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朝堂之争(一)

“见过阁老。 ”“徐阁老,近来身体可好?”……正当沈崇名准备详细询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一脸威严的徐阶出现在了众人视线之内了。原本闲聊的官员们一瞧见他,纷纷抬脚迎了上去,七嘴八舌的问候起来。

“呵呵,有劳诸位大人牵挂,老夫没什么大碍。”徐阶团团拱手笑道,眼睛一扫便发现了远处的正向这边打量的沈崇名。嘴角微微一跳,抬脚走了过去,众官员不容多说,跟在屁股后面也走了过去。

沈崇名微微一笑,就知道麻烦来了。不过也不惧怕,若是怕的话自己如何能撑得到现在。“阁老,下官有礼了。”不卑不亢的施了一礼,沈崇名的目光就和徐阶对上了。

旁边刘守有更狠,只是微微颔首便算是打过了招呼。他的身份实在是太过特殊了,徐阶身后的马屁‘精’们虽然恨不得立刻张口教训他一番,但是一想到他的身份,便将头扭到一侧假装没看到。而徐阶也没有太过在意,双眼一眨不眨的看着沈崇名。

“呵呵,沈大人在外领兵数月,实在是辛苦你了。”对视一阵,徐阶忽然开颜笑道。

“阁老言重了,为朝廷效力,何来辛苦之说?”沈崇名的回答滴水不漏,根本没给徐阶留下半点挑刺的机会。

徐阶也没想着从这一句话中便找出沈崇名的漏‘洞’所在。若是如此容易的话,这小哧喽早就不知道死过几回了,当然也就不值得自己这般熬心费力的想办法收拾他了。

“呵呵,沈大人果然是我朝忠干之臣,不但任劳任怨,更是一战全歼了为祸多年的倭寇,这肩上的担子理应更加重一些才是啊。”徐阶毫不吝啬的夸奖着,接着又说道:“诸位大人,你们说是不是呢?“

徐阁老说话,众大臣自然是一呼百应了,“阁老说的是。”这是对徐阶死心塌地之徒的那些人所说,说话的时候看向沈崇名的眼光满是蔑视。

“阁老说的太对了,沈大人年轻有为,确实也该加重肩上的担子了。”这是墙头草,不但答了徐阶的问话,更是间接的讨好了沈崇名。眼下局势不明,虽然乍一看上去资历浅薄的沈崇名处于绝对劣势,但是有了皇上撑腰,这也绝对是一支潜力十足的势力啊。现在姑且不说讨好他,就算是不得罪他,日后他得势了也好说话不是。

“呵呵,阁老和诸位大人抬爱了,微末之功实在是做不得数,承‘蒙’皇上错爱,沈某这做臣子的实在是惶恐至极。”沈崇名抱定一条不松手,只要时时刻刻团结在皇上身边,任你徐阶万般诡计也对自己无可奈何。

不等众人再说什么,听着三声鞭响,沈崇名立刻收声站到了刘守有身后。真正的对决,是在朝堂之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三呼万岁过后,声音之大震得大殿之内嗡嗡作响,要不是每日都有人‘精’心打扫,说不定还能震下些屋顶的灰尘来。

刚刚坐下的隆庆帝微微一扫便发现了跪在刘守有身后的沈崇名,嘴角不由‘露’出一丝微笑,一决胜负的时候到了。

“诸位爱卿免礼。”隆庆帝大手一摆,众大臣起身道:“谢皇上。”说罢这才纷纷起身。没等众人站直身体,就见欧阳敬之走出列班说道:“皇上,臣有本奏。”

隆庆帝眉头一拧,立刻就想到又要发生什么大事了。这欧阳敬之就是徐阶的传声筒,隆庆帝对这点可是一清二楚,一直打算着寻个时机让他回乡养老,也好削弱一下徐阶在朝堂之上的势力。

可是欧阳敬之老‘奸’巨猾,平常时候都是指使都察院的手下御史们办事,想要拿住他的把柄根本就没有可能,于是乎,隆庆帝的目的这么长时间依旧没能实现。

这次欧阳敬之忽然之间一反常态的出声说话,稍微有点心思的人就知道他要说的肯定是大事,不然也不会亲自出马了。

虽然隆庆帝看到沈崇名之后,就盘算着无论如何近日也要将他的新职位定下来,可也不能拦着欧阳敬之的口不让说话。“欧阳爱卿,有何事说来听听就是。”

隆庆帝脸上不悦之‘色’表现的甚为明显,欧阳敬之却不在乎,躬身说道:“启禀皇上,我都察院浙江御史弹劾浙江布政司布政使郭明义,称其学识浅薄,德行欠妥。据微臣查证,此言不虚,从其执掌浙江布政司之后,浙江税收连年降低,匪盗丛生,各类案件积压难断,以致浙江各地民怨甚大。由此,微臣认为,吏部以及刑部应当立即派人前往浙江彻查此事,早日做出论断,也好还浙江百姓一片朗朗乾坤。”

