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章 洛川会议(完)

对于苏联的政策在洛川会议开幕的第七天,就被决定了下来。

但军队不会这么快就进入战备状态,关中的原十五军团吴焕先的二十五军会合了原四方面军程世才、部三十军,从甘肃的秦安、天水出发,向玉门关外行走,同行的还有部分赠送给马军的武器弹药。

对于突然如此的强硬态度,莫斯科方面显然有些措手不及,斯大林愤怒的一遍遍的揉捏着他的木质烟斗。眼中凌厉的眼神,除了冰冷,还有渗人的杀意。

理智还是占据了头脑,面对一个大国,苏联并不想剑拔弩张,一旦开战,他也知道,一个军是根本起不了作用的,两个方面军才差不多,但是远东,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苏军。

南京政府虽然不会,也不配称为苏联的对手。这个观念在斯大林的脑中已经是根深蒂固了。但是他想控制远东的想法从来没有停息过,苏联缺乏出海口,远东的力量要比欧洲的弱小很多。

除了一个日本,其他国家并不会让苏联有必要重视。

但正是这种自大的大国情结,让斯大林吃足了苦头。不仅如此,如果斯大林能够看到这支匆忙组建的黄河纵队装备着什么样的武器的话,斯大林甚至可能被气死。

没错,从步枪到机枪,还有小口径的火炮都是苏联货。

送出去的礼物,被退回来,也不过是失了面子。但送出去的子弹,炮弹要是落到自己的头上,绝对不会仅仅让人心里难受一点而已了。

,朱总司令等人,商量研究后,发现苏军并没有太强的战斗力,而隶属于高加索方面军的第七军,往往在关键战斗犯低级错误。

这就很耐人寻味。

按理说,苏军不该如此不堪,党内也有很多去苏联军事学院进修的高级干部,叶剑英、刘伯承等人都在伏龙芝这样的名校进修过,其军事理论的教研水平很高啊

最后,还是曾一阳说出了其中的关键,他在大会的第五天,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在商讨用那支部队去威慑苏军的时候,发言道:“我觉得让二十五军,和三十军去比较合适。至于苏军战斗力下降的原因,或许应该归功于先在苏共总书记——斯大林同志。”

曾一阳的话刚落音,就是一副语不惊人不罢休的样子,会场上,顿时出现了不少惊讶的感叹声。

啊——

咦——

……

似乎曾一阳说的是天方夜谭一样,但曾一阳也心中也早就想到其中的关键——‘大清洗’。

没错,在1933年,大清洗刚刚开始的时候,苏共就一下子开除了四十万苏共党员。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在军队政府供职。而苏联一直对自己内部的消息封锁的比较严密,所以知道的人不是太多。

这几年,苏共开除,并调查的党员并不比33年少,即便来加仑元帅的安全也岌岌可危。

斯大林首先开刀的就是军队中的不和谐声音,而这些被斯大林口上了种种帽子的苏共干部,很多都涉及到了师、军级,甚至是集团军和方面军的干部。

这种恶性循环之下,在1940年,几乎所有的团级以上的苏联红军干部都是有罪的。

因为历史告诉曾一阳,苏联在1940年的大阅兵中,参加阅兵的225个团,225个团长,只有25人参加过军事中等学校,相当于民国的陆军中学的学习。而其余的二百人,都只是参加过晋升少尉的培训班,而且还是刚提拔上来的。

让一个实习排长指挥一个团,苏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卫国战争的。即便从某些方面来说,他们的武器装备,数量和德军的差距并不是太大。

或许,士兵的战斗力还在,但其中高级军官大部分有罪的前提下,被提拔到军师级的军官都是一些基层军官,让他们指挥一个连,一个营,或许能够做的很出色。但是当一个师长,军长,显然不仅仅是没办法做好而已,没有全军覆没已经是万幸了。

固执的斯大林,在面对第七军失败的阴影下,并没有意识到他的这种蓄意迫害的行为,已经让国家军队虚弱到了极点,或者是从一个军事强国,沦落到了二流国家。这个二流军事国家的‘荣誉’,还有由苏军庞大的编制获取而来的。

“苏共总书记,会让苏军的战斗力下降?”张闻天实在想不通其中的关键,这不是自残手足吗?

