻第三三一章 燃烧的寨门(上)第三四七章 江边破敌(5)第三十一章 蒋介石的政治手腕第二卷 保卫长城 第一零七章 战略意识(上)第一九九章 疯狂的波波沙(中)第一二五章 诺门坎(中)第一一四章 洛川会议(完)第一六二章 鬼子进山第一九零章 鲁庄阻击战(上)第二七四章 狡猾第九十二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三五七章 火烧白浪洲(下)第三四一章 骑兵的未来第一七九章 潜伏在迷雾下的危机第六十五章 猎鹰行动第四二三章 表面下的暗流第三零八章 狭路相逢第七十三章 血色战旗第二卷 保卫长城 第一零七章 战略意识(上)第三零六章 伪军的心思第三四七章 江边破敌(5)第三十九章 信使王维第二六一章 书生闯军统第二零零章 疯狂的波波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