欧阳敬之义正言辞的话让隆庆帝甚为反感。浙江乃是朝廷税收重地,又毗邻应天府,无论从哪方面讲都对大明朝意义重大。在浙江,不但有都察院的御史,更有锦衣卫和东厂的人。

比起都察院来,隆庆帝也和先辈们一样,更加相信东厂和锦衣卫‘交’给自己的情报。这郭明义作为一方牧守之臣,隆庆帝对他也是非常了解的。

这人虽然称不上是铁面无‘私’,但绝对是一心为国的忠干之臣,从来没听说他做过什么徇‘私’枉法的事情。而且浙江在他的治理之下,百姓安居乐业,虽然偶有不法之人为祸,但这也都是提刑按察司的责任,如何能一股脑的扣在他这个地方长官的头上。

这税收就更不用说了,户部年年都有考核,若是浙江这税银重地出了差错,户部的人比督察院还要着急,哪里能容忍郭明义在浙江布政使的位置上待上这么多年呢。

“欧阳爱卿,这事你可有凭证?”隆庆帝皱眉问道,其实心中已经隐隐的猜到了他这么做的目的,只怕还是和沈崇名有关啊。

欧阳敬之这种人岂会打无把握之战,当即俯首道:“回皇上的话,税收之事户部尚书牛大人可作证。”说着,抬眼看向了一直唯唯诺诺站在前排的牛熙屏。

沈崇名抬眼一看,这才发现户部尚书牛熙屏就是当年高拱安排自己到工部行走认识的那位牛‘侍’郎。

看着他沈崇名不由苦笑,这几年一直琢磨着如何应对徐阶,实在是对朝中大事关心的太少了,没想到当年郁郁不得志的牛‘侍’郎竟然成了户部尚书。

说来牛熙屏也算是一个幸运儿,自从河南一行之后,他便苦尽甘来。看他为人老实,徐阶便一直记在心上。隆庆帝登基之后,先是在张居正调离户部后将他调任了户部‘侍’郎,又慢慢的挪到了现如今户部尚书的位置上。

而牛熙屏也不是知恩不报的那种人,知道自己能有今日,全凭徐阶提拔,对他是言听计从,成为了徐阶让他往东绝对不会往西那种角‘色’。

只可惜秉‘性’难改,虽然如今已是‘春’风得意位高权重之时,可是懦弱的本‘性’依旧没什么改变。所以徐阶手下头号干将反而成了低他半阶的欧阳敬之,他也就落了一个应声筒的角‘色’。

而徐阶大力提拔他,看重的恰恰就是他这本‘性’。这样的人比起欧阳敬之可要好控制多了,根本用不着自己去防范他反咬自己一口。

这次徐阶准备拿郭明义开刀转移朝臣视线,接了任务的欧阳敬之首先想到就是从税收这块入手。

要知道自从嘉靖年间开始,整个朝廷的收支就呈现了入不敷出的态势,有些地方的赋税已经预收到了三年之后,整个朝廷财政可谓是寅吃卯粮一直都在勉强维持着。

所以现在的税收成了吏部考核官员政绩的最大依据。就因为这样,不少地方官员为了能爬上来,在地方之上‘私’设了名目繁多的赋税,一部分用来孝敬了上司疏通关系,另一部分则是补充进了朝廷规定的赋税充当政绩。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事就相当于在饮鸩止渴,可是为了自己的仕途,也只能杀‘鸡’取卵了。

现在收拾郭明义用上税收持续降低这一招,只要坐实之后他就难逃牢狱之灾,那把他罢官去职的目的就更加的轻而易举了。

但是这事能不能成,还得靠户部的账目,所以寻思好了对策之后,欧阳敬之径直去找牛熙屏帮忙。

牛熙屏人虽老实,但绝对不是傻子,一听这话就知道这事徐阁老要对郭明义开刀了,心中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也只能将责任推卸到郭明义头上以减少内心的自责了。要怪就怪你郭明义不识好歹,拒绝了徐阁老的好意。

现在听着欧阳敬之提到了自己,惴惴不安的牛熙屏只好向前一步,俯身道:“启奏皇上,微臣这段日子正在查阅我户部这些年的收支账目,浙江的税收确实在逐年递减。”说罢这一句,牛熙屏只觉得背后直冒冷汗,这可是自己第一次诬陷别人。

牛熙屏为人老实憨厚,隆庆帝也是一直看在眼中的。这时一听他这么说,心中不由犯了疑‘惑’,莫非真有这样的事情不成?

“皇上,微臣有话要说。”靠近殿‘门’的地方忽然响起了声音,沈崇名回头一瞧,竟然是许久未见的宋清扬!