“苏联方面一直在隐瞒一个真相,就是自从1933当年,苏共开始针对国内的一些建国功臣,对斯大林强硬的态度有些不满的高级干部。斯大林赫然发动了一场政治运动,将四十万苏共党员,开除出党籍,很多人都已经被逮捕进入了集中营。至于有多少人被秘密枪毙,就不得而知了?”曾一阳明知道这些话说出口后,苏联的形象会让他眼前的这些老**绝望透顶,从而对**的道路忧心忡忡。

但他不能不说,因为过度的政治运动,和残酷的镇压,会让党的实力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削弱。

“但这些都基于一个基础,苏联从28年开始的新经济复兴计划中,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国内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一流强国的标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普遍的得到了提高。才让斯大林在有着众多支持者的情况下,在政治博弈中获得了胜利。”

曾一阳的分析或许并不是太全面,但都是冲着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症结上而开始,所以有着很强的说服力。

至此,曾一阳冒出了一个大胆而又可行的设想,如果红军派遣一支能够打硬仗,有实力的部队前去新疆,在武器弹药足够三个月的前提下,完全能够用缴获来满足部队的后续补给。

这样一来,红军中仅有的两只苏式武器装备的部队,就浮出了水面。

“你的意思就是说,苏军的军官在能力上的不足,正是这次他们进攻不利的主要的原因,而不是地理位置的不理想而造成的?”也感觉苏军不该没有建树。

在兵力上,苏军的四万人和盛世才的一万多政府军,和西北马家的部队数量上相差并不大。

可装备上的差距是显而容见的,靠着先进的武器,地上有坦克大炮,天上有飞机,对付以骑兵、步兵为主,配合少量火炮的马家军队,打成平手,就能够说明很大的问题。

“还有一个原因是宗教上的,虽然马仲英部是从甘肃到新疆的军阀部队,但从宗教上,他所率领的部队,和代表的民意,和新疆当地的普通民众是相通的。而苏军和盛世才的政府军,却成为了客地作战。两相比较之后,高下立判……”曾一阳接着解释道。

当然不会只听曾一阳的叙述,正是因为有了很多第一手的资料,他才渐渐的看到了一条明晰的思路。中国红军,也就是现在的西北军,跟苏军根本打不起来。

红军只要进入到新疆,这场仗就基本上结束了。

但作战指挥,尤其是战略上的不能只考虑一个问题,而是要更多的考虑其他的方面。

比方说,苏军一旦增兵,那么如何防御,在一个超过一百八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川、河流、沙漠、戈壁还有草原,部队的机动能力很多都要依仗补给。

红军无法获得有效的补给,自然成了无后方作战,其中的困难不能不考虑。

考虑了众多因素之后,中央还是做出来决定,将这支战斗力不俗的军队,放到了甘肃边境上。

而原定七天的会议仅仅在这一个议题上,就花费了整整七天,中央只能将会议延长到了十天。另外的三天时间,是为了选出新的中央成员,和各个主要军官部门的人员。包括政治局、中央书记处、和军事委员会。

曾一阳还以为没自己什么事情了,比党龄,他比周围的人都短,加上团龄,可能跟周围的人打个平手。

唯一能够称道的也就是带出了一支部队,人数不多,但装备士气都很好。

深知排资论辈的重要性,曾一阳也就释然了。这不仅仅是在国内,国外也是普遍存在的。就像日军中,晋升少佐,必须上陆军大学,而晋升将军,则需要带领一个联队两年,加上在参谋本部或者军队教育部的任职才可以。

在德国,晋升则变得更加困难。

“曾一阳……”

曾一阳茫然的看了看周围,也不知道会开到哪里了,反而见到边上的彭总正满面笑容的对曾一阳说要他请客。

“怎么回事?”曾一阳有些茫然的问彭总。

而彭总没好气的给了个后脑勺,心里百味掺杂,想当年自己当选政治局候补委员的时候,差点激动的跳起来。因为这些都代表着,自己的努力被党认可了,多年的艰苦斗争终于被赋予了足够匹配的荣誉。