宋清扬今非昔比,自打靠上冯保这棵大树,在这官场之上几乎立于不败之地,连欧阳敬之对他也有些畏惧。

冯保不好惹,这不单单是对于那些普通的大臣,就连现在权倾天下的徐阶也是这样的想法。对于太监这样的内官,除非一次‘性’把他‘弄’死,不然后患无穷。所以这么长时间以来冯保暗地里搞的那些小动作他虽然知道的一清二楚,可从来没有因为这些事升起对冯保的敌意,只是多加小心,瞧瞧的阻挡一下而已。

第26章 毁灭证据(中)第7章 如此姐夫第4章 兵发朝鲜第53章 决死之战(一)第74章 寻找证据第81章 春闱大考第24章 天意难测第105章 出乎预料第5章 肖家老爹(二)第29章 烽火连天(四)第76章 论功行赏第73章 落荒而逃第27章 不同用药第18章 传宗接代第8章 平抑粮价(一)第92章 左哨镇抚第64章 左右开弓第20章 父母双亡第97章 着急上火第2章 馒头风波第91章 证据确凿第7章 谋略非凡第70章 落荒而逃第43章 穷途末路第46章 狼窝兵部第108章 风雨欲来第87章 鹰船丢失第58章 人到晚年第15章 志存高远第58章 人到晚年第81章 鞑靼习俗第77章 唯才是用第10章 绝地反击第32章 烽火连天(七)第72章 沈兄病危第36章 大妇风范第60章 巴汗纳吉第9章 平抑粮价(二)第48章 殊途同归第41章 柴炭大使第6章 诱敌深入第83章 钦点探花(下)第33章 爱的结晶第3章 二蛋投军第53章 红顶商人第11章 以退为进第68章 踪迹初现第72章 战船林立第3章 费尽心机第7章 背后黑手第38章 衣锦还乡(下)第44章 途中偶遇第44章 途中偶遇第94章 身先士卒第42章 国家升平第74章 杀气四溢(六)第31章 军制改革第10章 提督同知第2章 利益之争第83章 各有算盘第2章 势单力孤第3章 野外拉练第101章 会战长沙第55章 风云再起(四)第36章 大型辩论(上)第78章 攻城之战(一)第83章 特种作战(二)第29章 烽火连天(四)第44章 改革大计(三)第72章 峰回路转第62章 舍近求远第43章 穷途末路第4章 兵发朝鲜第75章 意有所指第63章 严格把关第43章 大肆行贿第74章 隆庆驾崩第26章 御医出马第61章 侥幸逃生第35章 海陆大战(一)第17章 难兄难弟第88章 大胜返师第10章 身陷重围第80章 围而歼之(二)第16章 代行主事第59章 主动请缨(上)第61章 血战虎峪(上)第64章 时机已到第4章 冤家路窄第53章 愿打愿挨第52章 衙门草创第6章 诱敌深入第19章 匪寇纵横第83章 感恩戴德第70章 杀气四溢(二)第17章 走走后门第67章 无计可施第37章 大型辩论(下)第81章 春闱大考第49章 开埠之争
第26章 毁灭证据(中)第7章 如此姐夫第4章 兵发朝鲜第53章 决死之战(一)第74章 寻找证据第81章 春闱大考第24章 天意难测第105章 出乎预料第5章 肖家老爹(二)第29章 烽火连天(四)第76章 论功行赏第73章 落荒而逃第27章 不同用药第18章 传宗接代第8章 平抑粮价(一)第92章 左哨镇抚第64章 左右开弓第20章 父母双亡第97章 着急上火第2章 馒头风波第91章 证据确凿第7章 谋略非凡第70章 落荒而逃第43章 穷途末路第46章 狼窝兵部第108章 风雨欲来第87章 鹰船丢失第58章 人到晚年第15章 志存高远第58章 人到晚年第81章 鞑靼习俗第77章 唯才是用第10章 绝地反击第32章 烽火连天(七)第72章 沈兄病危第36章 大妇风范第60章 巴汗纳吉第9章 平抑粮价(二)第48章 殊途同归第41章 柴炭大使第6章 诱敌深入第83章 钦点探花(下)第33章 爱的结晶第3章 二蛋投军第53章 红顶商人第11章 以退为进第68章 踪迹初现第72章 战船林立第3章 费尽心机第7章 背后黑手第38章 衣锦还乡(下)第44章 途中偶遇第44章 途中偶遇第94章 身先士卒第42章 国家升平第74章 杀气四溢(六)第31章 军制改革第10章 提督同知第2章 利益之争第83章 各有算盘第2章 势单力孤第3章 野外拉练第101章 会战长沙第55章 风云再起(四)第36章 大型辩论(上)第78章 攻城之战(一)第83章 特种作战(二)第29章 烽火连天(四)第44章 改革大计(三)第72章 峰回路转第62章 舍近求远第43章 穷途末路第4章 兵发朝鲜第75章 意有所指第63章 严格把关第43章 大肆行贿第74章 隆庆驾崩第26章 御医出马第61章 侥幸逃生第35章 海陆大战(一)第17章 难兄难弟第88章 大胜返师第10章 身陷重围第80章 围而歼之(二)第16章 代行主事第59章 主动请缨(上)第61章 血战虎峪(上)第64章 时机已到第4章 冤家路窄第53章 愿打愿挨第52章 衙门草创第6章 诱敌深入第19章 匪寇纵横第83章 感恩戴德第70章 杀气四溢(二)第17章 走走后门第67章 无计可施第37章 大型辩论(下)第81章 春闱大考第49章 开埠之争