可想想身边的这个小家伙,开会的时候神游天外,真没把自个的荣誉当回事。

“你被增补进了中央政治局。”彭总有些酸溜溜的轻声说道。

“常委,我不够资格啊”曾一阳顿时大惊神色,这不是开玩笑吗?自己才加入**今年,就……

想想也不对,他再出色,也不过是一个方面军的总指挥,看看旁边的彭总,虽然在中央长征中,遵义会议后,成为领导中央机关和一方面军的五人领导团的成员。

但彭总的作用是他曾一阳比拟不了了。从某些方面来说,曾一阳的出现,只不过让红军的力量壮大了不少。但不足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甚至他明白,即便没有他的出现,党也会在危难中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摆脱蒋介石步步蚕食中央苏区,彻底消灭红军的目的。

铁流两万五千里,从江南转战大半个中国,途经九个省份,到达陕北。建立的横跨三省的陕甘宁根据地。

“美得你,还常委,尽想好事哪你以为这是给个军长师长那么简单?”彭总的鼻子都快气歪了,也难怪,曾一阳完全不把当官当一回事的心态,让彭总很无力。

他很想对曾一阳说些什么,比方说,用组织的口气教训道:“肩上的担子重了,更加要努力的工作,回报党的信任……”

可话到嘴边,有显得那么的无力。

“彭总,别生气,您消消气,我这不是感觉中央委员、政治局这些大衙门没我什么事,再说了,这些门往南往北开我都不知道。这么会……?”曾一阳突然发现自己的嘴巴笨了很多,突然眼中冒出了狂热的喜悦,惊喜的问道:“我当选了……嘿……嘿……”

彭总终于明白了,曾一阳完全是个没有权利的人。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都是重要的领导干部,自然被曾一阳忽略了。这些重要人物认不认识都无所谓,反正曾一阳也不准送礼攀交情,也没准备将那个中央领导拉下来,自己替而代之。

“见过迟钝的,也没见你这么迟钝的……”彭总摇头哀叹道。

“嗯……嗯……嗯……,我明白了,晚上我请客,到时候您一定来。”曾一阳咧着嘴乐的都找不到北了。

自然,对当选政治局委员无从说起,这次政治局委员比以往任何一届都要多一些。

不但增补了瞿秋白等,由于犯错误路线,而对党造成损失的中央领导干部。

而且,还增加了二、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徐向前、贺龙,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等同志。曾一阳作为曾经的三方面军总指挥,也被补充进了中央。

政治局委员的人数到达了历史上的最高,达到了21人,而候补委员的人数也增加了不少,足足有18人。

从表面上来看,的组织机构庞大了很多,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领导的军队和百姓都壮大了不少。

在陕西,宁夏和甘肃完成了大部分农村的土地**后,原来西北的国民党杂牌军根本就不敢对阵红军。因为这些部队大部分士兵都是西北人,而且都是穷苦的老百姓出生,听说家里分到了土地之后。

不少士兵都偷偷的逃跑了,回到家乡,耕种分到的土地。阵前只要红军的一喊话,说不定全军都有有可能投诚了红军不可。

老西北军的军官也极力想隐瞒这些事,但是十万士兵,就有数十万的亲人。能够将他们的家信全部烧掉,但烧不掉的是从西北过往上商人的传言。

再一次当选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周副主席,做政府报告的时候,就充分肯定了西北这三年来的巨大变化和成效。曾一阳本来提议消除农业税收,改成组织群众建设家乡的想法,在河套农场建立后,第二年,就出现了让人惊喜的成效。

仅仅两年,西北的商业,也恢复到了三十年代之前,大灾荒之前的水平,政府用劳役代替税收的做法在西北老百姓中获得了很高的热情。

从西安到榆林的西榆公路,就是在没有动用政府一分钱,和一颗粮食的情况下,由沿线的老百姓在秋冬两季完成的。

最早是从洛川,和周边的地区,老百姓在当地县委领导的带领下,自从组建的工程队,等到上报到西安的时候,这条公路沿线的不少地方老百姓都组织了起来。

可以说,这是一条民众推动政府建设的公路。

他的意义,更多的是说明,在西北的老百姓心目中,已经成了军民鱼水情一样的存在。

自古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做钉的思想下,军人很多都是被看成生活绝望的体现。但是,在西北各个地方,头上包着毛巾,脸上如同沟壑般的皱纹的老父亲,对将要参军的儿子,说着当兵光荣的话。

中国的百姓很苦,苦到,只要有一个当权者能够让他们活下去,他们就会支持他。如果能够让他们活的好一点,吃上饱饭,冬天穿上暖和的棉衣,就能将心窝子都给掏出来。

现在的西北,只要能够付出劳动,就能过上和以前比简直是天堂的生活。

质朴的民风感觉亏欠了政府很多,只有用他们在农闲时使不完地力气,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才对得起富足的生活。

可他们怎么知道富足的生活是应该什么样子的?

并不是吃饱饭,有衣穿,就是富足的生活。

周副主席的政府工作报告点燃了会场,他眼眶有些湿润,情绪激动的语音,让很多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同志,仿佛进入到一种神奇的境界中。

眼前一幕幕是,在长征中倒下战士的黯淡背影,和现在,到处红旗飘飘,迎风招展的**宏图。

正因为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历经磨难的困境,和欢呼雀跃的胜利,才会久久的沉浸在这种忘乎所以的意境之中……

热烈的掌声,在礼堂内久久不绝,与会的所有人都坚信,困难是暂时的,他们能够让一切变得更加美好,这就足够了。

到此,为期十天的洛川会议也就圆满结束了。

会后,天色还很亮,西北的夏天,天暗的比较晚。

晚上六七点钟,根本就不需要点灯。彭总跟着曾一阳一边走,一边好奇,曾一阳神神秘秘的有什么好吃食招待他?

难道是黄河鲤鱼?

这可是稀罕物,可这里离开黄河几百公里,哪里会有活鱼,咸鱼还差不多。

“彭总,这回你算是赶着了,昨天周炎和我忙活了半宿,才知道,洛川也有这好东西。我这可是独家秘诀的好菜,人多了招待不起,您可吃完了别在外边夸,再要弄这么一盘子菜,我可真的拿不出来……”曾一阳神秘的笑了笑,不过就是不说是什么好宝贝?

把彭老总的胃口全都调足了……E

第七章 战区总参第三三七章 意外的会师(上)第八十一章 香饽饽?第四十九章 再下娘子关第三十九章 信使王维第三十一章 蒋介石的政治手腕第四十一章 招俘(下)第三十四章 首战告捷(2)第四七七章 破冰冰飞渡第二八零章 梅津的算计第五十七章 被重视的惶恐第六十九章 隐忧第二六一章 书生闯军统第一四八章 南杨北赵第二章 雄起!东北军!第十七章 血杀109师团(5)第十章虎口拔牙第二三四章 一个不留第三三二章 燃烧的寨门(下)第一一四章 ‘妖将’曾一阳第一一七章 打谷场的故事第二零三章 红日第四一六章 中标了第四七九章 第厮杀第三三八章 意外的会师(下)第三五八章 一把火烧掉的决心第四四二章 想死?没那么容易第七十八章 谋取川军指挥权(下)第九十章 往枪口上撞第七十一章 举棋不定的土肥原第三二四章 人的名,树的影第三七六章 老子不干第一五七章 解放区的天(下)第六十八章 西北王第九十八章 磺胺(下)第二五六章 捷报(上)第二二二章 血染东京城(6)第一三二章 山崎的耻辱柱第八十七章 遍地开花(中)第二卷 保卫长城 第一零八章 战略意识(下)第五十五章 倒霉的松田第章 蒙一炮,干掉日军师团部第三十五章 老虎营的孬兵(下)第五十二章 47军断粮第三十四章 装穷第九十九章 领奖?不去!(上)第三二六章 筹谋第十三章 血杀109师团(1)第二九三章 决胜江桥(下)第三章 谈判(三)第三九三章 意见分歧第四七二章 南满纵队第一九二章 鲁庄阻击战(下)第七十六章 宁都趣事第一百章 最后的底牌第二五八章 捷报(下)第二六九章 战役佯攻(上)第四五九章 分地盘(下)第七十五章 川军也懵了第一零二章 没王法了第七十章 菊刺杀第二二二章 血染东京城(6)第三三六章 弹药告罄第四四九章 致命弱点第十二章 我是中国人第二十五章 总攻第九十八章 决战鲁西第二一四章 争夺新站第四零二章 验人品的偷袭战第一一九章 坦克前进!第七十六章 宁都趣事第三九二章 聚集青山第二九六章 骑兵的作用第二三六章 釜底抽薪第二二八章 东条上等兵第七十章南攻北伐第八十七章 斗争中求生存第四二八章 缺少一股子巧劲第三章 这一年他两岁第四九六章 反攻1943(3)第一零六章 归建(下)第五十二章 47军断粮第八十三章 百万农民 百万兵(上)第一三五章 窝囊废师团登场第二二一章 血染东京城(5)第三五三步步为营第五十九章 历史的乌云第三十五章 首战告捷(3)第一百章 领奖?不去!(中)第一一三 洛川会议(3)第十八章战役转折点第二十一章 激怒第十六章 杀狼曲(三)第九十三章 谋划湘西(五)第四六八章 五月的红场第十一章 搭戏台,唱大戏第四六三章 江南一叶第四十九章 混战第四二八章 缺少一股子巧劲纠错
第七章 战区总参第三三七章 意外的会师(上)第八十一章 香饽饽?第四十九章 再下娘子关第三十九章 信使王维第三十一章 蒋介石的政治手腕第四十一章 招俘(下)第三十四章 首战告捷(2)第四七七章 破冰冰飞渡第二八零章 梅津的算计第五十七章 被重视的惶恐第六十九章 隐忧第二六一章 书生闯军统第一四八章 南杨北赵第二章 雄起!东北军!第十七章 血杀109师团(5)第十章虎口拔牙第二三四章 一个不留第三三二章 燃烧的寨门(下)第一一四章 ‘妖将’曾一阳第一一七章 打谷场的故事第二零三章 红日第四一六章 中标了第四七九章 第厮杀第三三八章 意外的会师(下)第三五八章 一把火烧掉的决心第四四二章 想死?没那么容易第七十八章 谋取川军指挥权(下)第九十章 往枪口上撞第七十一章 举棋不定的土肥原第三二四章 人的名,树的影第三七六章 老子不干第一五七章 解放区的天(下)第六十八章 西北王第九十八章 磺胺(下)第二五六章 捷报(上)第二二二章 血染东京城(6)第一三二章 山崎的耻辱柱第八十七章 遍地开花(中)第二卷 保卫长城 第一零八章 战略意识(下)第五十五章 倒霉的松田第章 蒙一炮,干掉日军师团部第三十五章 老虎营的孬兵(下)第五十二章 47军断粮第三十四章 装穷第九十九章 领奖?不去!(上)第三二六章 筹谋第十三章 血杀109师团(1)第二九三章 决胜江桥(下)第三章 谈判(三)第三九三章 意见分歧第四七二章 南满纵队第一九二章 鲁庄阻击战(下)第七十六章 宁都趣事第一百章 最后的底牌第二五八章 捷报(下)第二六九章 战役佯攻(上)第四五九章 分地盘(下)第七十五章 川军也懵了第一零二章 没王法了第七十章 菊刺杀第二二二章 血染东京城(6)第三三六章 弹药告罄第四四九章 致命弱点第十二章 我是中国人第二十五章 总攻第九十八章 决战鲁西第二一四章 争夺新站第四零二章 验人品的偷袭战第一一九章 坦克前进!第七十六章 宁都趣事第三九二章 聚集青山第二九六章 骑兵的作用第二三六章 釜底抽薪第二二八章 东条上等兵第七十章南攻北伐第八十七章 斗争中求生存第四二八章 缺少一股子巧劲第三章 这一年他两岁第四九六章 反攻1943(3)第一零六章 归建(下)第五十二章 47军断粮第八十三章 百万农民 百万兵(上)第一三五章 窝囊废师团登场第二二一章 血染东京城(5)第三五三步步为营第五十九章 历史的乌云第三十五章 首战告捷(3)第一百章 领奖?不去!(中)第一一三 洛川会议(3)第十八章战役转折点第二十一章 激怒第十六章 杀狼曲(三)第九十三章 谋划湘西(五)第四六八章 五月的红场第十一章 搭戏台,唱大戏第四六三章 江南一叶第四十九章 混战第四二八章 缺少一股子巧劲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